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摄影史的书籍,常常在开篇就会提到“小孔成像”的原理,利用这个原理延伸出的针孔摄影一直以来无论摄影技术、器材如何发展,都始终吸引着自己的拥趸。在这块坚守的天地中,不依靠光学镜头,不用任何数码后期,仅仅是依靠最原始的摄影技术,通过传统暗房中的各种演练,也能打造出让当下数字技术咂舌的、或写实或抽象的影像,这恐怕也是返璞归真的魅力所在吧。
『针孔摄影的特点』
林峰
1、超长景深。画面上没有光学玻璃镜头产生的那种因为景深而来的虚实感。
2、只要小孔到感光材料的距离足够短,就可以创造超级的广角视觉,但不同于光学玻璃鱼眼镜头的广角,在针孔里是没有弧形变形的。
3、由于小孔极其细小,通常直径只有零点几毫米,相当于光圈被极端缩小,所以需要用长时间曝光来达到成像目的,给拍摄者提供了很长的创作时间和发挥想象的空间。
4、由于长时间曝光,在相机前走过、飞过、行驶过的一切活动的物体都不会被记录,这个特点我们总结为“过滤一切躁动”,在现实社会里是对个人精神的一种抚慰。
5、也是由于动感物体不被记录的特征,对于拍摄者来说是一种挑战,在希望记录动感物体的前提下,必须通过足够光量的补光,如使用闪光灯补光等手段进行解决。
6、最低档的相机可以改装,以利用原有的快门、过片系统,达到方便拍摄的目的,也可以用小到木箱子、啤酒罐、奶粉罐、纸板盒子、火柴盒,大到房间、厂房、汽车、飞机等制作、充当拍摄工具。 不论用什么拍摄,原理都一样,画质的差别在于“孔”的制作精度,小相机适合单兵作战,大的则因灵活性不够而要求团队合作。
各种画幅的相机都可以被改装成针孔相机。
7、必须解决诸多技术性问题,如针孔的圆度、孔径、厚度和成像的关系,孔片到感光材料距离带来的视角计算、胶片的选择和特性的摸索都是很具体很基础的问题,对于掌握摄影的基本原理有很大的帮助。
8、拍摄孔的制作方法不同带来不同的拍摄效果,如用针孔拍摄太阳、灯光等直射光源,不同制作方式产生的拍摄孔将有不同的光线效果。孔壁光滑程度决定光线衍射程度,在这里就需要掌握成像清晰度和异常光效间的平衡。同时非机械制作的针孔,每个针孔之间都存在差异,能给拍摄者带来惊喜。
『我坚持称之为“小孔影像术”』
周展
其实,一直以来对“针孔摄影”的提法是有很大疑惑的,实际上在欧美许多的摄影教科书里对原始或是古典摄影术的称谓都是“小孔成像术”或“小孔影像术”。不知何时何地,有人将这样影像术称之为“针孔摄影”。我们坚守并力图创新的古典摄影术,它的学术称谓应该叫“小孔影像术”。
各种改装相机:以主题为基础
关于制作、改装针孔相机,从概念上来讲,凡是不漏光的黑色空间皆可进行小孔影像拍摄,我做过的相机有:酒的包装盒(8×10)、饼干桶、饼干盒做成5至7孔小孔相机(使用120胶片),磁带盒,音响盒等等都被我拿来做过相机。必须是主题和表现形式决定要这样一台相机时,才去制作。譬如:想去拍一个繁华街市路口,大仰角拍全路面、门市、大楼、天空等所有的360度,还希望它有点异样的视觉感受,那你用大号饼干盒做上4至8个小孔,将120胶片缠成一圈拍摄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最常用的20×24英寸相机
在常规的拍摄活动中,我一般使用自制的20×24英寸的小孔相机。还特地做了一台平扁轻巧型的便于远途和出国使用,用材和内部结构也是不断升级改造,为此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我一般都以相纸为主要的感光材料进行拍摄,尤其24英寸以上更是如此。
小孔拍摄奥运场馆
2008年,我用一部12座的客车改装成的小孔相机拍摄了北京奥运会的赛场。它的内部空间可满足3.5米以上画幅大小的影像,而且由于小孔成像的特质,在我面对横向距离达二百多公尺的巨大“鸟巢”时,只需离开它三十多公尺就能将它装入我的画幅之内,而且绝无影像变形之说,相反如果想要其影像变形、夸张、怪异,那你尽可在车体尽情地发挥你的想象,尽情地玩耍,这就是小孔影像的巨大魅力和深不可测的潜力所在。
如何拍摄抽象效果
这些作品不依靠光学玻璃、机械装置,也没有电脑后期制作。前期拍摄仅靠一小片薄铜上的一个小孔和一个完全密封的容器,后期仅靠全手工的摄影暗室的显影冲洗。至于影像中的创意再现,也是依靠纯手工的操作将各种影像素材不断地在材质上变异并转移、组合,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不久前,我在网上旧书店里发现了一本《摄影配方大全》,这是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版的有800多摄影配方的书籍,一本足以让现代所有“摄影家”汗颜的摄影工具书。捧得此书的一瞬间,我又一次体验了摄影的伟大和不易,人类为了妥善地用化学的手段将影像留存并再现出来,竟弄出了八百多种方式,为这八百多的方子做过的尝试又何其多啊
在当你要将一张已曝过光的相纸(常规的显影冲洗后为负像),企图去做成一幅符合正常视觉的图像时(正像),这在冲洗的工艺上有许多的方法可用,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事,你只需学会和掌握十几至二十多种配方,应该够你在制作一些有想法的影像上使用了。
模糊与精细
只要小孔制作上没有问题,光影经小孔直接投射到媒质上的影像都会很清晰,当然你如果能在家置办几个从100倍到200、300、600倍的显微镜就更好了,同时还需要寻找到从2000目到3200目的细微砂纸(目,是表明砂纸的颗粒目数,目数越大,就越细)用以细研打磨才行。
对于认定“小孔影像作品就是模糊不清”的概念是错误的,当然也有小孔制作上不够精良的问题,但早些年我见到的国外的画册中将5×7的片子和8×10英寸的小孔相机拍摄的影像编辑在一部画册里,如果不从视场上去感受还真不易察觉,这说明什么?说明追求清晰不是唯一目的,有喜好追逐那种朦胧漂移感觉的,但前提是你必须有制作清晰图像的技术、技巧、能力。
『墨子故里的梦与幻』
梁勇
我生活在墨子故里、小孔成像的发祥地──山东省滕州市,因此有机会了解到更多的小孔成像有关知识,很早就对小孔成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真正让我开始进行针孔摄影创作还是在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针孔摄影的作品,并很快被这种返璞归真的摄影形式所吸引,于是便尝试着制作了自己的针孔相机。
用海鸥203改装成针孔相机
针孔摄影有多种玩法,我使用的针孔相机是用海鸥203折叠相机改装的,主要利用它的过片系统和红窗,同时携带也比较方便,6×6画幅也是我选择它的原因之一,我认为方幅构图不但典雅,同时具有神秘感。制作过程并不复杂,首先除去镜头和皮腔,然后把做好的暗盒喷上消光黑漆后粘在机身的皮腔槽上,最后贴上针孔片即可。我选用是0.2mm孔径的针孔片,选择孔径比较小的针孔片的原因是我喜欢拍出的片子上有那迷人的暗角。以前我进行创作时曝光时间都是根据孔径和光圈系数等等自己来计算,后来在网上发现了一个计算软件,孔径的选择,相距的确定,曝光参数等一应俱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其实针孔摄影在曝光时间的选择上没必要十分的准确,现在我在创作时主要还是以自己的经验为主,针孔摄影的不确定性才是它真正的魅力。而它的缺点有时恰恰就是它的优点。在胶片的选择上我主要选用柯达120型100VS反转片,因为柯达100VS的色彩比较艳丽夸张,装饰味比较浓,这些因素也迎合了针孔摄影的一些特质。不过使用一些过期老胶片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往往会给你一些意料之外的喜悦。
拍民俗,留下时光的轨迹
根据针孔摄影的特性,我的拍摄题材也会有所选择,通常是民俗类比较多,为什么我会选择去拍摄人物移动比较多的民俗题材呢?拍摄动感比较强的题材并不是针孔摄影的优势,民俗的形成有很深的社会根源,以及代代对它的传承,而我认为针孔摄影这种复古的摄影形式更能与其有机的结合,由于针孔摄影在拍摄过程中曝光的时间比较长,在照片上会留下人或物体移动的痕迹,这种感觉会让照片追加了故事的延续性,使其更具空间感,混茫之中,物我交融,打破了照片中原有的思维定势。这,正是我喜欢用针孔摄影这种方式去记录的原因。
在数码摄影器材日臻成熟的今天,数码摄影的确让人们在复制现实世界时更加得心应手,而针孔摄影却让我离梦想更近。几年来,每当我拿起针孔相机都非常兴奋,亦真亦幻的针孔影像,仿佛将我带进了一个不可名状的时空隧道,将我游离于现实与梦幻之间。
『自制针孔4×5相机』
我上学时候没钱买相机,只有一个父母年轻时候用的“孔雀”牌老相机。看到《美国图片制作与工艺》书里提到了针孔相机的制作,就跟男朋友商量做一个玩玩。我俩都是学设计的,男朋友是软件控,什么设计软件都会用,于是就让他用CAD来设计相机的工程图。制作的部分,基本大形的切割是找有雕刻切割机的一位朋友做的,剩下的步骤都是手工完成。
构想“Tao 45”
一开始的设想就是做个方盒子,但根据成像原理,它只需要类似金字塔那样一个空间便可以成像,方盒子的四个角的空间显得很浪费,也不美观。既然要节省空间,用木板直接组装成金字塔型的话,切割上不能保证精准度,斜面的拼接也不好实施。木板的厚度是十分精确的,一层层垒起来就能保证象距55mm的精确,不会因为切割过程中的误差而造成损失。于是就形成了目前看到的“金字塔”形。
“Tao 45”诞生!
设计用了1个月的时间,考虑得比较周全,制图也很规范。因此制作上只需按照原先的想法组装即可,没有遇到什么大麻烦。只是我用电钻不是很在行,在钻螺丝杆的眼和螺帽眼的时候,钻得不够精准,钻偏了几个。在钻0.2mm的针孔片的时候,起先的台产钻头钻一个断一根,后来买的日本产的钻头,便顺利多了。固定针孔片的小螺丝是最难上的,钻完眼,我们是拿着镊子,用瑞士军刀的小十字改锥小心翼翼的拧进去的。
还有内部的黑漆,基本上涂了10遍,木板的侧面很吸水,起先涂的黑漆都渗了进去,而且我特别追求类似哈苏暗仓那种磨砂的感觉,手工上漆毕竟还是有局限,而且内部上的螺丝没买到最精致的。因此暗仓内显得有点粗糙,这是比较遗憾的。不过最终的4×5相机,没有一台次品,全部通过“验收”!制作工期用了2个月,一共做了18个,留了两个,送了两个,剩下的14个基本上是10天内便被豆瓣上的友邻们买走了。现在我们在设计下一台6×6的针孔,会用上皮腔,分3个焦段。样机即将制作完成!
『针孔摄影的特点』
林峰
1、超长景深。画面上没有光学玻璃镜头产生的那种因为景深而来的虚实感。
2、只要小孔到感光材料的距离足够短,就可以创造超级的广角视觉,但不同于光学玻璃鱼眼镜头的广角,在针孔里是没有弧形变形的。
3、由于小孔极其细小,通常直径只有零点几毫米,相当于光圈被极端缩小,所以需要用长时间曝光来达到成像目的,给拍摄者提供了很长的创作时间和发挥想象的空间。
4、由于长时间曝光,在相机前走过、飞过、行驶过的一切活动的物体都不会被记录,这个特点我们总结为“过滤一切躁动”,在现实社会里是对个人精神的一种抚慰。
5、也是由于动感物体不被记录的特征,对于拍摄者来说是一种挑战,在希望记录动感物体的前提下,必须通过足够光量的补光,如使用闪光灯补光等手段进行解决。
6、最低档的相机可以改装,以利用原有的快门、过片系统,达到方便拍摄的目的,也可以用小到木箱子、啤酒罐、奶粉罐、纸板盒子、火柴盒,大到房间、厂房、汽车、飞机等制作、充当拍摄工具。 不论用什么拍摄,原理都一样,画质的差别在于“孔”的制作精度,小相机适合单兵作战,大的则因灵活性不够而要求团队合作。
各种画幅的相机都可以被改装成针孔相机。
7、必须解决诸多技术性问题,如针孔的圆度、孔径、厚度和成像的关系,孔片到感光材料距离带来的视角计算、胶片的选择和特性的摸索都是很具体很基础的问题,对于掌握摄影的基本原理有很大的帮助。
8、拍摄孔的制作方法不同带来不同的拍摄效果,如用针孔拍摄太阳、灯光等直射光源,不同制作方式产生的拍摄孔将有不同的光线效果。孔壁光滑程度决定光线衍射程度,在这里就需要掌握成像清晰度和异常光效间的平衡。同时非机械制作的针孔,每个针孔之间都存在差异,能给拍摄者带来惊喜。
『我坚持称之为“小孔影像术”』
周展
其实,一直以来对“针孔摄影”的提法是有很大疑惑的,实际上在欧美许多的摄影教科书里对原始或是古典摄影术的称谓都是“小孔成像术”或“小孔影像术”。不知何时何地,有人将这样影像术称之为“针孔摄影”。我们坚守并力图创新的古典摄影术,它的学术称谓应该叫“小孔影像术”。
各种改装相机:以主题为基础
关于制作、改装针孔相机,从概念上来讲,凡是不漏光的黑色空间皆可进行小孔影像拍摄,我做过的相机有:酒的包装盒(8×10)、饼干桶、饼干盒做成5至7孔小孔相机(使用120胶片),磁带盒,音响盒等等都被我拿来做过相机。必须是主题和表现形式决定要这样一台相机时,才去制作。譬如:想去拍一个繁华街市路口,大仰角拍全路面、门市、大楼、天空等所有的360度,还希望它有点异样的视觉感受,那你用大号饼干盒做上4至8个小孔,将120胶片缠成一圈拍摄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最常用的20×24英寸相机
在常规的拍摄活动中,我一般使用自制的20×24英寸的小孔相机。还特地做了一台平扁轻巧型的便于远途和出国使用,用材和内部结构也是不断升级改造,为此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我一般都以相纸为主要的感光材料进行拍摄,尤其24英寸以上更是如此。
小孔拍摄奥运场馆
2008年,我用一部12座的客车改装成的小孔相机拍摄了北京奥运会的赛场。它的内部空间可满足3.5米以上画幅大小的影像,而且由于小孔成像的特质,在我面对横向距离达二百多公尺的巨大“鸟巢”时,只需离开它三十多公尺就能将它装入我的画幅之内,而且绝无影像变形之说,相反如果想要其影像变形、夸张、怪异,那你尽可在车体尽情地发挥你的想象,尽情地玩耍,这就是小孔影像的巨大魅力和深不可测的潜力所在。
如何拍摄抽象效果
这些作品不依靠光学玻璃、机械装置,也没有电脑后期制作。前期拍摄仅靠一小片薄铜上的一个小孔和一个完全密封的容器,后期仅靠全手工的摄影暗室的显影冲洗。至于影像中的创意再现,也是依靠纯手工的操作将各种影像素材不断地在材质上变异并转移、组合,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不久前,我在网上旧书店里发现了一本《摄影配方大全》,这是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版的有800多摄影配方的书籍,一本足以让现代所有“摄影家”汗颜的摄影工具书。捧得此书的一瞬间,我又一次体验了摄影的伟大和不易,人类为了妥善地用化学的手段将影像留存并再现出来,竟弄出了八百多种方式,为这八百多的方子做过的尝试又何其多啊
在当你要将一张已曝过光的相纸(常规的显影冲洗后为负像),企图去做成一幅符合正常视觉的图像时(正像),这在冲洗的工艺上有许多的方法可用,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事,你只需学会和掌握十几至二十多种配方,应该够你在制作一些有想法的影像上使用了。
模糊与精细
只要小孔制作上没有问题,光影经小孔直接投射到媒质上的影像都会很清晰,当然你如果能在家置办几个从100倍到200、300、600倍的显微镜就更好了,同时还需要寻找到从2000目到3200目的细微砂纸(目,是表明砂纸的颗粒目数,目数越大,就越细)用以细研打磨才行。
对于认定“小孔影像作品就是模糊不清”的概念是错误的,当然也有小孔制作上不够精良的问题,但早些年我见到的国外的画册中将5×7的片子和8×10英寸的小孔相机拍摄的影像编辑在一部画册里,如果不从视场上去感受还真不易察觉,这说明什么?说明追求清晰不是唯一目的,有喜好追逐那种朦胧漂移感觉的,但前提是你必须有制作清晰图像的技术、技巧、能力。
『墨子故里的梦与幻』
梁勇
我生活在墨子故里、小孔成像的发祥地──山东省滕州市,因此有机会了解到更多的小孔成像有关知识,很早就对小孔成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真正让我开始进行针孔摄影创作还是在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针孔摄影的作品,并很快被这种返璞归真的摄影形式所吸引,于是便尝试着制作了自己的针孔相机。
用海鸥203改装成针孔相机
针孔摄影有多种玩法,我使用的针孔相机是用海鸥203折叠相机改装的,主要利用它的过片系统和红窗,同时携带也比较方便,6×6画幅也是我选择它的原因之一,我认为方幅构图不但典雅,同时具有神秘感。制作过程并不复杂,首先除去镜头和皮腔,然后把做好的暗盒喷上消光黑漆后粘在机身的皮腔槽上,最后贴上针孔片即可。我选用是0.2mm孔径的针孔片,选择孔径比较小的针孔片的原因是我喜欢拍出的片子上有那迷人的暗角。以前我进行创作时曝光时间都是根据孔径和光圈系数等等自己来计算,后来在网上发现了一个计算软件,孔径的选择,相距的确定,曝光参数等一应俱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其实针孔摄影在曝光时间的选择上没必要十分的准确,现在我在创作时主要还是以自己的经验为主,针孔摄影的不确定性才是它真正的魅力。而它的缺点有时恰恰就是它的优点。在胶片的选择上我主要选用柯达120型100VS反转片,因为柯达100VS的色彩比较艳丽夸张,装饰味比较浓,这些因素也迎合了针孔摄影的一些特质。不过使用一些过期老胶片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往往会给你一些意料之外的喜悦。
拍民俗,留下时光的轨迹
根据针孔摄影的特性,我的拍摄题材也会有所选择,通常是民俗类比较多,为什么我会选择去拍摄人物移动比较多的民俗题材呢?拍摄动感比较强的题材并不是针孔摄影的优势,民俗的形成有很深的社会根源,以及代代对它的传承,而我认为针孔摄影这种复古的摄影形式更能与其有机的结合,由于针孔摄影在拍摄过程中曝光的时间比较长,在照片上会留下人或物体移动的痕迹,这种感觉会让照片追加了故事的延续性,使其更具空间感,混茫之中,物我交融,打破了照片中原有的思维定势。这,正是我喜欢用针孔摄影这种方式去记录的原因。
在数码摄影器材日臻成熟的今天,数码摄影的确让人们在复制现实世界时更加得心应手,而针孔摄影却让我离梦想更近。几年来,每当我拿起针孔相机都非常兴奋,亦真亦幻的针孔影像,仿佛将我带进了一个不可名状的时空隧道,将我游离于现实与梦幻之间。
『自制针孔4×5相机』
我上学时候没钱买相机,只有一个父母年轻时候用的“孔雀”牌老相机。看到《美国图片制作与工艺》书里提到了针孔相机的制作,就跟男朋友商量做一个玩玩。我俩都是学设计的,男朋友是软件控,什么设计软件都会用,于是就让他用CAD来设计相机的工程图。制作的部分,基本大形的切割是找有雕刻切割机的一位朋友做的,剩下的步骤都是手工完成。
构想“Tao 45”
一开始的设想就是做个方盒子,但根据成像原理,它只需要类似金字塔那样一个空间便可以成像,方盒子的四个角的空间显得很浪费,也不美观。既然要节省空间,用木板直接组装成金字塔型的话,切割上不能保证精准度,斜面的拼接也不好实施。木板的厚度是十分精确的,一层层垒起来就能保证象距55mm的精确,不会因为切割过程中的误差而造成损失。于是就形成了目前看到的“金字塔”形。
“Tao 45”诞生!
设计用了1个月的时间,考虑得比较周全,制图也很规范。因此制作上只需按照原先的想法组装即可,没有遇到什么大麻烦。只是我用电钻不是很在行,在钻螺丝杆的眼和螺帽眼的时候,钻得不够精准,钻偏了几个。在钻0.2mm的针孔片的时候,起先的台产钻头钻一个断一根,后来买的日本产的钻头,便顺利多了。固定针孔片的小螺丝是最难上的,钻完眼,我们是拿着镊子,用瑞士军刀的小十字改锥小心翼翼的拧进去的。
还有内部的黑漆,基本上涂了10遍,木板的侧面很吸水,起先涂的黑漆都渗了进去,而且我特别追求类似哈苏暗仓那种磨砂的感觉,手工上漆毕竟还是有局限,而且内部上的螺丝没买到最精致的。因此暗仓内显得有点粗糙,这是比较遗憾的。不过最终的4×5相机,没有一台次品,全部通过“验收”!制作工期用了2个月,一共做了18个,留了两个,送了两个,剩下的14个基本上是10天内便被豆瓣上的友邻们买走了。现在我们在设计下一台6×6的针孔,会用上皮腔,分3个焦段。样机即将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