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与企业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文化机制无疑是不错的选择。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讲促进双方文化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文化机制
根据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息息相关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双方资源的共享,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这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必要的途径,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否则,职业教育就会失去生存的根本。目前来看,他们两方面的合作是不乐观的,不仅表现在合作的形式单调化,并且表现在效果的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这种运行机制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不相适应。
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对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进行认真思考,提出相关建议,重点在政策机制、制度机制与文化机制上作文章。具体来讲,宏观上,前两者兼顾校企双方的利益,但具有表层,短暂的特点,而文化机制则弥补了这一缺憾,它使得二者的合作更加深入长久,所以必须从文化机制方面即从微观层面着手,才能达到双方之间文化的融合。
1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态,是高职院校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学校精神和学习生活环境。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前者的主要特征在于学术追求和培养人才,后者的主要特征在于生产经营和追求利润。技术、人才、学习是二者共同的要素。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文化机制建设途径
建设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文化机制,必须要加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文化的融合,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2.1 在高职院校营造一种技术氛围的文化
高职院校,作为与企业直接挂钩的学校,旨在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学校应该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等方式入手,使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技术从始至终贯穿到学习之中。并且学校可以举办相关的座谈,聘请某些依靠技术取得成功的实业家们,借他们的成功事迹来激发学生在技术方面自强、创业的斗志。总之,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技术方面,同时教育资源配置、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考试考核教学手段乃至校园文化活动方面都必须体现出技术教育的特点。
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生产技术更新的步伐,与之保持步调一致。
2.2 树立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办学必须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结合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应该说人才和技术是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关键。如果学校能在人才和技术上,与企业达成一致,相信企业是愿意参加校企合作的。综观国外校企合作可以得出: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大多通过校企合作这种方式来实现的。借助学校的有利资源,有意培养学生朝着技术方向发展,努力将其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可以降低企业单独培养人才的成本;另外日本的企业除了在教育方面进行投资以外,还体现于在技术科研上与校方合作,双方就研究范围、经费、期限专利、保密责任等方面签订合同,在学校进行研究,其成果由企业支付报酬,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等。回到中国,高职院校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落脚于地方,以自身的优势为出发点,以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结合点,办出自己的特色。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把包括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等在内的企业服务看成是自己最大的价值取向。比如:学生毕业后的技术实践能力能否适应于企业的发展,学校所完成的技术成果是否得到企业的认同。归根结底,校企合作的契合点无外乎是人才和技术。
2.3 校企双方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由此,学习气氛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该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首先,学校是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学生不仅在此获得知识,技能,并且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个体独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教育者的层面来讲,学校的管理者应该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引导在职教师深入到实践中,与企业结合进行技术科研,这无疑对校企合作具有重大意义。其次,企业加快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在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无异于技术与人才的竞争,要想在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就必须在这两方面下功夫。企业学习氛围的培养可以有效地联结校企,缓冲二者的隔阂性,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同质性;同时也能间接促进企业方面发展,比如企业在进行员工队伍的素质教育时,可以将员工安排到学校深造,或者请资深的专家教授到企业进行讲座。因此,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在企业形成一种学习氛围是完全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军科.不等式的序轴标根法在微积分上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25).
[2]陈军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主导产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2(28).
[3]曹钰.成果转化视阈下的高职院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1).
[4]金卫东,曹钰.高等院校外国文教专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1(25).
作者简介:
郝建林(1980-),女,河北承德人,河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本文系2011年承德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基于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02002。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文化机制
根据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息息相关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双方资源的共享,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这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必要的途径,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否则,职业教育就会失去生存的根本。目前来看,他们两方面的合作是不乐观的,不仅表现在合作的形式单调化,并且表现在效果的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这种运行机制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不相适应。
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对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进行认真思考,提出相关建议,重点在政策机制、制度机制与文化机制上作文章。具体来讲,宏观上,前两者兼顾校企双方的利益,但具有表层,短暂的特点,而文化机制则弥补了这一缺憾,它使得二者的合作更加深入长久,所以必须从文化机制方面即从微观层面着手,才能达到双方之间文化的融合。
1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态,是高职院校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学校精神和学习生活环境。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前者的主要特征在于学术追求和培养人才,后者的主要特征在于生产经营和追求利润。技术、人才、学习是二者共同的要素。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文化机制建设途径
建设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文化机制,必须要加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文化的融合,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2.1 在高职院校营造一种技术氛围的文化
高职院校,作为与企业直接挂钩的学校,旨在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学校应该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等方式入手,使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技术从始至终贯穿到学习之中。并且学校可以举办相关的座谈,聘请某些依靠技术取得成功的实业家们,借他们的成功事迹来激发学生在技术方面自强、创业的斗志。总之,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技术方面,同时教育资源配置、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考试考核教学手段乃至校园文化活动方面都必须体现出技术教育的特点。
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生产技术更新的步伐,与之保持步调一致。
2.2 树立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办学必须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结合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应该说人才和技术是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关键。如果学校能在人才和技术上,与企业达成一致,相信企业是愿意参加校企合作的。综观国外校企合作可以得出: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大多通过校企合作这种方式来实现的。借助学校的有利资源,有意培养学生朝着技术方向发展,努力将其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可以降低企业单独培养人才的成本;另外日本的企业除了在教育方面进行投资以外,还体现于在技术科研上与校方合作,双方就研究范围、经费、期限专利、保密责任等方面签订合同,在学校进行研究,其成果由企业支付报酬,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等。回到中国,高职院校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落脚于地方,以自身的优势为出发点,以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结合点,办出自己的特色。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把包括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等在内的企业服务看成是自己最大的价值取向。比如:学生毕业后的技术实践能力能否适应于企业的发展,学校所完成的技术成果是否得到企业的认同。归根结底,校企合作的契合点无外乎是人才和技术。
2.3 校企双方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由此,学习气氛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该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首先,学校是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学生不仅在此获得知识,技能,并且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个体独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教育者的层面来讲,学校的管理者应该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引导在职教师深入到实践中,与企业结合进行技术科研,这无疑对校企合作具有重大意义。其次,企业加快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在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无异于技术与人才的竞争,要想在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就必须在这两方面下功夫。企业学习氛围的培养可以有效地联结校企,缓冲二者的隔阂性,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同质性;同时也能间接促进企业方面发展,比如企业在进行员工队伍的素质教育时,可以将员工安排到学校深造,或者请资深的专家教授到企业进行讲座。因此,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在企业形成一种学习氛围是完全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军科.不等式的序轴标根法在微积分上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25).
[2]陈军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主导产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2(28).
[3]曹钰.成果转化视阈下的高职院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1).
[4]金卫东,曹钰.高等院校外国文教专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1(25).
作者简介:
郝建林(1980-),女,河北承德人,河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本文系2011年承德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基于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