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供给侧改革第一枪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mbo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的西湖,除了醉人的湖光山色,最值得期待的莫过于那杯明前的龙井了,只是“西湖龙井”的春天似乎从来都不平静,随着新茶陆续上市,关于“西湖龙井”被假冒的议论再度满城风雨,这似乎成为了近些年春茶季的“标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号角全面吹响,面对多年久治不愈的“内伤”,“西湖龙井”迅速顺势而为,迈出中国绿茶第一公共品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步。
  现阶段,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既有需求的也有供给的,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从过去的“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备行业都要着力从生产领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意味着茶产业身处的大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实际上,不仅是“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甚至全国每一个茶区都存在区域混淆、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茶产业的良性发展。要解决它们的尴尬境遇,关于茶业公共品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普遍存在的内忧外患
  众所周知,正宗的西湖龙井产量非常稀少,而产自五大核心产区的更是凤毛麟角。根据2010-2015年杭州市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西湖龙井年产茶量基本保持在800-1000吨,但在我国每年西湖龙井的销售量却远远超出这个范围,甚至可达3000多吨。可想而知,每年约七成的假冒“西湖龙井”流入市场,给西湖龙井这一享誉全国的绿茶公共品牌带来巨大伤害。
  陆羽国际茶业交易中心董事长严建红告诉记者,每年春天“西湖龙井”上市时,最热闹的自然是它的五大核心产区。不论是尝鲜的茶人还是进货的茶商,都把地标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但也催生了“狸猫换太子”的把戏,非核心产区甚至更远的“类龙井茶”被运到这块风水宝地,转手便身价飞涨。对这样一片扁扁的绿色树叶,大众消费者恐怕很难准确辨认出具体产地。
  武夷山市茶叶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和西湖龙井如出一辙,备受市场追捧的武夷山正岩茶也同样面临真假难辨、价格机制不透明等内忧外患,由于巨大的利益驱使,大量假冒伪劣的武夷正岩茶充斥市场,甚至导致造假技术不断升级,给消费者带来困扰,严重影响武夷岩茶的持续健康发展。非正岩茶在色、香、昧上与正岩茶略有区别,倘若将二者混合加工,并非普通消费者能够分辨的,监管难度很大,茶叶鉴定难上加难,往往不了了之。追根溯源,这种不良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和缺乏有效监管的市场机制造成。”
  为了保护“西湖龙井”,基地保护条例、二维条码追溯制度、专卖店、统一包装等多重举措都在使用,但由于龙井茶公司多、格局小而散,很难将泛滥的假冒西湖龙井“连根拔起”,消费者也逐渐失去信任,干脆不喝西湖龙井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表示,“地理标志保护”没有罩住小小的西湖村,如此一来,西湖龙井品牌的泛化极有可能导致其品牌的“空心化”,最终的市场被其他龙井品牌瓜分。
  如何从“供给侧”改革?
  目前解决“西湖龙井”等知名公共品牌的困局,只有从“供给侧”进行改革,提高茶产品质量、加大茶产品质量标准执行、引入创新性交易平台,实现西湖龙井产业提质增效。
  针对产品质量标准,刘国英一语中的:“中国茶不缺标准,30余年的标准化进程已有基础,缺的是标准执行的力度。武夷岩茶已经有了完善的国家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往往只停留在学术理论阶段,难以和市场行为有机结合起来,造成了需求和供给的信息鸿沟。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崛起,普通消费者仅凭有限的网络销售信息和产品标价难以辨别茶的真伪和优劣,这给劣质甚至假冒茶提供了生存空间,淹没了产量稀少、价格高昂的优质茶,陷入市场的恶性循环。
  王庆表示,当一个品牌起不到最起码的辨识作用,只会增加辨识成本时,那一定是这个品牌在顶层设计和管理维护中出了问题,而不是渠道和消费者的问题。茶界公共品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品牌制度设计,公共品牌过于强大,而企业品牌没有充分发育。只有公共品牌一家独大,无法解决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问题,假冒伪劣也就难以根除。公共品牌就像责权不明晰的所有权,最终必然导致“西方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拿来拿去的结果就成了失去晤空保护的“唐僧”。
  当然,农产品领域等待企业品牌充分发育成熟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个过渡阶段,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逐步引导市场向比较接近产品真实的情况演进呢?严建红以日本静冈绿茶为例,“在日本,静冈绿茶是类似西湖龙井地位的品牌,它也曾面临着西湖龙井式的品牌困惑。为解决这个问题,在静冈绿茶这个大品牌下,根据其具体原料比例又做了区分。在产品包装上,要求只有百分之百的静冈原产茶才可以标注静冈绿茶,如果加入非原产地的绿茶原料,需要标注‘混合静冈绿茶’。”
  “日本静冈绿茶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在处理利益问题时,一味地堵显然行不通,必须尽量用明晰和可操作的办法来保护各方利益。”刘国英认为,既然不能用简单的真和假来解决武夷正岩茶的问题,那何不把“灰色地带”明晰化、标准化,在包装和分级上更加细化,为那些产能提供合法的上市渠道?
其他文献
《红楼梦》里的贾雨村虽奸邪,但有些见地却颇为深刻,他说人之菩恶乃“气”之所秉,仁者秉清明灵秀之正气,恶者秉残忍乖僻之邪气。但还有一种人恰秉正邪两气,这种人“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
期刊
乾隆十一年(1746年)正月,汪士慎与管幼孚诸友人同登文峰塔览胜。游毕,管幼孚乘兴作《文峰塔院图》一幅,汪士慎题诗画上,以记其胜。之后,管在自家的幼孚斋中约请他品赏泾县山涯之绝品香茶,兼及论诗品画,那种“共向幽窗吸白云”,顿觉“六腑皆芳芬”的场景,闲云野鹤,风雅怡怡!之后,汪士慎以隶书题七言长诗《幼孚斋中试泾县茶》于画上,记其之兴。其诗曰:  不知泾邑山之涯,春风茁此香灵芽。  两茎细叶雀舌卷,烘
期刊
当今金骏眉的符号化影响力,要归于正山小种曾经的辉煌。  红茶几百年历史,为什么只有桐木关地区的红茶才有“正山”之誉?而风靡全世界、影响了世界口味的正山小种,又为什么没有成为原产地的主流?“武夷山一怪,正山小种国外买”的文化根源何在呢?  金骏眉采制引话端  刚进阳历3月,微博上就有好事者发布采制金骏眉的消息。此帖一出遭致各路人马拍砖。理由再简单不过:惊蛰还没到,整个桐木关地区的菜茶还在休眠期,根本
期刊
春节刚过,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2013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春季广州茶博会)招商工作已圆满完成预定计划,中洲中心一、二、三层展馆已经全部爆满,还有众多茶企纷纷要求参展,大会组委会决定再开设中洲中心展馆地铁层(负一楼),地铁层拟设“茶皇盛荟”展区,此展区专门展示高端老茶、高档精品茶、名家紫砂壶、老壶。并专门接待资深茶友、壶友及收藏爱好者。  据悉,2013春季广州茶博会将于5
期刊
2013年6月20-23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六安市政府主办的北京国际茶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本届国际茶展共设百强企业馆、全国重点产茶县馆、台湾馆、国际馆、茶具馆等12个馆区;一线品牌企业占参展企业90%以上,入场观众超过7.6万人次,成交额突破5.52亿人民币。  帝都茶事,广博之风  茶展的国际馆中,入口正对的地方便是越南茶展位,原木风格的八根立柱支起一个尖尖的屋顶,像一
期刊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宋代畫家苏汉臣的传世名畫《长春百子图》。在这幅长达5米多的长卷上,生动地描绘了四时百童嬉戏的畫面。其中有个场景颇值得玩味:一座凉亭中,三四童子围在几案旁,一个在濡笔染翰,身后两个在注目观看,还有一个则安静地坐在一边,面前摆着一壶茶和一只白瓷瓯,仿佛在啜茗赏景。  这一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反映出宋人茶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茶自古就是老少妇孺皆宜之饮。而事实上,根据史书记载。早在
期刊
如果要概括天心村天英茶业嘉叶茶厂朱家的家族传承精神,“兼收并蓄”,是从朱建福这辈就已奠定的。  天心村靠崇阳溪边最后一排,很气派的一座院落,便是嘉叶的厂址所在。  春寒料峭,细雨迷蒙,因为没有宾客的迎来送往,这座几乎是全村最气派的院子显得格外的空旷和宁静。满载茶叶离开的货车的马达轰鸣声似乎还回旋在空中,窗外的雨落滴滴答答,朱建福安静地冲茶,一款曼陀峰的水仙,已是第十二道,茶汤依然有滋有味。  流离
期刊
大坑口,虽是武夷正岩茶产区“三坑”之一,但在岩茶圈,人们总是会把它跟苏炳溪苏德发这对父子联系起来。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家山场够“硬”,还因为他们的技术过硬。于是,苏家一门父子,出了两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在福建乃至全国恐怕都是少见的。  苏德发坦言,苏门的“显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亲对他的“严”传“深”教。  做茶,就像谈恋爱  在武夷山,茶季(通常是4月底5月初)前的头几个月是做茶人一年中最
期刊
“宠辱不惊”,是家族成员面对诸事的态度,是这个家族的传承精神。  “一个家族,看遍百年制茶史。”一句话概括这个家族的做茶历史,这句凝练有力,是不二之选。  在武夷山,以茶为生的种植者、经营者数以万计。但要说起陈氏家族,懂行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耳闻。有人讲他们是武夷岩茶第一望族,“第一”和“望族”的帽子或许太高,但是武夷岩茶有历史记载以来,这个家族的每一代都有名有姓可追寻。“书”字辈的陈书省,“礼”字
期刊
3月中旬,春的气息浓重,于云南而言,却即将进入最热的季节。我们的行程,从充满梦幻色彩的西双版纳开船,寻访此地的布朗山、贺开山、古六大荼山,再西行至景迈,进勐库,北上邦东,又寻访凤庆,绕着云南的主要茶区走了一圈。为了更深入了解今年云南的茶事,4月初,行程又再次折返,从凤庆到云县到澜沧,再返勐海,一路风尘,清明时节又回古六大茶山,整个行程持续近一个月。古茶山千百年来与人们相伴而生,一个月的行程只能看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