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蝶(1908~1989年),著名电影艺术表演家,20世纪30年代我国影坛上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电影皇后”。祖籍广东鹤山,1908年出生在上海。
胡蝶本名胡瑞华,乳名胡宝娟,胡蝶之名是她1924年报考中华电影学校时为自己取的名字。从此,胡蝶之名享誉影坛,沿用至今。
胡瑞华从小爱好戏剧艺术。1924年,16岁的胡瑞华随父亲从广州刚迁回上海,就看到了中华电影学校的招生广告,她毫不犹豫地决定报考这所学校。那时,从事演艺的人都习惯于给自己取一个响亮的名字,人们称之为艺名。胡瑞华开始给自己取名“胡琴”,但仔细一想,胡琴只不过是一个被人整天拉来拉去的东西,这个名字不合适。正在为难之际,正好一只漂亮的花蝴蝶从窗外飞过,胡瑞华顿时灵感突发,决定将“蝴蝶”作为自己的艺名,蝴蝶既漂亮又可爱,它每天自由自在地翻飞于花丛之中,“既悠闲,又雅致”。而且,“蝴蝶”的“蝴”字“虫”旁去掉,就是自己的姓,实在太巧合了。当即就以“胡蝶”的名字报考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电影学校——中华电影学校。
胡蝶到了晚年,告别影坛多年的她一则出于对已故丈夫潘有声的深情怀念,二则是为了真正从往日的荣耀和屈辱的阴影中走出来,回到儿时的那份纯真中去,她再次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潘宝娟”,“潘”是她丈夫的姓,宝娟是父母为她起的乳名。这时期胡蝶已是68岁高龄的老人。
电影学校毕业后,胡蝶投身于影坛,开始她的电影生涯。她一生从影40余年,拍摄了百部影片,经历了从默片(又称无声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的历史阶段。1925年,胡蝶加入新成立的友联公司,在《秋扇怨》中第一次担任主角,其表演受到了观众的好评。1931年,胡蝶主演了洪琛任编剧、张石川任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该片在上海公演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从此,胡蝶一举成名。1932年,她又主演了根据作家张恨水的同名小说拍摄的中国第一部彩色片《啼笑因缘》。
1933年,《明星日报》组织了由读者和观众投票选举的最佳电影女演员的活动,胡蝶以21334票的高票当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电影皇后”。
1949年,丈夫潘有声去世,胡蝶自此息影整整10年之久,直到1959年,她重新走上影坛,在台湾、香港等地先后主演了《街童》、《两个女性》、《后门》等片。其中《后门》一片于1966年在日本举行的第7届亚洲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奖——金禾奖,胡蝶获最佳女主角奖。从此,62岁的胡蝶登上了“亚洲影后”的宝座。
1966年,胡蝶在参加了《明月几时圆》、《塔里的女人》两片的拍摄之后,正式退出影坛。先住在台湾,1975年移居加拿大,与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直到1989年病逝。
胡蝶一生有过两次婚姻。1935年11月,与上海有名的实业家潘有声结婚,这是她人生的第一次婚姻。潘有声,原籍福建蒲田,先后任礼和洋行、德兴洋行总经理。1937年抗战爆发,胡蝶随丈夫潘有声迁居香港。1949年,丈夫潘有声因他所经营的纱厂倒闭,从此一病不起,不久撒手人寰。婚后,他们有一子一女。
丈夫潘有声的去世,使胡蝶的生活失去了欢乐,有的只是寂寞和失去亲人的痛苦。为了从痛苦中挣扎出来,胡蝶退出影坛,专心抚育儿女,直到他们成人。
1966年,胡蝶再度从影后,正当她在台湾拍摄喜剧片《明月几时圆》时,60岁的胡蝶认识了台湾54岁的地产商宋坤芳,该片拍完后,他们便结为夫妻。宋坤芳是一位胡蝶的崇拜者,当初胡蝶初涉影坛时,宋坤芳便将她奉为偶像,凡是胡蝶演的片子,他总要想方设法地看到,甚至还要反复观看多遍。几十年后,宋坤芳终于和自己仰慕已久的胡蝶结为夫妻。婚后他们夫妻生活十分恩爱。1975年,宋坤芳病逝。不过,她的第二次婚姻没有子女。
胡蝶另有一女胡友松,仍生活在大陆,早年曾与李宗仁结过婚。
(摘自湖北人民出版社《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作者:吴东平)
胡蝶本名胡瑞华,乳名胡宝娟,胡蝶之名是她1924年报考中华电影学校时为自己取的名字。从此,胡蝶之名享誉影坛,沿用至今。
胡瑞华从小爱好戏剧艺术。1924年,16岁的胡瑞华随父亲从广州刚迁回上海,就看到了中华电影学校的招生广告,她毫不犹豫地决定报考这所学校。那时,从事演艺的人都习惯于给自己取一个响亮的名字,人们称之为艺名。胡瑞华开始给自己取名“胡琴”,但仔细一想,胡琴只不过是一个被人整天拉来拉去的东西,这个名字不合适。正在为难之际,正好一只漂亮的花蝴蝶从窗外飞过,胡瑞华顿时灵感突发,决定将“蝴蝶”作为自己的艺名,蝴蝶既漂亮又可爱,它每天自由自在地翻飞于花丛之中,“既悠闲,又雅致”。而且,“蝴蝶”的“蝴”字“虫”旁去掉,就是自己的姓,实在太巧合了。当即就以“胡蝶”的名字报考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电影学校——中华电影学校。
胡蝶到了晚年,告别影坛多年的她一则出于对已故丈夫潘有声的深情怀念,二则是为了真正从往日的荣耀和屈辱的阴影中走出来,回到儿时的那份纯真中去,她再次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潘宝娟”,“潘”是她丈夫的姓,宝娟是父母为她起的乳名。这时期胡蝶已是68岁高龄的老人。
电影学校毕业后,胡蝶投身于影坛,开始她的电影生涯。她一生从影40余年,拍摄了百部影片,经历了从默片(又称无声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的历史阶段。1925年,胡蝶加入新成立的友联公司,在《秋扇怨》中第一次担任主角,其表演受到了观众的好评。1931年,胡蝶主演了洪琛任编剧、张石川任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该片在上海公演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从此,胡蝶一举成名。1932年,她又主演了根据作家张恨水的同名小说拍摄的中国第一部彩色片《啼笑因缘》。
1933年,《明星日报》组织了由读者和观众投票选举的最佳电影女演员的活动,胡蝶以21334票的高票当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电影皇后”。
1949年,丈夫潘有声去世,胡蝶自此息影整整10年之久,直到1959年,她重新走上影坛,在台湾、香港等地先后主演了《街童》、《两个女性》、《后门》等片。其中《后门》一片于1966年在日本举行的第7届亚洲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奖——金禾奖,胡蝶获最佳女主角奖。从此,62岁的胡蝶登上了“亚洲影后”的宝座。
1966年,胡蝶在参加了《明月几时圆》、《塔里的女人》两片的拍摄之后,正式退出影坛。先住在台湾,1975年移居加拿大,与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直到1989年病逝。
胡蝶一生有过两次婚姻。1935年11月,与上海有名的实业家潘有声结婚,这是她人生的第一次婚姻。潘有声,原籍福建蒲田,先后任礼和洋行、德兴洋行总经理。1937年抗战爆发,胡蝶随丈夫潘有声迁居香港。1949年,丈夫潘有声因他所经营的纱厂倒闭,从此一病不起,不久撒手人寰。婚后,他们有一子一女。
丈夫潘有声的去世,使胡蝶的生活失去了欢乐,有的只是寂寞和失去亲人的痛苦。为了从痛苦中挣扎出来,胡蝶退出影坛,专心抚育儿女,直到他们成人。
1966年,胡蝶再度从影后,正当她在台湾拍摄喜剧片《明月几时圆》时,60岁的胡蝶认识了台湾54岁的地产商宋坤芳,该片拍完后,他们便结为夫妻。宋坤芳是一位胡蝶的崇拜者,当初胡蝶初涉影坛时,宋坤芳便将她奉为偶像,凡是胡蝶演的片子,他总要想方设法地看到,甚至还要反复观看多遍。几十年后,宋坤芳终于和自己仰慕已久的胡蝶结为夫妻。婚后他们夫妻生活十分恩爱。1975年,宋坤芳病逝。不过,她的第二次婚姻没有子女。
胡蝶另有一女胡友松,仍生活在大陆,早年曾与李宗仁结过婚。
(摘自湖北人民出版社《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作者:吴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