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手里的小纸片,我思考着如何解开两人的心结时,欣来了。她神色凝重地说:“老师,我只想问一句话:作为班长,自习课有人讲话,我可不可以管?”这还用问吗?当然可以管,而且应当管!这么简单的答案,她为何要来问我呢?我抬眼望了望她,猜测着她的心理。她的眼神告诉我:她来办公室,不是问答案,而是寻求我的支持。那紧绷的脸,说明她是来发泄心中的委屈的。
事情是这样的:自习课时,琪与淳笔聊。小纸片在座位间传来传去时,调皮的宏出于好奇,趁她们不备,抢走了纸条。于是,天机泄露:琪在纸片上写了很多对班长欣不满的话,就连欣上课管纪律,她也说是“多管闲事,老师又没叫她管纪律”。纸条传到欣手里,犹如当头一棒。她脸涨得通红,目光发直,双唇紧闭。当我走进教室,正好撞到这一幕。自然,小纸片送到了我手里。
我刚进办公室,欣便跟了进来。委屈是不良情绪,郁积在心里很不好。我呵呵地笑了,说:“你的眼里有乌云啊。要是下雨了,老师等会儿下班可没伞啊。”一句话,把她的眼泪和笑声全逗了出来。小姑娘不好意思当老师的面流泪,就用手去抹眼角。
我放下手里的纸片,从抽屉抽出纸巾递给她。她接过来擦擦,就不哭了。
我问:“把心里的委屈哭出来,好过点了吗?”她点点头,不言语。
如果欣不来找我,说不定我会找机会在班上力挺她,批评琪。她来找我寻求支持,倒让我深思起来。
课堂纪律差,班长及时管管,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管得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管,证明“课堂纪律差”是不好的现象;管,证明班长工作认真负责。她管课堂纪律,根本不需要老师吩咐;她管课堂纪律,根本不用寻求老师的支持。
很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总有意无意地把老师当作“权力”的象征。学生听从于老师,屈从于老师,仅仅因为老师有“权力”。欣现在来找我,不也有寻求“权力”支持的心理吗?我觉得,这种心理极其错误。我要拒绝她的心理需求,要去培养她的“公理意识”。于是,我又拿起那张小纸片,轻松地端详一番,反问道:“你说,班长上课管纪律,可不可以?”
她望着我,斩钉截铁地回答:“可以!”
正好,教室门口有一群放学未走的同学。我灵机一动,又说:“你不妨再听听别人的看法吧。教室门口有一群同学还没回家,你愿意去问问他们吗?”
很有意思,欣真的走到同学中间去了。问完后,她立马回来,语气肯定地说:“老师,我问了九个同学,他们全都说我应该管!”
九个同学全都认为她应该管,这在她心中产生的鼓舞一定很巨大。时机成熟了,我也严肃认真地表态:“是的,老师的观点和同学们一样,也认为你应该管。”
刚才欣进来时,只想得到老师的支持,现在,她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这就是“公理”。这对她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再来看看欣的表情,她略带笑意的面庞,让我轻易地感受到了轻松和释然。真好!
还有一个问题:欣和琪之间的心结该怎样解开呢?
我想先试探欣对琪的态度,就说:“你怎么看待琪在纸片上对你的评价?”
听到琪的名字,欣的表情明显变了。她说:“我认为琪说人坏话,不好。”看来,心结不那么容易解开。
我沉思片刻,问:“你刚才这句话,算不算在对琪进行评价?”
欣说:“算吧。”
我又问:“如果琪听到了,会不会认为你在说她的坏话?”
她想了一下,说:“可能会。”
“这就对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每个人看问题的主观角度常常不一样,所以结论往往相去甚远。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太在意呢?古语说得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很优秀,听到琪的这些话,反过来把它当作勉励,你不就更优秀了吗?”
欣一直很信赖我。现在,听着我真诚的开导,她若有所思。
初中生思想与感情的可塑性很强,当老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入情入理地给予他们一些健康的人生引导,必然有利于他们更加平稳地成长。
就纸条的事,我继续与欣交流。我问:“你说,琪有发表言论的权利吗?”
“当然有。”她回答。
“既然有,你能限制琪发表言论吗?”
“不能。”她依然回答得很肯定。
我顺着问:“琪的那些话,是当面对你说的吗?”
“不是。”
“如果不是宏意外地抢了纸条,你知道琪在上面写了什么吗?”
“嗯,不知道。”
“如果你不知道,你会有委屈和不平的感觉吗?”
“那倒不会。”
我拍拍她的肩,柔声地说:“这就对了,你就当自己不知道琪说了什么吧,心态平和点。”
“可我已经知道了。”欣很快地接了一句。
“知道了仍能心态平和,心胸不是更宽广,气量不是更大度,境界不是更高远吗?作为班长,你若想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得有容人的涵养。第一要尊重别人发表意见的权利;第二要能听不顺耳、不顺心的话语,言之有理就接受,无理则坚持自我;第三,还可以把别人的话语理解成一时的情绪。你如果能做到这些,就证明你思想成熟了。”
这时候,欣接话了:“老师,您说的前两点我能努力做到。但琪不是一时的情绪。我们从小是同学,积怨可以说由来已久,不管什么时候,她对我就是有成见。”
“沟通啊。”
“没用。”
“再沟通啊。”
“还是没用。”
“再试试吧!”
“好吧,我再试试。”欣像是被我“逼”得无奈,笑着答应了。答应了,我的疏导就成功了一半。
我也笑着继续说:“其实,我也知道可能没用,人与人之间,有时就是情不投,意不合,怎么也说不来。不是还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说法吗?坚冰不是也有溶化的时候吗?你尽自己的心,尽自己的力,真挚地对待琪,就可以了,说不定会有好结果呢。这样吧,回头我们找个时间好好商量一下,然后由你主动找琪沟通,行吗?”
这回欣点头很爽快。我与她轻轻击掌,表示约定。我想:我是在借用一个长辈的智慧和一个老师的声望来引导这个少女走向成熟。
琪的内心哪里像欣说的那样是一座难以跋涉的高山呢?那不太宽敞的空间里,不过装着对欣的一点误解而已。后来,当我真诚地走近她,她比欣还热忱地打开心门,任凭温润的春风吹拂。
结,解开了。心,松绑了。
事情是这样的:自习课时,琪与淳笔聊。小纸片在座位间传来传去时,调皮的宏出于好奇,趁她们不备,抢走了纸条。于是,天机泄露:琪在纸片上写了很多对班长欣不满的话,就连欣上课管纪律,她也说是“多管闲事,老师又没叫她管纪律”。纸条传到欣手里,犹如当头一棒。她脸涨得通红,目光发直,双唇紧闭。当我走进教室,正好撞到这一幕。自然,小纸片送到了我手里。
我刚进办公室,欣便跟了进来。委屈是不良情绪,郁积在心里很不好。我呵呵地笑了,说:“你的眼里有乌云啊。要是下雨了,老师等会儿下班可没伞啊。”一句话,把她的眼泪和笑声全逗了出来。小姑娘不好意思当老师的面流泪,就用手去抹眼角。
我放下手里的纸片,从抽屉抽出纸巾递给她。她接过来擦擦,就不哭了。
我问:“把心里的委屈哭出来,好过点了吗?”她点点头,不言语。
如果欣不来找我,说不定我会找机会在班上力挺她,批评琪。她来找我寻求支持,倒让我深思起来。
课堂纪律差,班长及时管管,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管得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管,证明“课堂纪律差”是不好的现象;管,证明班长工作认真负责。她管课堂纪律,根本不需要老师吩咐;她管课堂纪律,根本不用寻求老师的支持。
很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总有意无意地把老师当作“权力”的象征。学生听从于老师,屈从于老师,仅仅因为老师有“权力”。欣现在来找我,不也有寻求“权力”支持的心理吗?我觉得,这种心理极其错误。我要拒绝她的心理需求,要去培养她的“公理意识”。于是,我又拿起那张小纸片,轻松地端详一番,反问道:“你说,班长上课管纪律,可不可以?”
她望着我,斩钉截铁地回答:“可以!”
正好,教室门口有一群放学未走的同学。我灵机一动,又说:“你不妨再听听别人的看法吧。教室门口有一群同学还没回家,你愿意去问问他们吗?”
很有意思,欣真的走到同学中间去了。问完后,她立马回来,语气肯定地说:“老师,我问了九个同学,他们全都说我应该管!”
九个同学全都认为她应该管,这在她心中产生的鼓舞一定很巨大。时机成熟了,我也严肃认真地表态:“是的,老师的观点和同学们一样,也认为你应该管。”
刚才欣进来时,只想得到老师的支持,现在,她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这就是“公理”。这对她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再来看看欣的表情,她略带笑意的面庞,让我轻易地感受到了轻松和释然。真好!
还有一个问题:欣和琪之间的心结该怎样解开呢?
我想先试探欣对琪的态度,就说:“你怎么看待琪在纸片上对你的评价?”
听到琪的名字,欣的表情明显变了。她说:“我认为琪说人坏话,不好。”看来,心结不那么容易解开。
我沉思片刻,问:“你刚才这句话,算不算在对琪进行评价?”
欣说:“算吧。”
我又问:“如果琪听到了,会不会认为你在说她的坏话?”
她想了一下,说:“可能会。”
“这就对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每个人看问题的主观角度常常不一样,所以结论往往相去甚远。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太在意呢?古语说得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很优秀,听到琪的这些话,反过来把它当作勉励,你不就更优秀了吗?”
欣一直很信赖我。现在,听着我真诚的开导,她若有所思。
初中生思想与感情的可塑性很强,当老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入情入理地给予他们一些健康的人生引导,必然有利于他们更加平稳地成长。
就纸条的事,我继续与欣交流。我问:“你说,琪有发表言论的权利吗?”
“当然有。”她回答。
“既然有,你能限制琪发表言论吗?”
“不能。”她依然回答得很肯定。
我顺着问:“琪的那些话,是当面对你说的吗?”
“不是。”
“如果不是宏意外地抢了纸条,你知道琪在上面写了什么吗?”
“嗯,不知道。”
“如果你不知道,你会有委屈和不平的感觉吗?”
“那倒不会。”
我拍拍她的肩,柔声地说:“这就对了,你就当自己不知道琪说了什么吧,心态平和点。”
“可我已经知道了。”欣很快地接了一句。
“知道了仍能心态平和,心胸不是更宽广,气量不是更大度,境界不是更高远吗?作为班长,你若想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得有容人的涵养。第一要尊重别人发表意见的权利;第二要能听不顺耳、不顺心的话语,言之有理就接受,无理则坚持自我;第三,还可以把别人的话语理解成一时的情绪。你如果能做到这些,就证明你思想成熟了。”
这时候,欣接话了:“老师,您说的前两点我能努力做到。但琪不是一时的情绪。我们从小是同学,积怨可以说由来已久,不管什么时候,她对我就是有成见。”
“沟通啊。”
“没用。”
“再沟通啊。”
“还是没用。”
“再试试吧!”
“好吧,我再试试。”欣像是被我“逼”得无奈,笑着答应了。答应了,我的疏导就成功了一半。
我也笑着继续说:“其实,我也知道可能没用,人与人之间,有时就是情不投,意不合,怎么也说不来。不是还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说法吗?坚冰不是也有溶化的时候吗?你尽自己的心,尽自己的力,真挚地对待琪,就可以了,说不定会有好结果呢。这样吧,回头我们找个时间好好商量一下,然后由你主动找琪沟通,行吗?”
这回欣点头很爽快。我与她轻轻击掌,表示约定。我想:我是在借用一个长辈的智慧和一个老师的声望来引导这个少女走向成熟。
琪的内心哪里像欣说的那样是一座难以跋涉的高山呢?那不太宽敞的空间里,不过装着对欣的一点误解而已。后来,当我真诚地走近她,她比欣还热忱地打开心门,任凭温润的春风吹拂。
结,解开了。心,松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