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长风破浪 攀书艺高峰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些年,娄底书法活动做得风生水起,学术氛围十分浓郁,是湖南乃至全国书法界少有的书法人才汇聚地之一。娄底市书协、婁底书法研究会经常邀请省内外书法名家前去讲学,点评作品。许多国内书法大家、学者都曾到娄底讲学,我也多次受邀参加过娄底的书法活动,因而,我不仅对娄底书法界有一定的了解,也结识了许多娄底书法界的好朋友,曾峰就是其中之一。
  我原以为曾峰是一位专事书法的艺术家,直到认识他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知道他是一名人民警察。他每天在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穿梭忙碌,工作勤勤恳恳,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称道。他待人诚恳,敦厚而不乏聪慧,圆融而不觉机巧;他为艺执着,勤学而善于思考,厚古而不薄今贤。作为一名警察,书法自是余事,他能以并不充裕的业余时间把极为专业的书法艺术创作达到如此高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随着进一步的交往,我对曾峰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他用功极勤,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书法学习上;他天资亦高,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常常会给我带来一些启发。他技道并进、诸体兼修,令我每每有“士别三日”之感。其行草书作品飘逸洒脱,沉着痛快,颇见经营之匠心,在章法构成上突破了传统模式,巧妙地将现代艺术构成理念引入书法创作,使作品在情绪表达与特征表现上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印象。作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实变幻,刚柔相济,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以痛快淋漓之美感。隶书用笔沉着稳健,结字生动而不失法理,在气息韵致上古调新纳,富有时代气息,墨色浓淡相宜,时而激昂奔放,时而婉转含蓄,富于变化,绰约其神。
  书法创作有一个普遍规律,高水平的创作必须要有大量的临摹来支撑。据我了解,一直以来,曾峰在书法临摹上下了很多常人所不及的狠功夫。从秦篆汉隶、简帛唐楷、墓志造像到《二王尺牍》《淳化阁帖》,再到《书谱》,从“宋四家”到明清大草……他无不涉猎,浩如烟海的书法传统经典,成为了他创作灵感的不竭源泉。
  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与曾峰见面时间并不是很多,我每次去娄底,或他出差到长沙,双方总会联系一下,尽管不一定每次都能见上面,但我们的情谊却一刻也未疏远。我一直关注着他的成长与进步,他每次取得的好成绩也会让我由衷地为他高兴。2015年,他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项目资助,当年获得该项扶持的书法家全国仅11人;2017年,经专家评审,他又获得滚动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全国仅5人获得该项扶持;书法作品荣获“卫士之光”全国书法作品展一等奖、“中国梦﹒双拥情”全国书法作品展最高奖、魏碑圣地全国书法作品展二等奖等;作品先后入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优秀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展、“瘗鹤铭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乾元杯全国书法艺术作品展、首届中国(长沙)欧阳询杯全国书法展、“文心犹在”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作品展等。曾峰的书法创作水平越来越成熟,成绩越来越突出,已然是活跃在湖南乃至全国书坛上很有底气、也很有后劲的80后青年书法家。
  曾峰是80后少有的复合型人才,他综合素质很高,其语言表达、组织协调和写作能力均在我所见的许多同龄人之上。这可能与他长年在一线部门工作的历练有关。去年11月,中国书协在湖南举办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培训班,在结业仪式上,我推荐他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其观点鲜明、立意深远,旁征博引,语言铿锵,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也得到中国书协、省文联领导和参训同道的一致称赞。作为推荐者,我也备感骄傲与自豪。
  前段时间,曾峰将近年来创作的一些散文和书法作品进行整理,准备结集出版,取名《初心》,并将文稿和作品图片资料发我,嘱我作序,我欣然应允。收到资料后,我一口气将文稿、作品读完,不仅对曾峰的了解又深了一层,也被曾峰的文化情怀再一次深深打动。书中的文章大都是与书法相关的文化散文,文思敏捷,谋篇精巧,语言厚重质朴,情感真挚动人。他叩问历史,沉醉自然,思索文化延绵,感悟人生法道,每一段文字都烙上了他独特个性的印痕。书法作品则篆、隶、草、楷、行五体皆备,对联、中堂、斗方、条幅各种形式均有,形式多样,异彩纷呈,较前几年又有很大的变化与提升,令人欣喜。
  我愿曾峰以此次结集出版为新的起点,一如他的名字,乘风破浪,铸就书艺高峰!
  (作者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其他文献
这个艺术泛滥的年代,这是一个“大师”遍地的年代,作为一个艺术家要静下心来,沉入生活,深入传统,是一件十分清冷和凄美的事情。三十年来,我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国文化长路上的跋涉者、求索者、殉道者。  我幼承家学,祖父祖母都是文武双全的知识分子,母亲也是一个初中毕业生,有着良好的文化传承。少年时代,随父亲学习书法,并自学诗词楹联,高中辍学后,种过地,开过荒,捡过破烂,挑过土方,工余时间,始终没有放弃过书画、
期刊
李放《中国艺术家征略》载有“陈寅生”条目(见拙文《陈寅生尝刻五字未损本兰亭》),颇为刻铜爱好者重视。李放写作《中国艺术家征略》时,李葆恂有诗说:“放儿著述博亲欢,往往编摩到夜阑。赢得石莲翁赠句,老夫一笑为加餐。自注曰:放儿近年辑《国朝书史》《中国艺术家征略》《画林拾補》《家藏书画录》诸书,莲丈赠诗有青年著述尺盈咫之语。”诗句平和,但子肖能文、尽享天伦之乐的画面很温馨感人。其自注中的石莲翁即吴重熹,
期刊
湖南是我的故乡,这里赋予我籍贯、秉性和行为方式;湘阴是我丢胞衣罐子的地方,我在那里度过了整整二十年平淡而不平凡的岁月,读书、开荒、耕种、养殖,学会认识土地,熟悉生活,镀上我诗意人生的第一抹底色。  长沙是我拾掇破烂、追逐梦想的城市,使我学会躬身、容忍,使我懂得火是可以在心中燃烧和弥漫的。那两年期间,曾在海棠村隔墙隔窗偷习过段江华、范沧桑、柳泽明诸兄办班时的素描和色彩技法;与聂南溪、颜家龙等先生互通
期刊
奉化邬锡明,弱冠时即有书名,早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近几年他更是成绩斐然:在中国书协主办的权威大展中屡获佳绩,被列为浙江省文联“新峰计划”培养人才。在继第十一届全国书法展入展之后,2016年在浙江省书协举办的“沙孟海奖”全浙书法大展和“温泉杯”书法大展中连续获两个金奖,让人钦佩不已。虽然仰慕,然一直无缘得见。  丙申夏月,有幸去平湖参加浙江省沙孟海獎颁奖典礼。那天傍晚,经
期刊
中西方艺术在20世纪的迎面相遇,又一次成为人类新文化诞生的契机。例如,无论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中蕴含的东方因素,或者是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张大千晚年所醉心的泼彩山水,都预示着中西文化走出自身循环,迈向一种更为多元和交错的时空场域。  这样语境下,台湾现代艺术的发展,亦与其自身特征性相关。台湾本土文化带有一种典型的综合性特征,包含了来自中国大陆、日本与欧美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中,这些异质文
期刊
设计与创意  ●玄思阐发,视觉乾坤,静修吾禅,动参已佛。  ●创新对设计者来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开拓的智慧和勇气。创新,就是倡导原创。当今设计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其一,设计作品不一定是原创;其二,原创作品不等于一样的轻重程度和富有价值。在别人的东西面前,东拼西凑,改头换面,是借鉴还是创新?作品是一级原创还是二级原创?价值体现在小群体之中还是带给全人类的福祉?是仅有物质层面里的实用还是包含精神
期刊
济智不是一个聪明的人。  初次认识,他给我留下了这个印象。  在省书协的一次培训班上,济智只知道低头写字,不善言谈,甚至有些木讷。我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有时候在班里抖个包袱,别人都已经哈哈大笑了,可他只是抬头看看笑不能已的我们,嘿嘿表示了一下,也算是给了一个礼貌有加的回应。  难到是理解力欠佳?  济智写字,如同其人。一笔一划,一丝不苟,没有半点应付。虽看不到过人的才气,但处处显现出扎实的功夫。从
期刊
李玲近些年的艺术探索,很有新意,把心中的梦境和细腻的情感用适可而止的艺术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意境:静寂、温柔、浪漫、恬静,显示了她艺术实践的价值。这些近作,融合了现代人的视觉经验和生存经验,经得住仔细品味。  读李玲的画作,似酷暑中的一杯冷饮,让人感到轻松和愉悦,正如她画中的桃花源。一束温暖的光线洒在精灵们的脸庞或身上,周围反射出幽冥的微光,如此美丽、温暖安详。混和着古典主义的典雅与浪漫主义的幻想,
期刊
对于杨文彪来说,四十年的人生,前十九年是走过来的,后二十一年是爬过来的。前十九年的生活泯然于众,后二十一年却磨练成了书法界的新星。  在十九岁之前,楊文彪一直是令父母寄予厚望的学霸。然而在他大学毕业的前夕,因一次意外事故,从十余米高的悬崖上坠下,胸十一椎骨折,脊髓断裂,生命断裂成两半,腰部以上在轮椅上和床上活着,腰部以下在手术中死去,他在医院挣扎了两年,全家陷入债台高筑的困局。2000年,父母泪流
期刊
两个多月前,在小洲村麦客老弟诚邀的晚餐席上,我有幸认识了也同在小洲村客居发展,为人朴实真诚、谦和低调的青年书法家兼篆刻家彭本科。我欣赏了他的一批文化底气很足、艺术素养很好的书法和篆刻作品。  “无巧不成书”,本科不但与我是广州美术学院的校友,而且他还是个湖南娄底伢子,而我自1968年从广州毕业后就分配到长沙工作,一晃就是40个年头,对湖南人的性格、气质、思想等特点非常熟悉。本科身上就有非常鲜明的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