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钢琴曲《水之嬉戏》创作特征及演奏风格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b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曲《水之嬉戏》是20世纪伟大作曲家拉威尔的标志性作品之一,奠定了他在印象派作曲家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曲标志着拉威尔个性化风格完全成熟,精雕细琢是拉威尔音乐的显著特点,在钢琴音乐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他将印象派风格与扩展的调性相结合,造就了其独特的曲风。
  关键词:拉威尔;水之嬉戏;创作特征;演奏要点
  一、拉威尔创作特征
  ㈠创作特征
  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是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能表达主观感情的客体,用联想、暗示和象征作为沟通主客观世界的媒介,其创作手法随意、玄妙朦胧、追求其音乐性。
  1.创作的独特性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 1875-1937) 法国著名作曲家,印象派杰出代表作曲家之一。他早年受到于德彪西相同的文学思潮与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影响,因此人们常常把拉威尔和德彪西相提并论。虽然他和德彪西的确有不少共同之处,但从拉威尔后来的创作发展来看,他逐渐摆脱了印象主义美学思想的约束,不少作品中带有一些古典主义特征,比较注重作品的形式和秩序。如果说德彪西比较注重钢琴语汇内向型的表达,那拉威尔就是注重钢琴外向炫技;德彪西偏爱柔和的中音区和弦,拉威尔喜欢明亮的钢琴音色。
  2.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
  拉威尔早期的钢琴创作是从1900到1911年。在德彪西创新手法的影响下,开始使用色彩和声,并进行各种和弦的实验。他力图从德彪西的影响中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音乐作品。拉威尔晚期的钢琴创作是从1911-1931年间,从后期的音乐作品中不难看出,拉威尔在逐渐摆脱印象主义美学思想的约束,体现出更多法国式的古典性来,在后期的钢琴创作中,各类舞曲题材得到更广泛的用运,从巴洛克宫廷舞到现代爵士舞都有涉及。
  二、钢琴曲《水之嬉戏》的音乐分析及演奏风格
  (一)钢琴曲《水之嬉戏》的概述
  《水之嬉戏》是拉威尔1901年创作的钢琴作品,是献给“最敬爱的老师福雷”的。他认为这是他作品中所具有的各种钢琴语汇创新的起源,这首作品是以“水”为创作题材,乐曲中对各种水声进行了具体的描写,有瀑布、溪流、喷泉等,通过各种和声及技术效果,体现出水花四溅、水平如镜、波涛汹涌和暗流涌动的华丽效果。整首作品将波涛汹涌和细腻的感情相结合,把“水”的各种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描绘出一幅具有丰富色彩和动感的油画来。
  (二)《水之嬉戏》音乐分析
  《水之嬉戏》采用了单乐章奏鸣曲式结构,整体调性布局平衡,继承了古典传统曲式特点。他在《水之嬉戏》中运用了大量的大小七和弦、具有增四度的九和弦及九和弦的平行进行,在调性上仍属于大、小调的范畴。在作品开篇,采用功能性和声使得E自然大调调性明确,旋律是由九和弦和下属七和弦分解构成,表现出湖面平静的形象。在4到6小节,运用全音音阶,与自然音阶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平静的水面突然出现的一阵涟漪。在朦胧的音乐中,从来不失旋律的清晰,如第19小节,宽广、优美的旋律线条,衬托出整首乐曲的浪漫形象。在第38、39小节出现了高叠和弦①,表现出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在第29、30小节,采用了平行和弦的手法,左手一三度平行和弦的进行为主,表现出一种异样的音乐。
  《水之嬉戏》中还采用许多不同的音型织体。该作品中作者就采用了不同音域的、各种形态的琶音音型,以表现不同形态的“水”的形象及变化。如第19小节,作者对于右手就采用了双琶音的音型织体,通过演奏者对于指尖的控制,来表现“水花四溅”的音乐形象。作品中第44小节,采用震音的音型,将波涛汹涌的流水用震音来表现。此作品中还采用滑音音型织体,在第48小节,通过前面一系列的模进,音乐情绪达到高度的紧张感,通过滑音音型织体,将音区迅速的由高音区降到低音去,宛如瀑布一泻千里,同时渐渐步入宁静的氛围。
  《水之嬉戏》中,拉威尔通过复杂的节奏,为音乐增添色彩。此作品一开始是整齐的四对二,到后来演变为三对四、三对八、六对八等,随着节奏的变化,音乐的紧张度也不断增加,体现出水无处不在的特点。音乐中还采用了切分节奏,为音乐增添了动感。在拉威尔的音乐中,与德彪西相比他更喜欢大幅度的力度对比,全曲力度变化十分明显,力度变化幅度之大形象地表现出各种水的状态。
  3.《水之嬉戏》演奏风格的把握
  拉威尔因为受到李斯特晚年之作《艾斯特别墅的喷泉》影响,写下了这部“水性音响”之作。全曲钢琴音响声音要求清晰、晶莹、透明,力度对比明显。拉威尔注重作品结构,遵循古典传统,大量采用了模进、变奏等方法展开。
  ①触键的把握
  《水之嬉戏》中表现了不同的水的音响效果,声音层次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掌握不同的触键方法,没有多变的触键就没有多变的音色。全曲具有多种声音层次,音域跨度较大,声音要求清晰、明亮、晶莹剔透,触键不能沉重、指尖稍稍放平、细腻而柔软的触键为主,为表现不同的水的音响效果,就要采用不同的触键。作品中力度变化明显,从ppp-fff大幅度变化,在ppp的地方就要求我们轻柔的触键,但在fff出现的地方,即使是强奏也不能敲击琴键,而是要通过柔和的触键达到强音的效果。这就要求演奏者运用多种触键方式,才能表现出音乐中丰富的色彩变化。
  ②踏板的运用
  踏板在钢琴作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演奏印象主义风格的音乐作品有特殊的作用。《水之嬉戏》虽然多为表现流水的潺潺声及朦胧氛围,但应当按谱面提示,严谨运用踏板,否则就会失去声音的透亮感,使音乐失去动感。在印象派作品中,弱音踏板使用平凡,为的是控制音色,使声音变得更为柔和。弱音踏板的使用要根据作品本身的需求,踏板就是为音乐的色彩而服务的,但弱音踏板只是使声音变弱的一种途径,声音最终的控制力量还是在于指尖。
  ③节奏的处理
  在印象主义音乐中,常常提到“弹性节奏”,但在拉威尔音乐中,应当严格按照乐谱的标示演奏。全曲应当保持统一的速度,在有标记的地方,可以适当进行调整。作品中还采用大量的复节奏型,这种在时间上交错演奏的形式,在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十分常见,这就要求演奏者计算出双手交错弹奏的时间,通过练习就可以弹准这种节奏了。
  三、结语
  拉威尔《水之嬉戏》可以说是众多有关“水”的作品中颇具特色的一首,将古典主义的规整结构和印象主义手法相结合,作品中拉他对各种水声描写得栩栩如生。在钢琴技巧上,以《水之嬉戏》出现为标志,把钢琴作为表现炫技的乐器,沿袭了贝多芬、李斯特动力型的演奏风格,这部作品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展现出许多李斯特式的高超钢琴技巧,同时也把钢琴演奏技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
  [2]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释】
  ①高叠和弦:又称三度高叠和弦,它是一种由三度叠至而成的多于五个音的现代和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与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原因、类型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近6年来11 79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15例(0.13%)胆管损伤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15例胆管损伤中, 横断伤6
目的:分析胫前减张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对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01月-2016年01月入院的老年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中选择77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
美国当代犹太人作家贝娄以描写男性犹太知识分子而闻名,但他作品中的众多女性形象也值得探讨。纵观贝娄的生平,他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带有明显的父权社会男性作家对女性的主观
张培英,普洱县磨黑镇人.1922年11月6日生.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青少年工作者,全国和全军优秀校外辅导员,全国自强模范.生前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早期的短篇小说集,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塑造了“我”与母亲的女性形象,以生动的笔触描写
摘要:二胡是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由于二胡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所以成为一种重要的独奏乐器,并且常运用于大型合奏乐队中的弦乐声部之中。本文从意境深远的《二泉映月》、怡然自得的《良宵》、刚劲有力的《听松》、富有诗意的《空山鸟语》、舒展宽广的《寒春风曲》以及舒展柔美的《月夜》等曲中对二胡优秀的代表曲目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中国二胡;名曲;
一副楹联说得好:“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增而有余”.rn四月的塞北冰城正是“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的时节.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脑卒中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
摘要:拜厄特的短篇小说《干枯的女巫》讲述了一位年迈乡野村妇生存悲剧。作者运用独特的创作手法描写了“女巫”的生存状态,表现了其女性主义情怀。本文由女性主义角度,从女性自我认同困境和女性的被迫失语两个方面解读这篇小说。  关键词:《干枯的女巫》;女性主义;身份认同;女性的失语  A.S.拜厄特,正式头衔为安东尼娅·苏珊·达菲女勋爵(Dame Antonia Susan Duffy, DBE),是英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