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班级里有些同学围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题,你好想加入,却不知道怎么接话,好容易酝酿了一句,一开口却遭遇冷场,无辜成了“聊天终结者”;刚开始走班选课,同桌看着挺面善,上了很多节课却仍是点头之交,想进一步拉近距离,又不知该聊些什么;有时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或说说对某件事的安排,可明明是这样想的,却说成了那样,非但词不达意让人“Get”不到你,还容易招来误解。羡慕那些和谁都能愉快聊天的活跃分子。宝宝不会“说”,宝宝心里苦啊,嘴笨的孩子伤不起……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这样的“聊天无能者”吗,遇到过什么样的窘境,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你有能够提升“聊天技能”的妙招,也请不吝啬地扔过来吧,“嘴笨星人”需要你的拯救!
@李颖婷:小学时转学,开学第一天大扫除结束,我就已经和许多同学打成一片了。可是长大了,和陌生圈子拉近距离反而难了。有一次选了门英语戏剧选修课,组里除了我其他人都相互认识,排练时,他们聊得火热,我却觉得难以插话,最后蹦出一句:“那我演哪个角色呢?”他们瞬间安静了……有人尴尬地顿了顿,说:“要不就演那个,老婆婆吧……”我当时很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角色。然后,到现在我都还不知道那些同学的名字……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有比较好的沟通能力的话,或许那次戏剧排演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心理老师张月燕(微信公众号:chxlfd):
拯救“聊天无能”的“嘴笨星人”,尤其是在初始交往的场合,我们要有意识地“跟上”对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建立亲近感,去肯定和配合对方的信念、价值观,运用对方的感知模式去引导交流的走向。有些会聊天的人特别善于接上对方的内容。比如,如果她喜欢红色,而你喜欢绿色,她就说太巧了,我们都喜欢基础色;如果你喜欢橙色,她就说怎么这么巧,刚好喜欢的都是暖色系;如果你喜欢柠檬黄,她就会说,咱俩喜欢的颜色刚好凑成里约奥运中国代表团的“番茄炒蛋”队服。在人际接触中,类似这样可以找共同点的话题太多了,食物、音乐、读物、影视、面貌长相、减肥经历等。
这样做能顺畅打开沟通之门,是因为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生来都是孤独的,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一个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Ta的存在本身就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了自己的正确。而当受到认可和肯定时,继续交流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了。所以,想终结“聊天无能”,关键在于在最初的交往中有意识地传递出你认可对方的态度,具体实施起来就是在一些安全的话题上找出共同点,用对方的话和对方聊,譬如对方说“我不喜欢英语”,你可以回应“我也有不喜欢的科目,譬如数学”。千万避免说“英语还好吧,我觉得数学更讨厌。”当然,有必要声明的是,有意寻找共同点只是方便破冰,真正的有效沟通还是观点的交换,是互相促进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这样的“聊天无能者”吗,遇到过什么样的窘境,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你有能够提升“聊天技能”的妙招,也请不吝啬地扔过来吧,“嘴笨星人”需要你的拯救!
@李颖婷:小学时转学,开学第一天大扫除结束,我就已经和许多同学打成一片了。可是长大了,和陌生圈子拉近距离反而难了。有一次选了门英语戏剧选修课,组里除了我其他人都相互认识,排练时,他们聊得火热,我却觉得难以插话,最后蹦出一句:“那我演哪个角色呢?”他们瞬间安静了……有人尴尬地顿了顿,说:“要不就演那个,老婆婆吧……”我当时很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角色。然后,到现在我都还不知道那些同学的名字……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有比较好的沟通能力的话,或许那次戏剧排演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心理老师张月燕(微信公众号:chxlfd):
拯救“聊天无能”的“嘴笨星人”,尤其是在初始交往的场合,我们要有意识地“跟上”对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建立亲近感,去肯定和配合对方的信念、价值观,运用对方的感知模式去引导交流的走向。有些会聊天的人特别善于接上对方的内容。比如,如果她喜欢红色,而你喜欢绿色,她就说太巧了,我们都喜欢基础色;如果你喜欢橙色,她就说怎么这么巧,刚好喜欢的都是暖色系;如果你喜欢柠檬黄,她就会说,咱俩喜欢的颜色刚好凑成里约奥运中国代表团的“番茄炒蛋”队服。在人际接触中,类似这样可以找共同点的话题太多了,食物、音乐、读物、影视、面貌长相、减肥经历等。
这样做能顺畅打开沟通之门,是因为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生来都是孤独的,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一个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Ta的存在本身就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了自己的正确。而当受到认可和肯定时,继续交流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了。所以,想终结“聊天无能”,关键在于在最初的交往中有意识地传递出你认可对方的态度,具体实施起来就是在一些安全的话题上找出共同点,用对方的话和对方聊,譬如对方说“我不喜欢英语”,你可以回应“我也有不喜欢的科目,譬如数学”。千万避免说“英语还好吧,我觉得数学更讨厌。”当然,有必要声明的是,有意寻找共同点只是方便破冰,真正的有效沟通还是观点的交换,是互相促进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