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许,重庆东方轮船公司所属旅游客船“东方之星”轮在由南京驶往重庆途中,突遇龙卷风在长江湖北段发生翻沉。客轮上共有454人,最终12人生还,遇难442人。惨剧的发生带给大家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遭遇沉船事故,你该如何实施自救从而挽救生命呢?
判断弃船前不同情况
轮船起火时:轮船火灾发生时,乘客应听从指挥,向上风向有序撤离,撤离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弯腰、快跑,迅速远离火区。一般舱内人员利用内梯道、外梯道、旋梯等逃生,舱外人员利用尾舱通往上甲板的出入口逃生。如果轮船上的火势蔓延封住走道,来不及逃生时,乘客可关闭房门,不让浓烟火焰侵入,紧急情况也可跳入水中。
两船相撞时:两艘轮船相撞时,乘客应迅速离开碰撞处,以避免被挤压受伤。同时,乘客应就近迅速拉住固定物,防止摔伤。情况紧急下,乘客应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弃船逃生。
救生筏是乘客自救的措施之一,救生筏位于船的左右两舷,一般救生筏总容量等于船上人员总数,气胀式救生筏充气可由1个人在1~3分钟内完成,且救生筏在一切海况下能保证暴露漂浮30天。若乘客弃船后登上救生筏,应将携带的火柴、打火机、指南针等装入塑料袋中以免弃打湿。乘客在救生筏上久坐时需活动关节,并注意避免弄湿身体和做好保暖。
万一人员落水,长时间在冰冷的海水中浸泡,就有可能引起低温症,致中心体温下降到35℃以下,体内各重要器官发生严重的功能失调状态,心室发生纤颤,这是海难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冰水浸泡低温症的预防的主要办法是合理使用救生设备,在水中减少活动,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安静等,千方百计地防止或减少体热散失。其中救生装备主要为飘浮工具,如救生背心、救生船及抗浸服,以避免身体与冷水直接接触,从而减轻不适感。
乘客入水后应尽量避免头颈部浸入冷水里,不可将飞行帽或头盔去掉,并要做好头部的防护。为了减少体热散失,可减少水接触的体表面,特别是几个高度散热的部位,即腑窝、腹股沟和胸部,入水者在水中应保持双手在胸前交叉,双腿向腹屈曲的姿势。如果有几个人在一起,可以挽起胳膊,身体挤靠在一起以保存体热。另外,有一个国际上统称为自救互救“HELP”的入水姿势,具体方式是:三人一组,肩搭肩,围成圈,每个人都蜷缩双腿双脚,让双膝贴近腹部,以减少体温扩散,互助互惠,保存体力,让身体浮于水面等待救援。入水者都可以采用这个自救姿势来保存体能,争取时间,等待救援队到达。
此外,入水者轻易不要游泳,因为在10℃水中,体力好的人,可以游1~2千米,一般人游100米都很困难,除非没有救生衣或漂浮物、船只马上要沉没、离海岸或打捞船较近。如果你不会游泳又没有救生衣,建议在身体下沉前拼命吸一口气;身体往下沉时,要保持镇静,紧闭嘴唇、咬紧牙齿憋住气、仰起头使身体倾斜,保持这种姿态,你就可以慢慢浮上水面;浮上水面后,手放在水面下划水,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以上。如有可能,脱掉鞋子和重衣服,寻找漂浮物并牢牢抓住。
遇险后的饮食
如果在海上漂流时间较长,不要喝海水,可收集雨水喝。如果在热带海洋上遇险,雨水往往是补充淡水的主要来源;如果在极地遇险,海冰也是淡水的来源之一。此外,海洋生物如鱼的眼珠、脊髓中也有丰富的淡水,鱼肉中也有一部分水分。
虽然,人在只喝不吃的情况下,可存活30~60天,但对于船上的食物也不可等闲视之。在弃船后24小时内可以暂不进食,之后每天定额进食,尽量节省。如果在海上漂流时间较长,食物不足时可捕捉海鱼、海鸟,采集海藻充饥。但那种浑身是刺或者光滑无鳞、色彩鲜艳的海鱼,多数有毒,尽量不要食用。(来源:综合新浪新闻、腾讯新闻、财经网 责任编辑/和恩馨)
判断弃船前不同情况
轮船起火时:轮船火灾发生时,乘客应听从指挥,向上风向有序撤离,撤离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弯腰、快跑,迅速远离火区。一般舱内人员利用内梯道、外梯道、旋梯等逃生,舱外人员利用尾舱通往上甲板的出入口逃生。如果轮船上的火势蔓延封住走道,来不及逃生时,乘客可关闭房门,不让浓烟火焰侵入,紧急情况也可跳入水中。
两船相撞时:两艘轮船相撞时,乘客应迅速离开碰撞处,以避免被挤压受伤。同时,乘客应就近迅速拉住固定物,防止摔伤。情况紧急下,乘客应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弃船逃生。
救生筏是乘客自救的措施之一,救生筏位于船的左右两舷,一般救生筏总容量等于船上人员总数,气胀式救生筏充气可由1个人在1~3分钟内完成,且救生筏在一切海况下能保证暴露漂浮30天。若乘客弃船后登上救生筏,应将携带的火柴、打火机、指南针等装入塑料袋中以免弃打湿。乘客在救生筏上久坐时需活动关节,并注意避免弄湿身体和做好保暖。
万一人员落水,长时间在冰冷的海水中浸泡,就有可能引起低温症,致中心体温下降到35℃以下,体内各重要器官发生严重的功能失调状态,心室发生纤颤,这是海难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冰水浸泡低温症的预防的主要办法是合理使用救生设备,在水中减少活动,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安静等,千方百计地防止或减少体热散失。其中救生装备主要为飘浮工具,如救生背心、救生船及抗浸服,以避免身体与冷水直接接触,从而减轻不适感。
乘客入水后应尽量避免头颈部浸入冷水里,不可将飞行帽或头盔去掉,并要做好头部的防护。为了减少体热散失,可减少水接触的体表面,特别是几个高度散热的部位,即腑窝、腹股沟和胸部,入水者在水中应保持双手在胸前交叉,双腿向腹屈曲的姿势。如果有几个人在一起,可以挽起胳膊,身体挤靠在一起以保存体热。另外,有一个国际上统称为自救互救“HELP”的入水姿势,具体方式是:三人一组,肩搭肩,围成圈,每个人都蜷缩双腿双脚,让双膝贴近腹部,以减少体温扩散,互助互惠,保存体力,让身体浮于水面等待救援。入水者都可以采用这个自救姿势来保存体能,争取时间,等待救援队到达。
此外,入水者轻易不要游泳,因为在10℃水中,体力好的人,可以游1~2千米,一般人游100米都很困难,除非没有救生衣或漂浮物、船只马上要沉没、离海岸或打捞船较近。如果你不会游泳又没有救生衣,建议在身体下沉前拼命吸一口气;身体往下沉时,要保持镇静,紧闭嘴唇、咬紧牙齿憋住气、仰起头使身体倾斜,保持这种姿态,你就可以慢慢浮上水面;浮上水面后,手放在水面下划水,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以上。如有可能,脱掉鞋子和重衣服,寻找漂浮物并牢牢抓住。
遇险后的饮食
如果在海上漂流时间较长,不要喝海水,可收集雨水喝。如果在热带海洋上遇险,雨水往往是补充淡水的主要来源;如果在极地遇险,海冰也是淡水的来源之一。此外,海洋生物如鱼的眼珠、脊髓中也有丰富的淡水,鱼肉中也有一部分水分。
虽然,人在只喝不吃的情况下,可存活30~60天,但对于船上的食物也不可等闲视之。在弃船后24小时内可以暂不进食,之后每天定额进食,尽量节省。如果在海上漂流时间较长,食物不足时可捕捉海鱼、海鸟,采集海藻充饥。但那种浑身是刺或者光滑无鳞、色彩鲜艳的海鱼,多数有毒,尽量不要食用。(来源:综合新浪新闻、腾讯新闻、财经网 责任编辑/和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