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金”,从任何意义上说都是“见不得光”的代名词,在西方的选举乃至更广义的政治运作中,它无孔不入。它带来的结果,虽然未必是个人中饱私囊式的腐败,但“政治分赃”和“以权谋私”则大量存在。
“金钱是政治的母乳”。多年前,美国民主党人昂鲁的这句话,在当今西方选举政治中似乎仍是至理名言。比如,在2012年的各国大选中,所谓的“黑金”问题就不断被披露出来。
“黑金”,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不合法、不清不白的钱。黑金与政治挂钩,则产生了“黑金政治”。通俗地说,就是有钱人藉着政治权力牟取非法利益,政治人物则藉权捞钱。这其中有两层含意:一是一些经济集团用金钱扶植某个政治集团或某些政客,使其成为自己利益的代言人;二是政客或政治集团为了赢得选举,谋得国家权力,让某些经济集团为其暗中提供政治运作资金,他们获取政治权力后,再回报这些经济后台。
“黑金”,从任何意义上说都是“见不得光”的代名词,然而,在西方的选举乃至更广义的政治运作中,它却无孔不入。它带来的结果,虽然未必是个人中饱私囊式的腐败,但“政治分赃”和“以权谋私”则大量存在。
政治献金“黑白两道”
在美国,每次大选大概烧掉数十亿美元。比如,2004年和2008年的总统选举,花费均超过了10亿美元。国会选举同样花销巨大,比如2010年,赢得选举的参议员平均每人花费560万美元,众议员平均每位花费110万美元。参议员每六年、众议员每两年改选一次,这就意味着,若要赢得连任,前者在任期内每天至少要筹到2557美元,后者每天要弄到1507美元,而且连节假日都不能休息。
这么大的开销,政府显然无力承担,这就使得竞选人必须依靠老百姓的政治献金。1872年美国总统大选时,曾有位大款为竞选连任的总统格兰特捐出大笔资金,这些美元占了其竞选开支的1/4。格兰特连任后,自然要还这个“人情”,最终,他落了个腐败总统的名声。
经过多年反思,美国于1971年制定并随后修改了《联邦选举法》,对公司和个人政治献金的数额上限和方式有了规定。2002年,美国又出台了限制和规范政治献金的《麦凯恩—法因戈尔德法》。如今,大款们肆无忌惮地为候选人大把撒钱然后坐等回报的时代已不复存在。
然而,法律制度总是存在不完善之处,总是能被见缝就钻的“金钱蟑螂”们找到缝隙。
比如,公益性的“527组织”,它吸收选民捐款的数额就未受法律限制,而且其收支明细也无需申报和公开。因此,该类组织可将其筹得的款项间接用于支持竞选,为“黑金”运作提供便利通道。
近年来还有一个动向值得关注。2010年1月,美国最高法院在“联合公民诉联邦选举委员会”判例中裁决,允许联合公民组织在2008年的民主党初选前夜播放反希拉里·克林顿的宣传片。这次裁决意味着公司或工会此后可不受限制地任意资助政治广告,影响选举。这种政治广告可以推销某位候选人的政策,或者批驳某位候选人的主张,只要不在广告中提及候选人的名字,它就是合法的。对此,奥巴马曾指责道:“最高法院的裁决,给特殊利益集团用金钱操控政治开了绿灯,它是石油公司、华尔街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强大利益集团的胜利。”
如今,奥巴马的批评已在2012大选年得到印证。目前,支持共和党的政治广告中,近一半由财大气粗的各种“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投放,它们在选举中发挥着强大的宣传作用。而2008年,这个比例只有24%。
除了资助广告,大款们还通过“打包”捐款、为候选人提供演讲场所和食宿等方式来讨好政治。2003年6月17日,小布什谋求连任的首次筹款晚宴在华盛顿举行。喜来登饭店的大舞厅迎来了近1400名身着晚礼服的客人,他们每人都为总统献上了一张2000美元的支票。这就是一种“打包”捐款——“口袋”里数额巨大,但每个“信封”都没违反法律规定。该晚宴的筹划者,提着“口袋”的人,就是“打包金主”。
当然,上述种种钻空子、打擦边球的方式,从法律角度讲,算不上“黑金”运作,然而,它们却很可能或已经造成实际意义上的权钱交易。
利令智昏的运作
通常来说,“黑金”提供者和接受者都会十分小心,甚至会千方百计掩盖它的痕迹,但也有一些人和利益集团,或为了利益最大化,或出于贪欲,不理智地违法运作。
2008年奥巴马胜选后,其原先担任的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的职位空缺。时任伊州州长的布拉格耶维奇感到,这是一个为自己敛财的时机。他在电话中粗话连篇地声称,奥巴马腾出的参议员席位“绝佳,这个职位绝不白送”。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电话被联邦调查局窃听了,经过一番调查,卖官的罪名被坐实。他不但被州议会弹劾罢免了州长职位,还被判处14年监禁。
2012年3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带着隐藏式录像设备,谎称自己是来自列支敦士登的富商,有意捐钱给保守党。保守党联合财务主管克鲁达斯对他说,捐款10万英镑可以与卡梅伦首相共进晚餐,捐款20万或25万英镑可以获得优先权。他还说,“问什么都可以”,甚至可以影响政策的制定。事件曝光后,克鲁达斯被迫辞职,卡梅伦也被迫公布了在私宅宴请的政治献金捐献人名单,但这场风波并未平息。“晚餐门”丑闻致使保守党支持率跌至八年来的新低。
不干净的“政治分赃”
钱是必须用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来交换的,“黑金”介入政治,它想交换的,无非就是政府的权力。虽然政治家们总会振振有词地说,他们不会用人民给的权力来与金钱做交易,但大量事实表明,许多政治献金并不那么干净。
在美国,“政治分赃制”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新总统上台后,通常会奖励对他胜选有功的人,包括那些对其筹款有突出贡献者。
比如,2000年美国大选期间,得克萨斯州一个名为“得州人支持公共正义协会”的团体专门为小布什竞选筹集资金。据统计,该团体212名成员每人筹得的款项都在10万美元以上。小布什上台后,这些人中共有43人谋得要职,出任内阁部长的有两人,另有19人出任驻欧洲各国大使。
政治人物上台后,也会推动政策支持资助他的利益集团,或者阻止不利于该集团的政策出台。
2008年,英国曝出了前首相布莱尔的黑金丑闻:当年,在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老板伯尼·埃克莱斯通秘密捐给工党100万英镑后,布莱尔曾亲自主张F1可以接受烟草商的广告。
美国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时,有媒体披露,从这一决定中受益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的大公司,都是小布什竞选时的主要赞助者。
编辑:姚培琪
“金钱是政治的母乳”。多年前,美国民主党人昂鲁的这句话,在当今西方选举政治中似乎仍是至理名言。比如,在2012年的各国大选中,所谓的“黑金”问题就不断被披露出来。
“黑金”,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不合法、不清不白的钱。黑金与政治挂钩,则产生了“黑金政治”。通俗地说,就是有钱人藉着政治权力牟取非法利益,政治人物则藉权捞钱。这其中有两层含意:一是一些经济集团用金钱扶植某个政治集团或某些政客,使其成为自己利益的代言人;二是政客或政治集团为了赢得选举,谋得国家权力,让某些经济集团为其暗中提供政治运作资金,他们获取政治权力后,再回报这些经济后台。
“黑金”,从任何意义上说都是“见不得光”的代名词,然而,在西方的选举乃至更广义的政治运作中,它却无孔不入。它带来的结果,虽然未必是个人中饱私囊式的腐败,但“政治分赃”和“以权谋私”则大量存在。
政治献金“黑白两道”
在美国,每次大选大概烧掉数十亿美元。比如,2004年和2008年的总统选举,花费均超过了10亿美元。国会选举同样花销巨大,比如2010年,赢得选举的参议员平均每人花费560万美元,众议员平均每位花费110万美元。参议员每六年、众议员每两年改选一次,这就意味着,若要赢得连任,前者在任期内每天至少要筹到2557美元,后者每天要弄到1507美元,而且连节假日都不能休息。
这么大的开销,政府显然无力承担,这就使得竞选人必须依靠老百姓的政治献金。1872年美国总统大选时,曾有位大款为竞选连任的总统格兰特捐出大笔资金,这些美元占了其竞选开支的1/4。格兰特连任后,自然要还这个“人情”,最终,他落了个腐败总统的名声。
经过多年反思,美国于1971年制定并随后修改了《联邦选举法》,对公司和个人政治献金的数额上限和方式有了规定。2002年,美国又出台了限制和规范政治献金的《麦凯恩—法因戈尔德法》。如今,大款们肆无忌惮地为候选人大把撒钱然后坐等回报的时代已不复存在。
然而,法律制度总是存在不完善之处,总是能被见缝就钻的“金钱蟑螂”们找到缝隙。
比如,公益性的“527组织”,它吸收选民捐款的数额就未受法律限制,而且其收支明细也无需申报和公开。因此,该类组织可将其筹得的款项间接用于支持竞选,为“黑金”运作提供便利通道。
近年来还有一个动向值得关注。2010年1月,美国最高法院在“联合公民诉联邦选举委员会”判例中裁决,允许联合公民组织在2008年的民主党初选前夜播放反希拉里·克林顿的宣传片。这次裁决意味着公司或工会此后可不受限制地任意资助政治广告,影响选举。这种政治广告可以推销某位候选人的政策,或者批驳某位候选人的主张,只要不在广告中提及候选人的名字,它就是合法的。对此,奥巴马曾指责道:“最高法院的裁决,给特殊利益集团用金钱操控政治开了绿灯,它是石油公司、华尔街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强大利益集团的胜利。”
如今,奥巴马的批评已在2012大选年得到印证。目前,支持共和党的政治广告中,近一半由财大气粗的各种“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投放,它们在选举中发挥着强大的宣传作用。而2008年,这个比例只有24%。
除了资助广告,大款们还通过“打包”捐款、为候选人提供演讲场所和食宿等方式来讨好政治。2003年6月17日,小布什谋求连任的首次筹款晚宴在华盛顿举行。喜来登饭店的大舞厅迎来了近1400名身着晚礼服的客人,他们每人都为总统献上了一张2000美元的支票。这就是一种“打包”捐款——“口袋”里数额巨大,但每个“信封”都没违反法律规定。该晚宴的筹划者,提着“口袋”的人,就是“打包金主”。
当然,上述种种钻空子、打擦边球的方式,从法律角度讲,算不上“黑金”运作,然而,它们却很可能或已经造成实际意义上的权钱交易。
利令智昏的运作
通常来说,“黑金”提供者和接受者都会十分小心,甚至会千方百计掩盖它的痕迹,但也有一些人和利益集团,或为了利益最大化,或出于贪欲,不理智地违法运作。
2008年奥巴马胜选后,其原先担任的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的职位空缺。时任伊州州长的布拉格耶维奇感到,这是一个为自己敛财的时机。他在电话中粗话连篇地声称,奥巴马腾出的参议员席位“绝佳,这个职位绝不白送”。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电话被联邦调查局窃听了,经过一番调查,卖官的罪名被坐实。他不但被州议会弹劾罢免了州长职位,还被判处14年监禁。
2012年3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带着隐藏式录像设备,谎称自己是来自列支敦士登的富商,有意捐钱给保守党。保守党联合财务主管克鲁达斯对他说,捐款10万英镑可以与卡梅伦首相共进晚餐,捐款20万或25万英镑可以获得优先权。他还说,“问什么都可以”,甚至可以影响政策的制定。事件曝光后,克鲁达斯被迫辞职,卡梅伦也被迫公布了在私宅宴请的政治献金捐献人名单,但这场风波并未平息。“晚餐门”丑闻致使保守党支持率跌至八年来的新低。
不干净的“政治分赃”
钱是必须用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来交换的,“黑金”介入政治,它想交换的,无非就是政府的权力。虽然政治家们总会振振有词地说,他们不会用人民给的权力来与金钱做交易,但大量事实表明,许多政治献金并不那么干净。
在美国,“政治分赃制”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新总统上台后,通常会奖励对他胜选有功的人,包括那些对其筹款有突出贡献者。
比如,2000年美国大选期间,得克萨斯州一个名为“得州人支持公共正义协会”的团体专门为小布什竞选筹集资金。据统计,该团体212名成员每人筹得的款项都在10万美元以上。小布什上台后,这些人中共有43人谋得要职,出任内阁部长的有两人,另有19人出任驻欧洲各国大使。
政治人物上台后,也会推动政策支持资助他的利益集团,或者阻止不利于该集团的政策出台。
2008年,英国曝出了前首相布莱尔的黑金丑闻:当年,在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老板伯尼·埃克莱斯通秘密捐给工党100万英镑后,布莱尔曾亲自主张F1可以接受烟草商的广告。
美国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时,有媒体披露,从这一决定中受益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的大公司,都是小布什竞选时的主要赞助者。
编辑:姚培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