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没办好就得倒闭”本应是一种常识,无论国有民办都应符合办学规律才能获得生存乃至发展,否则早晚会被学生家长们用脚投票淘汰出教育市场,这在世界多国早有先例。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发出警报:“一些大学没有办好,没有含金量,就得倒闭!”(《中国青年报》3月13日报道)。
“大学没办好就得倒闭”本应是一种常识,虽然教育有其特殊性,但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竞争市场,大学无论国有民办都应符合办学规律才能获得生存乃至发展,否则早晚会被学生家长们用脚投票淘汰出教育市场,这在世界多国早有先例。
“生源危机,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新陈代谢的一次机会。”朱清时委员说,一方面,适龄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过去一些年大学建的越来越多,毕业证书的含金量越来越低。
有此担忧的不止朱清时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直言:“竞争当中,有发展起来的,也有衰败掉的。随着生源的逐渐减少,中国的高校数量和布局需要一次新的洗牌。”
但“大学没办好就得倒闭”不能演变成另一种“国进民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生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学春坦言,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已经遭遇了招生困难,他给出的建议是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叫停对民办院校的审批,审慎地批。这显然是不太靠谱的建议,审批制下的门槛抬高只会防碍充分竞争,或许能帮助已经率先迈入教育市场的民办院校暂时享受政策“温室”,却无助于其自身教学质量竞争力提升。
“大学没办好就得倒闭”从表面上看,对国有民办院校是普适性概念,但细分起来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性。
我国高等教育基本是以应用型教育为主导,即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人才。而政府垄断着教育市场的所有资源,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价值取向,即凡是不被国家(即政府)承认的教育主体,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面临被主流社会所排斥的危险。民办学校不经许可为非法办学,民办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不列入教育部认证范畴等同于文凭作废。就业市场则遵循着这一原则,严格区分了体制内教育与体制外教育培养的人才待遇,许多民办学校学生遭受就业无门之困,这恐怕才是尽管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院校数量按国际标准依然偏少,但绝大多数学生千军万马过国有高校独木桥而冷落民办院校的原因。
如果不解决这些基础性问题,单一谈论大学竞争的问题,则不过是先天条件不对等的畸形竞争,是另一种制度歧视下的“国进民退”。即使是倡导大学竞争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不也同样面临首次招生只有45人的尴尬么?这还是在南科大拥有一大批知名学者、至少是地方政府权力支持的改革试验田的前提条件下。许多冒险就读南科大的学生及家长宁愿相信其文凭资格等问题未来能得以解决,而这是其他民办院校所不具备的。
竞争其实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开放自由、无资格差别的充分竞争,另一种则是存在市场垄断、人为门槛的伪竞争。民众舆论之所以猛烈抨击某些领域,就在于其不过是几个挟行政保护的国有院校,假竞争为名行垄断之实。如果不彻底拆除高等教育中国有民办大学之间的各种体制藩篱,不给予民办大学、民办学校就读学生以普惠性的国民待遇,不解决针对民办院校的观念歧视、政策歧视,以及其他显性隐性歧视,怎么能奢求民办学校在伪竞争中发展壮大,提升教育质量与竞争力?而我更担忧的是,以民办大学没有办好为借口,强制关闭民办学校、抬高民办大学申办门槛,这才是真正损害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短视之见。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发出警报:“一些大学没有办好,没有含金量,就得倒闭!”(《中国青年报》3月13日报道)。
“大学没办好就得倒闭”本应是一种常识,虽然教育有其特殊性,但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竞争市场,大学无论国有民办都应符合办学规律才能获得生存乃至发展,否则早晚会被学生家长们用脚投票淘汰出教育市场,这在世界多国早有先例。
“生源危机,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新陈代谢的一次机会。”朱清时委员说,一方面,适龄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过去一些年大学建的越来越多,毕业证书的含金量越来越低。
有此担忧的不止朱清时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直言:“竞争当中,有发展起来的,也有衰败掉的。随着生源的逐渐减少,中国的高校数量和布局需要一次新的洗牌。”
但“大学没办好就得倒闭”不能演变成另一种“国进民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生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学春坦言,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已经遭遇了招生困难,他给出的建议是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叫停对民办院校的审批,审慎地批。这显然是不太靠谱的建议,审批制下的门槛抬高只会防碍充分竞争,或许能帮助已经率先迈入教育市场的民办院校暂时享受政策“温室”,却无助于其自身教学质量竞争力提升。
“大学没办好就得倒闭”从表面上看,对国有民办院校是普适性概念,但细分起来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性。
我国高等教育基本是以应用型教育为主导,即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人才。而政府垄断着教育市场的所有资源,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价值取向,即凡是不被国家(即政府)承认的教育主体,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面临被主流社会所排斥的危险。民办学校不经许可为非法办学,民办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不列入教育部认证范畴等同于文凭作废。就业市场则遵循着这一原则,严格区分了体制内教育与体制外教育培养的人才待遇,许多民办学校学生遭受就业无门之困,这恐怕才是尽管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院校数量按国际标准依然偏少,但绝大多数学生千军万马过国有高校独木桥而冷落民办院校的原因。
如果不解决这些基础性问题,单一谈论大学竞争的问题,则不过是先天条件不对等的畸形竞争,是另一种制度歧视下的“国进民退”。即使是倡导大学竞争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不也同样面临首次招生只有45人的尴尬么?这还是在南科大拥有一大批知名学者、至少是地方政府权力支持的改革试验田的前提条件下。许多冒险就读南科大的学生及家长宁愿相信其文凭资格等问题未来能得以解决,而这是其他民办院校所不具备的。
竞争其实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开放自由、无资格差别的充分竞争,另一种则是存在市场垄断、人为门槛的伪竞争。民众舆论之所以猛烈抨击某些领域,就在于其不过是几个挟行政保护的国有院校,假竞争为名行垄断之实。如果不彻底拆除高等教育中国有民办大学之间的各种体制藩篱,不给予民办大学、民办学校就读学生以普惠性的国民待遇,不解决针对民办院校的观念歧视、政策歧视,以及其他显性隐性歧视,怎么能奢求民办学校在伪竞争中发展壮大,提升教育质量与竞争力?而我更担忧的是,以民办大学没有办好为借口,强制关闭民办学校、抬高民办大学申办门槛,这才是真正损害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短视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