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草四沙二+三单元属于高孔高渗边底水稠油油藏,且水体较大。由于非均质性较为严重、油层存在高孔高渗通道、地层压力下降快等原因,易造成边底水的侵入,综合治理前含水上升率为11.5%。对边部井整体氮气泡沫调剖,通过改善吸气剖面及压水锥作用,起到了控水稳油的作用。
【关键词】氮气调剖 控水稳油 稠油油藏
1 油田概况及开发现状
1.1 油田概况
草四区块沙二-三段油藏埋深930-980m,含油面积4.3K m2,地质储量为861×104t。区块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草四沙二-三整体上为一个自东南向西北倾没的单斜-鼻状构造,倾角2-3°;西、北部为断层遮挡,东、南部为地层剥蚀线。流体性质及温度压力系统:原油粘度受温度、构造影响明显;构造高部位原油性质较好。原始地层压力系数为0.94-0.95,属正常压力系统,地温梯度为4.3℃/100m。油水系统:边水主要位于工区的北部,沙二、沙三段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水界面深度-976m,水油体积比大于10:1。油藏类型:受油水分布构造和地层双重因素控制,其油藏类型属于正常压力系统的构造-地层稠油油藏。
1.2 开发现状
该油田先后经历了产能建设阶段;高产阶段;水侵综合治理阶段。
总井数有原来的51口减少到目前的33口;其主要原因是边部井高含水后,部分井关停,部分井上返馆陶或下返沙4层。目前总井数33口开井26口;日液358.1方;日油145.1。
2 措施研究及效果
自2009年以来,我们先后对该区块进行里调剖、边底水治理措施的研究及应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1 调剖的原理及效果
2.1.1 调剖机理
对于边底水活跃的油藏,注入氮气可以抑制底水锥进,降低油井综合含水率。其原理如下:
(1)注入的氮气进入水锥后,沿地层向构造或油层下部运移,使水锥消失,并且可以降低油水界面。
(2)由于重力分异作用,氮气从油层底部向顶部运移,增加了地层的弹性能量,延缓了油水界面的恢复。氮气控制底水锥进为重力稳定非混相驱过程,其纵向上的驱动可简化成气驱油、油驱水 2 个过程。
(3)泡沫的存在,可以有效调节高渗孔道流体的流向,起到调剖的作用。
(4)氮气泡沫在油层上部流动,有助于提高扫油面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2.1.2 调剖的效果
统计完成周期的29井次。
调剖前:周期累油916吨,平均日产4.0t/ d,含水69.3%,末期平均含水76.3%;
调剖后:周期累油992吨,平均日产5.5t/ d,含水62.3%,最低含水平均46.3%。
2.2 边底水治理措施及效果
草四沙二+三单元属于高孔高渗边底水稠油油藏,且水体较大。由于非均质性较为严重、油层存在高孔高渗通道、地层压力下降快等原因,易造成边底水的侵入,综合治理前含水上升率为11.5%。
2.2.1 治理依据
沙2-3段属天然边底水能量充足的稠油油藏,具有良好的水驱油条件,对于该单元,通过研究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合理利用天然能量,以期获得较高的最终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单根毛管中两相流公式:v=r2(PA
PB)/8[uw+uO(L-x)]
v—油水界面推进速度;r—毛管半径;L—AB两点间毛管长度;PA—A点的压力;X—油水界面距入口端A的距离;PB—B点的压力。
水驱油:压差越小,油水界面推进速度越小,油井见水越晚。由于uw< 水携油:在非均质储层中,大直径毛管大于小直径毛管的油水界面推进速度,且uw< 在天然水驱油藏的开发中,控制合理的采液强度是提高水驱油效率的关键。对特定储层研究不同采液强度的水驱特征,对今后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2.2 边底水治理措施
(1)利用氮气泡沫调剖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治理边底水,效果显著;
(2)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压差,用其利避其害,提高开发效果。2.2.3 边底水治理效果
2009年-2010年2月产油6.4906万吨,其中转周措施3.0189万吨;井口日均水平153吨,热采转周是原油上产的主阵地,2009年至2010年2月共实施措施36井次,日增油水平58.5吨,累增油3.1×104t,增油效果较好,09年综合递减4.91%。
其中氮气泡沫辅助蒸汽吞吐24井次,累增油1.4×104t,常规吞吐12井次,累增油1.6×104t。
(1)调剖转周效果
2009年至2010年2月共调剖注汽24井次,其中转热采调剖4井次,重防调剖转周9井次,有效21井次,有效率91%。累增油1.4139万吨,平均单井增油量614吨,增油效果较好。
21口调剖有效井,措施前平均含水81.3%,措施后含水最低值平均53.8%,措施后平均含水66.1%,氮气调剖的实施,有效抑制了含水上升。
(2)转热采效果
09年转热采7井次,其中调剖转热采4井次,常规转热采3井次,统计3口常规转热采井,转热采后日油增加12.7t/d,效果较好。
(3)合理控制生产压差,降低边底水推进速度
对于调剖井,制定合理生产压差,延缓调剖中后期含水上升速度,延长调剖有效期,提高周期生产效果。
对于处于构造高部位无水侵区和弱水侵区,合理控制压差,既利用边底水能量,又要避免水线的推进,提高开发效果。
3 典型井例
3.1 井例一:合理控制压差,延长调剖有效期
C4-8-X215于05年7月投产沙二层,处于构造边部,层内非均质严重,隔层发育稳定,可有效抑制底水锥进和边水突进,该井08年9月试验氮气泡沫调剖,09年1月重防,2月12日含水最低,之后含水上升,分析此时进入水携油阶段,该井粘度大,由于水携油能力与油水粘度比呈反比,为了保持含水上升率的稳定,油水粘度比越高,要求采液强度越高,3月3日上调参数后,抑制了含水上升趋势,单井日油增加2.7t/d,延长了周期生产时间,09年7月第二轮调剖转周,9月15日含水到达最低的,之后含水上升,11月17日上调参数后,含水由调前的88.7%降至76.1%,日增油2.2t/d.可看出再调剖不同阶段通过合理控制生产压差,制定采液速度,可以延缓了含水上升,延长调剖有效期,进而延长生产时间,提高开发效果。
3.2 井例分析二:利用边底水能量
C4-10-X223于2005年7月绕防投产,生产沙三层,原油粘度7908mpa.s,水油流度比大,未直接受到水侵影响,为利用边底水能量,09年3月上调参数后,液量由13.5升至20.9t/d,日油由6.8升至16.3t/d,含水由49.6降至22%,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
4 几点建议
(1)内部无水侵区井加大注汽量,恢复地层压力,控制水侵;
(1)恢复边部老井,使其继续排液生产;
(3)考虑北部具有较强边水,结合草20馆陶蒸汽驱的经验和乐安南区的教训,在满足压力条件下,建议北部井进行转驱试验;
(4)对剩余油富集的区域进行挖潜。
【关键词】氮气调剖 控水稳油 稠油油藏
1 油田概况及开发现状
1.1 油田概况
草四区块沙二-三段油藏埋深930-980m,含油面积4.3K m2,地质储量为861×104t。区块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草四沙二-三整体上为一个自东南向西北倾没的单斜-鼻状构造,倾角2-3°;西、北部为断层遮挡,东、南部为地层剥蚀线。流体性质及温度压力系统:原油粘度受温度、构造影响明显;构造高部位原油性质较好。原始地层压力系数为0.94-0.95,属正常压力系统,地温梯度为4.3℃/100m。油水系统:边水主要位于工区的北部,沙二、沙三段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水界面深度-976m,水油体积比大于10:1。油藏类型:受油水分布构造和地层双重因素控制,其油藏类型属于正常压力系统的构造-地层稠油油藏。
1.2 开发现状
该油田先后经历了产能建设阶段;高产阶段;水侵综合治理阶段。
总井数有原来的51口减少到目前的33口;其主要原因是边部井高含水后,部分井关停,部分井上返馆陶或下返沙4层。目前总井数33口开井26口;日液358.1方;日油145.1。
2 措施研究及效果
自2009年以来,我们先后对该区块进行里调剖、边底水治理措施的研究及应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1 调剖的原理及效果
2.1.1 调剖机理
对于边底水活跃的油藏,注入氮气可以抑制底水锥进,降低油井综合含水率。其原理如下:
(1)注入的氮气进入水锥后,沿地层向构造或油层下部运移,使水锥消失,并且可以降低油水界面。
(2)由于重力分异作用,氮气从油层底部向顶部运移,增加了地层的弹性能量,延缓了油水界面的恢复。氮气控制底水锥进为重力稳定非混相驱过程,其纵向上的驱动可简化成气驱油、油驱水 2 个过程。
(3)泡沫的存在,可以有效调节高渗孔道流体的流向,起到调剖的作用。
(4)氮气泡沫在油层上部流动,有助于提高扫油面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2.1.2 调剖的效果
统计完成周期的29井次。
调剖前:周期累油916吨,平均日产4.0t/ d,含水69.3%,末期平均含水76.3%;
调剖后:周期累油992吨,平均日产5.5t/ d,含水62.3%,最低含水平均46.3%。
2.2 边底水治理措施及效果
草四沙二+三单元属于高孔高渗边底水稠油油藏,且水体较大。由于非均质性较为严重、油层存在高孔高渗通道、地层压力下降快等原因,易造成边底水的侵入,综合治理前含水上升率为11.5%。
2.2.1 治理依据
沙2-3段属天然边底水能量充足的稠油油藏,具有良好的水驱油条件,对于该单元,通过研究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合理利用天然能量,以期获得较高的最终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单根毛管中两相流公式:v=r2(PA
PB)/8[uw+uO(L-x)]
v—油水界面推进速度;r—毛管半径;L—AB两点间毛管长度;PA—A点的压力;X—油水界面距入口端A的距离;PB—B点的压力。
水驱油:压差越小,油水界面推进速度越小,油井见水越晚。由于uw<
2.2.2 边底水治理措施
(1)利用氮气泡沫调剖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治理边底水,效果显著;
(2)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压差,用其利避其害,提高开发效果。2.2.3 边底水治理效果
2009年-2010年2月产油6.4906万吨,其中转周措施3.0189万吨;井口日均水平153吨,热采转周是原油上产的主阵地,2009年至2010年2月共实施措施36井次,日增油水平58.5吨,累增油3.1×104t,增油效果较好,09年综合递减4.91%。
其中氮气泡沫辅助蒸汽吞吐24井次,累增油1.4×104t,常规吞吐12井次,累增油1.6×104t。
(1)调剖转周效果
2009年至2010年2月共调剖注汽24井次,其中转热采调剖4井次,重防调剖转周9井次,有效21井次,有效率91%。累增油1.4139万吨,平均单井增油量614吨,增油效果较好。
21口调剖有效井,措施前平均含水81.3%,措施后含水最低值平均53.8%,措施后平均含水66.1%,氮气调剖的实施,有效抑制了含水上升。
(2)转热采效果
09年转热采7井次,其中调剖转热采4井次,常规转热采3井次,统计3口常规转热采井,转热采后日油增加12.7t/d,效果较好。
(3)合理控制生产压差,降低边底水推进速度
对于调剖井,制定合理生产压差,延缓调剖中后期含水上升速度,延长调剖有效期,提高周期生产效果。
对于处于构造高部位无水侵区和弱水侵区,合理控制压差,既利用边底水能量,又要避免水线的推进,提高开发效果。
3 典型井例
3.1 井例一:合理控制压差,延长调剖有效期
C4-8-X215于05年7月投产沙二层,处于构造边部,层内非均质严重,隔层发育稳定,可有效抑制底水锥进和边水突进,该井08年9月试验氮气泡沫调剖,09年1月重防,2月12日含水最低,之后含水上升,分析此时进入水携油阶段,该井粘度大,由于水携油能力与油水粘度比呈反比,为了保持含水上升率的稳定,油水粘度比越高,要求采液强度越高,3月3日上调参数后,抑制了含水上升趋势,单井日油增加2.7t/d,延长了周期生产时间,09年7月第二轮调剖转周,9月15日含水到达最低的,之后含水上升,11月17日上调参数后,含水由调前的88.7%降至76.1%,日增油2.2t/d.可看出再调剖不同阶段通过合理控制生产压差,制定采液速度,可以延缓了含水上升,延长调剖有效期,进而延长生产时间,提高开发效果。
3.2 井例分析二:利用边底水能量
C4-10-X223于2005年7月绕防投产,生产沙三层,原油粘度7908mpa.s,水油流度比大,未直接受到水侵影响,为利用边底水能量,09年3月上调参数后,液量由13.5升至20.9t/d,日油由6.8升至16.3t/d,含水由49.6降至22%,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
4 几点建议
(1)内部无水侵区井加大注汽量,恢复地层压力,控制水侵;
(1)恢复边部老井,使其继续排液生产;
(3)考虑北部具有较强边水,结合草20馆陶蒸汽驱的经验和乐安南区的教训,在满足压力条件下,建议北部井进行转驱试验;
(4)对剩余油富集的区域进行挖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