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明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clea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是难点。因为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对象的特征、性质和说明的主要内容,说明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说明的方法等具体问题,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说明文大多又内容平实,语言朴素,在很多时候学生不喜欢学习。因此教这类课文更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其自主自愿学习。
  
  一、采用形象化手段,利用直观教具
  
  说明文的内容,包括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有的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感性知识入手,采用形象化手段,利用直观教具,化抽象为形象。这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一般规律。有些说明文如按常规来教,从自读开始,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就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创造形象化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途径得到感知,发挥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求知的主动性和吸收新知识的欲望,就是教师的匠心所在。如有的老师教《食物从何处来》一文,分别画出“自养”和“异养”的循环图表,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获取食物的途径,弄清课文中的“食物”的概念和动、植物不同的取得“食物”的规律;在上《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把绘有八种云形态的挂图,挂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有关说明,揣摩画面上各种形状的云,看谁“对号入座”得又准又快。形象化的手段,可以通过幻灯,电影教科片、录音、实物等等,用这些手段,可以把事物的形象展现出来,因为有些说明对象的形态或动态,往往是一般人不能亲眼目睹或身历其境的。教师通过形象化手段,使直观性与生动性得到统一,提高学生的情绪,活跃思维,使他们的求知欲。
  
  二、点拨学生在扩展欣赏视野中品美趣
  
  “文似观山不宜平”,小说常以曲折多变的情节吸引读者,散文多以情感起伏的波澜激起共鸣,戏剧每靠峰峦叠起的矛盾冲突抓住观众的心,倘或一望见底,就会被斥为“用淡水写的文章”。然而说明文则大多以平直见长,如《景泰蓝的制作》,有条不紊地向普通读者介绍复杂的制作过程;《中国石拱桥》,如拉家常地介绍包涵高深道理的石拱桥。然而,学习和研究这样的作品,我们的学生却往往提不起精神,鼓不起劲头。说明文往往要说明人们不易亲见的事物和现象,不易理解的过程事理,这就要求将陌生的对象亲近化、深奥的内容通俗化。如银河是十分遥远、博大,而且从人的知觉角度来说显得抽象的事物,有的老师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说明银河、太阳、地球的关系的比喻句,通过“铁饼形状”“美丽的环”“套在地球周围”,学生很容易将遥远、陌生、深奥的银河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此熟悉,如此贴近,一抬头便可在茫茫的夜空中找到它,深深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通俗之美。美,从内容和形式统一的角度去看,一方面,应具有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平直质朴的说明文,是与其“实用”这个目的相适应的,它也有自己美学价值。现代美学还认为,“审美感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这种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做好这方面的“情感铺垫”——启发学生理解说明文形式与目的间的啮合性,品味平直简洁的说明方法中隐含的和艺术性,从而产生新的审美情趣。
  
  三、创设情境,引导积极探索
  
  例如 在教《鲸》这一课时,老师首先用语言描绘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辽阔无边的太平洋地区曾经举行过一次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地点,顺利地通过虾兵虾将把守的赛场大门,鲸得到这个消息后,也急忙赶来参加。当他正准备搬进赛场大门时,被虾将军挡在门外说:“你不属于鱼类,不能入内参加。”鲸振振有辞地说:“我就是鱼,不然大家怎么都叫我鲸鱼呢?”正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老师设问:“鲸和虾到底谁说的对?请大家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寻找答案。”创设这样的情境,顿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心理,从而带着问题认真读文、积极思考。在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弄懂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一问题后,鼓励学生再读课文了解更多有关鲸的知识。学生经过多次诵读,便可依据不同的阅读水平,在各自头脑中形成文章内容的雏形;然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进行交流。在这种小组学习中,学生既能对一些简单的内容达到共识,又能互为补充,缩短了学生彼此之间的认识差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各抒己见,把在学习小组内读懂的内容向全班汇报,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掌握,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不用老师讲学生也能基本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真正做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坚决不教,充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四、课堂教学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我们老师喋喋不休!于是笔者就采用了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马》以课时,课堂上在理清该文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些知识得到了动物某些特性的启示。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如飞机、潜艇、雷达、超声波等无一不是从鸟的翅膀,鱼的流线形,蝙蝠的特异功能研究中得到启示而发明出来的,同时还温习了初中课文《松鼠》。学生兴趣盎然,思路也开阔了。课后,笔者干脆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在了解某种动植物习性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与仿生学有关的科幻式小品文。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百出,有写绿色与伪装学的,有写跳蚤与生物战的,其中有个学生参考了课文《蝉》中蝉的习性,写了题为《蝉与音响学》,设想了要发明一种像蝉一样大小却能发出无限大声音的袖珍放音机。内容虽近乎荒诞,但却妙趣横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使说明文教学具有趣味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认为说明文教学无所作为,或者把说明文教学课上成科普知识课,这是对语文教学本身的取消和异化,是十分要不得的。杜勃罗留波夫认为,当人们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努力激发学生对说明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勉为”变成“乐为”,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学生兴趣,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率
  2.在说明文教学中尝试情境教学
  3.浅谈初中说明文教学
  4.关于说明文教学的四种方法及作用
  5.中学说明文教学新探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历史车轮驶进了21世纪。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时代的发展促使世界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由单纯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学习问题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联、海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海宁)·王国维戏曲论文奖颁奖会暨"中国戏曲表演理论"学术研讨会于浙江海宁举行。
中西医结合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发展,从基础研究,药物研究到人才培养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中西医结合在发展的道路上也遇到了若干问题。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必须在
软件工程中,一旦生成源代码,必须对软件进行测试,以便发现和改正错误,而且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软件工程师测试程序的输入和输出域,以发现程序功能、行为和
一直以来,我国虽然一直比较重视对外经贸发展与国内产业技术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但由于我们采取的外经贸发展战略一直存在诸多问题,比姬重视鼓励出口以换取国内短缺的外汇
小说《白鹿原》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多年来陆续被改编为长篇连播、秦腔、连环画、陶塑、话剧、方言广播剧、舞剧、影视等艺术形式。在众多的艺术改编中,《白鹿原》的三次戏
基层艺术学校是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艺术职业技术学校。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艺术学校的教育工作,如何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特长,一直是我们考虑的重要问题
畜牧养殖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关系着民生。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是提高养殖户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要介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并重点分析该技术应用意义,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