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3月,我曾在《中国证券报》发表题为《中国需要新一代“火箭科学家”》的文章。之所以把金融提高到如此的高度,是因为金融市场的繁荣、萧条与危机,已与整个经济的繁茂、萧条与危机密不可分。金融体系的混乱与崩溃,会导致整个经济的混乱甚至崩溃。中国要想成为发达国家,就必须具备发达的金融体系。
然而,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甚至比载人飞船上天还要复杂艰难。尽管后者涉及高尖端科技,但它毕竟是科学,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律计算、研究、验证。相比之下,前者涉及的范围更广,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而且涉及诸多人文科学范畴。在自然科学中,1+1就等于2;而在经济学,尤其是金融学中,1+1也可能小于2或大于2,甚至大于或小于200。比如一家账面价值1000万的公司,它的现在价值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1000万,它的预期价值可能是它账面价值的10倍、100倍。这些价值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任何因素,比如某人的一句话,某条假新闻,某个节日到来等。如果把现代金融体系比作一部机器,那么它就是一个庞大错综,看不见摸不着,随时都在变化的活机器。
现代金融的复杂性和难度由此可见。尽管前苏联和俄罗斯具有世界最先进的航天航空技术,但它仍不是经济发达国家,因为它不具备发达的金融市场和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业、工业、外贸、科技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金融方面,我们始终是“摸着石头过河”,步履维艰。我们的失败教训远多于我们的成功经验。
金融对中国来讲是一道“鬼门关”,要跨越相当难。其原因就是我们并不了解看似混沌状态的金融市场及其产品的内在规律。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了解和把握它们的生态环境体系,对了解和把握事物本身至关重要。企业体系、金融体系、经济体系如同一棵树,存在着树根、树干、枝叶的关系,树与土壤、环境和气候的关系,如果搞不明白这些关系,这棵树可能就活不了。
只有了解事物的规律,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只有把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按规律办事,达到预想的目的。我们可以把整个企业、金融、经济生态体系具体化、自然化、数字化,以此尝试揭示企业管理与发展、金融产品与市场及经济发展的规律。同自然界规律一样,企业管理、金融产品与市场及经济发展也是相互依存的。一棵树没有树根就不会有树干,没有树干就不会有树冠;一个企业,没有会计就不会有财务,没有财务就不会有金融;一个经济,没有农业就不会有工业,没有工业就不会有金融业;基础证券市场不健康,衍生证券市场绝对好不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国债期货市场出现崩盘,中国期货市场步履维艰的重要因素之一;股市不好,股市基金也好不到哪去;产权市场不好,债权市场也不可能好……由此可见,看似混沌状态的所有企业和经济模式、金融市场及其产品,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环环相扣的。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很多管理者、经济学家,连金融证券的一些基本概念、作用都没有搞清楚,比如证券与股票的关系,股票市场与产权市场的区别,资本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其实股票只是证券的一种,国际上有纽约股票交易所、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等金融资产交易场所或机构,但没有叫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场本身就是产权/股权市场,因此要同股、同权、同价,一视同仁,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名称和概念都不清楚,那么在市场定位、金融产品开发、公司治理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等诸多方面,就一定会存在很多问题。
中国人习惯于实物资产,房子、车子、电脑等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生产和管理相对容易,但金融是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这个无形资产你说它是重了还是轻了,大了还是小了,很难把握。同时,金融资产比实物资产还有个放大效应,比如纳斯达克的股指可以从1000点很快攀升到5000点,但它既然可以迅速膨胀,也可以迅速崩溃。它是在每一分每一秒地变化,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呼啦就倒。正因如此,金融危机往往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而目前金融在中国人的意识里还是朦胧的真空状态。
现在,金融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棘手的问题和潜在风险最大的领域。看看我们金融机构的呆账坏账,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如果没有国家巨额财政补贴,能有几家金融机构存活下来?看看我们步履维艰、病入膏肓的股市,看看我们的诚信、道德和信用体系,看看我们的专业水平和管理体系,看看频频发生的金融诈骗案,人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中国正在越来越面临遭受金融风险的袭击。这些风险主要来自内部,究其原因,正是我们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好。一旦金融“大门”完全打开,外部风险必将进来。
当然,真正迈过“金融”这道门槛的国家并不多。1980年代,日本东京股票指数一下膨胀6倍多,交易量一时超过纽约,东京也因此变成全球最贵的地方。突然变得暴富的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纽约、华盛顿的标志性建筑和夏威夷的大片地盘。但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进入1990年代,日本的金融资产几乎一夜之间崩溃了,而且至今十几年还未能从泥潭中拔出来。阿根廷、墨西哥、巴西、韩国等国家,也都没有经受住金融风暴的考验。中国的金融领域以前是“闭关锁国”,现在跟国际市场正在艰难对接,因此,我们金融改革的任务非常繁重,而重中之重却是要尽早将一些被误读、错读的基本概念搞对。因为时间由不得我们了,整个金融市场一两年就要放开,届时国际巨头纷纷进入, 而我们无论从人才、意识,还是从硬件、软件体系上,都没有准备好。对于金融这道“鬼门关”,中国未来遇到的问题恐怕不比现在少。中国若想成为经济强国,而不仅是经济大国,就必须跨越金融这道“鬼门关”,唯有正本清源,纲举目张,中国这棵金融树才能根深蒂固,枝叶繁茂,硕果累累。
然而,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甚至比载人飞船上天还要复杂艰难。尽管后者涉及高尖端科技,但它毕竟是科学,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律计算、研究、验证。相比之下,前者涉及的范围更广,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而且涉及诸多人文科学范畴。在自然科学中,1+1就等于2;而在经济学,尤其是金融学中,1+1也可能小于2或大于2,甚至大于或小于200。比如一家账面价值1000万的公司,它的现在价值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1000万,它的预期价值可能是它账面价值的10倍、100倍。这些价值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任何因素,比如某人的一句话,某条假新闻,某个节日到来等。如果把现代金融体系比作一部机器,那么它就是一个庞大错综,看不见摸不着,随时都在变化的活机器。
现代金融的复杂性和难度由此可见。尽管前苏联和俄罗斯具有世界最先进的航天航空技术,但它仍不是经济发达国家,因为它不具备发达的金融市场和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业、工业、外贸、科技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金融方面,我们始终是“摸着石头过河”,步履维艰。我们的失败教训远多于我们的成功经验。
金融对中国来讲是一道“鬼门关”,要跨越相当难。其原因就是我们并不了解看似混沌状态的金融市场及其产品的内在规律。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了解和把握它们的生态环境体系,对了解和把握事物本身至关重要。企业体系、金融体系、经济体系如同一棵树,存在着树根、树干、枝叶的关系,树与土壤、环境和气候的关系,如果搞不明白这些关系,这棵树可能就活不了。
只有了解事物的规律,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只有把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按规律办事,达到预想的目的。我们可以把整个企业、金融、经济生态体系具体化、自然化、数字化,以此尝试揭示企业管理与发展、金融产品与市场及经济发展的规律。同自然界规律一样,企业管理、金融产品与市场及经济发展也是相互依存的。一棵树没有树根就不会有树干,没有树干就不会有树冠;一个企业,没有会计就不会有财务,没有财务就不会有金融;一个经济,没有农业就不会有工业,没有工业就不会有金融业;基础证券市场不健康,衍生证券市场绝对好不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国债期货市场出现崩盘,中国期货市场步履维艰的重要因素之一;股市不好,股市基金也好不到哪去;产权市场不好,债权市场也不可能好……由此可见,看似混沌状态的所有企业和经济模式、金融市场及其产品,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环环相扣的。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很多管理者、经济学家,连金融证券的一些基本概念、作用都没有搞清楚,比如证券与股票的关系,股票市场与产权市场的区别,资本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其实股票只是证券的一种,国际上有纽约股票交易所、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等金融资产交易场所或机构,但没有叫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场本身就是产权/股权市场,因此要同股、同权、同价,一视同仁,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名称和概念都不清楚,那么在市场定位、金融产品开发、公司治理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等诸多方面,就一定会存在很多问题。
中国人习惯于实物资产,房子、车子、电脑等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生产和管理相对容易,但金融是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这个无形资产你说它是重了还是轻了,大了还是小了,很难把握。同时,金融资产比实物资产还有个放大效应,比如纳斯达克的股指可以从1000点很快攀升到5000点,但它既然可以迅速膨胀,也可以迅速崩溃。它是在每一分每一秒地变化,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呼啦就倒。正因如此,金融危机往往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而目前金融在中国人的意识里还是朦胧的真空状态。
现在,金融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棘手的问题和潜在风险最大的领域。看看我们金融机构的呆账坏账,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如果没有国家巨额财政补贴,能有几家金融机构存活下来?看看我们步履维艰、病入膏肓的股市,看看我们的诚信、道德和信用体系,看看我们的专业水平和管理体系,看看频频发生的金融诈骗案,人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中国正在越来越面临遭受金融风险的袭击。这些风险主要来自内部,究其原因,正是我们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好。一旦金融“大门”完全打开,外部风险必将进来。
当然,真正迈过“金融”这道门槛的国家并不多。1980年代,日本东京股票指数一下膨胀6倍多,交易量一时超过纽约,东京也因此变成全球最贵的地方。突然变得暴富的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纽约、华盛顿的标志性建筑和夏威夷的大片地盘。但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进入1990年代,日本的金融资产几乎一夜之间崩溃了,而且至今十几年还未能从泥潭中拔出来。阿根廷、墨西哥、巴西、韩国等国家,也都没有经受住金融风暴的考验。中国的金融领域以前是“闭关锁国”,现在跟国际市场正在艰难对接,因此,我们金融改革的任务非常繁重,而重中之重却是要尽早将一些被误读、错读的基本概念搞对。因为时间由不得我们了,整个金融市场一两年就要放开,届时国际巨头纷纷进入, 而我们无论从人才、意识,还是从硬件、软件体系上,都没有准备好。对于金融这道“鬼门关”,中国未来遇到的问题恐怕不比现在少。中国若想成为经济强国,而不仅是经济大国,就必须跨越金融这道“鬼门关”,唯有正本清源,纲举目张,中国这棵金融树才能根深蒂固,枝叶繁茂,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