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51例心律失常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检查。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律失常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比索洛尔;心律失常;治疗效果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连年上升趋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心律失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会对血液动力学效应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因此临床治疗中通过合理用药,对心律失常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我院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对25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1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8.4±3.2岁,病程7-18个月,平均13.4个月;对照组26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7.3±2.9岁,病程8-18个月,平均13.9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意义(P>0.05)。
纳入标准:确诊为心律失常;在本院完成治疗;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肝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心衰等疾病可能影响结果;无法配合医生完成调查研究。
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手段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并停止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患者采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口服,每日2次,每次12.5-25.0mg。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晚餐时口服,每日一次,用量20mg。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率、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监测。
1.3疗效判定显效: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表明,心律失常减少90%以上,患者胸闷心悸等症状明显消失。有效: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表明,心律失常减少50%以上,患者胸闷心悸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表明,心律失常减少50%以下或增加,患者胸闷心悸等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统计显示,治疗组7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76.00%,对照组5例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总有效率46.15%,治疗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偶见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腹泻、腹胀等,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一种症状,该症状既可能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出现,也可能发生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除了心脏本身因素的影响之外,患者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失调也会对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从而破坏体内平衡,造成心律失常。对心律失常的治疗通常是在其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本研究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手段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目前这一症状主要为化学药物为,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如不能正确选择,不仅无法起到治疗作用,反而会诱发心律失常,因此选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药物是治疗的重点。
β受体阻滞剂能够对室性早搏、室性心律失常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对心脏性猝死起良好的预防作用,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比索洛尔是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降低交感神经效应,并缩短患者心肌细胞的复极时间,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缺血心肌的复极离散度,具有减少期前收缩发生的作用。另外,比索洛尔是一种脂溶性的药物,血脑屏障通过率高,因此不仅能够阻止外周神经系统β受体,也能对中枢系统β受体产生阻断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抗心律失常。他汀类药物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心脏电生理发生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常见的调节血脂的作用,对减少心房颤动有良好效果,能够通过改善房颤复律后窦律维持来达到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β受体阻滞剂产生协同作用。本研究中治疗组7 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76.00%,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也证实阿托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抗心律失常作用高于单用比索洛尔。
总之,阿托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律失常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汉杰.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05).
[2]李香超.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5(12).
[3]孟亮,于波,齐国先.比索洛尔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心律失常1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15).
[4]古小松,刘志华.他汀类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02).
[5]张秋林,尹传贵,魏延津.他汀类药物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06).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比索洛尔;心律失常;治疗效果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连年上升趋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心律失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会对血液动力学效应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因此临床治疗中通过合理用药,对心律失常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我院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对25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1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8.4±3.2岁,病程7-18个月,平均13.4个月;对照组26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7.3±2.9岁,病程8-18个月,平均13.9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意义(P>0.05)。
纳入标准:确诊为心律失常;在本院完成治疗;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肝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心衰等疾病可能影响结果;无法配合医生完成调查研究。
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手段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并停止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患者采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口服,每日2次,每次12.5-25.0mg。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晚餐时口服,每日一次,用量20mg。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率、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监测。
1.3疗效判定显效: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表明,心律失常减少90%以上,患者胸闷心悸等症状明显消失。有效: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表明,心律失常减少50%以上,患者胸闷心悸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表明,心律失常减少50%以下或增加,患者胸闷心悸等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统计显示,治疗组7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76.00%,对照组5例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总有效率46.15%,治疗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偶见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腹泻、腹胀等,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一种症状,该症状既可能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出现,也可能发生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除了心脏本身因素的影响之外,患者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失调也会对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从而破坏体内平衡,造成心律失常。对心律失常的治疗通常是在其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本研究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手段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目前这一症状主要为化学药物为,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如不能正确选择,不仅无法起到治疗作用,反而会诱发心律失常,因此选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药物是治疗的重点。
β受体阻滞剂能够对室性早搏、室性心律失常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对心脏性猝死起良好的预防作用,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比索洛尔是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降低交感神经效应,并缩短患者心肌细胞的复极时间,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缺血心肌的复极离散度,具有减少期前收缩发生的作用。另外,比索洛尔是一种脂溶性的药物,血脑屏障通过率高,因此不仅能够阻止外周神经系统β受体,也能对中枢系统β受体产生阻断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抗心律失常。他汀类药物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心脏电生理发生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常见的调节血脂的作用,对减少心房颤动有良好效果,能够通过改善房颤复律后窦律维持来达到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β受体阻滞剂产生协同作用。本研究中治疗组7 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76.00%,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也证实阿托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抗心律失常作用高于单用比索洛尔。
总之,阿托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律失常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汉杰.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05).
[2]李香超.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5(12).
[3]孟亮,于波,齐国先.比索洛尔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心律失常1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15).
[4]古小松,刘志华.他汀类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02).
[5]张秋林,尹传贵,魏延津.他汀类药物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