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张被诗人臧克家誉为“纸面上仿佛听出声音”的珍贵照片,照片上有一男一女两名少先队员依偎在毛主席身边,男生叫蒋含宇,女生叫彭淑清。45年前,是他们俩代表韶山学校的全体师生向毛主席献上了鲜花和红领巾;由于那段难忘的经历,蒋含宇和彭淑清于1971年成为“幸运伉俪”。如今,蒋含宇已退居二线,彭淑清也已退休,但那段激动人心的经历仍时刻浮现在他们眼前,也一直激励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日前,蒋含宇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犹记少年幸福时
蒋含宇出生在韶山市如意乡。在瓦子坪学校读完小学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韶山学校,当时他被分在初中四班,而彭淑清分在三班。由于两人成绩好、品德优,蒋含宇被选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彭淑清则被选为大队委员。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蒋含宇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1959年6月25日,阔别家乡多年的毛主席回到韶山。当天上午,韶山学校接到通知说有一位重要的中央首长要来,要求大家把卫生打扫干净。虽然没说是谁,但同学们已有预感是毛泽东主席要来。25日下午,大队辅导员把蒋含宇、彭淑清叫到大队部,郑重地告诉他俩明天毛主席会来韶山学校视察,学校已决定由他们代表韶山学校全体师生向毛主席献花,并由当时担任学校迎宾团团长的蒋含宇向毛主席赠送红领巾。说完,辅导员便把学校特制的红绸大号红领巾交给蒋含宇,叮嘱他一定要练习怎样系好红领巾。之后,蒋含宇不停地在大队部练习,而彭淑清则在学校花园里选好了月月红等鲜花,事先怕花蔫了,决定第二天再采摘。蒋含宇告诉记者,能够代表全校700多名师生,代表韶山学校的全体少年儿童向毛主席献花,献红领巾,这是何等的幸福和光荣啊,那一晚,他激动得几乎彻夜难眠。
1959年6月26日这一天对于蒋含宇、彭淑清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26日上午7时多,毛主席没吃早饭就从旧居方向朝韶山学校走来,这时正好有一名同学放牛看见是毛主席,便激动地跑回学校,大声喊:“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同学们听到后,急忙丢下饭碗,赶到学校山坡下的儿童桥,排成两队在儿童桥边迎候毛主席。彭淑清更是飞快地跑到事先选好的地点采来月月红、夹竹桃等鲜花扎成两束。当毛主席在公安部长罗瑞卿、中南局书记王任重、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等同志的陪同下,来到学校前的儿童桥时,同学们一下子沸腾了,“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您好!”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蒋含宇和彭淑清飞速地跑到毛主席跟前,向主席敬了个队礼,把两束还带着露水的鲜花献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接过鲜花,微笑着问:“你们几岁了,上几年级?”“14岁,上初二。”毛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勉励说:“要好好学习,争取做个好学生。”
蒋含宇回忆说,毛主席的身材很魁梧,步伐很有力。当时他手中打着一把遮阳伞,穿得很朴素,衣裤有些旧但很干净。蒋含宇还特别补充道,当时正巧有一位抱着小孩的农村妇女想与毛主席握手,但被挤在人群外进不来,毛主席看到后微笑着把手伸了过去,那位农村妇女握着毛主席的手感动得热泪盈眶。
欢迎的人越来越多,毛主席一边和师生握手,一边不停地向两旁乡亲们打招呼。欢迎的人群簇拥着毛主席从韶山学校小学部来到了学校中学部斜坡的石梯旁,蒋含宇向毛主席行个队礼,踮起脚尖,把那条大号红绸领巾恭敬地系在了毛主席胸前。毛主席抚着飘动的红领巾,和蔼地问蒋含宇:“你真的把红领巾送给我啦?”“真的!”蒋含宇点了点头。毛主席幽默地说:“那我就把红领巾带到北京去,我现在又年轻了,变成少先队员了!”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毛主席也笑了,笑得那样开心,那样爽朗。只听“咔嚓”一声,新华社记者侯波拍下了这张经典照片。
信念激励人生路
很快,蒋含宇、彭淑清两人得到了那幅珍贵的合影照。1960年,他们俩从韶山学校初中升入高中,后来又以优异成绩转入湘潭市一中。在一中,他们虽在不同的班级,但始终相互帮助,你追我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两人都是班委委员和团支部委员,含宇还担任了校团委委员。1963年,他们分别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石油学院。由于都在北京读书,两人又都有那段难忘的经历和那张珍贵的合影照片,在大学四年级时,两人相恋了。1968年大学毕业时,为响应国家“面向工厂、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疆”的号召,蒋含宇和彭淑清都选择了到辽宁工作,蒋含宇被分配到辽宁凌源县农村锻炼,彭淑清则分配在辽宁锦西石油五厂当技术新兵。1971年1月17日,他们俩喜结良缘,当时结婚用的房子也是临时借用别人的。蒋含宇回忆说:“那些日子生活比较清苦。但一看到那张和毛主席合影的照片,我们心里总是甜甜的。”此后的日子里,夫妇俩无论是在江汉油田,还是1980年后作为技术骨干双双调到江西九江炼油厂工作,都以“要为毛主席争光,不给毛主席家乡人丢脸”作为信条,不论生活多艰苦,工作多紧张,都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勇往直前,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优异成绩,分别成为教授级高级政工师和高级工程师。
蒋含宇回忆起这些人生经历,十分深情地说:“如果说和毛主席会见的那天是我们俩最难忘的日子的话,那么在江西工作、生活的二十多年,则是我们一生中付出最多的时期,也是生活最为充实的时期。”
在调入九江炼油厂后,蒋含宇一直从事教育、宣传和组织工作,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从基层干起,先后担任过炼油厂教育科干事、副科长、教育中心主任、总厂党委宣传部长、党委委员兼组织部长,2000年调任中国石化江西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彭淑清则一直从事炼油设备设计、审核工作,是单位“导师带徒”先进个人,并在全国工业普查中获得表彰。他们的家庭也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特色家庭”。
现在,彭淑清已退休,蒋含宇也退居二线。谈到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的打算,蒋含宇不无感触地说:“回首这些年来,我们从一个幼稚无知的山村少年成长为国家干部,和全国无数个普通家庭一样,全是托了党和毛主席的福。我们现在虽然已退下了工作一线,但在思想和行动上决不能滑坡,我们将继续努力,协助单位做好工作,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青少年和社会公众进行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上来,积极宣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功绩,宣传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和社会主义中国好。”
深情怀念毛主席
由于蒋含宇、彭淑清夫妇对毛主席的特殊情感,近些年来,两人不断被邀请参加全国各地纪念毛泽东的活动。谈起这些,蒋含宇仍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近十余年来,我们多次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并被邀请参加了全国举办的一些纪念、庆典活动,和毛泽东同志的亲属以及社会公众在一起,共同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畅叙祖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心中充满了无限欣喜和自豪。”
去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蒋含宇夫妻俩做了三件事表达怀念之情:一是出版了由他们俩编著的《阳光·鲜花和红领巾——毛主席为我们结良缘》一书;二是发行了由夫妻俩设计的一套(两枚)纪念封;三是筹办了一场名为“拥抱阳光”的收藏展。
谈到收藏有关毛主席的物品,这可是他夫妻俩挥之不去的情结。多年来,他们收藏了一批有关毛主席的书籍、邮品和字画,如今已有万余件。蒋含宇对记者说:“自从与毛主席合影后,尤其是近十余年来,经常有人给我俩写信、寄赠纪念品。对于信件,我们做到每信必回,对于赠品,我们会妥善保存好,并在适当时机再展览出来。总之,一定不会辜负大家对我俩的期望和信任,也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为毛主席增光,为社会做更多的工作。”
蒋含宇同时告诉记者,他现在最想的就是主编名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大型专题邮品集,现正在收集、整理资料,处在紧张的编辑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夫妻俩一直把与毛主席的合影摆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蒋含宇说:“这样既是表达我们对毛主席的怀念,也是想让老人家看着我们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犹记少年幸福时
蒋含宇出生在韶山市如意乡。在瓦子坪学校读完小学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韶山学校,当时他被分在初中四班,而彭淑清分在三班。由于两人成绩好、品德优,蒋含宇被选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彭淑清则被选为大队委员。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蒋含宇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1959年6月25日,阔别家乡多年的毛主席回到韶山。当天上午,韶山学校接到通知说有一位重要的中央首长要来,要求大家把卫生打扫干净。虽然没说是谁,但同学们已有预感是毛泽东主席要来。25日下午,大队辅导员把蒋含宇、彭淑清叫到大队部,郑重地告诉他俩明天毛主席会来韶山学校视察,学校已决定由他们代表韶山学校全体师生向毛主席献花,并由当时担任学校迎宾团团长的蒋含宇向毛主席赠送红领巾。说完,辅导员便把学校特制的红绸大号红领巾交给蒋含宇,叮嘱他一定要练习怎样系好红领巾。之后,蒋含宇不停地在大队部练习,而彭淑清则在学校花园里选好了月月红等鲜花,事先怕花蔫了,决定第二天再采摘。蒋含宇告诉记者,能够代表全校700多名师生,代表韶山学校的全体少年儿童向毛主席献花,献红领巾,这是何等的幸福和光荣啊,那一晚,他激动得几乎彻夜难眠。
1959年6月26日这一天对于蒋含宇、彭淑清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26日上午7时多,毛主席没吃早饭就从旧居方向朝韶山学校走来,这时正好有一名同学放牛看见是毛主席,便激动地跑回学校,大声喊:“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同学们听到后,急忙丢下饭碗,赶到学校山坡下的儿童桥,排成两队在儿童桥边迎候毛主席。彭淑清更是飞快地跑到事先选好的地点采来月月红、夹竹桃等鲜花扎成两束。当毛主席在公安部长罗瑞卿、中南局书记王任重、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等同志的陪同下,来到学校前的儿童桥时,同学们一下子沸腾了,“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您好!”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蒋含宇和彭淑清飞速地跑到毛主席跟前,向主席敬了个队礼,把两束还带着露水的鲜花献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接过鲜花,微笑着问:“你们几岁了,上几年级?”“14岁,上初二。”毛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勉励说:“要好好学习,争取做个好学生。”
蒋含宇回忆说,毛主席的身材很魁梧,步伐很有力。当时他手中打着一把遮阳伞,穿得很朴素,衣裤有些旧但很干净。蒋含宇还特别补充道,当时正巧有一位抱着小孩的农村妇女想与毛主席握手,但被挤在人群外进不来,毛主席看到后微笑着把手伸了过去,那位农村妇女握着毛主席的手感动得热泪盈眶。
欢迎的人越来越多,毛主席一边和师生握手,一边不停地向两旁乡亲们打招呼。欢迎的人群簇拥着毛主席从韶山学校小学部来到了学校中学部斜坡的石梯旁,蒋含宇向毛主席行个队礼,踮起脚尖,把那条大号红绸领巾恭敬地系在了毛主席胸前。毛主席抚着飘动的红领巾,和蔼地问蒋含宇:“你真的把红领巾送给我啦?”“真的!”蒋含宇点了点头。毛主席幽默地说:“那我就把红领巾带到北京去,我现在又年轻了,变成少先队员了!”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毛主席也笑了,笑得那样开心,那样爽朗。只听“咔嚓”一声,新华社记者侯波拍下了这张经典照片。
信念激励人生路
很快,蒋含宇、彭淑清两人得到了那幅珍贵的合影照。1960年,他们俩从韶山学校初中升入高中,后来又以优异成绩转入湘潭市一中。在一中,他们虽在不同的班级,但始终相互帮助,你追我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两人都是班委委员和团支部委员,含宇还担任了校团委委员。1963年,他们分别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石油学院。由于都在北京读书,两人又都有那段难忘的经历和那张珍贵的合影照片,在大学四年级时,两人相恋了。1968年大学毕业时,为响应国家“面向工厂、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疆”的号召,蒋含宇和彭淑清都选择了到辽宁工作,蒋含宇被分配到辽宁凌源县农村锻炼,彭淑清则分配在辽宁锦西石油五厂当技术新兵。1971年1月17日,他们俩喜结良缘,当时结婚用的房子也是临时借用别人的。蒋含宇回忆说:“那些日子生活比较清苦。但一看到那张和毛主席合影的照片,我们心里总是甜甜的。”此后的日子里,夫妇俩无论是在江汉油田,还是1980年后作为技术骨干双双调到江西九江炼油厂工作,都以“要为毛主席争光,不给毛主席家乡人丢脸”作为信条,不论生活多艰苦,工作多紧张,都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勇往直前,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优异成绩,分别成为教授级高级政工师和高级工程师。
蒋含宇回忆起这些人生经历,十分深情地说:“如果说和毛主席会见的那天是我们俩最难忘的日子的话,那么在江西工作、生活的二十多年,则是我们一生中付出最多的时期,也是生活最为充实的时期。”
在调入九江炼油厂后,蒋含宇一直从事教育、宣传和组织工作,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从基层干起,先后担任过炼油厂教育科干事、副科长、教育中心主任、总厂党委宣传部长、党委委员兼组织部长,2000年调任中国石化江西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彭淑清则一直从事炼油设备设计、审核工作,是单位“导师带徒”先进个人,并在全国工业普查中获得表彰。他们的家庭也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特色家庭”。
现在,彭淑清已退休,蒋含宇也退居二线。谈到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的打算,蒋含宇不无感触地说:“回首这些年来,我们从一个幼稚无知的山村少年成长为国家干部,和全国无数个普通家庭一样,全是托了党和毛主席的福。我们现在虽然已退下了工作一线,但在思想和行动上决不能滑坡,我们将继续努力,协助单位做好工作,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青少年和社会公众进行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上来,积极宣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功绩,宣传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和社会主义中国好。”
深情怀念毛主席
由于蒋含宇、彭淑清夫妇对毛主席的特殊情感,近些年来,两人不断被邀请参加全国各地纪念毛泽东的活动。谈起这些,蒋含宇仍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近十余年来,我们多次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并被邀请参加了全国举办的一些纪念、庆典活动,和毛泽东同志的亲属以及社会公众在一起,共同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畅叙祖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心中充满了无限欣喜和自豪。”
去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蒋含宇夫妻俩做了三件事表达怀念之情:一是出版了由他们俩编著的《阳光·鲜花和红领巾——毛主席为我们结良缘》一书;二是发行了由夫妻俩设计的一套(两枚)纪念封;三是筹办了一场名为“拥抱阳光”的收藏展。
谈到收藏有关毛主席的物品,这可是他夫妻俩挥之不去的情结。多年来,他们收藏了一批有关毛主席的书籍、邮品和字画,如今已有万余件。蒋含宇对记者说:“自从与毛主席合影后,尤其是近十余年来,经常有人给我俩写信、寄赠纪念品。对于信件,我们做到每信必回,对于赠品,我们会妥善保存好,并在适当时机再展览出来。总之,一定不会辜负大家对我俩的期望和信任,也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为毛主席增光,为社会做更多的工作。”
蒋含宇同时告诉记者,他现在最想的就是主编名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大型专题邮品集,现正在收集、整理资料,处在紧张的编辑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夫妻俩一直把与毛主席的合影摆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蒋含宇说:“这样既是表达我们对毛主席的怀念,也是想让老人家看着我们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