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otan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古代文化常识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代文化常识不但是对民族之根的继承,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发扬。纵观高中语文2017年新课标,其中在古诗文阅读理解部分新增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这一内容。也就是说,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不但要将古诗词中的基础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还要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文化的感召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本文中,我主要谈一谈如何进行古代文化常识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教学方法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文化的力量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愈加凸显。传统的以照本宣科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学生单单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是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将文化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文化的感召下,加深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为其文化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要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落实古代文化常识教学呢?
  一、 立足课本,随文讲解
  通过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不乏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诸如第一册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就涉及了多种多样的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既然教材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那么,在组织文化常识教学的时候,我们需要立足教材内容,在新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为学生补充一些文化常识内容,借此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古代文化,获得文化的熏陶。
  以《赤壁赋》为例,在组织该内容教学的时候,我就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对其加以补充。在课堂之初,我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题目进行分析,说一说“赤壁”在哪里,“赋”是什么。在谈及“赋”的时候,学生发挥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的说:赋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有的说:赋一般以四、六字句为主;有的说:赋的辞藻较为华丽,善于用典……在学生的畅所欲言下,我会对其认知进行补充,诸如,赋的产生与发展、其主要的特点,经历的阶段等,如此,在补充下使学生对赋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同时,我还会根据对赋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赤壁赋》属于什么赋?如此,学生在对文体理解的基础上实现了学以致用。
  二、 主题课堂,系统归纳
  纵观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所出现的古代文化常识内容,其大都是以片段化的形式呈现在,较为分散。这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是不利的。对此,我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借助主题课堂的建构来将碎片化的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所谓的主题课堂主要是指在教学开展中,教师立足教学内容,向学生呈现一个明确的“主题”,在主题的引导下,学生借助多样化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深层次的挖掘,借此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一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诗歌、散文、小说等,这就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立足所学的语文知识,对文体有关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在课堂教学之初,我会借助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文体进行思考:在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都涉及了哪些古代文体呢?古代诗歌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别呢?这些类别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你对古代的小说有哪些了解呢?古代的小說又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别呢?……如此,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诸如网络、书籍等搜集与其有关的答案。答案搜集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化常识的过程。而且,在学生搜集到有关的信息之后,鼓励他们在小组之中进行交流讨论,将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以系统化的形式加以呈现。如此,在古代文化常识熏陶的基础上,学生会自主地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引入生活,结合民俗
  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而且,我们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大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想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我们需要深入到生活之中,从民俗中寻求文化知识。
  比如,在《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这一首诗教学中,涉及了清明节的有关内容。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调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清明节的由来、习俗等进行讲述。如此方式,不仅可以实现文本内容的扩展,还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畅所欲言下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而且,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其由于生活经验和语文认知有限的限制,可能无法对清明节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此时,我则针对学生讲述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使学生全面地认识到清明节的习俗以及这些世俗的演变,不同地区的不同习俗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文化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古代文化常识内容,使学生在文化内容的讲解下丰富知识储备,为其文化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艳.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7.
  [2]胡莉.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的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17):27.
  作者简介:
  刘雪林,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性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基本掌握能力,而朗读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素养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和积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道路上越走越顺。而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低下,难以发挥真正的价值,为此本文着重探究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DLS)术后疗效与术前焦虑或抑郁情绪的相关性。以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积极应对围手术期相关
目的:探讨低O2高CO2暴露对小鼠皮层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硝基酪氨酸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SPF级雄性C57BL/6小鼠24只,体重23~27g,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NC,n=8)、低O2高CO22周组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发展当中。在高中语文教育当中,阅读课一直都处于弱势,甚至被忽略。但是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阅读能力对于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旨在创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力课堂,并且旨在提出相关的建构方法,为推动高中语文阅读课程的发展建议献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力课堂;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结构中的中心环节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和效率。本文就当前语文教学中遇到实际问题出发,从多个方面探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对于学生掌握获取外界信息和知识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能力,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然而,许多教师依然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