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读到一本有趣的书,让我挺有感触的,书名叫《嘘!这是超神奇的作文魔法枕》。这本书介绍了一名叫高斯的小朋友,开始习作能力很差,于是班主任送给了他一个魔法枕头。他躺在床上着睡觉,最后竟成了班里的“作文高手”。原来,他是通过神奇的作文魔法枕,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作文魔法王国。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作文王国竟然被一个恶魔控制了,高斯通过各种习作知识的冲关,最后战胜了恶魔。文中各种惊心动魂的冒险之旅,引人入胜。阅读后,我不断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自己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要改变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将作文教学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让孩子走进生活,用心感受生活,让孩子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感受,有了生活中的材料,才会从“要我写”到“我要写”,学生写作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设计活动内容,创设情境是非常关键的。作文活动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写作的观察不是随意“观看”, 它需要学生专注地察看对象的特征,并对这些特征做出自己的思考、评判、选择,使之成为自己的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如,我设计的作文活动课是这样的:
课前需准备材料:一个塑料杯,一盒大头针,一瓶矿泉水。
当我走进课室时,手中没有一本书,手里就只拿着这些准备的材料。跟以往有点不一样,这个“不一样”被很多同学发现了,“老师今天怎么没带书”,“带这此东西干什么?” 就开始在下面议论纷纷了。我首先表扬了这些善于观察的同学,发现了老师今天的“异样”。被表扬的同学心里乐滋滋的。笔者马上切入主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做实验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做一个实验,主题是:我的猜想。”班上一下炸开了锅,同学们兴奋不已。我接着说:“我要把塑料杯倒满水,而且滿到快溢出来止。”小心翼翼倒满后,接着问同学,“大家猜猜,如果老师再往杯里放大头针,还能放几枚?”同学们兴奋回答道:“3枚”, “4枚” “5枚” “1枚”……接着我完成了整个实验过程,最后我要求学生把这节实验课的过程写下来,并提出要求:1.写清楚老师的实验过程;2.同学们的各种表现;3.自己的想法及心情变化。由于同学们参与整个活动的过程,大家很快就涮涮地动起笔来了,同学们有了可写的内容,也有了可写的欲望,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在作文活动课中,孩子们的意识逐渐从关注自我转换到关注周围。特别是对新事物,会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交流、想表达。所以,开发这类型的活动课,确实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习作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将作文教学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让孩子走进生活,用心感受生活,让孩子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感受,有了生活中的材料,才会从“要我写”到“我要写”,学生写作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开展活动,创设情境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设计活动内容,创设情境是非常关键的。作文活动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写作的观察不是随意“观看”, 它需要学生专注地察看对象的特征,并对这些特征做出自己的思考、评判、选择,使之成为自己的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如,我设计的作文活动课是这样的:
课前需准备材料:一个塑料杯,一盒大头针,一瓶矿泉水。
当我走进课室时,手中没有一本书,手里就只拿着这些准备的材料。跟以往有点不一样,这个“不一样”被很多同学发现了,“老师今天怎么没带书”,“带这此东西干什么?” 就开始在下面议论纷纷了。我首先表扬了这些善于观察的同学,发现了老师今天的“异样”。被表扬的同学心里乐滋滋的。笔者马上切入主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做实验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做一个实验,主题是:我的猜想。”班上一下炸开了锅,同学们兴奋不已。我接着说:“我要把塑料杯倒满水,而且滿到快溢出来止。”小心翼翼倒满后,接着问同学,“大家猜猜,如果老师再往杯里放大头针,还能放几枚?”同学们兴奋回答道:“3枚”, “4枚” “5枚” “1枚”……接着我完成了整个实验过程,最后我要求学生把这节实验课的过程写下来,并提出要求:1.写清楚老师的实验过程;2.同学们的各种表现;3.自己的想法及心情变化。由于同学们参与整个活动的过程,大家很快就涮涮地动起笔来了,同学们有了可写的内容,也有了可写的欲望,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在作文活动课中,孩子们的意识逐渐从关注自我转换到关注周围。特别是对新事物,会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交流、想表达。所以,开发这类型的活动课,确实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习作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