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国际化背景的国外课程植入研究*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hai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各国都把教育国际化看作是未来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高度重视。自我国正式加入WTO以来,我国以更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面向世界,汲取人类一切的文明成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教育国际化的要求,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与此同时,我国也出现了留学热、出国热,据“新浪教育盛典——2013大数据时代的中国教育”统计显示:2013年,130万人在网上搜索出国留学的信息,3200万条关于留学的微博,近45万中国学生出国留学。面对出国热、留学热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础教育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来提高国际化程度,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近年来,一些发达地区对基础教育国际化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上海浦东新区教育面向国际化的探索,成都开设美国AP课程,“教育国际化实验区”落户深圳福田等。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课程对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以国外课程的植入为切入点,探讨这种课程植入对推进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意义,及课程植入的具体操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育国际化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指导。
  一、国外课程植入的意义
  随着留学热、出国热的兴起和教育国际化的日趋火热,迫切需要国内基础教育与国外新教育资源的接轨。如何将国外的一些课程植入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成为了教育专家讨论的热点问题。国外课程植入,即将国外的一些课程植入到我国中小学教育中,让学生感受国外教育模式,体验国外文化,使国外的文化及教育通过这种课程植入的方式进行传播,进而使我国的教育能吸取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快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在基础教育中,植入国外课程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一)国外课程植入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途径
  美国前教育部长曾指出“国际化教育不应该是附加品,而应融入到中小学课程中”。课程是教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教育国际化的主阵地。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地区推行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虽然具体方法不一样,但都注重课程对提高教育国际化的作用。这些地区纷纷从课程着手,通过国外课程植入来提高教育国际化的水平。比如,致力于成为基础教育国际化领跑者的深圳外国语学院,就通过国外课程植入,搭建国际性的课程构架,引进一些西方优质的课程,从而在教育国际化道路上遥遥领先。[1]成都市抓住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契机,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如2011年,成都市出台的《成都市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在高中阶段开设美国AP课程的设想,《办法》指出:本市高中生经学校同意,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修习的课程可以作为认定学分的课程。目前,成都已有11所高中开设了美国课程。这些经验表明,国外课程植入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是将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主要通道。
  (二)国外课程植入有利于满足学生出国深造的要求
  全球化不仅促使各国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区域化,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为了培养孩子的国际交流、合作、竞争能力,开阔孩子的眼界,享受世界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成为新世纪需要的国际性人才,许多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往国外深造。那么,如何让这些要出国的孩子在将来能顺利适应国外的教育模式,完成国内教育向国外教育的转变成为了家长对基础教育的诉求。国外课程的植入很好地满足了这些将来要出国深造学生的要求。通过对这些国外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外教育模式,提前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为他们将来出国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国外生活和学习。因此,国外课程的植入满足了学生出国深造的要求。
  (三)国外课程植入对没有出国意向的学生有重要意义
  国外课程植入不仅很好地满足了那些将来会出国深造学生的需要,而且对那些没有出国意向的学生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那些没有出国意向的学生来说,学习国外植入的课程,可以使他们在国内体验国外教育资源,帮助他们了解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理解各式各样的观点,培养求同存异的精神,使学生愿意为改善当地和全球的环境等,以行动和提供服务的方式承担责任,使学生具备在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里起有效作用的能力。总之,国外课程的植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对那些没有出国意向的学生也意义重大。
  二、国外课程植入面临的问题
  自20世纪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来,学术界加大了对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各地区、各学校也在推动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进行了探索,通过国外课程的植入推动基础教育国际化也就越来越被重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基础教育国际化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国外课程植入推动教育国际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对国外课程植入认识各异
  虽然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校开始尝试通过国外课程植入推动教育国际化,但人们并未形成对国外课程植入的共同认识。这其中有支持的声音,但也有反对的声音。反对者认为,通过国外课程植入来推动教育国际化势必会削弱和破坏我国教育的民族性。将教育的民族性与国际化对立起来,会使我国的教育失去独立性。而那些支持者对国外课程植入的认识也有失偏颇,他们认为这些国外课程的植入仅仅是为了寻找学生海外留学的出口,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方便学生将来出国。不管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他们对国外课程植入的认识都具有片面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外课程的植入并不与我国教育的民族性完全对立的,这些植入的课程可以和我国本土课程相融合,从而造就“既有国际眼光又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才。另外,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外课程的植入并不仅仅是为学生的出国深造开通了便利通道,它对整个学生群体国际化视野的开阔、国际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我国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那些对课程植入的片面理解以及对课程植入价值的低估,都将影响我国课程植入与教育国家化的步伐。   (二)国外课程植入对师资提出了新挑战
  优秀的师资是实施课程植入、推动我国教育国际化的主力军。国外课程的植入需要教师来实施,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植入课程的顺利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同时还需具有双语教学的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教师还要能深入理解国外的教育理念,深刻理解国外文化的本质,在不断学习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些要求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和校际之间的差异,各校的师资力量差异也很大,在一些发达地区,如在《上海浦东新区迈向教育国际化回眸与展望》中就提到了上海许多学校都重视打造一批能进行国际教育的师资,并取得了显著成就。[2]然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能承担国际教育、实施国外课程植入的师资却极度缺乏,这方面的教师培训也极度缺乏。这就严重阻碍了国外课程植入的进行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三)“应试教育”阻碍国外课程植入
  虽然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我们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仿佛已在人们心里根深蒂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在“应试”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国外课程的植入也阻力重重。由于这些植入的课程被认为是与考试无关的,以及其短期效益不能显现而遭受诟病。即使有些学校有植入国外课程的美好意愿,也不敢轻易尝试和实践,使得国外课程的植入和教育国际化步履维艰。
  三、国外课程植入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国外课程植入推动教育国际化面临着一系列障碍,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下面笔者结合我国一些发达地区推动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谈谈对国外课程植入的一些建议。
  (一)转变对国外课程植入的片面认识
  人们对国外课程植入的片面认识,会使这些课程的植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大缩水。要使国外课程植入顺利实施,最重要的是从观念上改变人们对课程植入的错误认识,转变那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功利化倾向。各教育部门、学校应定时开展讲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关于课程植入的认识。通过宣传,使他们认识到通过国外课程的植入不仅是顺应教育国际化潮流的需要,也能为学生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口,从而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其国际化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国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只有观念转变了,国外课程的植入才能被教师、学生和家长所接受,从而促进课程植入的顺利实施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二)加强师资培训促进国外课程植入的实施
  优秀的师资是推动课程植入实施的关键和主力军。因此,加强师资培训对课程植入有重要意义。各校要想植入国外课程,必须重视培养一批能推动课程植入实施的优秀教师,不断加大英语教师、高端英语教师、双语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力度,开展各类相关培训。我们可以根据教师能力的不同,分国内专业机构的培训、聘请国内专家培训、引进外籍专家培训和出国培训等方式进行。在师资培训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上海浦东新区的做法。浦东新区在教育国际化实践中尤其重视通过境外培训来提高校长和教师的国际化教学能力,如已连续10年派遣教育管理人员分别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接受3~5个月的专业培训;市教委“双名”工程也为新区骨干校长或教师提供了涉外实训渠道。经过多年的努力,浦东新区一批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师资队伍初步形成,一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学校已初步拥有一批专兼职合理搭配、能够实施国际化课程的教师。此外,教师也应在植入课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交流讨论,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此推动国外课程的植入,进而推动教育国际化。
  (三)精选国外课程植入的内容
  通过课程植入推动基础教育国际化,要求我们必须精心挑选国外优质课程资源。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实践中,开发比较成熟并且正在一些学校实施的课程主要包括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B)、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国际普通中学教育文凭课程(IGCSE)、英国国民教育课程(A-Lever)、美国国际高级教育证书课程(AICE)等。这些课程之所以能入选成为可以植入的课程,是因为这些课程能适应多种文化背景学生的学习,适应诸多国家大学入学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在不同国家交流的能力。
  (四)优化国外课程植入的方式
  在确定了国外课程植入的内容后,我们就应该探索课程植入的方式,以合理的方式将这些课程植入到我国基础教育中,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在课程植入伊始,学校就应该建立植入课程的目标体系,并根据目标确定课程植入的实施途径。由于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在选择课程植入方式时应该通盘考虑各地各校的具体特点,优化课程植入方式。
  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取直接引进的方式进行国外课程的植入,即原版引入这些国际课程,不对其进行任何改造。为了更好地实施这种课程,我们还应积极学习国外关于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式、作业布置和课程评价方法,引进一些国外教材。如上海卢湾区在加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就采用了这种办法,该校有选择地引进一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课程,直接对学生进行教授。
  由于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来编写具有国际性的校本教材。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写将这些国外课程植入到教材中,进而植入到教学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还应组织人员搜集教学资源,编写校本教材,通过组织学校的教师培训,引导他们学习校本教材、理解校本教材的价值、目标和要求,明确这种带有国际性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概况。
  教育国际化要求学校必须培养“懂中国文化,有世界眼光”的学生,因此在进行国外课程植入的过程中,要关注国际化与本土性的相互影响,倡导中外文化融合、本土与国际教育相互互补和促进。在这种要求下,国外课程的植入可以采取学科渗透的方式。一则要求教师理清这些国外课程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努力寻找国外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结合点,使二者能匹配的方面尽量匹配;二则在学科教学中注重运用和落实这些理念开展教学,并适时延伸和整合教学。通过学科渗透,将国外一些课程植入到教学中,一方面保证了学科课程的学科性、迫切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增添了课程的开放性和整合性特点,使学生在学习学科课程的同时,感受到了国外的自然、社会、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素养、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力和开阔学生的思维。[3]
  (五)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课程植入
  虽然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国际化的目标与策略各不相同,但教育国际化已作为国家性或区域性教育发展政策和重点正在推进。尽管我国教育实际和别国有很大差异,但在通过课程植入推进教育国际化方面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例如,美国建立了一整套国际教育政策体系来推动本国教育国际化,英国则加强全球交流推动教育国际化,日本全盘规划、重视侨民教育和国际理解要素的全程渗透,台湾各地政府不遗余力将国际教育扎根进中小学。我们在进行课程植入推动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也应学习这些成功经验,从而促进课程植入的实施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翁慧娟.深外:致力成为基础教育国际化领跑者[N].深圳特区报,2013-4-13(A15).
  [2 课程:教育国际化的“经典载体”[N].文汇报,2010-10-23(06).
  [3] 罗乔. 以课程改革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9):103-104.
其他文献
介绍一个应用于某型舰载反潜直升机的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首先讲述了系统的开发背景及总体结构;其次阐明了故障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最后详细描述了知识库的
本文介绍了中国内陆丘陵地区风电场选址需要关注的重点要素。风电场选址不仅仅是找出一个风能资源丰富、有较好利用价值的建设场地的过程,更要对拟建场址以外更大范围内的地区
一、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是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围绕选择性教育的核心思想,从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课程方法与评价等方面对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全面的要求。面对这些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有的学校束手无策、观望等待,有的学校东拼西凑、零敲碎打。如何更好地推进和变革学校课程?加拿大学者富兰认为,任何重大的改革不能仅仅是单向的革新,而是需要学校的文化和结构的变革。因此,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不能就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