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素质教学大纲教学,应当充分利用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体育教学也应该一样,体育教师在课外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小学生兴趣,设计教学课程,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综合水平。分析现阶段小学生身体和性格特点,提出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策略,促进体育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引言:新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学,应当侧重兴趣培养,引导小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保体育活动,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小学生这个特殊的年龄段,复杂繁琐的体育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反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现阶段的体育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兴趣培养,引导小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身体发展特点
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身体还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只有在一定程度内加强锻炼,才能使身体各项机能得到快速发展。小学生年龄段正是神经系统快速生长发展阶段,主要表现是好动。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小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是不可缺少的。体育锻炼也应该根据小学生身体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其目的是强身健体,和放松身心。
(二)心理发展特点
首先,因为小学生年龄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不能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行为意识正在逐步完善和发展。其次,虽然小学生精力比较充沛,但是上课容易开小差,好奇心旺盛,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展现一定欲望。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特性,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在课堂的设计上,预留一些小学生展现的时间,最大程度地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的必要性
基于小学生特定年龄段,需要体育教师正确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但是因为小学生年龄太小,经验少,不能判断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更适合自己,仅仅靠兴趣爱好,并不能为小学生选择最合适的健身体育活动,还需要小学体育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常情况,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新型体育项目更吸引小学生兴趣,如果体育教师不在旁正确引导,很容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身体情况,为他们推荐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项目,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
虽然体育属于课外教学,同样需要理论知识支持,体育理论知识一般包括,基础的体育知识、技能以及危险情况的自救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保护自己,规避风险。例如,跳远运动,这个简单的体育项目,实际练习前有很多理论知识需要学校,只有充分学习吸收这些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才能在体育项目更好的保护自己。
首先,跳远准备事宜、跳远后的肌肉按摩以及卫生保健知识等都是属于该项运动的理论知识。跳远运动前不要大量饮水,避免晚饭后进行该项体育活动等;进行体育活动不能穿修身的毛衣、衬衫,不要穿凉鞋、皮鞋、拖鞋等,要穿舒适、宽松的远动装;跳远体育项目结束后,体育教师既要及时帮助小学生进行运动拉伸,避免肌肉紧绷或者肌肉群线条的过分硬朗,又要对小学生运动情况及时点评,纠正错误运动方式。
其次,进行跳远课外教学前,要选择开阔的场地,开始运动前,要先示范跳远动作,并将跳远动作进行分解,详细讲解;对于不同种类的跳远,比如立定跳远和行进间跳远,教师要由易到难,循环渐进的引导小学生,顺利过渡到最佳跳远状态,并注意跳远过程保护小学生不受伤。像立定跳时,体育教师将下蹲,身体重心的移动,再到双臂的摇摆,都要详细讲解,帮助小学生快速吸收,练习跳远。
(二)趣味性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新素质教学,提倡趣味性教学,体育教学也应当加强其教学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求,现阶段的体育教学除了传授必备的体育知识外,还需要增加体育教学中的趣味性,打破常规体育课程中的呆板、严肃、无趣现状,让小学生生锻炼身体,同时享受运动的快乐。例如,创新体育活动热身活动,传统热身方式是跑步,容易消化体力,产生疲劳感,不受小学生喜爱。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玩水果蹲或者老鹰捉小鸡等游戏,让小学生都动起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达到体育热身的目的。此外,如果班级人数,可以组队、分组进行体育热身,在热身游戏加入竞争意识,培养的小学生的团队意识,点燃体育运动的热情。
(三)积极开展竞赛性活动
小学生是天生好动的年龄,并且好胜心强,体育教师应当充分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根据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在教学内容中增设竞赛运动,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以在小學生体育课上的合理安排比赛,不仅可以增加同学间的友谊,还可以强身健体,提高体育综合技能。体育竞赛游戏中,小学生大脑处于高度兴奋中,大脑运转得更快,大脑神经支配四肢运动,更有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例如,体育教师组织小学生跑步时,要打破传统的围绕操场跑几圈的模式,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接力赛跑,将跑步运动转变为游戏竞赛,利用学生好胜心理,激发小学生的体育热情;或者体育教师分组、组队,举办抓捕游戏。在运动前,讲解运动规格,安全第一,比赛第二,通过跑步完成游戏,锻炼身体的同时获得乐趣,此外好培养了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课外体育教学利用竞赛制活动,可以使小学生在你追我赶的竞争中寻找趣味,从而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四)增加个性化的体育项目
小学生处于好动自律性查的年龄段,单一的体育运动项目很容易被小学生厌烦,失去兴趣,难以培养小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师,要根据新教育大纲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小学生身体状态,增设体育运动项目,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因势利导,增加个性化体育项目,个体项目、群体项目、短期项目、长期项目有效结合,通过不同项目特点,相互作用,激发小学生运动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在了解小学生身体状态的前提下,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体育项目,优化教学内容,构建趣味性与专业性兼具的体育项目。进行体育课程设计时,将必修和选修相结合,长期体育项目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比如跑步,短期运动项目,可选择趣味强的项目,根据爱好可以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
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不同性格的小学生,合理协调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可以多班级同时授课,既可以整合共享实现体育资源,又可以增加班级互动,组建班级友谊赛,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体育技能。同时针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体育教师可以开展武术、健美操、剑术等简单的学习内容,将舞蹈、体能等技能与体育完美结合,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运动的魅力。体育教师进行教学中,要多鼓励小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运动兴趣,全身心地投入的体育活动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生体育教学以兴趣为引导,可以有效激发学习热情。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合理安排课程,增强小学生体质,从而促进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此外体育教师还应该给予小学生一定的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臧磊.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63.
[2]陈诚.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8):126+128.
[3]张祖强.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224—225.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引言:新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学,应当侧重兴趣培养,引导小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保体育活动,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小学生这个特殊的年龄段,复杂繁琐的体育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反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现阶段的体育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兴趣培养,引导小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身体发展特点
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身体还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只有在一定程度内加强锻炼,才能使身体各项机能得到快速发展。小学生年龄段正是神经系统快速生长发展阶段,主要表现是好动。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小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是不可缺少的。体育锻炼也应该根据小学生身体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其目的是强身健体,和放松身心。
(二)心理发展特点
首先,因为小学生年龄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不能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行为意识正在逐步完善和发展。其次,虽然小学生精力比较充沛,但是上课容易开小差,好奇心旺盛,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展现一定欲望。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特性,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在课堂的设计上,预留一些小学生展现的时间,最大程度地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的必要性
基于小学生特定年龄段,需要体育教师正确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但是因为小学生年龄太小,经验少,不能判断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更适合自己,仅仅靠兴趣爱好,并不能为小学生选择最合适的健身体育活动,还需要小学体育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常情况,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新型体育项目更吸引小学生兴趣,如果体育教师不在旁正确引导,很容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身体情况,为他们推荐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项目,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
虽然体育属于课外教学,同样需要理论知识支持,体育理论知识一般包括,基础的体育知识、技能以及危险情况的自救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保护自己,规避风险。例如,跳远运动,这个简单的体育项目,实际练习前有很多理论知识需要学校,只有充分学习吸收这些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才能在体育项目更好的保护自己。
首先,跳远准备事宜、跳远后的肌肉按摩以及卫生保健知识等都是属于该项运动的理论知识。跳远运动前不要大量饮水,避免晚饭后进行该项体育活动等;进行体育活动不能穿修身的毛衣、衬衫,不要穿凉鞋、皮鞋、拖鞋等,要穿舒适、宽松的远动装;跳远体育项目结束后,体育教师既要及时帮助小学生进行运动拉伸,避免肌肉紧绷或者肌肉群线条的过分硬朗,又要对小学生运动情况及时点评,纠正错误运动方式。
其次,进行跳远课外教学前,要选择开阔的场地,开始运动前,要先示范跳远动作,并将跳远动作进行分解,详细讲解;对于不同种类的跳远,比如立定跳远和行进间跳远,教师要由易到难,循环渐进的引导小学生,顺利过渡到最佳跳远状态,并注意跳远过程保护小学生不受伤。像立定跳时,体育教师将下蹲,身体重心的移动,再到双臂的摇摆,都要详细讲解,帮助小学生快速吸收,练习跳远。
(二)趣味性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新素质教学,提倡趣味性教学,体育教学也应当加强其教学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求,现阶段的体育教学除了传授必备的体育知识外,还需要增加体育教学中的趣味性,打破常规体育课程中的呆板、严肃、无趣现状,让小学生生锻炼身体,同时享受运动的快乐。例如,创新体育活动热身活动,传统热身方式是跑步,容易消化体力,产生疲劳感,不受小学生喜爱。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玩水果蹲或者老鹰捉小鸡等游戏,让小学生都动起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达到体育热身的目的。此外,如果班级人数,可以组队、分组进行体育热身,在热身游戏加入竞争意识,培养的小学生的团队意识,点燃体育运动的热情。
(三)积极开展竞赛性活动
小学生是天生好动的年龄,并且好胜心强,体育教师应当充分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根据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在教学内容中增设竞赛运动,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以在小學生体育课上的合理安排比赛,不仅可以增加同学间的友谊,还可以强身健体,提高体育综合技能。体育竞赛游戏中,小学生大脑处于高度兴奋中,大脑运转得更快,大脑神经支配四肢运动,更有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例如,体育教师组织小学生跑步时,要打破传统的围绕操场跑几圈的模式,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接力赛跑,将跑步运动转变为游戏竞赛,利用学生好胜心理,激发小学生的体育热情;或者体育教师分组、组队,举办抓捕游戏。在运动前,讲解运动规格,安全第一,比赛第二,通过跑步完成游戏,锻炼身体的同时获得乐趣,此外好培养了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课外体育教学利用竞赛制活动,可以使小学生在你追我赶的竞争中寻找趣味,从而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四)增加个性化的体育项目
小学生处于好动自律性查的年龄段,单一的体育运动项目很容易被小学生厌烦,失去兴趣,难以培养小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师,要根据新教育大纲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小学生身体状态,增设体育运动项目,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因势利导,增加个性化体育项目,个体项目、群体项目、短期项目、长期项目有效结合,通过不同项目特点,相互作用,激发小学生运动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在了解小学生身体状态的前提下,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体育项目,优化教学内容,构建趣味性与专业性兼具的体育项目。进行体育课程设计时,将必修和选修相结合,长期体育项目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比如跑步,短期运动项目,可选择趣味强的项目,根据爱好可以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
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不同性格的小学生,合理协调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可以多班级同时授课,既可以整合共享实现体育资源,又可以增加班级互动,组建班级友谊赛,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体育技能。同时针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体育教师可以开展武术、健美操、剑术等简单的学习内容,将舞蹈、体能等技能与体育完美结合,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运动的魅力。体育教师进行教学中,要多鼓励小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运动兴趣,全身心地投入的体育活动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生体育教学以兴趣为引导,可以有效激发学习热情。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合理安排课程,增强小学生体质,从而促进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此外体育教师还应该给予小学生一定的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臧磊.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63.
[2]陈诚.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8):126+128.
[3]张祖强.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