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农村初中语文老师都有同感:学生怕写作文。农村初中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是内容空洞,胡编乱造,缺乏真情实感或干脆抄袭的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和教师教学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见得少,听得少,读得也少,造成知识面狭窄,生活内容单一。如何让农村初中学生不再“怕”写作文,本人在农村初中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二是引导学生仿写,提高写作技能。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写日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特别推崇写日记,他要求他的每一位学生一入学,便要开始写日记。他说:“刚开始,对学习后进的同学,提的要求不多,能多写的多写,不能多写的,就把当天的年月日写上,至于内容,只写一句话就行:‘今天我到盘锦市实验中学读书了。’第二天,介绍自己的同桌的外貌,写两句话就行。第三天,介绍自己的教室,写三句话,前面、顶棚和两侧的墙壁各有什么。第四天,介绍各科教师,语文、数学、英语、政治教师各一句话,以此类推,写上两个月,60多天,学生日记字数就达到每天500字左右了。”笔者参照魏书生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学生,平时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不妨记下来。学生写得多了,就积累了材料,到作文的时候,就不用愁了。具体来说:
1.描绘家乡变化。现在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农民免交农业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等等。国家的这些利民政策给农民带来哪些好处,有什么新变化,我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2.描写劳动过程。每年的寒暑假、每周的双休日学生都回家,农村孩子回到家后会跟家人一起劳动。每到农忙时节,我都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些有关参加劳动的艰辛、父母的辛劳之类内容的日记。
3.“唱”好“四季歌”。一年四季,农村的自然风光要比城市丰富得多。春季,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夏季,烈日炎炎、草木葱茏;秋天,天高气爽、硕果累累;冬天,银妆素裹、大地沉寂。这些自然变化,学生们不用出远门,就可以看到,非常熟悉。每个季节,我都有意让学生们深入细致地观察,并描绘下来。
二、阅读——扩充知识,提高写作技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有的学生之所以写不出好文章,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贫乏,运用语言的能力差,不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想说的话,这就要多读佳作来丰富写作的语言,书读得越多,语言和知识的积累就越丰富,写起作文来就会运用自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一半根据对于语言文字的认识,一半也要靠虚心模仿前人的范作。”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1.阅读语文教材。贴近生活,是现在我们所学的这套语文教材(人教版)的显著特色。比如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由“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革命生活” “自然景物” “经济文化生活” “科学世界”“想像世界”组成。如第一单元中有朱自清的《背影》,我在分析文章时有意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父亲平时是怎样教育自己的,要学生多找找父母平时关心自己的素材并进行整理。
2.阅读学生优秀作文。学生作文之所以优秀,写人记事往往用的是自己的语言,写的是自己的生活体会,带有童真情趣,能写出真情实感。我在每次的作文教学前都找一些优秀的学生作文出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写的,材料是否典型,是否有说服力,并把这些文章归类分析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同样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有的学生为什么就能写得好,好在哪里。
3.阅读古典文学名著。上海建平中学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校长在语文教学中有“四招”,把语文课上得让学生们直说“有味道”,其中的第一招就是每月一书,每周一篇书摘笔记,每日一诗,每月一篇读书笔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故事生动曲折、人物描写形象、语言精炼。我在每周的语文课时中挤出一节来,让学生到阅览室看书,平时多到图书室借一些古典文学名著来看,以提高写作表达能力。现在我的学生基本上都看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
一、写日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特别推崇写日记,他要求他的每一位学生一入学,便要开始写日记。他说:“刚开始,对学习后进的同学,提的要求不多,能多写的多写,不能多写的,就把当天的年月日写上,至于内容,只写一句话就行:‘今天我到盘锦市实验中学读书了。’第二天,介绍自己的同桌的外貌,写两句话就行。第三天,介绍自己的教室,写三句话,前面、顶棚和两侧的墙壁各有什么。第四天,介绍各科教师,语文、数学、英语、政治教师各一句话,以此类推,写上两个月,60多天,学生日记字数就达到每天500字左右了。”笔者参照魏书生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学生,平时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不妨记下来。学生写得多了,就积累了材料,到作文的时候,就不用愁了。具体来说:
1.描绘家乡变化。现在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农民免交农业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等等。国家的这些利民政策给农民带来哪些好处,有什么新变化,我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2.描写劳动过程。每年的寒暑假、每周的双休日学生都回家,农村孩子回到家后会跟家人一起劳动。每到农忙时节,我都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些有关参加劳动的艰辛、父母的辛劳之类内容的日记。
3.“唱”好“四季歌”。一年四季,农村的自然风光要比城市丰富得多。春季,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夏季,烈日炎炎、草木葱茏;秋天,天高气爽、硕果累累;冬天,银妆素裹、大地沉寂。这些自然变化,学生们不用出远门,就可以看到,非常熟悉。每个季节,我都有意让学生们深入细致地观察,并描绘下来。
二、阅读——扩充知识,提高写作技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有的学生之所以写不出好文章,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贫乏,运用语言的能力差,不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想说的话,这就要多读佳作来丰富写作的语言,书读得越多,语言和知识的积累就越丰富,写起作文来就会运用自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一半根据对于语言文字的认识,一半也要靠虚心模仿前人的范作。”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1.阅读语文教材。贴近生活,是现在我们所学的这套语文教材(人教版)的显著特色。比如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由“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革命生活” “自然景物” “经济文化生活” “科学世界”“想像世界”组成。如第一单元中有朱自清的《背影》,我在分析文章时有意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父亲平时是怎样教育自己的,要学生多找找父母平时关心自己的素材并进行整理。
2.阅读学生优秀作文。学生作文之所以优秀,写人记事往往用的是自己的语言,写的是自己的生活体会,带有童真情趣,能写出真情实感。我在每次的作文教学前都找一些优秀的学生作文出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写的,材料是否典型,是否有说服力,并把这些文章归类分析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同样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有的学生为什么就能写得好,好在哪里。
3.阅读古典文学名著。上海建平中学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校长在语文教学中有“四招”,把语文课上得让学生们直说“有味道”,其中的第一招就是每月一书,每周一篇书摘笔记,每日一诗,每月一篇读书笔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故事生动曲折、人物描写形象、语言精炼。我在每周的语文课时中挤出一节来,让学生到阅览室看书,平时多到图书室借一些古典文学名著来看,以提高写作表达能力。现在我的学生基本上都看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