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18日上午,被誉为“凤城”的广东省清远市宾客盈门。
这一天,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与中共清远市委、清远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在清远国际会展中心如期开幕。来自20多个部委、广东省直机关以及清远市的各级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共8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讨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启‘十二五’新局”这一主题。
“十二五”前夜,中国最重要的主题峰会
“毫无疑问,这是‘十一五’即将结束、‘十二五’即将起航这一关键时期,最为重要,也最为及时的主题峰会。这对清远今后的发展,对全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2月18日上午8点30分,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一边快步走进清远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一边回答身边记者们的提问。
而此时,会场的背景音乐已然响起,800位嘉宾悉数就座,论坛总主持人、《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季晓磊已站在聚光灯下,论坛即将开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启‘十二五’新局”,正切合了不久前闭幕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也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这已不仅是‘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命题,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探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幕式上,人民日报社秘书长阎晓明说。
“这次论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启十二五新局’为主题,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周刊》的敏锐视角和战略眼光,必将深化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形成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向纵深拓展。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全球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冲击下,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抢占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制高点,本次论坛的主题显得非常重要。”开幕式上,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表示,对于清远而言,本次论坛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参加这次论坛的领导、专家和学者都是经济领域中的行家里手,具有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我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清远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季晓磊则对清远市的发展和变化大加赞赏,“当前,围绕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的创新创造,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而清远市可以说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先试者。近年来,清远不但经济增速很快,而且一直在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也是我们决定与清远联合主办第十届中国经济论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季晓磊向记者表示。
“围脖”上阵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70家国内外媒体的记者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现场报道。人民网、新浪网等还全场同步视频直播了论坛,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在新浪网的微博平台上,关于此次论坛的网络评论超过20万条,成为当天互联网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次论坛还把微博与论坛现场进行了全方位互动和对接,网友的帖子,被第一时间直播到会场的侧幕上。更有记者将抓拍到的精彩瞬间与大家分享,漂亮的礼仪小姐、专业的摄影师、现场速录美女、神情专注的与会嘉宾……这样的花絮总是会令紧张的会议气氛轻松一下。
清远市的热心网民发帖表示,清远能承办这种高端论坛,预示着清远将借此掀起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网友“聪明的愚”则与专家进行现场互动:“我有问题问国家发改委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刘琳,北京、广州明年房价会不会降?房地产商的资金链会不会断?”针对网友的提问,刘琳做了认真的回答,并认为“这种开会方式很有意思,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直播和互动”。
清远网友“凌云子”现场观看了第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并在他的博客中写道:这是我第一次到现场观看这样高规格的经济论坛,受益匪浅。
为期两天的论坛,与会专家和官员对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特色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和争论,很多新观点令人深思和深受启发。论坛上最热烈的插曲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他与台上的嘉宾发生激烈的争辩,让现场气氛达到高潮。一些观众甚至好奇地问主办方,“这是你们设计的环节吗?”
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广东省人大副主任陈用志,国务院参事任玉岭,人民日报社秘书长阎晓明和各部委相关部门负责人,纷纷进行了发言。
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大型经济学术论坛——“中国经济论坛”始创于2001年,至今已走过10个年头,并成功举办了九届不同主题的高峰论坛,形成了媒体牵头、政府支持、共话经济、促进发展的独特品牌运营模式。
历届论坛相继以民营经济、旅游经济、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等为主题,通过深入交流与广泛探讨,积累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经济、文化和新闻界产生了积极、广泛、深远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和各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观点交锋
论坛召开的当天下午,最吸引眼球的重头戏——“主题论坛”旋即展开。20多位官员和专家学者依次登台,就 “建设两型社会的政府角色”、“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怎么走”和“‘十二五’的城市发展新机会”三个主题展开热烈的探讨和交流。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十二五”期间,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抓住机遇,挖掘潜力,走特色化工业城市道路,是各个地方政府应努力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国务院参事、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在大会发言中指出,虽然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700美元,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面临7个必须转变。其中包括:中西部发展滞后、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必须转变;农村经营方式落后、城乡差距严重必须转变;劳动分配过低、分配不合理必须转变;服务业发展政策不宽松、第三产业比重过小必须转变;社会保障滞后、公共服务不公平必须转变;民生问题突出,住房、教育、医疗服务同实际相脱节必须转变;对文化重视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必须转变。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强调,“十二五”将明确企业节能减排责任。他说:“工业作为我们国民经济的主体,在扩建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协调发展、转变工业发展方面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占了GDP43%左右,也是资源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2009年工业消耗了41%的全世界能源,二氧化硫等的排放占到了世界的80%左右,尤其是我们在推动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当中,对我们工业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工业怎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落实中央提出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眼点,工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张纲、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新男、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保江和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也在主旨演讲中,分别从提升质量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中国技术发展依赖企业创新、政府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导演和清远经济增速高于广东平均水平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同时,出席本届论坛的部分专家学者还调研了清远市城市建设并参观了市区风光。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李兴国说:“清远的美丽使我非常震撼。”他表示,城市发展是为了要让人们感受幸福,所以城市建设应该以人为本,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的改革成果。■
这一天,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与中共清远市委、清远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在清远国际会展中心如期开幕。来自20多个部委、广东省直机关以及清远市的各级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共8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讨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启‘十二五’新局”这一主题。
“十二五”前夜,中国最重要的主题峰会
“毫无疑问,这是‘十一五’即将结束、‘十二五’即将起航这一关键时期,最为重要,也最为及时的主题峰会。这对清远今后的发展,对全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2月18日上午8点30分,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一边快步走进清远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一边回答身边记者们的提问。
而此时,会场的背景音乐已然响起,800位嘉宾悉数就座,论坛总主持人、《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季晓磊已站在聚光灯下,论坛即将开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启‘十二五’新局”,正切合了不久前闭幕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也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这已不仅是‘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命题,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探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幕式上,人民日报社秘书长阎晓明说。
“这次论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启十二五新局’为主题,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周刊》的敏锐视角和战略眼光,必将深化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形成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向纵深拓展。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全球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冲击下,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抢占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制高点,本次论坛的主题显得非常重要。”开幕式上,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表示,对于清远而言,本次论坛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参加这次论坛的领导、专家和学者都是经济领域中的行家里手,具有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我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清远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季晓磊则对清远市的发展和变化大加赞赏,“当前,围绕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的创新创造,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而清远市可以说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先试者。近年来,清远不但经济增速很快,而且一直在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也是我们决定与清远联合主办第十届中国经济论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季晓磊向记者表示。
“围脖”上阵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70家国内外媒体的记者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现场报道。人民网、新浪网等还全场同步视频直播了论坛,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在新浪网的微博平台上,关于此次论坛的网络评论超过20万条,成为当天互联网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次论坛还把微博与论坛现场进行了全方位互动和对接,网友的帖子,被第一时间直播到会场的侧幕上。更有记者将抓拍到的精彩瞬间与大家分享,漂亮的礼仪小姐、专业的摄影师、现场速录美女、神情专注的与会嘉宾……这样的花絮总是会令紧张的会议气氛轻松一下。
清远市的热心网民发帖表示,清远能承办这种高端论坛,预示着清远将借此掀起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网友“聪明的愚”则与专家进行现场互动:“我有问题问国家发改委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刘琳,北京、广州明年房价会不会降?房地产商的资金链会不会断?”针对网友的提问,刘琳做了认真的回答,并认为“这种开会方式很有意思,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直播和互动”。
清远网友“凌云子”现场观看了第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并在他的博客中写道:这是我第一次到现场观看这样高规格的经济论坛,受益匪浅。
为期两天的论坛,与会专家和官员对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特色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和争论,很多新观点令人深思和深受启发。论坛上最热烈的插曲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他与台上的嘉宾发生激烈的争辩,让现场气氛达到高潮。一些观众甚至好奇地问主办方,“这是你们设计的环节吗?”
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广东省人大副主任陈用志,国务院参事任玉岭,人民日报社秘书长阎晓明和各部委相关部门负责人,纷纷进行了发言。
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大型经济学术论坛——“中国经济论坛”始创于2001年,至今已走过10个年头,并成功举办了九届不同主题的高峰论坛,形成了媒体牵头、政府支持、共话经济、促进发展的独特品牌运营模式。
历届论坛相继以民营经济、旅游经济、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等为主题,通过深入交流与广泛探讨,积累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经济、文化和新闻界产生了积极、广泛、深远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和各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观点交锋
论坛召开的当天下午,最吸引眼球的重头戏——“主题论坛”旋即展开。20多位官员和专家学者依次登台,就 “建设两型社会的政府角色”、“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怎么走”和“‘十二五’的城市发展新机会”三个主题展开热烈的探讨和交流。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十二五”期间,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抓住机遇,挖掘潜力,走特色化工业城市道路,是各个地方政府应努力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国务院参事、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在大会发言中指出,虽然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700美元,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面临7个必须转变。其中包括:中西部发展滞后、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必须转变;农村经营方式落后、城乡差距严重必须转变;劳动分配过低、分配不合理必须转变;服务业发展政策不宽松、第三产业比重过小必须转变;社会保障滞后、公共服务不公平必须转变;民生问题突出,住房、教育、医疗服务同实际相脱节必须转变;对文化重视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必须转变。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强调,“十二五”将明确企业节能减排责任。他说:“工业作为我们国民经济的主体,在扩建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协调发展、转变工业发展方面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占了GDP43%左右,也是资源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2009年工业消耗了41%的全世界能源,二氧化硫等的排放占到了世界的80%左右,尤其是我们在推动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当中,对我们工业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工业怎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落实中央提出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眼点,工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张纲、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新男、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保江和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也在主旨演讲中,分别从提升质量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中国技术发展依赖企业创新、政府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导演和清远经济增速高于广东平均水平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同时,出席本届论坛的部分专家学者还调研了清远市城市建设并参观了市区风光。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李兴国说:“清远的美丽使我非常震撼。”他表示,城市发展是为了要让人们感受幸福,所以城市建设应该以人为本,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的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