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层建筑、地铁、长隧道等工程的不断发展,基坑工程正朝着深入、广泛的方向发展。 为了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基坑进行降水。 充分研究场地环境、工程地质学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确保地下水处理效果。
关键词:建筑施工;深基坑降水;技术
前言:
地下水位下降问题日益突出。 在深基坑降水技术中,垂直井点降水技术是目前广泛采用的降水型技术。 水平井技术、基坑降水技术是在降水井中布置水井,在水平井点的竖井开挖中起作用,使地下水通过水平井点进入竖井中集水,再次占用,抽取水泵,以达到降低地下水的目的。
1.基坑降水的目的及主要方法
根据地质条件、基坑开挖和基础底板施工的要求,通过降水及时降低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的含水量,防止流沙等不利现象的发生,满足基坑干挖施工的要求。 在多年的施工实践中,地下水处理一直采用堵水法、开放排水法和沉淀法。 从实践经验来看,降水法对地下水处理效果显著,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基坑工程的特点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建设处于大发展时期,基坑工程具有下列显著特点:
①绝大数新建工程位于旧建筑群及道路市政地下管线、电缆的包围之中,周围环境非常复杂,要求变形控制严格。
②不少城市地下为软土地基,地下水埋藏浅、多流砂,软土有蠕变现象,而许多旧房屋无桩基处理,容易产生塌陷。
③基坑开挖比较深,造价高,施工周期长,还有不少南方地区为多雨季节,对于处于施工中的基坑工程造成不利影响。鉴于以上特点,可见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破坏主要表现为新楼沉降倾斜,旧房开裂,地下管线中断等事故的发生。
3.井点降水法
当谈到基坑降水技术时,首先想到的是井点降水方法。 工程基坑(槽)附近埋设了大量的渗流井点管。 同时在地面安装抽水管道系统,通过井群连续抽取地下水,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以下一定深度,保持基坑干燥。 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井点沉淀法。
3.1井点降水法的特点。
井点降水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
②适应性强,可用于不同几何图形的基坑;
③降水后土壤干燥,便于机械化施工和后续工作工序的操作;
④井点作用下土层固结,土层强度增加,边坡稳定性提高;
⑤地下水通过滤水管抽走,防止了流砂的危害;
⑥节省支撑材料;
⑦减少土方工程量等。
3.2降水原理。
井点降水法是在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间距布设井点管,通过吸水泵将集水管内水抽出,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降低至设计深度,保证基底的干燥无水。井點法防水适用于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基坑,它有克服流砂、稳定边坡的作用。由于基坑内土方干燥,有利机械化施工,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
3.3井点降水施工。
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开挖沟槽→冲孔→下设井点管→灌填粗砂滤料→粘土封口→主、支管连接→接真空射流泵→试验与检查→不间断抽水→检查水位。
一套轻型井点管安装完毕后进行试抽水,井点使用时,应保持连续不断抽水,当试抽运转一切正常后,可以投入正常抽水作业。开机一周后形成地下降水漏斗,并趋向稳定。抽水开始后,每天观测 3次水位、水量,当水位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并趋于稳定时,可每天观测1 次,及时整理监测记录,绘制水量与时间、水位降深与时间过程曲线图,分析水位下降趋势,预测达到设计降水深度所需时间,如有不正常状况,根据观测记录,查明原因,调整措施,确保达到降水深度。对于地下水丰富地段,一般采用单排环型布置,利用单排井点降水,降水深度不宜超过5m。首先进行基坑处原地面标高的测量,根据地面标高及基底设计标高确定基坑开挖深度,计算开挖坡率及开挖尺寸,依据开挖尺寸,在距离基坑边缘约1.0m处,布置井点吸水管位置。井点吸水管的滤水管必须埋设在透水层内,一般情况不超过6m,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不超过0.3m,如果大于6m,则要降低井点系统顶面标高。
4.降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为防止降水引起临近建筑物及路面、管线出现过大沉降,在降水井点管与建筑物、管线、路面间设置了回灌井点,持续用清水回灌,补充该处的地下水,使降水井点的影响半径不超过回灌井点的范围,使地下水保持基本不变;
4.2如场地粘土层较厚,这将影响降水效果,因为粘土的透水性能差,上层水不易渗透下去采取套管和水枪在井点轴线范围之外打孔,用埋设井点管相同成孔作业方法,井内填满粗砂,形成二至三排砂桩,使地层中上下水贯通。在抽水过程中,由于下部抽水,上层水由于重力作用和抽水产生的负压,上层水系很容易漏下去,将水抽走。
4.3在抽水过程中,特别是开始抽水时,应检查有无井点管淤塞的死井,可通过管内水流声、管子表面是否潮湿等方法进行检查。如“死井”数量超过 10%,则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处理。
4.4夏季施工时,由于连遭暴雨,边坡产生流砂、坍方、坑内严面用重积水现象,工程采用如下应急预案:用塑料薄膜在下雨前将边坡覆盖保护好,并备好足够的抽水设备(潜水泵、泥浆泵、水泵、电箱)及人员,及时将雨水排出坑外;及时清理排水明沟及沉淀池内的淤泥。由于措施得力,基坑未出现开挖坡面大面积坍方现象;冬期施工时,在井点联结总管上覆盖上保温材料以防止管道被冻坏。
5.结束语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井点降水方法,沿基坑四周或两侧埋入深于基坑的井点滤水管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抽水,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便于施工。井点降水方法通过基坑涌水量的计算,合理布置井点管,精心组织施工,方可确保安全、优质的完成工程施工任务,成功地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参考文献:
[1]吴志华,杨强,丁伟翠.某基坑降水的设计与施工[J].山西建筑,2009(7).
[2]张小刚.浅析基坑降水[J].中国集体经济,2009(1).
[3]孙国辉.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2).
关键词:建筑施工;深基坑降水;技术
前言:
地下水位下降问题日益突出。 在深基坑降水技术中,垂直井点降水技术是目前广泛采用的降水型技术。 水平井技术、基坑降水技术是在降水井中布置水井,在水平井点的竖井开挖中起作用,使地下水通过水平井点进入竖井中集水,再次占用,抽取水泵,以达到降低地下水的目的。
1.基坑降水的目的及主要方法
根据地质条件、基坑开挖和基础底板施工的要求,通过降水及时降低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的含水量,防止流沙等不利现象的发生,满足基坑干挖施工的要求。 在多年的施工实践中,地下水处理一直采用堵水法、开放排水法和沉淀法。 从实践经验来看,降水法对地下水处理效果显著,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基坑工程的特点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建设处于大发展时期,基坑工程具有下列显著特点:
①绝大数新建工程位于旧建筑群及道路市政地下管线、电缆的包围之中,周围环境非常复杂,要求变形控制严格。
②不少城市地下为软土地基,地下水埋藏浅、多流砂,软土有蠕变现象,而许多旧房屋无桩基处理,容易产生塌陷。
③基坑开挖比较深,造价高,施工周期长,还有不少南方地区为多雨季节,对于处于施工中的基坑工程造成不利影响。鉴于以上特点,可见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破坏主要表现为新楼沉降倾斜,旧房开裂,地下管线中断等事故的发生。
3.井点降水法
当谈到基坑降水技术时,首先想到的是井点降水方法。 工程基坑(槽)附近埋设了大量的渗流井点管。 同时在地面安装抽水管道系统,通过井群连续抽取地下水,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以下一定深度,保持基坑干燥。 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井点沉淀法。
3.1井点降水法的特点。
井点降水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
②适应性强,可用于不同几何图形的基坑;
③降水后土壤干燥,便于机械化施工和后续工作工序的操作;
④井点作用下土层固结,土层强度增加,边坡稳定性提高;
⑤地下水通过滤水管抽走,防止了流砂的危害;
⑥节省支撑材料;
⑦减少土方工程量等。
3.2降水原理。
井点降水法是在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间距布设井点管,通过吸水泵将集水管内水抽出,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降低至设计深度,保证基底的干燥无水。井點法防水适用于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基坑,它有克服流砂、稳定边坡的作用。由于基坑内土方干燥,有利机械化施工,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
3.3井点降水施工。
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开挖沟槽→冲孔→下设井点管→灌填粗砂滤料→粘土封口→主、支管连接→接真空射流泵→试验与检查→不间断抽水→检查水位。
一套轻型井点管安装完毕后进行试抽水,井点使用时,应保持连续不断抽水,当试抽运转一切正常后,可以投入正常抽水作业。开机一周后形成地下降水漏斗,并趋向稳定。抽水开始后,每天观测 3次水位、水量,当水位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并趋于稳定时,可每天观测1 次,及时整理监测记录,绘制水量与时间、水位降深与时间过程曲线图,分析水位下降趋势,预测达到设计降水深度所需时间,如有不正常状况,根据观测记录,查明原因,调整措施,确保达到降水深度。对于地下水丰富地段,一般采用单排环型布置,利用单排井点降水,降水深度不宜超过5m。首先进行基坑处原地面标高的测量,根据地面标高及基底设计标高确定基坑开挖深度,计算开挖坡率及开挖尺寸,依据开挖尺寸,在距离基坑边缘约1.0m处,布置井点吸水管位置。井点吸水管的滤水管必须埋设在透水层内,一般情况不超过6m,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不超过0.3m,如果大于6m,则要降低井点系统顶面标高。
4.降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为防止降水引起临近建筑物及路面、管线出现过大沉降,在降水井点管与建筑物、管线、路面间设置了回灌井点,持续用清水回灌,补充该处的地下水,使降水井点的影响半径不超过回灌井点的范围,使地下水保持基本不变;
4.2如场地粘土层较厚,这将影响降水效果,因为粘土的透水性能差,上层水不易渗透下去采取套管和水枪在井点轴线范围之外打孔,用埋设井点管相同成孔作业方法,井内填满粗砂,形成二至三排砂桩,使地层中上下水贯通。在抽水过程中,由于下部抽水,上层水由于重力作用和抽水产生的负压,上层水系很容易漏下去,将水抽走。
4.3在抽水过程中,特别是开始抽水时,应检查有无井点管淤塞的死井,可通过管内水流声、管子表面是否潮湿等方法进行检查。如“死井”数量超过 10%,则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处理。
4.4夏季施工时,由于连遭暴雨,边坡产生流砂、坍方、坑内严面用重积水现象,工程采用如下应急预案:用塑料薄膜在下雨前将边坡覆盖保护好,并备好足够的抽水设备(潜水泵、泥浆泵、水泵、电箱)及人员,及时将雨水排出坑外;及时清理排水明沟及沉淀池内的淤泥。由于措施得力,基坑未出现开挖坡面大面积坍方现象;冬期施工时,在井点联结总管上覆盖上保温材料以防止管道被冻坏。
5.结束语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井点降水方法,沿基坑四周或两侧埋入深于基坑的井点滤水管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抽水,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便于施工。井点降水方法通过基坑涌水量的计算,合理布置井点管,精心组织施工,方可确保安全、优质的完成工程施工任务,成功地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参考文献:
[1]吴志华,杨强,丁伟翠.某基坑降水的设计与施工[J].山西建筑,2009(7).
[2]张小刚.浅析基坑降水[J].中国集体经济,2009(1).
[3]孙国辉.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