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只有具备了必要的观察能力,对生活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把丰富的生活如实地反映出来,反之是很难写好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的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逐步培养其观察能力。
关键词:观察;写作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智慧的眼睛,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在作文教学中,观察是构成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习作素材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只有具备了必要的观察能力,对生活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把丰富的生活如实地反映出来,反之是很难写好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的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逐步培养其观察能力。
一、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教育的先知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观察兴趣是提高观察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直观的具体事物,生动活泼、新颖别致的活动,色彩鲜艳、形式独特的对象,都最容易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我针对这一特点指导他们观察自然现象和周围事物,如:春天,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可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飞行时的样子、停歇时的情形,并把所观察到的记在日记本里。当学习《燕子》这课时,发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课本中所讲的一样时,兴趣大增;夏天带领学生观察充满情趣的星空和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秋天带领学生观察硕果累累的果园和丰收的田野;冬天引导学生观察那银妆素裹的雪后美景,使他们领略到了细心观察的乐趣。
二、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前,我们必须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在确定的目标上,以减少观察的盲目性。例如,我组织学生观察墙壁上的爬山虎时,在观察前提出如下要求:同学们在观察时要仔细看看它的根、蔓、叶的颜色、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联想到了什么?想想爬山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
三、指导观察方法
1、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小学生作文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事物所造成的。如果观察有序,就能为作文层次分明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观察课文插图可按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对于静态事物一般按方位顺序观察,即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左往右(从右往左);对于动态事物要根据事物变化特点,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每一篇课文都是有序观察的典范。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教给学生按地点变换观察事物的方法;《长城》教给学生由远及近、从上到下观察事物的方法;《桂林山水》教给学生抓住事物特点观察的方法。我们只要充分利用教材并精心组织教学,学生就会逐步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
2、观察要抓住特点。客观事物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如:写“雨”,学生通过观察就能抓住“小雨细无声”、“大雨似珠帘”、“暴雨倾盆而下”的不同特征。再如:观察文具盒可以先观察形状、颜色、图案,再观察构造(盒底、盒盖、盒内),然后说明各部分的用途,最后点明文具盒是学习的好伙伴,我十分喜爱我的文具盒。
3、要带有感情观察。只有带有情感用心体验、认真观察,才能对观察的事物感受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果对观察的对象冷冰冰的,写出来的文章就平平淡淡,更谈不上打动读者的心了。
四、培养观察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李四光说过:“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我们应指导学生时时、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遇事多问,积极思考,逐步养成乐于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好习惯。如在教室里养花让学生观察发芽、长叶、爬蔓、开花的过程等;再如学习看图学文《秋天》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画面上都画有什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秋天景物的?进而再问当秋天到来时,我们周围的景物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学生能够随时描写自己身边的事物,说明已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够自觉的分析研究事物了,这样自觉地积累素材,作文时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述之有序了。
五、写好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是练笔的一种好方法。它可概括可具体,可叙述描写,可抒情议论,篇幅也可长可短。写观察日记应该做到:
1、随时写。就是一有观察所得,就立即写下来,既是对观察结果的记录、巩固,又能很好地积累写作素材,以备以后作文时选用。
2、坚持写。就是要坚持不懈地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不能只凭一时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观察氛围,积极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与技巧,养成体验生活、善于观察、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并辅之以阅读训练,使二者相辅相成,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加出色得作好“素质教育”这篇大文章。
关键词:观察;写作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智慧的眼睛,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在作文教学中,观察是构成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习作素材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只有具备了必要的观察能力,对生活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把丰富的生活如实地反映出来,反之是很难写好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的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逐步培养其观察能力。
一、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教育的先知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观察兴趣是提高观察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直观的具体事物,生动活泼、新颖别致的活动,色彩鲜艳、形式独特的对象,都最容易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我针对这一特点指导他们观察自然现象和周围事物,如:春天,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可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飞行时的样子、停歇时的情形,并把所观察到的记在日记本里。当学习《燕子》这课时,发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课本中所讲的一样时,兴趣大增;夏天带领学生观察充满情趣的星空和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秋天带领学生观察硕果累累的果园和丰收的田野;冬天引导学生观察那银妆素裹的雪后美景,使他们领略到了细心观察的乐趣。
二、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前,我们必须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在确定的目标上,以减少观察的盲目性。例如,我组织学生观察墙壁上的爬山虎时,在观察前提出如下要求:同学们在观察时要仔细看看它的根、蔓、叶的颜色、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联想到了什么?想想爬山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
三、指导观察方法
1、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小学生作文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事物所造成的。如果观察有序,就能为作文层次分明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观察课文插图可按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对于静态事物一般按方位顺序观察,即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左往右(从右往左);对于动态事物要根据事物变化特点,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每一篇课文都是有序观察的典范。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教给学生按地点变换观察事物的方法;《长城》教给学生由远及近、从上到下观察事物的方法;《桂林山水》教给学生抓住事物特点观察的方法。我们只要充分利用教材并精心组织教学,学生就会逐步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
2、观察要抓住特点。客观事物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如:写“雨”,学生通过观察就能抓住“小雨细无声”、“大雨似珠帘”、“暴雨倾盆而下”的不同特征。再如:观察文具盒可以先观察形状、颜色、图案,再观察构造(盒底、盒盖、盒内),然后说明各部分的用途,最后点明文具盒是学习的好伙伴,我十分喜爱我的文具盒。
3、要带有感情观察。只有带有情感用心体验、认真观察,才能对观察的事物感受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果对观察的对象冷冰冰的,写出来的文章就平平淡淡,更谈不上打动读者的心了。
四、培养观察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李四光说过:“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我们应指导学生时时、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遇事多问,积极思考,逐步养成乐于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好习惯。如在教室里养花让学生观察发芽、长叶、爬蔓、开花的过程等;再如学习看图学文《秋天》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画面上都画有什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秋天景物的?进而再问当秋天到来时,我们周围的景物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学生能够随时描写自己身边的事物,说明已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够自觉的分析研究事物了,这样自觉地积累素材,作文时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述之有序了。
五、写好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是练笔的一种好方法。它可概括可具体,可叙述描写,可抒情议论,篇幅也可长可短。写观察日记应该做到:
1、随时写。就是一有观察所得,就立即写下来,既是对观察结果的记录、巩固,又能很好地积累写作素材,以备以后作文时选用。
2、坚持写。就是要坚持不懈地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不能只凭一时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观察氛围,积极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与技巧,养成体验生活、善于观察、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并辅之以阅读训练,使二者相辅相成,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加出色得作好“素质教育”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