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80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e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哥高升了,我打电话祝贺,他说:我们“80后”慢慢开始挑大梁了。听了后我沉默良久,我们“80后”曾经是倍受怀疑的一代、曾经被认为是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一代、曾经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的一代、曾经被认为是无法独立生活的一代。可是今天,我们太多的“80后”开始走上舞台,刘翔、韩寒、郭敬明、丁俊晖、洪战辉、贾斯汀.罗斯等大批“80后”人才已经家喻户晓。其实,太多人低估了我们、小看了我们、轻视了我们,我们“80后”其实是觉醒的一代、进取的一代、独立的一代、创新的一代、现实的一代、奋斗的一代,我们“80后”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代了。
  我们“80后”是能抗压的一代。我们“80后”现在大约有2亿人,如今,我们三十而立,人生进入到工作、婚恋、生育模式。有人说:“80后”是尴尬的一代,生活苦不堪言,钱都让50后60后挣去了,女人都给70后泡去了。”住房、婚恋、竞争压力、父母赡养等,构成了 “80后”青年普遍面临的现实枷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让我们感到迷茫与焦虑。前几天看了段关于“80后”的俏皮话: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当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当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找工作是没人理会的;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免费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价是让人崩溃的……这正是对我们“80后”真实的写照,我们正是在充满压力、充满竞争、充满未知的环境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面对压力,我们选择挺头面对;面对竞争,我们坚持一往无前;面对未知,我们相信努力总会有回报。我们“80后”坚信沙粒一定会变成珍珠,石头总会化作黄金,我们“80后”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才是“80后”的美,“80后”的能力。我们“80后”不惧压力,因为我们能面对压力、挑战压力、克服压力,压力让我们“80后”越来越强、越来越好。
  我们“80后”是有责任心的一代。韩愈有句诗叫: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正是说我们“80后”的生活现状,我们上有4位老人要赡养,下有2个孩子要抚育,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完成。如此压力、如此现状、如此艰难,我们“80后”没有退缩、没有抛弃、没有不耐烦。我们再忙也会在父亲生日那天送上蛋糕、我们再累也会利用周末陪孩子读书看海、我们再忙母亲病了也会去照顾,这正是因为我们“80后”对父母、家庭的责任心,我们认为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因此该我们负起的责任,我们绝不推诿。“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对我们“80后”工作的写照。我们“80后”有的走上了县处级岗位,有的走上了科研核心,有的当上了大学副教授……无论在任何岗位我们都不忘责任,努力前进,因为我们已经渐渐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我们渐渐成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线工作者、我们渐渐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因此我们坚信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我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责任心是我们“80后”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正是靠着这个责任心让我们“80后”逐渐在历史的舞台脱颖而出。
  我们“80后”是热爱学习的一代。我们“80后”走过了最严峻的中考、高考之路,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学习时光,有人曾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真的是一点不夸张。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培养了我们“80后”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技巧,甚至使学习成为我们的一项习惯,伴随终生。据统计,目前已经有20位“80后”先后入选了国家杰青和长江学者,其中北京大学许晨阳教授、南京大学王欣然教授和山东大学张澄教授三位“80后”更是同时入选了国家杰青和长江學者。中科院的人才队伍中,35岁以下科技人才比例已经超过了50%。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周森锋、济宁市委常委张辉等80后官员已经屡见不鲜。我们“80后”是背着“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些名言长大的,我们80后是在“学习”的陪伴下长大的,我们 “80后”将会成为永远坚持学习的一代。
  我们“80后”长大了、我们“80后”成熟了、我们“80后”独立了、我们“80后”开始走上了历史舞台,请重新看一看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用赞美的眼光、用长远的眼光,我们“80”后已经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是“80后”,我们为自己代言。
其他文献
那天,我去“創库”找画家老唐聊天。他说我不是想听故事吗,他就有一个,是真实的经历,几次想写都写不出来。老唐说事的神情极为投入,眼睛睁得很大,直瞪着我。我也瞪大了眼睛看他。  香格里拉算什么?那地方是很漂亮,也很平常。香格里拉不可能是个实实在在的地方,只有搞炒作的人才会去打造,傻乎乎流着口水,想赚人家的钱。到了德钦我还想往前走,又不知该去哪儿,总觉得有个地方在等着我,我得去看看。  那时是雨季,山洪
期刊
曾幾何时在杂志上看过这样一首诗,“我的青春岁月是一座花园,草上清泉迸进,老树葱郁的浓荫,常在轻狂梦想焕燃之际使我冷静。”好像生活确实如此,但是回首青春岁月,有好些内容我们想忘记,却又忘不掉。  带着对青春的无限眷恋以及对成长的依恋,我们已经走上了青春的阶梯,而青春也终究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生活就是我们在不断离开许多人,放弃很多事,这些东西看似走的不留遗憾,其实内心的不舍只有自己知道。  我喜欢和周围
期刊
作者简介:莫小果,原名莫海燕,1982年年出生于北海,硕士,广西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培训班学员,北海市签约作家。  1  太阳已使尽神韵,但在医院醒来的纪愈,画面还是黯淡的。她努力记起昨晚发生的一切。  那个嫖妓的男人,是她的“男朋友”,在街上被妓女扯住,说是召妓偷手机。“男朋友”想不到她就在人群里,吃了她一个耳光。“男朋友”认出她,但只想匆忙离开“案发现场”。磅礴大雨,她一个人走在街上,依稀
期刊
作者简介:陈安嗣,先后发表小说《一丝不挂》《宝贝》《大山嫂子》《扶贫》《老婆曾经美》《生病》等,作品先后登上《作家导刊》《散文在线》《北方文学》《青年文学家》《东北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作品多次获奖。  往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置办年货,忙得热火朝天。大叔和大婶的吵闹声,还没有停止。大叔和大婶吵闹,只是因为两人脾气性格不合,互相抱怨,常有摩擦,战斗持续了五年之久。闹什么,闹离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