浅析当今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及对策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r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居高不下的未就业人数已经成了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量;就业歧视;就业观
  2013年被各大媒体报刊称之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今年6月,是很多毕业生认为“巨纠结”的毕业季,他们一方面为自己用多年辛勤汗水换来的学位欣喜不已,一方面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自己即将迈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感到担忧。
  自从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一直持续增长,伴随而来的却是不断下降的就业率。很多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学生整天“压力山大”不离口,随之产生了很多影响我国高校教育、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恶性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一、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1.从社会方面看,就业需求减少,就业歧视增多。根据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13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比2012年高出19万人,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就业市场的需求呈下降趋势。各大外企、中小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为了节约运营成本,不得不采用裁员的方式;国有企业也面临同样的境况,如中国石化在2013年招聘的大学生人数仅为2000人,为往年的22%;相比之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的在编岗位更是屈指可数。就业市场缩小的同时,就业歧视越来越严重。很多学生满心欢喜地从大学毕业,进入就业市场却被泼了冷水。还有的学生,本科没有读重点院校,就拼命考重点大学研究生,本以为可以“镀个金边”,增加点就业竞争力,未曾想,很多效益好的单位只要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211”“985”等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这导致了毕业生顷刻间心灰意冷,深刻理解了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本科没有就读重点大学,成了他们求职生涯中永远的痛。除了上面所说的院校歧视,求职中还会遇到性别歧视和学历歧视。性别歧视多见于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女生由于生理条件的特殊性被很多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还有许多用人单位盲目追求职工队伍的高学历化,忽略了对招聘岗位的认知,招聘研究生去做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本科生去做专科生可以完成的工作,导致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人才大量流失,同时也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
  2.从学校方面看,大学生管理与培养难度增大,方式不合理。我国高校教育仍然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陈旧的管理模式下,许多人认为大学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就是学习成绩的竞争、学历的竞争,事实上这种思想完全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就业现状。当前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的机器。我国高等教育历来重视理论课程教育,忽视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少给学生接触社会和体验社会的机会,同时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市场调研,盲目跟风,没有仔细研究未来市场需求就设置了专业,并且没有跟随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计划的招生人数,致使个别专业毕业生扎堆,就业很困难。另外,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做得不够具体、完整,学生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在校期间没有为进入社会做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大因素。
  3.从学生自身看,大学生价值判断、就业观定位不准确。当前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倾向于收入较高且稳定、福利待遇有保障的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的工作。调查数据表明,2010年国考报名约140万人,平均竞争比例为93:1;2013年国考报名约150万人,平均竞争比例为53:1。目前大学生择业时的首选依然是大型国企和金融企业,而中小型企业或者民营企业则少人问津。在择业选择上,地区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毕业生喜欢在相对发达的城市工作,而偏远地区的工作即便待遇不错,也很少有人关注。大家宁可在城市漂着,也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另外,大学生缺少创新精神,没有自主创业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谐,因此这一问题理应引起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而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本身多方面的协调与支持。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期促进大学生就业。
  1.社会应完善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制度,建立助推机制。首先,要完善信息服务制度。在很多地方,由于就业信息缺失或者信息有误而导致了就业不充分,因此加强信息服务制度的建设是当务之急,应确保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畅通,同时为政府部门及时掌握、反馈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社会需求变化提供方便。其次,鼓励学生尽早获得入职资格证书。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如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会计从业证、驾驶证等。针对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培养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职业资格认定考试的平台,加强对学生考试及实际操作的指导,使学生尽早获得拟从事职业的认定。再次,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高等人才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有序地流动,坚决抵制各种就业歧视,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才市场在人力资源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发挥。最后,希望全社会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与就业有关的中介机构、服务机构以及用人单位等,可以建立大学生就业培训基地、大学生流动工作站,帮助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2.学校应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就业指导。首先,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要把目光放远,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还应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课余时间从事兼职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其次,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就业指导课程应纳入学生的学习系统,通过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同时,可以邀请往届校友、当地劳动模范、企业成功人士来学校做讲座,帮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学习就业技巧。再次,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当今社会的市场需求,帮助学生正确地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3.学生自身应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第一,大学生应对自身能力有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优缺点,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同时对社会发展需求有明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避免“一步登天”的就业思想,先在小岗位上历练自己,等到经验丰富、羽翼丰满之后,再去搏击长空。第二,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理论和实践就像我们奔跑的双腿,无论哪一个短一截,都没有办法快速前进。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与用人单位沟通,积极争取实习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慢慢积累实践经验,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为日后职业道路的选择打下基础。第三,大学生应当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在税收、贷款、风险投资等方面颁布了很多扶持政策,毕业生应抓住机会,有效利用国家政策提供的便利,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创业梦。
  综上,要想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大家一起拓展就业途径、克服困难,才能让学生顺利就业,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马延霞.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3,(01).
  [2]徐征.苦饭碗难降国考热[N].济南时报,2012-11-01(B20).
  [3]高峰,马领弟.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1).
其他文献
搜索新车“抠标”,华晨宝马是关联最多的汽车品牌。为何购买新车,要扣掉华晨宝马的车标,甚至还有经销商代为操作?  众所周知,曾经的中国汽车工业整体孱弱。而随着技术换市场的口号喊响,一大批跨国车企纷纷^驻中国与中企建立合资公司。在短短的30年间,中国汽车市场不负众望,涌现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更是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尖端产业、优秀人才、海量资本纷至沓来。中国汽车工业化水平持续增
摘 要:我國《婚姻法》及《婚姻登记条例》中有对协议离婚制度的规定,但是我国协议离婚制度规定过于笼统、原则,在赋予婚姻当事人极大离婚自由权利的同时,在客观上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因鉴于我国关于协议离婚制度的立法不足与现存问题,为此应对我国协议离婚制度增加必要的限制性规定,完善其立法,以实现离婚自由与维护婚姻稳定、社会安定,保持秩序的平衡。  关键词:协议离婚;诉讼离婚;立法完善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正>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症见口眼?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常伴有耳后疼痛,偶有味觉减退及听觉过敏,以风寒型多见,春秋发病居多[1]。2013-04—2014-03,我们应用注
上市公司三安光电(600703.SH)近两年过得应该不会很舒服。根据财务报告,公司去年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9亿元,同比下降69.3%;今年一季度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21亿元,同比下降57.35%。  对于一家业绩惨淡、经营承压的企业,大部分投资者可能都会选择敬而远之,毕竟抄底意味着很大的风险,而且行业的回暖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证实。  不过董明珠却相中了这样一家企业。根据非公开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