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
总书记的这段讲话,既是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新成绩的殷切嘱托,更是对进行与历史时代、人类实践相适应的思想理论创新的明确要求。本文认为,落实总书记要求,推动思想理论创新,重点应从深化思想认识,确立问题导向和统筹解决措施等方面入手。
一、深刻认识思想理论创新对于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思想理论创新直接推动马克思主义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发展的理论、创新的理论,它来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没有穷尽真理,因而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神州大地上结出的硕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在努力探索阶段,仍需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断完善,仍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加以提炼和升华。因此,加强思想理论创新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二)加强思想理论创新是对当前国内纷繁芜杂的思想理论研究状况的有力廓清
新形势下,出于意识形态冲突,各方力量激烈角逐,都在努力争夺思想理论高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普及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个突出表现是,高等院校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主要战场,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或刻意抹杀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或肆意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或大肆传播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制造思想混乱。再比如,近年有些学者参照西方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价值观和实践成果提出了公民社会、宪政社会主义等概念,颇具迷惑性。在这种形势下,唯有正本清源才能匡正祛邪,只有通过理论创新,更好地阐释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品质,才能更加坚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阶层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加强思想理论创新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思想启蒙呼声的恳切回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益丰富的物质生产必然带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结合中国当代社会思想状态来看,随着以市场经济、契约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商业文明的兴起,传统农耕文明的宗法意识和等级伦理正在逐渐瓦解或重构,以“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为代表的人本意识和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在现代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大行其道的当下,更加迫切需要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在莺歌燕舞和权力游戏中永堕轮回,还是在筚路蓝缕和深刻反思中实现自我超越?思想理论创新,正是要在这种转型期,坚持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来推动群众的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对抗资本对人的异化作用。
(四)加强思想理论创新是落实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总览全局的新的科学理论,需要有更加具体的新理论做支撑。抓好落实工作,重要的是在坚持“四个意识”前提下,着力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归纳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断深化思想理论研究,由全局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通过不断创新,进一步充实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内涵。
(五)加强思想理论创新是我国构建“中国模式”的必要准备
曾几何时,“华盛顿共识”几乎成为全球治理的范本。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随后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接连爆发,导致延续多年的全球经济衰退,标志着资本主义非但没有成功克服周期性经济危机,而且使经济危机更加复杂化。经济危机直接带来的是信任危机,带来的是对西方经济模式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质疑。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多年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在应对历次经济危机中的优异表现,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制度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优越的治理模式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思想理论来进行概括、阐释和传播,这既是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中国争取国际社会認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思想理论创新对于我国建构有深远影响的“中国模式”将具有巨大的理论支撑作用。
二、充分认识当前思想理论创新面临的困难
当前思想理论创新工作,总体上是顺利的,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主张,但也还会面临一些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包括:
(一)容易受到教条主义的影响和误导
1、当前,中国思想理论研究中的教条主义主要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机械式套用甚至迷信,可以称之为传统教条主义。比如,某网站主页上自称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时政、思想和学术综合类网站之一。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秉持学术为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服务的原则。坚信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指引中华民族解决当前问题、化解内外危机,为全人类作出贡献!”,该网站内容大多是研究国内外各种社会问题,可得出的结论却大体上都是一条:只有毛泽东时代才是黄金时代,只有靠毛泽东思想才能解决当前所有问题。传统教条主义表面上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尊崇,实际上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精髓即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背离。由于传统教条主义在历史上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其错误观点和主张已经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多次批判,其在理论研究领域影响逐渐减弱,对思想理论创新影响较小。 另一种是对西方主流思想不加辨别的全盘移植,可以称之为新教条主义。新教条主义的危害远胜于传统教条主义,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表现形式上更有欺骗性,宣称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价值取向,易得到社会主流认同:二是理论体系更严密,涵括了政治、经济、哲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三是其支持者构成复杂,既有大学教师、研究机构学者,也有网络大V、部分青年意见领袖等。与传统教条主义相比,新教条主义以西方的政治、经济、哲学自由主义为主要理论资源,以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目的,提供的是比较完整的渐进资本主义演变方案,可能会对思想理论创新产生比较严重的干扰和误导。
2、教条主义产生的主要根源
(1)认识根源
是指人的认知过程主要存在两对矛盾:一是实践的变动性和主体思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二是理论的普遍性和特定实践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人类对新事物的认知大部分直接来源于具体实践,而实践的发展要远快于人类的认知,这就是认知的滞后效应。这种效应为教条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2)社会文化根源
我国千年来,受大一统思想文化侵蚀,社会成员个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受到压抑,单一化、趋同化成为思维模式的主要特征。进入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大举侵入,并未实现其所标榜的言论自由,反而党同伐异,在争夺思想舆论控制权中进一步强化了趋同化和单一化,将不同意见不加分别地一概扣上威权、集权、践踏人权、自由公敌等意识形态的帽子,形成新的话语霸权,这是令人始料不及的,也充分证明了新自由主义的虚伪。在这种情况下,教条主义成为了辨别敌我的有力工具。
(二)缺乏问题导向意识
思想理论创新,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没有只做纯粹逻辑推理演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理论研究注定是僵化的、无效的。
1、缺乏问题导向意识的表现
一是只讲主义,不讲问题。有些理论研究文章,通篇在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理论功底之深,让人叹为观止。可是全篇仅做理论探讨,不谈具体问题,既不说怎么看,也不讲怎么办。
二是只谈成绩,回避问题。有些理论研究文章,从头到尾都在总结经验和成绩,绝口不提教训和问题,更遑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对问题采取回避甚至无视的态度。有些理论研究文章,谈成绩时大张旗鼓,讲问题时轻描淡写,将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流于形式。
三是只谈问题,不讲措施。有些理论文章,虽然提出了一些问题,却不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笼统地抄抄文件表述,复述各级领导要求,没有任何原创性。
2、理论研究缺乏问题导向意识的成因
一是不“接地气”,对现实缺乏思考。常年在机关、学校从事理论研究、教学,没有机会与基层接触,更没有机会系统了解基层现状,对基层情况的认知“碎片化”。“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不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思想理论研究自然无法焕发勃勃生机,创新更无从谈起。
二是自身理论修养有欠缺,只熟悉认识论,不熟悉方法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很熟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缺乏深入了解。找不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中介”,给思想理论创新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是担当意识不足。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出于对个人得失、前途的考虑,有顾虑,不敢写、不敢讲甚至不敢想;或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对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怀有功利主义动机,试图逢迎社会上一些利益集团的喜好。
三、关于加强思想理论创新的若干举措
(一)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思想理论创新的实质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键是要坚决克服僵化保守、教条主义、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倾向,勇于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思想束缚。具体到思想理论研究创新层面来看:
一要在始终坚持“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前提下,继续深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重要方针,大力支持、鼓励国内理论研究者通过适当方式和渠道发表原创理论、学说和观点,搭建高规格的分享交流平台,让思想理论碰撞成为“新常态”,让新的思想能够有机会接受理论和实践的检驗。同时,也要坚持海纳百川,注重辩证地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等的部分观点、主张和研究方法。
二要始终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原则,支持、鼓励理论研究机构和优秀学者自主开展广泛的国情社情调查,多“解剖麻雀”,少“走马观花”。鼓励理论研究者走出机关大院和教室课堂,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深入大型城市、中小城镇、经济新区、革命老区、机关事业单位、中小企业、非盈利组织等,调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实际情况,了解理论和实际的同合离异,做到了解宏观,更熟悉微观,通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为理论创新积累更加丰富的材料。
三要经常性开展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教育。“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要严谨分析各种教条主义的表现,深刻剖析形成的原因,努力加以克服和避免。通过对教条主义的批评和批判,突破思维定式,摆脱惯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方法,努力铲除教条主义滋生的土壤。
(二)创新思想理论研究工作体制机制
一要探索思想理论创新主体多样化。继续加大对各级党校和高等院校理论研究机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资助民间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思想理论创新研究,承认其在思想理论研究领域的合法地位和重要作用,支持其在各类刊物、论坛上发表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 二要探索思想理论研究机构去行政化,深化用人制度改革。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参考高等院校改革,减少行政干预,推进机构学术中心化,弱化思想理论研究机构的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探索“教授治校”型管理模式。推进用人制度改革,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鼓励人才流动,探索建立终身研究员制度。
三要完善思想理论研究项目制。党委、政府可以根据形势和决策需要,以政府采购、基金资助等形式,委托高等院校、思想理论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围绕某个专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干货”的思想交流、学术座谈、政策咨询等活动,重点强化对研究结果的验收和评估。通过完善项目制,提高思想理论创新的积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改善理论研究“单兵作战”的局限性。
四要完善理论研究成果综合评价体制。积极应用现代管理学的研究成果,以构建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为切入点,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理论研究成果评价体制,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对思想理论成果特别是重要创新进行多维度评价。
(三)坚决维护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思想理论研究界,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决维护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对于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学术失范等采取零容忍甚至加重处罚态度,为国内学术界树立最高的学术道德标杆。需要具体做到,一是建立学术腐败、不端、失范行为举报奖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鼓励各界对思想理论创新研究进行监督,对发生学术腐败、不端、失范行为的个人和组织进行责任追究和相应处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二是结合思想理论学术文章特点,综合运用大数据等技术经常检查学术规范情况,对于领域内重点论文、重要研究成果,探索建立发表前强制查重机制,进一步提高抄袭行为的界定标准;三是探索建立原创性成果实行申报制度,对申报的科研成果予以登记备案并协助办理知识产权保护,视情况给予奖励,保护思想理论研究者的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提高创新积极性。
(四)要着力培养优秀的青年思想理论人才
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青年人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因此,做好思想理论创新工作,一個关键环节就是要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思想理论人才,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敢于压担子有计划地侧重培养、选拔青年学科骨干、学科带头人。同时,做到既要支持工作,又要关心生活,尽可能解决青年思想理论人才的住房、子女教育等实际困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思想理论创新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反对教条主义,总结新形势、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新华社离退休干部工作局)
总书记的这段讲话,既是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新成绩的殷切嘱托,更是对进行与历史时代、人类实践相适应的思想理论创新的明确要求。本文认为,落实总书记要求,推动思想理论创新,重点应从深化思想认识,确立问题导向和统筹解决措施等方面入手。
一、深刻认识思想理论创新对于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思想理论创新直接推动马克思主义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发展的理论、创新的理论,它来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没有穷尽真理,因而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神州大地上结出的硕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在努力探索阶段,仍需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断完善,仍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加以提炼和升华。因此,加强思想理论创新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二)加强思想理论创新是对当前国内纷繁芜杂的思想理论研究状况的有力廓清
新形势下,出于意识形态冲突,各方力量激烈角逐,都在努力争夺思想理论高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普及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个突出表现是,高等院校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主要战场,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或刻意抹杀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或肆意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或大肆传播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制造思想混乱。再比如,近年有些学者参照西方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价值观和实践成果提出了公民社会、宪政社会主义等概念,颇具迷惑性。在这种形势下,唯有正本清源才能匡正祛邪,只有通过理论创新,更好地阐释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品质,才能更加坚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阶层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加强思想理论创新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思想启蒙呼声的恳切回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益丰富的物质生产必然带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结合中国当代社会思想状态来看,随着以市场经济、契约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商业文明的兴起,传统农耕文明的宗法意识和等级伦理正在逐渐瓦解或重构,以“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为代表的人本意识和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在现代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大行其道的当下,更加迫切需要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在莺歌燕舞和权力游戏中永堕轮回,还是在筚路蓝缕和深刻反思中实现自我超越?思想理论创新,正是要在这种转型期,坚持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来推动群众的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对抗资本对人的异化作用。
(四)加强思想理论创新是落实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总览全局的新的科学理论,需要有更加具体的新理论做支撑。抓好落实工作,重要的是在坚持“四个意识”前提下,着力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归纳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断深化思想理论研究,由全局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通过不断创新,进一步充实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内涵。
(五)加强思想理论创新是我国构建“中国模式”的必要准备
曾几何时,“华盛顿共识”几乎成为全球治理的范本。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随后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接连爆发,导致延续多年的全球经济衰退,标志着资本主义非但没有成功克服周期性经济危机,而且使经济危机更加复杂化。经济危机直接带来的是信任危机,带来的是对西方经济模式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质疑。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多年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在应对历次经济危机中的优异表现,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制度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优越的治理模式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思想理论来进行概括、阐释和传播,这既是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中国争取国际社会認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思想理论创新对于我国建构有深远影响的“中国模式”将具有巨大的理论支撑作用。
二、充分认识当前思想理论创新面临的困难
当前思想理论创新工作,总体上是顺利的,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主张,但也还会面临一些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包括:
(一)容易受到教条主义的影响和误导
1、当前,中国思想理论研究中的教条主义主要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机械式套用甚至迷信,可以称之为传统教条主义。比如,某网站主页上自称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时政、思想和学术综合类网站之一。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秉持学术为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服务的原则。坚信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指引中华民族解决当前问题、化解内外危机,为全人类作出贡献!”,该网站内容大多是研究国内外各种社会问题,可得出的结论却大体上都是一条:只有毛泽东时代才是黄金时代,只有靠毛泽东思想才能解决当前所有问题。传统教条主义表面上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尊崇,实际上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精髓即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背离。由于传统教条主义在历史上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其错误观点和主张已经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多次批判,其在理论研究领域影响逐渐减弱,对思想理论创新影响较小。 另一种是对西方主流思想不加辨别的全盘移植,可以称之为新教条主义。新教条主义的危害远胜于传统教条主义,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表现形式上更有欺骗性,宣称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价值取向,易得到社会主流认同:二是理论体系更严密,涵括了政治、经济、哲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三是其支持者构成复杂,既有大学教师、研究机构学者,也有网络大V、部分青年意见领袖等。与传统教条主义相比,新教条主义以西方的政治、经济、哲学自由主义为主要理论资源,以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目的,提供的是比较完整的渐进资本主义演变方案,可能会对思想理论创新产生比较严重的干扰和误导。
2、教条主义产生的主要根源
(1)认识根源
是指人的认知过程主要存在两对矛盾:一是实践的变动性和主体思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二是理论的普遍性和特定实践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人类对新事物的认知大部分直接来源于具体实践,而实践的发展要远快于人类的认知,这就是认知的滞后效应。这种效应为教条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2)社会文化根源
我国千年来,受大一统思想文化侵蚀,社会成员个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受到压抑,单一化、趋同化成为思维模式的主要特征。进入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大举侵入,并未实现其所标榜的言论自由,反而党同伐异,在争夺思想舆论控制权中进一步强化了趋同化和单一化,将不同意见不加分别地一概扣上威权、集权、践踏人权、自由公敌等意识形态的帽子,形成新的话语霸权,这是令人始料不及的,也充分证明了新自由主义的虚伪。在这种情况下,教条主义成为了辨别敌我的有力工具。
(二)缺乏问题导向意识
思想理论创新,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没有只做纯粹逻辑推理演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理论研究注定是僵化的、无效的。
1、缺乏问题导向意识的表现
一是只讲主义,不讲问题。有些理论研究文章,通篇在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理论功底之深,让人叹为观止。可是全篇仅做理论探讨,不谈具体问题,既不说怎么看,也不讲怎么办。
二是只谈成绩,回避问题。有些理论研究文章,从头到尾都在总结经验和成绩,绝口不提教训和问题,更遑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对问题采取回避甚至无视的态度。有些理论研究文章,谈成绩时大张旗鼓,讲问题时轻描淡写,将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流于形式。
三是只谈问题,不讲措施。有些理论文章,虽然提出了一些问题,却不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笼统地抄抄文件表述,复述各级领导要求,没有任何原创性。
2、理论研究缺乏问题导向意识的成因
一是不“接地气”,对现实缺乏思考。常年在机关、学校从事理论研究、教学,没有机会与基层接触,更没有机会系统了解基层现状,对基层情况的认知“碎片化”。“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不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思想理论研究自然无法焕发勃勃生机,创新更无从谈起。
二是自身理论修养有欠缺,只熟悉认识论,不熟悉方法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很熟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缺乏深入了解。找不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中介”,给思想理论创新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是担当意识不足。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出于对个人得失、前途的考虑,有顾虑,不敢写、不敢讲甚至不敢想;或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对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怀有功利主义动机,试图逢迎社会上一些利益集团的喜好。
三、关于加强思想理论创新的若干举措
(一)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思想理论创新的实质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键是要坚决克服僵化保守、教条主义、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倾向,勇于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思想束缚。具体到思想理论研究创新层面来看:
一要在始终坚持“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前提下,继续深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重要方针,大力支持、鼓励国内理论研究者通过适当方式和渠道发表原创理论、学说和观点,搭建高规格的分享交流平台,让思想理论碰撞成为“新常态”,让新的思想能够有机会接受理论和实践的检驗。同时,也要坚持海纳百川,注重辩证地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等的部分观点、主张和研究方法。
二要始终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原则,支持、鼓励理论研究机构和优秀学者自主开展广泛的国情社情调查,多“解剖麻雀”,少“走马观花”。鼓励理论研究者走出机关大院和教室课堂,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深入大型城市、中小城镇、经济新区、革命老区、机关事业单位、中小企业、非盈利组织等,调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实际情况,了解理论和实际的同合离异,做到了解宏观,更熟悉微观,通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为理论创新积累更加丰富的材料。
三要经常性开展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教育。“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要严谨分析各种教条主义的表现,深刻剖析形成的原因,努力加以克服和避免。通过对教条主义的批评和批判,突破思维定式,摆脱惯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方法,努力铲除教条主义滋生的土壤。
(二)创新思想理论研究工作体制机制
一要探索思想理论创新主体多样化。继续加大对各级党校和高等院校理论研究机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资助民间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思想理论创新研究,承认其在思想理论研究领域的合法地位和重要作用,支持其在各类刊物、论坛上发表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 二要探索思想理论研究机构去行政化,深化用人制度改革。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参考高等院校改革,减少行政干预,推进机构学术中心化,弱化思想理论研究机构的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探索“教授治校”型管理模式。推进用人制度改革,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鼓励人才流动,探索建立终身研究员制度。
三要完善思想理论研究项目制。党委、政府可以根据形势和决策需要,以政府采购、基金资助等形式,委托高等院校、思想理论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围绕某个专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干货”的思想交流、学术座谈、政策咨询等活动,重点强化对研究结果的验收和评估。通过完善项目制,提高思想理论创新的积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改善理论研究“单兵作战”的局限性。
四要完善理论研究成果综合评价体制。积极应用现代管理学的研究成果,以构建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为切入点,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理论研究成果评价体制,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对思想理论成果特别是重要创新进行多维度评价。
(三)坚决维护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思想理论研究界,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决维护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对于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学术失范等采取零容忍甚至加重处罚态度,为国内学术界树立最高的学术道德标杆。需要具体做到,一是建立学术腐败、不端、失范行为举报奖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鼓励各界对思想理论创新研究进行监督,对发生学术腐败、不端、失范行为的个人和组织进行责任追究和相应处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二是结合思想理论学术文章特点,综合运用大数据等技术经常检查学术规范情况,对于领域内重点论文、重要研究成果,探索建立发表前强制查重机制,进一步提高抄袭行为的界定标准;三是探索建立原创性成果实行申报制度,对申报的科研成果予以登记备案并协助办理知识产权保护,视情况给予奖励,保护思想理论研究者的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提高创新积极性。
(四)要着力培养优秀的青年思想理论人才
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青年人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因此,做好思想理论创新工作,一個关键环节就是要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思想理论人才,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敢于压担子有计划地侧重培养、选拔青年学科骨干、学科带头人。同时,做到既要支持工作,又要关心生活,尽可能解决青年思想理论人才的住房、子女教育等实际困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思想理论创新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反对教条主义,总结新形势、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新华社离退休干部工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