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受不同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全然不同,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如果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则不利于教学进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受不同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全然不同,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如果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则不利于教学进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灵活运用教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课例是笔者参加2010年山东省优质课评选的一节课,所选课题是人教A版选修2-2第一章第五节定积分概念的第一课时,是新课程增加的内容之一.本节课对教材的处理作了初步尝试,并充分借助多媒体,使抽象的教材内容变得贴近生活、直观易懂.现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简录如下,供大家交流.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这节课,具体讲解问题导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这一节的背景分析入手,阐释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本节课在课堂中采用建构主义教学,以问题导学的形式通过在情境中创设问题,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通过设置一系列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发现认知上的不足,并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基础部分,在充分利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分析得出新概念;重难点部分,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应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实施新课改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政治教学有新的面貌。同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给同仁带来启示,增加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改教学;实施策略;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15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教学实
摘要:红色歌谣是特殊历史阶段的文化产物,具有鲜明的特征。它形象地描述了革命阶段老区的军民生活,并且在当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益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不论在当时用于宣传革命,还是当下力求赣南苏区振兴,亦或是对于青年学生来说,红色歌谣都存在显著的革命教育意义。 关键词:红色歌谣;苏区;历史;现实价值;人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
2002年,笔者从一个乡村学校调入东门小学.在这个百年老校中,笔者充分感受到教研的无穷魅力,以及给笔者带来的帮助和巨大变化.心有所感,随心流泻.“教研”,如一个时髦的词汇,
摘要:本文简要谈了笔者对文本研读课型的实践与思考,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文本研读;课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19 筆者所在学校从2008年开始学课堂教学改革,八年来已经硕果累累。在原来的137教学模式基础上,又提出了大单元教学,全面推行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这种以课前预习、课中讨论、
摘要:本文对青少年网络依赖心理机制及预防研究展开了探究,旨在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 关键词:网络依赖;心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21 一、青少年網络使用者所具有的社会心理特征 1. 有限的感官体验:在网上人们交流的主体是文字。人们不会有身体上的接触,比如握手、拥抱等。 2. 身份的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22 中西方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各自反映着本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因而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许多差异。通过对比中西方日常语言交际中最常见的差异,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便更好地将英语学以致用,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校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建设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教师探索了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思维不断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个性化学习;发展个性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23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2015年6月,鹤壁市教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先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然后围绕项目组织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本文以中职《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为例,在教学中大胆引进项目教学法,并根据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尝试把教材中的每一个基本控制线路都作为一个工作任务,以此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
摘要:“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是从业人员一直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紧密联系。在中职学校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社会转型的需要,是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匠人”,实现中职学生的人生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社会转型;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