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教育战线提出了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课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构建面向21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的新体系,我们对大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课堂教学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主要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等。总之,重视传授系统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一、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省时、高效,掌握水平是否深人、扎实确定评价指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实施来促进指标的达成,对实验教师起到明确的导向作用。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在实验的开始阶段,集中抓了前两项指标的落实,指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几乎是周周研究,每次都深入到实验课的具体设计意图和操作的实际效果。经过了7轮对29节课的反复评价研究,实验教师在一步一步的实践中,逐渐接受了新的教学思想。由于这五项评价指标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在加强前两项指标的评价过程中,大大促进了后三项指标的达成。评价是督促,评价是指导,在连续不断的评价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实验教师。他们教学观念新,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对改革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实验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大胆慎重地改革教材 1、改变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如"成反比例的量"一节,把原长篇讲解内容改为只呈现几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让学生用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思想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找规律,得出结论。
2、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学习百分数应用的内容,就引导学生到银行、商店搞调查,提出有关利息和折扣等方面的问题,分组研究解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概念,学习方法。再如,中年级学习解三步计算的整数小数应用题时,有的课就是复印一些真实的发票,让学生调查熟悉物品的价格,由学生通过自己填发票,理解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这样做,既学会了解题,还接触了社会。
3、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独立思考,学习构建知识的方法。例如:学习分数工程问题,不用整数工程问题的例题进行铺垫,而是用画面呈现两个工程队完成工程的情景,给出时间条件,由学生研究解决。再如,学习了9加几的加法后,把8加几、7加几等分段简化,放给学生研究完成。
4、强化基本和主干知识,削弱、删减繁琐内容。例如,1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太细、太重复。我们把l~5的认识适当合并,分作两课时完成,学生掌握了认数的基本方法后,后面的内容压缩完成。再如,整数乘除法在加强口算、估算和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基础上,把多位数的乘除法列为选学内容。
5、留出适当时间,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演讲活动和智力趣题交流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渗透统计、数学史、数学欣赏等方面的内容。
由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扩大了教师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教師组织教学活动,对改革课堂教学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三、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们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了。这主要表现在教学情景的设计要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中引导、点拨、释疑、理论升华的"火候"掌握要适时、适度。因此,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教学艺术和师德修养。我们也有这样的教训:教师做了大量工作,学生研讨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提出这样、那样一大堆问题,教师不知该如何"收场"了,就出现了"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学习越是开放,教师的主导作用越重要。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省时、高效,掌握水平是否深人、扎实确定评价指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实施来促进指标的达成,对实验教师起到明确的导向作用。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在实验的开始阶段,集中抓了前两项指标的落实,指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几乎是周周研究,每次都深入到实验课的具体设计意图和操作的实际效果。经过了7轮对29节课的反复评价研究,实验教师在一步一步的实践中,逐渐接受了新的教学思想。由于这五项评价指标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在加强前两项指标的评价过程中,大大促进了后三项指标的达成。评价是督促,评价是指导,在连续不断的评价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实验教师。他们教学观念新,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对改革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实验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大胆慎重地改革教材 1、改变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如"成反比例的量"一节,把原长篇讲解内容改为只呈现几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让学生用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思想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找规律,得出结论。
2、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学习百分数应用的内容,就引导学生到银行、商店搞调查,提出有关利息和折扣等方面的问题,分组研究解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概念,学习方法。再如,中年级学习解三步计算的整数小数应用题时,有的课就是复印一些真实的发票,让学生调查熟悉物品的价格,由学生通过自己填发票,理解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这样做,既学会了解题,还接触了社会。
3、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独立思考,学习构建知识的方法。例如:学习分数工程问题,不用整数工程问题的例题进行铺垫,而是用画面呈现两个工程队完成工程的情景,给出时间条件,由学生研究解决。再如,学习了9加几的加法后,把8加几、7加几等分段简化,放给学生研究完成。
4、强化基本和主干知识,削弱、删减繁琐内容。例如,1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太细、太重复。我们把l~5的认识适当合并,分作两课时完成,学生掌握了认数的基本方法后,后面的内容压缩完成。再如,整数乘除法在加强口算、估算和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基础上,把多位数的乘除法列为选学内容。
5、留出适当时间,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演讲活动和智力趣题交流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渗透统计、数学史、数学欣赏等方面的内容。
由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扩大了教师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教師组织教学活动,对改革课堂教学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三、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们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了。这主要表现在教学情景的设计要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中引导、点拨、释疑、理论升华的"火候"掌握要适时、适度。因此,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教学艺术和师德修养。我们也有这样的教训:教师做了大量工作,学生研讨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提出这样、那样一大堆问题,教师不知该如何"收场"了,就出现了"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学习越是开放,教师的主导作用越重要。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