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理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etian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课堂教学资源的捕捉、教材文本的重组、弹性方案的形成、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
  关键词: 物理课堂 教学 生成
  
  正如叶澜所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预设,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可见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教学预设。好的预设是一节成功课的前提,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预设外生成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我认为“生成”的课堂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却是最精彩的。
  下面我从一线教师的视角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物理课堂“生成”的理解。
  一、摆脱原有教学设计“生成”
  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实际“生成”对教案作出适当的调整,把教案看作是学生学习的预案,随着学生学习的实际进行随机灵活的调整。
  案例一:在教学“光源”时,有的学生提出“月亮是光源”。我就将错就错,让学生对“月亮是自身发光,还是反射太阳光?”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学生根据收集的有关月光的信息积极展开交流讨论:和太阳相比,月亮有哪些异同点。我将学生收集的信息归纳并列举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根据黑板提供的知识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大胆猜想。A类学生认为月亮是光源,因为它和太阳一样发光。B类学生认为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离地球近却不及阳光强。C类学生认为月亮不是光源,因为月亮又没被挡住,若月亮能发光,就不会出现“月缺”和“月圆”的现象。最后我对学生的猜想和分析给与合理的评价和定位:月亮其实不是光源,月亮是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B类学生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灯光离我们更近,却不够日光和月光强,它可是光源。C类学生的理由比较充分,老师赞同。如果月亮是光源,在没有被挡住时,看到的是圆月。而事实上,太阳光照射月球时,有一部分光被地球挡住了,使得月球一部分有反射光,一部分无反射光,因此产生“月缺”的现象。
  这样,我理智地放弃了预设,尊重了“生成”,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留给学生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味,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在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使有效的课堂教学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
  二、超越文本“生成”
  新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课程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新的课程观的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作有效处理,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文本,超越文本,为学生创造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界。
  案例二: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讨论,认为可能与压力、受压面积的大小以外的其他因素(如物质的密度、材料的软硬程度等)有关。对于他们的猜想我不轻易否定,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另外,本活动提供了较多的实验器材,可设计多个实验进行研究,学生各抒己见,实际操作,积极思考,合理评价,最终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三、在追问中“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重视不够,不是放置不顾,就是手忙脚乱,不会处理。因此,教师要敢于追求“生成”,善于用好“动态生成”资源。课堂成了师生对话的场所,其教学效益在教师敢于追求“生成”,给予正确的引导,在交流对话中不断“生成”与建构,让学生在探讨、尝试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案例三:在探究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因素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大多数学生都说出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但有位学生却说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猜想。我捕捉住这一错误及时“生成”一个妙不可言的教学过程:
  师: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
  生:可能还与塑料刻度尺的弹性有关。
  师:同学们想想,他的猜测对吗?
  生1:对,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相同的情况下,弹性好的形变程度大。
  生2:对,当形变程度相同时,弹性好的所用的力小一些。
  生3:不对,他们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我们探究时针对的是同一把尺,弹性程度相同。
  师:下面就让我们再仔细想一想,谁说得更有道理呢?
  接着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生3说得有理,接下来的实验探究要用“控制变量”法,我们每组将用的就应该是同一把尺(弹性不变)。
  我对学生错误的猜想并没有回避或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引导学生仔细揣摩,用心体会,由一个错误从而辐射到整段的学习。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不仅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感受到了自己的失败和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及时关注了学生的动态,及时处理、合理引导,给猜想错误的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让更多的学生学会了该怎样去探究。
  四、拓展“生成”
  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场性。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
  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让课堂弹性化,追求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是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生命活动、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是教育永恒的、真正的价值追求,课堂会因动态“生成”而精彩连连。
  “生成”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
  总之,当教师捕捉到课堂教学中的动态因素后,改变原有的预设,建构“生成”式课堂,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思维的火花才会绽放,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02-411.
  [2]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28-32.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3-8.
  [4]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4.
  [5]张铝明.论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构建.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12).
  [6]钟启泉.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教师人文读本(第三卷).
  [8]教育艺术.龙泉期刊網文章版,2008,(6).
  [9]柳菊兰主编.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2005.2.
其他文献
硝唑尼特系硝基噻唑-水杨酰胺的衍生物,是一种新型广谱抗菌、抗病毒、抗肠道寄生虫药。本文采用液质联用法,以硝唑尼特的主要代谢产物替唑尼特为检测对象,建立了山羊组织中硝
摘 要: 课堂提问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应该根据授课的不同年级、对象和课题等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提问方法。  关键词: 新课程 历史课程 提问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是教师通过假借某种方式或情景引导出教材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问题是切入新课程的法宝,首先从问题的设计入手,在此基础上,确定在课堂实施中如何呈现。教师要充分体现新课程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引趣提问  这
目的:建立盐酸头孢噻呋在肉鸡血浆及组织中的提取净化方法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的定量检测方法,并研究盐酸头孢噻呋经口服和静脉注射后在肉鸡体内血浆中的生物利用度,以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那么,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
miRNA作为一类可以在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非编码RNA大家族的重要小分子,从被发现后,经过数年的探索,逐渐为人们所了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在不同的神经生物学过
历史教学在进入高三以后,时间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探索的一个问题。  一、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把握达到“死去活来”的程度。  “死”就是对教材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的把握要准确、牢固。“活”就是要灵活运用教材知识。  首先,复习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边看书边设疑边动笔(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草稿本将看到的想到的写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