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校师资状况的演变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代中国教育史上,教会学校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既是传教活动的衍生物,又是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开端。本文通过对教会学校的个案——真光书院(中学)的师资状况,包括中外籍人员的比例、学历、人数、承担课程、本土师资的培养等演变的分析,从一个侧面折射基督教教育在华世俗化、本土化、专业化的进程。
  关键词 教会学校 真光书院 师资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占据重要的地位。教会学校作为传教活动的衍生物,到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乃至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关于教会学校的研究,在学界多有论述,①但关于教会学校的具体情状,囿于资料的散失,历史面貌总是模糊不清。本文拟以真光中学为个案,通过对真光初期及发展期中西籍教师状况的考察,从一个侧面探讨教会学校在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发展轨迹。
  真光中学,1872年由美国北长老会(The Presbyterian Board of Mi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女传教士那夏理(Miss Harriet Newell Noyes,1844 -1924)创办,初名真光书院(True Light Seminary),1910年改名真光学堂,1912年又改名为真光学校,1917年在白鹤洞增办中学,分别在仁济路和白鹤洞有小学部和中学部,是广东最早的教会女校,亦是最富盛名的教会学校之一。
  教会学校最初的开办,是作为传教活动的附属物而存在的。那夏理作为美北长老来华的传教士之一,遭遇到其他传教士都曾遇到的在直接传道工作中的困难。那夏理认为需要建立稳定的寄宿学校,作为固定的传教场所,对一群固定的听众作有系统的传教。②1922年美国的褒顿博士在回顾真光的历史时说:“当时(引者注:指教会学校初建时)各传教士的意思,并不是想替真光建设一个学校系统,他们所办的学校只不过是认为传教的一种工具;……他们的目的不外两种:第一种目的是把儿童引到基督福音势力范围之下,使他们时时受其熏陶;第二种目的是等到他们自己已经信了宗教,就给他们一种预备,使他们能把福音再传给别人。”③
  1872年,经过那夏理的努力和美北长老会的支持下,真光如期开学,不过早期的真光不仅在校舍、设备上非常简陋,在师资条件上亦非常缺乏,这也是当时的教会学校普遍的状况。真光开办时,教师只有两名西籍传教士和两名中籍教师。
  两名西籍传教士分别为那夏理和哈巴女士,哈巴女士还承担别的工作,学校主要由那夏理负责。那夏理是美国奥省(俄亥俄州)士维路城人,出生于一个基督徒家庭,十三岁时即立志外出传道,中学毕业后在华美赖安大学肄业,1868年到广州,1872年在美长老会的支持下,开办真光书院。其后一直服务于真光至1923年。④可以说那夏理的毕生事业即为真光。真光开办后,美长老会相继派出一些传教士至真光工作,广州传教站的其他女传教士也帮助工作。至1917年真光中学增办时,在校终身服务的西籍教师还有毕美意女士(Miss E. M.Butler)和廖霞地女士(Miss Harriette Lewis)两位,毕女士大学毕业,于1881年受美长老会遣派,任真光书院教职至1923年,廖女士专授圣经,服务真光四十多年。此外初期在真光服务的外籍教员还有嘉约翰夫人(Mrs. John Kerr),时人称为那大姑,即那夏理的姐姐,主要担任宗教类事宜。丕六姑即尹士嘉夫人(Mrs. O. F. Wisner),在真光担任音乐课程,1890年后,转为主要协助尹士嘉创办岭南学堂。李爱明女士(Nellie Read),1903年自美来华后,在真光学习中文,兼教授课程。这几位西籍教员在真光服务年限不长,均为女传教士,婚后工作重心转移,且受教育程度不高。此为真光早期西籍教员情况。
  至于早期华人教员,情形更不乐观。据那夏理在书中记载,真光开办时,将至开学日期,尚无华人教员,但开学前四日,一日之间,突然有两位应聘,解燃眉之急。⑤初期华人教员程度甚低,且更换频繁,⑥那夏理为聘请教员事,经常烦恼。1884年江李两位华人教员辞职,那夏理在没有合适人选的情况下,由时年仅十三岁的高班学生刘心慈为教员,刘心慈成为真光自己培养的第一位教员,且在真光服务62年,为真光的发展贡献良多。早期的华人教员尚有刘兴贤夫人,即刘心慈母亲,识普通文字,主要负责管理学生,1885年去世。孔仁宝女士,为伦敦会女传道,在真光服务22年。罗圣爱女士,惠师礼会教徒,毕业于广州早期另一教会女校淑正女校,在真光服务15年。
  从真光早期的中西籍教员情况来看,教员多为基督教徒,未受过教育专业训练,除那夏理几人有过大学教育经历外,受教育程度低。中籍教员的情况更是缺乏,当时中国社会,女子受教育机会缺乏,粗通文史者,多为大家女子,一般不会外出就业。通文史兼为基督教徒,人数更少,所以早期教会女校的华人教员非常缺乏,多数女校都是由自身进行师资的培养,在数十年后,开始见效,至20世纪后,教会女校的中籍教师出自于教会教育系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经过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真光书院已经发展为华南地区著名的教会女校。1917年真光增办中学,校址位于白鹤洞,真光书院校址仍位于仁济路,学校无论在校舍设备还是师资状况,与早期相比,都有了相当大的改变。
  首先学校师资的中外籍比例有了显著的变化。与早期学校师资主要依赖外籍传教士担任教师相比,华人师资的人数显著上升,占有绝对优势。1921年真光中学19名师资中,10名为美国籍教师,9名为华人。⑦真光教职员32人,只有2人为美国国籍,且所授科目均为英文。⑧对照真光校刊所载的教职员信息,1928年后真光的教职员大多是华人,只有少数为外籍教师,据资料显示,美北长老会,定期为真光承担一至二位外籍传教士教师的薪酬,上文所示的两位外籍教师应该即是这种情况。1917--1928年,真光中學的第一任校长为祁约翰博士(Dr. J.W.Creighton),1928年立案以后,担任校长均为华人,分别为麦廷锦(1930-1934)何荫棠(1934-1944)李耀宇(1944-1950)。仁济路真光小学则从1917年那夏理退休后,即由刘心慈担任校长,她也是真光校史上第一位华人校长。
  其次,真光的教职员由原先主要由传教士兼任逐步由专业职业教师担任,大多拥有大学及以上的教育背景,专业化程度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亦有显著提高。十九世纪后期,随着美国学生海外志愿传教运动的兴起,一批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背景的传教士和平信徒涌入中国,且有相当数量从事教育工作。1921年真光中学的10名外籍教员中,均有大学学历,其中校长祁约翰还拥有博士学位,师资力量在当时的广东地区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至1934年,据真光的教职员一览表显示,该年真光教职员共有31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1人,为何荫棠校长,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行政博士,硕士2人,拥有大学学士学历或修业者23人,其他5人。其中美国籍教师3人,1人为硕士,2人为大学学历。⑨华人教职员逐步取代外籍教师,且教育背景雄厚。开设的课程也由最初的宗教课程、国文、英语、格致等少量课程逐渐发展为课程完备,包括国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社会、体育等。
  再次,由依赖外籍教师逐步转变为培养本土师资。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迅速,不仅在教会学校中,在国人自办的新式学校中,符合新式教育要求的教师人才极为缺乏。为解决本土师资的问题,1909年,真光在广东各校中首创开设师范班,由真光毕业的学生,再经两年的师范训练,补充教师人才的需求。⑩师范班在1917年真光开办中学后停办,学生转入中学班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本土师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渐多,真光的华人师资多为接受过高等教育,或有海外教育的经历,但其中仍有相当比例为在真光接受初中等教育,之后深造,再回馈母校者。
  真光作为教会学校的一个典型个案,从其创办到发展为华南著名教会学校,在社会有相当影响力,她的发展轨迹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会学校的缩影,对真光从早期到兴盛期师资演变的状况来看,经历了一个世俗化、本土化、专业化的历程。
  
  注释
  ①何晓夏,史静寰.教会学校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尹文涓.基督教与中国近代中等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②Noyes, A Light in the Land of Sinim-Forty-five Years in the True Light Seminary 1872一1917, New York: Fleming H. Revell Company,1919:16.
  ③李楚材辑.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432.
  ④刘心慈.真光光荣简史.香港真光中学,1872:4~12.
  ⑤Noyes, A Light in the Land of Sinim-Forty-five Years in the True Light Seminary 1872一1917, New York: Fleming H. Revell Company,1919:23.
  ⑥真光光荣简史,第36页.
  ⑦广州基督教真光女中学校章程(单行本),民廿三年.
  ⑧真光校刊(第二卷第五号),民廿四年二月廿五日,第6~9页.
  ⑨真光校刊(第三卷第一期),民廿四年十二月一日,第6~8页.
  ⑩真光光荣简史,第68页.
其他文献
“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我收获良多……”小贺在日记本中写下自己的感触。漫长暑假,作为大学生的他并没有选择荒度,而是离开校园与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像小贺这样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暑假变得有意义。  最暖心:愿做萤火 予你光芒   “姐姐,我想把这幅画送给在远方打工的父母,你看我画得好不好!”7月19日,在慈利县杉木桥镇贝家乐留守儿童培训学校,赵新宇拿着自己刚刚完成的绘画作品,高
期刊
有一年,因长沙连降暴雨,岳麓山景区部分地段出现山体滑坡和树木倒塌险情,不得不采取紧急闭园措施。于是,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岳麓山什么样的地段容易发生滑坡?积极预防滑坡危害有哪些有效措施?   学生给岳麓山地质灾害献计献策:关注天气预报和气象预警,暴雨期间对景区实施封山,对存在倒塌危险的大树进行隐患排查,重点路段设立禁止通行警示牌,对游步道旁的剖面建立护坡,种植护坡固坡植物,灾害期间转移驻山职工
期刊
当代大学生基本都远离了文学阅读,而社会上对于人文素养的要求却又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要将文化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经典文学阅读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在大学教育中,应广泛倡导经典文学的阅读,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美的鉴赏力,使之成为一种终身受用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扬经典文学的精神哺育作用,通过经典文学潜移默化的熏陶来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 认识真、善、美,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塑造学生的美好
期刊
8月21日下午5点半,肖瑶坐在悦研共享自习室的公共区域,低着头,小声地进行背诵,面前摊开的是教育综合科目的资料。   肖瑶是一名大三学生,正在备考研究生。学校暑期不能留校住宿,几经权衡之后,她走进了付费自习室,“环境好,学习氛围浓厚,利于备考。在这里还找到了不少同伴。”   她说,一盏灯,一个插座,一张桌子,两个挡板,便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格子间”,不少考研族在此“栖息”备考。同样的“格子间”,却上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差的原因,提出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些可行性方法,力图对提高大学生口语能力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字 英语口语 口语教学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多年前英语专业成了一门热门专业,在国内兴起了“英语热”,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如今,“英语热”似乎并未降温,家长们让自己的小孩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各种英语培训比比皆是。结果如何呢?目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一大批青年教师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并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和后继力量,而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成效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化,必须正视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从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作探索。  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发展
期刊
摘要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转型期的社会是种种问题频发的社会,更是凸显信息价值的社会。受“經济人”自利与机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作为最大信息拥有者的行政部门或个人陷入价值定位的行政伦理困境。政府以各种名义封锁信息的案例屡见不鲜。由于目前我国法制的不健全常常造成行政责任的缺失,致使行政伦理失范逐步恶化。  关键词转型期政府信息公开经济人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2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完成学业开始走进社会,这无疑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之一,如何在这个转折点中成功地从学生单一角色向社会职业角色进行顺利转变,不仅是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节骨眼。本文针对这一特殊时期,提出一些应该注意的原则和方法,帮助广大学生尽早适应社会,迈向成功。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 角色转变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人员构成单一
期刊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环境下,英语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英语单词难记是中国学生对英语的一个总体概念,本文讨论了如何通过改变英语单词学习方法来改善英语教学现状。  关键词 教育理念 谐音记忆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世界成为地球村的发展驱使下,英语在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不论是外企还是合资
期刊
摘要“日本概况”是高校日语专业中必不可缺的重要课程之一。历来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上,而针对日本社会现状的内容介绍相对薄弱。因此,了解具有日本社会明显特征的职场人际关系,能作为“日本概况”课程的有力补充,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和文化视野。  关键词 日本概况 职场人际关系 “纵横”社会 团体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高校日语专业的日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