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例川崎病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加深,其诊断数量亦明显增多,已成为小儿主要后天性心脏病的原因之一[1].川崎病的主要危害为其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冠状动脉损害.预防川崎病并发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辅以阿司匹林和潘生丁口服.然而,由于川崎病早期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尤其是在出现指(趾)端脱皮之前,给早期治疗带来困难.为加强对该病早期临床特点的认识,本文对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9月收治的106例川崎病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近来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某些非调脂机制与抑制甲羟戊酸途径、进而减少细胞内类异戊二烯中间产物,如焦磷酸法尼酯(farnesylpyrophosphate,FPP)和焦磷酸牻牛儿酯(geranylgeranylpyrophosphate,GGPP)的合成有关.这些中间产物是细胞内信号蛋白转译后修饰的重要脂质附属物,具有激活小G蛋白的作用.抑制类异戊二烯合成,进而抑制小G蛋白--Rho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1例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率达34.7%(42例).粒细胞缺乏组(粒缺组)78.6%,非粒细胞缺乏组(非粒缺组)21.5%(P<0.01); 因医院感染死亡人数粒缺组4例,非粒缺组2例(P<0.05).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率逐渐增加.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达41.2%,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达32.4%.结论粒
结节性脂膜炎又称回归发热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或Weber-Christian病.以反复发作皮下脂肪层痛性炎性结节或斑块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临床上较为少见.目前尚无特殊疗法,因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故临床上常采用激素治疗.近期,我们收治了1例结节性脂膜炎患者,意外发现甘草酸二铵(甘利欣)对结节性脂膜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