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同伴陪伴;心理咨询;心理辅导
在学校从事个别心理辅导已有一年半了,在咨询过程中,我发现存在同伴陪伴咨询的现象,即学生第一次来心理咨询室,往往不会独自一人前来,一般情况下都是跟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出现在心理咨询室。这引发了我对于学校心理工作的若干思考:在这样的咨询过程中,同伴扮演了什么角色,如何发挥同伴陪伴的作用。
一、同伴陪伴咨询的优势
1.同伴是打气筒
虽然学校一直以来都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学生对于个别心理辅导依然存在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学生不知道在心理辅导室到底会遇到什么情况,所以即使心里有烦恼,也不敢来找心理教师。如果有了同伴的互相支持和鼓励,学生则敢直面自己的问题,将自己的烦恼与心理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心理帮助。
记得有一次,三个女生在咨询室门口犹豫徘徊,我热情地跟她们打招呼后,有个女生鼓起勇气说:“丁老师,她遇到了一点问题,想跟您聊聊,我们能一起进来吗?”“当然可以啊。”我给了她们一个肯定的笑容,瞬间我就看到她们紧张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2.同伴是镜子
中学生咨询的问题主要围绕学习和人际交往两方面。之前有两个初三女生一起来心理咨询室,其中一个女生就如何跟同学相处的问题和我进行了交流。为了更好地了解她的问题所在,我询问了她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她和同学相处困难的原因在哪里,但是她的回答始终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和她一起来的朋友,在征得来访者的同意后,我请她的朋友客观地描述同学们对她的看法,以及跟她做朋友的一些感受。通过朋友这面镜子,我们发现了是来访者身上的一些小毛病让同学们渐渐疏远了她。了解了问题再讨论解决的方法,很快学生就满意地离开了咨询室。
二、同伴陪伴咨询的劣势
1.同伴可能是扩音器
心理咨询中最基本的原则是保密原则,但是当两个学生同时出现在咨询室时,我们并不能保证除来访者之外的另一个人真的能够保守秘密。因为中学生的心智等各方面并不是非常成熟,有一些很隐私的秘密,可能会激发学生传播的兴趣,也许在无意中,咨询室中讨论的话题就被传开了,这对于咨询的开展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2.同伴也可能是心结
再好的朋友都会有不方便交流的秘密,如果来访者担心接下去的交流会影响到同伴之间的关系,或者不方便让朋友知道时,来访者可能会篡改信息,使得咨询无法真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在一次咨询过程中,一开始来访者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问题,突然表述开始断断续续,表情也有些不自然。我发现,她在说话的过程中,时不时偷偷瞟一眼旁边的同伴,我猜可能她真正想表达的想法与同伴有关,但是又不方便当面说出来。于是,我主动提出想要和来访者单独谈一谈,请她的同伴先行回教室,这样才顺利解开了这个心结。
三、特殊的同伴陪伴团
1.心理委员
心理委员作为心理教师的助手,在同伴陪伴咨询中的优势非常明显。
第一,通过月度心理委员例会,心理委员相比于普通同学,更加了解心理辅导工作是如何开展的,以及如何才能对同学产生良好的影响。
第二,心理委员对于心理教师和辅导制度更为了解,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认识,从同学担心的问题入手,鼓励同学在遇到麻烦时愿意迈出脚步去寻求心理教师的帮助。
第三,与普通学生相比,心理委员往往具有热心、真诚、能保守秘密等优点,这样可以避免普通同伴陪伴带来的不良后果,避免因为同学在场而不能畅所欲言的窘境。
心理委员充当同伴的陪伴咨询特别适用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辅导和学业辅导,他们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帮助来访者看清楚自己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更快地解决来访者的心理困扰。
2.家长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已经从简单的物质关怀上升到了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很多时候,当家长看到孩子情绪低落、学业受阻或者不开心的时候,他们往往比孩子更着急想要找到解决办法。他们有时会通过班主任介绍,陪伴孩子一起来到心理咨询室。
有了家长的陪伴,心理教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在家的各种表现,有利于发现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充实心理辅导基本资料。同时,家长的出现也能帮助心理教师切实了解亲子之间的沟通情况、矛盾,必要时可以针对矛盾进行合理对质。当然,家长的陪伴也有一些不利因素,比如互相指责、沉默不语,所以,在家长陪伴前,最好能通过班主任这一信息渠道跟家长进行简单的沟通,初步了解家长,对那些不适合陪伴的家长予以礼貌拒绝。
四、同伴陪伴咨询的思考
同伴咨询有利于打开学生内心对于心理咨询的刻板印象,让他们愿意敞开心扉走进心理咨询室,但是在咨询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针对这些情况,结合学校心理咨询辅导的实际,我又有了以下思考。
1.学生参观团——欢迎
心理咨询室开放期间,经常有一些想来凑热闹的学生参观团,三五成群来到心理咨询室门口,很想推开门了解里面的世界,但又害怕被人误以为是心理有问题,因此,他们虽然渴望了解心理辅导,却始终迈不开脚。遇到这类学生,我总是会大方地欢迎他们进来,带他们参观心理咨询室的各个房间,告诉他们房间的用途,邀请他们在心理咨询室里舒适的沙发上坐一坐,让他们感受到心理咨询室轻松的氛围。
2.朋友陪伴团——支持
如果遇到两个或者三个学生一起来心理咨询室,首先,我会邀请他们一起进来。然后,对于同伴的到来表示支持,感谢他们能够关心朋友,与朋友一起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咨询过程中,除了专注倾听来访者的诉说外,也尊重和接纳朋友陪伴团提供的信息,营造融洽的沟通氛围,全面收集资料。
3.个别做咨询——鼓励
经过第一次心理辅导后,学生对心理辅导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往往会降低,所以在咨询结束时,我会征求来访者的想法,鼓励他下次独自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心理教师的帮助。当然,如果第二次他依然与同伴一同前来,我也不会着急。毕竟每个学生的心理成熟度、独自面对事情的能力不同,也许经过两次、三次的陪伴咨询后,他自己就能在第四次、第五次时接受个别咨询。毕竟,学生能够鼓足勇气来到心理咨询室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4.宝贵陪伴经验——分享
考虑到心理辅导原则中的保密原则,我推荐在心理委员例会中,由做得较好的心理委员分享一下同伴陪伴咨询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包括如何发现同学的心理烦恼,如何鼓励同学寻求心理帮助,如何帮助心理教师督促同学完成辅导作业等等,心理委员能够在观察和讨论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助人能力,更好地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发光发热。
5.特殊同伴效果——筛选
为了保证咨询效果,针对家长这一类特殊的同伴群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心理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筛选,选择那些认可学校心理工作、愿意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努力的家长,对于那些脾气比较暴躁,或者亲子矛盾已经激化的个案,不建议家长陪伴孩子进行心理咨询。
同伴陪伴咨询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服务于心理辅导工作,也可能伤害到辅导中个体的心理,如何用好这把剑,还需要一线教师在今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多多探索、多多实践。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宁波,31504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在学校从事个别心理辅导已有一年半了,在咨询过程中,我发现存在同伴陪伴咨询的现象,即学生第一次来心理咨询室,往往不会独自一人前来,一般情况下都是跟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出现在心理咨询室。这引发了我对于学校心理工作的若干思考:在这样的咨询过程中,同伴扮演了什么角色,如何发挥同伴陪伴的作用。
一、同伴陪伴咨询的优势
1.同伴是打气筒
虽然学校一直以来都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学生对于个别心理辅导依然存在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学生不知道在心理辅导室到底会遇到什么情况,所以即使心里有烦恼,也不敢来找心理教师。如果有了同伴的互相支持和鼓励,学生则敢直面自己的问题,将自己的烦恼与心理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心理帮助。
记得有一次,三个女生在咨询室门口犹豫徘徊,我热情地跟她们打招呼后,有个女生鼓起勇气说:“丁老师,她遇到了一点问题,想跟您聊聊,我们能一起进来吗?”“当然可以啊。”我给了她们一个肯定的笑容,瞬间我就看到她们紧张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2.同伴是镜子
中学生咨询的问题主要围绕学习和人际交往两方面。之前有两个初三女生一起来心理咨询室,其中一个女生就如何跟同学相处的问题和我进行了交流。为了更好地了解她的问题所在,我询问了她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她和同学相处困难的原因在哪里,但是她的回答始终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和她一起来的朋友,在征得来访者的同意后,我请她的朋友客观地描述同学们对她的看法,以及跟她做朋友的一些感受。通过朋友这面镜子,我们发现了是来访者身上的一些小毛病让同学们渐渐疏远了她。了解了问题再讨论解决的方法,很快学生就满意地离开了咨询室。
二、同伴陪伴咨询的劣势
1.同伴可能是扩音器
心理咨询中最基本的原则是保密原则,但是当两个学生同时出现在咨询室时,我们并不能保证除来访者之外的另一个人真的能够保守秘密。因为中学生的心智等各方面并不是非常成熟,有一些很隐私的秘密,可能会激发学生传播的兴趣,也许在无意中,咨询室中讨论的话题就被传开了,这对于咨询的开展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2.同伴也可能是心结
再好的朋友都会有不方便交流的秘密,如果来访者担心接下去的交流会影响到同伴之间的关系,或者不方便让朋友知道时,来访者可能会篡改信息,使得咨询无法真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在一次咨询过程中,一开始来访者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问题,突然表述开始断断续续,表情也有些不自然。我发现,她在说话的过程中,时不时偷偷瞟一眼旁边的同伴,我猜可能她真正想表达的想法与同伴有关,但是又不方便当面说出来。于是,我主动提出想要和来访者单独谈一谈,请她的同伴先行回教室,这样才顺利解开了这个心结。
三、特殊的同伴陪伴团
1.心理委员
心理委员作为心理教师的助手,在同伴陪伴咨询中的优势非常明显。
第一,通过月度心理委员例会,心理委员相比于普通同学,更加了解心理辅导工作是如何开展的,以及如何才能对同学产生良好的影响。
第二,心理委员对于心理教师和辅导制度更为了解,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认识,从同学担心的问题入手,鼓励同学在遇到麻烦时愿意迈出脚步去寻求心理教师的帮助。
第三,与普通学生相比,心理委员往往具有热心、真诚、能保守秘密等优点,这样可以避免普通同伴陪伴带来的不良后果,避免因为同学在场而不能畅所欲言的窘境。
心理委员充当同伴的陪伴咨询特别适用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辅导和学业辅导,他们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帮助来访者看清楚自己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更快地解决来访者的心理困扰。
2.家长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已经从简单的物质关怀上升到了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很多时候,当家长看到孩子情绪低落、学业受阻或者不开心的时候,他们往往比孩子更着急想要找到解决办法。他们有时会通过班主任介绍,陪伴孩子一起来到心理咨询室。
有了家长的陪伴,心理教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在家的各种表现,有利于发现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充实心理辅导基本资料。同时,家长的出现也能帮助心理教师切实了解亲子之间的沟通情况、矛盾,必要时可以针对矛盾进行合理对质。当然,家长的陪伴也有一些不利因素,比如互相指责、沉默不语,所以,在家长陪伴前,最好能通过班主任这一信息渠道跟家长进行简单的沟通,初步了解家长,对那些不适合陪伴的家长予以礼貌拒绝。
四、同伴陪伴咨询的思考
同伴咨询有利于打开学生内心对于心理咨询的刻板印象,让他们愿意敞开心扉走进心理咨询室,但是在咨询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针对这些情况,结合学校心理咨询辅导的实际,我又有了以下思考。
1.学生参观团——欢迎
心理咨询室开放期间,经常有一些想来凑热闹的学生参观团,三五成群来到心理咨询室门口,很想推开门了解里面的世界,但又害怕被人误以为是心理有问题,因此,他们虽然渴望了解心理辅导,却始终迈不开脚。遇到这类学生,我总是会大方地欢迎他们进来,带他们参观心理咨询室的各个房间,告诉他们房间的用途,邀请他们在心理咨询室里舒适的沙发上坐一坐,让他们感受到心理咨询室轻松的氛围。
2.朋友陪伴团——支持
如果遇到两个或者三个学生一起来心理咨询室,首先,我会邀请他们一起进来。然后,对于同伴的到来表示支持,感谢他们能够关心朋友,与朋友一起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咨询过程中,除了专注倾听来访者的诉说外,也尊重和接纳朋友陪伴团提供的信息,营造融洽的沟通氛围,全面收集资料。
3.个别做咨询——鼓励
经过第一次心理辅导后,学生对心理辅导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往往会降低,所以在咨询结束时,我会征求来访者的想法,鼓励他下次独自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心理教师的帮助。当然,如果第二次他依然与同伴一同前来,我也不会着急。毕竟每个学生的心理成熟度、独自面对事情的能力不同,也许经过两次、三次的陪伴咨询后,他自己就能在第四次、第五次时接受个别咨询。毕竟,学生能够鼓足勇气来到心理咨询室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4.宝贵陪伴经验——分享
考虑到心理辅导原则中的保密原则,我推荐在心理委员例会中,由做得较好的心理委员分享一下同伴陪伴咨询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包括如何发现同学的心理烦恼,如何鼓励同学寻求心理帮助,如何帮助心理教师督促同学完成辅导作业等等,心理委员能够在观察和讨论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助人能力,更好地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发光发热。
5.特殊同伴效果——筛选
为了保证咨询效果,针对家长这一类特殊的同伴群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心理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筛选,选择那些认可学校心理工作、愿意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努力的家长,对于那些脾气比较暴躁,或者亲子矛盾已经激化的个案,不建议家长陪伴孩子进行心理咨询。
同伴陪伴咨询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服务于心理辅导工作,也可能伤害到辅导中个体的心理,如何用好这把剑,还需要一线教师在今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多多探索、多多实践。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宁波,31504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