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指向多元目标的、学生自己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活动。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认知结构,采用新颖的、深得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方法。站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角度,本人从以下几方面作出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学习《学棋》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又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一段内容是理解的重点。教学时,我就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讨论、圈划、贴图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二、扮演文中角色,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老师要力求将学生带进角色,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我设问:假如你是王二小看见敌人进村“扫荡”,你会想什么?帮助学生走进王二小的内心世界,体会王二小将敌人领进八路军战士的埋伏圈,自己却英勇牺牲,他死得光荣,死得伟大。
教学《一株紫丁香》时,我设问假如你是老师,你会“牵挂”学生什么昵?让学生体会老师时时刻刻牵挂着学生的学习、安全,竟而激发起学生对老师的敬佩爱戴之情。
三、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如在教学《猴子种果树》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能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子?”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做事没有耐心,急于求成。”有的说:“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有一个学生却说:“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猴子想种一棵在最短的时间内能结果的果树,这是很聪明的举动。我认为它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没什么错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听了有的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有点道理。此时,我没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没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而草率应付。首先,我为他的发言与众不同而喝彩。然后我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自己作出判断。小组讨论后,学生一致认为这种想法好象是没什么错的,但关键是猴子总是拔掉成活的果树,改种另一种果树,到最后什么树也没种成。这还能说它是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吗?有些学生还给猴子提了建议。这些分析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儿童的智力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对于具体字词的理解,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来进行,对于课文中的意境和内在感情,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再现生活——创造生動感人的场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鸟岛》一文时,我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鸟岛众鸟高飞,遮天蔽日的壮观场面,帮助学生体会鸟岛的鸟多,想象鸟窝、鸟蛋之多。展示游人来岛上游玩时对鸟儿的爱护,感知人与鸟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对画面的欣赏,领悟了课文的美好意境。学完课文,我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鸟岛介绍给别人,学生兴致高昂,把课文中的语言转换成了自己的语言,描述得生动形象,给人以亲历亲为的感觉。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学习《学棋》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又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一段内容是理解的重点。教学时,我就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讨论、圈划、贴图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二、扮演文中角色,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老师要力求将学生带进角色,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我设问:假如你是王二小看见敌人进村“扫荡”,你会想什么?帮助学生走进王二小的内心世界,体会王二小将敌人领进八路军战士的埋伏圈,自己却英勇牺牲,他死得光荣,死得伟大。
教学《一株紫丁香》时,我设问假如你是老师,你会“牵挂”学生什么昵?让学生体会老师时时刻刻牵挂着学生的学习、安全,竟而激发起学生对老师的敬佩爱戴之情。
三、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如在教学《猴子种果树》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能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子?”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做事没有耐心,急于求成。”有的说:“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有一个学生却说:“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猴子想种一棵在最短的时间内能结果的果树,这是很聪明的举动。我认为它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没什么错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听了有的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有点道理。此时,我没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没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而草率应付。首先,我为他的发言与众不同而喝彩。然后我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自己作出判断。小组讨论后,学生一致认为这种想法好象是没什么错的,但关键是猴子总是拔掉成活的果树,改种另一种果树,到最后什么树也没种成。这还能说它是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吗?有些学生还给猴子提了建议。这些分析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儿童的智力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对于具体字词的理解,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来进行,对于课文中的意境和内在感情,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再现生活——创造生動感人的场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鸟岛》一文时,我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鸟岛众鸟高飞,遮天蔽日的壮观场面,帮助学生体会鸟岛的鸟多,想象鸟窝、鸟蛋之多。展示游人来岛上游玩时对鸟儿的爱护,感知人与鸟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对画面的欣赏,领悟了课文的美好意境。学完课文,我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鸟岛介绍给别人,学生兴致高昂,把课文中的语言转换成了自己的语言,描述得生动形象,给人以亲历亲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