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4月翻开吉林化纤一季度报,一组数字震惊了记者:2017一季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29亿元,同比增长14.6%;销售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36.4%;纤维直接出口量14455吨,同比增长116.4%,出口创汇达4527万美元,同比增长132.8%。如此高速的增长在眼下增速减缓的业内以及发展缓慢的东北都极为罕见,吉林化纤到底发生了什么?
与吉林化纤结缘还是在2010年的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颁奖大会上,时任吉林化纤集团副总经理的宋德武因为主导天竹纤维的成功开发与应用而光荣当选。2013年9月,宋德武接掌吉林化纤帅印,当时的吉林化纤已经连续5年亏损运行。然而短短的三年多时间,吉林化纤却创造了如此高速增长的神话,记者迫不及待地赶往吉林化纤寻找答案,听听神话的书写者宋德武的讲述。
从傅万才到“傅二代”
从机场到吉林化纤的路上,前来接机的司机说,吉林化纤能有今天都是因为“傅二代”来了。这让记者有点疑惑,吉林化纤的董事长宋德武是“富二代”吗?司机笑着解释道,是“傅二代”不是“富二代”。在此后的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职工称呼董事长宋德武为“傅二代”。
提起吉林化纤,提到“傅二代”,无论如何都绕不过老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傅万才。采访中吉林化纤的职工干部都说,宋德武太像当年的傅老板了。
傅万才自1985年至2002年任吉林化纤董事长期间,集团利税从1985年的641万元到2002的17420万元,吉林化纤因此被誉为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也正是在这期间,宋德武来到吉林化纤工作。
正如电视剧《亮剑》中主角李云龙所说,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传统。当这种传统与性格注入给这支部队后,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这就是军魂。企业也是如此,傅万才的管理理念和道德精神也早已深深烙印在吉林化纤。
宋德武将傅万才视为开拓者与领路人,对这位王牌当家人的管理才华与道德精神内化于心,既有传承,也有续写。
宋德武的作息时间就是以傅万才为榜样,每天早上6点到公司,先到车间和项目建设工地巡视了解生产、建设情况;晚上7、8点钟离开公司;每天至少要深入车间现场两三次,且不分节假日;只要不出差,全年没有一个休息日;他出差回来的第一时间一定要去车间抽查岗位,这些都已经成为了习惯。
职工闫冬冬说宋总一直在我们身边,他每天巡查车间喜欢和工人谈心,习惯了解第一手资料,不唯虚不唯上只唯实。宋德武规定,节假日必须有领导值班,以便处理突发事故。
宋德武非常看重从严治厂理念,这是在老董事长傅万才身上所学的重要治厂理念和方略,也是吉林化纤走向辉煌的杀手锏。
当年傅万才抓纪律,从干部子弟抓起,解决“严下不严上,严疏不严亲,严人不严己”问题。当宋德武掌印后,同样对违反纪律的不论职位高低都严格处理。有一次,门卫打来电话,问他一位副总迟到,门卫不让进就开车撞杆怎么办?他果断的说:“你告诉他,我叫他回去,算迟到处理”。在班子会上,他点名批评了这个副总,宋德武说,纪律是高压线,老董事长傅万才说的,现在仍然管用。
一天,當宋德武巡视车间时,发现车间领导不在,第二天宋德武发现那个领导仍不在岗,便在大门口的公示栏上贴出一张处罚通知:脱岗罚款一千元。
“傅二代”也可以说是“富二代”,宋德武所继承的正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
吉林化纤厂内很多地方都贴着“奉献、敬业、负责、创新、自律”,这五种精神也正是傅万才的作风,如今宋德武将这种企业精神和作风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两人工作一人干,抽出一人搞基建”“钱算分、时算秒,志坚精准保达标”,这些豪言壮语形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吉林化纤大规模扩张时期,对激励吉林化纤人艰苦创业、共创辉煌的斗志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今天,它在吉林化纤实施5000吨竹长丝连续纺、2万吨醋酐、1万吨人造长丝细旦化、2万吨扁平腈纶等项目建设中,仍然发挥作用。它所激发出的人的那种无形动力,使吉林化纤在极度困难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
吉林化纤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切实有效的管理体系。20年前,管理上的“严爱相济”,使吉林化纤成为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吉林化纤集团董事长宋德武很看重吉林化纤经年累月形成的这笔无形的财富。但他认为,企业文化是发展的文化。发展的文化自身也必须要不断地发展。所以,他及他的管理团队,不仅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以适应升级转型的需要,把吉林化纤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境界,还必须努力把管理上升到了文化,把制度约束变成员工的行为自觉。
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无论是新兴企业还是转型企业,要走到这种境界十分不易。但是,吉林化纤却能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前瞻性极强的文化战略以及逆境中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看到许多有关奉献与责任这一主题的“文化”风景。
从吉藁到吉化
“傅二代”崭露头角还得从2005年河北吉藁公司担任总经理时说起,当时宋德武还不满34岁。
宋德武刚到吉藁时公司正处在困难时期,背负债务、连续亏损运行。
2005年11月,由吉藁牵头的天竹纤维产业联盟在杭州正式成立,32家企业入盟。那时,距离宋德武到吉藁履职才短短几个月;那一年,他34岁。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有的是实干。“那时候我们就那么二三十人参会,会议没有什么形式,就是讨论怎么把天竹做好。”他说。联盟企业的负责人大多数年岁高于他,可他赢得了尊重与信任。“宋总就是联盟的核心人物,联盟或者企业之间有什么事,宋总出面,大家就会觉得放心。”深圳贝利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马浩然说:“宋总深具平衡能力。”对于联盟这样的产业链同盟,能平衡利益各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信任度的建立。能够平衡,源于信任。他用理想的愿景召集了志同道合者,用坦诚真实经营联盟事业。天竹联盟在他的运筹帷幄下,版图迅速扩展,目前已有78家成员企业,涵盖原料、织造、终端产品等产业链各个环节。“有志者,事竟成”,能够将理想照进现实,他不断在理想指引下创造新的现实。 经过宋德武6年的苦心经营,吉藁公司的形势发生逆转,效益连年攀升,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10504万元,增长了148.7%,累计实现利润10602万元,增长了375.6%。
当2013年9月,宋德武在吉藁创造的奇迹再次在吉化上演。他在吉林化纤发展陷入瓶颈期临危受命,执掌帅印,出任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5年4月,企业结束了45个月连续亏损的历史,逐月开始盈利。上任三年多来,吉林化纤净资产年均增长23%,销售收入年均增长 8%,产品产销率达 100%,员工收入翻了一番。一连串傲人的数字,标志着沉寂已久的吉林化纤走出冰河纪,强势回归到业内视野之中。
是什么能让宋德武无论是在吉藁还是在吉林化纤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呢?在与宋德武几次接触中,他给人感受最深的就是爱思考和爱学习。记得有一次参加天竹联盟的会议,在吃早餐时和宋德武坐在一起,边吃边聊之中,他一直在和我探讨行业形势和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可以说宋德武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自已也说自己的优点之一就是爱思考。他常说,“领导干部要动脑经。天下凡人以惰字致败、天下才人以傲字致败。”
他说,思考不受时空限制,是“成本较低的劳动”,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在旁人看来宋德武几乎没有思考的间隙。但是,他坚持思考,因为“思考往往成为行动的指南”;因为思考所以也爱看书,在他的家里、办公室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书籍。对管理、技术、经济等各个领域进行钻研,他不但善于学习思考,更善于把学到的观点与工作中的现实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学习思考带来的智慧升级着行动的效果,行动的经验又激发了学习的动力、提升了智慧的空间,让他在工作中的每一步都发挥良好。
“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宋德武说。出差的路上,别人在聊天、打牌,而他都是在看书。“看到一些观点,我会把它和工作中的现实结合起来,认真思考一下,这样重要的观点就能在我脑子里留下来;在遇到现实情况时,我又会加以巩固;这样,别人的观点经过多次巩固,就能成为我的知识,能够指导行动、纠偏价值。”宋德武就是这样边看书边思考,将知识累计成自己的宝库,应用到实干中。
从输血到造血
“书中自有黄金屋”,宋德武平时的读书积累在工作中不断得到应用。当他接过吉林化纤的帅印时,数十亿元贷款让企业在泥淖中越陷越深。每年利息两三亿元,超过企业年纳税总额,超过员工工资支出。高昂的财务成本让吉林化纤不堪重负。宋德武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展现了资本智慧。
作为吉林化纤的掌门人,宋德武很愿意用“三资”视角看企业。在他的眼中,最理想的企业是“资产最大限度利用、资金最快速度周转、资本最大力度整合”的企业。他希望吉林化纤也能成为这样的企业。
在扭亏脱困上,吉林化纤最具标志意义的资本运作是A股增发。宋德武接过吉林化纤帅印的时候,实际上也接过了这项“一把手”工程。在他看来,要以最低的成本拿到资金,只有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所以,他要亲自运作这件常常需要“一把手”当场拍板的大事,以加快推进A股增发。
此轮增发工作从2013年12月正式启动。宋德武亲自带队,与中国证监会、深交所反复沟通协调。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积极运作,2014年11月18日,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证监会核准吉林化纤非公开发行33834.5865万股新股,企业成功募集资金9亿元。
有媒体称,这次增发是吉林化纤新常态下的一次急救式的输血,是企业由扭亏脱困阶段步入升级转型阶段的大转折。但从资本角度看,这是吉林化纤在资本市场更从容、更自信地让资产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表征。
A股增发后,吉林化纤资产负债率下降了20%,每年降低财务费用3000万元,当年实现了A股公司盈利。利用募集到的充足资金,吉林化纤在短短10个月内建成了5000吨竹长丝连续纺项目,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竹纤维的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优势,大大加快了企业全面扭亏的进程。
宋德武同时又下了另一手好棋,通过调整产权关系,促成了吉林化纤旗下的河北吉藁、湖南拓普公司的产权剥离及金马公司、赢科公司、建安公司等企业的改制,也使企业扭亏脱困的脚步轻快了许多。
在那一段最艰难的岁月里,多少汗水多少辛酸,只有他晓得。在知道增发成功的消息瞬间,宋德武潸然泪下,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泪水凝结的是他和团队一路走来的酸楚。当大家备好庆功酒时,却找不到宋德武。夜幕降臨,他乘北京至长春最晚的航班回到吉林。
2016年1月8日,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再次获得证监会核准。此次增发募集到的资金将注入1万吨人造丝细旦化改造项目,扩大产品差别化优势。
在股份增发输血的同时,宋德武提出并行的观点,造血和换血。宋德武在谈及资本及资金时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吉林化纤要想在快车道跑起来,一要加大输血,做好资本运作;二要加快造血,生产有利润的产品;三要加速换血,加快资金的周转和小贷的调整。在此之上,宋德武还特别提到要严控失血,也就是要小心翼翼地防范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吉林化纤鲜有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从尊严到幸福
无论是输血还是造血,换血,在宋德武的主持下,企业打开了上升通道,也让职工看见了希望。
“只要我们心里装着员工,员工的心里就会永远装着企业、装着工作”,这是宋德武经常挂在嘴上的话。
宋德武在刚刚上任后一天下班,走在职工人流当中,前面两个女职工的谈话飘入耳中,其中一个40多岁的女工说:“商场有一件红色羽绒服,我看了三次,款式、颜色都看中了,就是不降价,要一千多块”。之后又有职工和他聊天时说,厂里有工人说好久没有吃牛肉了,太贵了。宋德武这个当家人听到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沉甸甸的压力从天而降。
曾几何时,吉林化纤职工以月平均工资2000元的钱袋子稳居吉林市职工收入前茅。那时职工下班后也喜欢穿着吉化的工作服,走在路上常常引来羡慕的目光,而后来工资就停顿在了2000元,职工再也没有了穿着工作服逛街的意气风发。
这些事情都深深的刺激了宋德武,他在职工大会任职演说时深深的给全体职工鞠了一躬,他动情的说,“对不起大家,我们的女同志连买一件羽绒服都看了三次还买不起,有些工人舍不得吃太贵的牛肉,这个责任在我。”他话锋一转,“放心,我一定尽快让职工买得起一千元的羽绒服,吃的起牛肉,要让我们工人活的有尊严。”
宋德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通过资本市场运作输血成功后,形势逐渐好转,宋德武通过上调一线工资,增加满勤奖、夜班费、通勤费、发放一次性奖金等方式增加职工收入,从2013年至今,员工人均收入累计增长52.76%,现在职工收入比原先翻了一番。
但是增加收入并不是大锅饭,宋德武实行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同时也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平台,将员工素质提升作为衡量班组管理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一岗多能”培训、新员工素质提升、大学生专项培养、课题攻关锻炼等方式,提高员工综合能力水平。通过开展劳动竞赛,累计奖励一线员工507万元;实施机器代人技术改造,想方设法减轻员工劳动强度;组织开展创新成果奖励,投入66.9万元重奖专业技术骨干及优秀创新项目;推动通勤方式一步制改革和职工之家环境改善等,使员工有了更多的收获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汇聚成强大的合力,转化为吉林化纤前行的永续动力。20000吨/年醋酐项目,140天一次开车成功;5000吨/年竹长丝连续纺项目,3个月达产达效;2870吨/年长丝技改项目、20000吨/年扁平纤维项目,7个半月建成投产??吉纤人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另同行业刮目相看。2014年8月,因雷击造成生产线紧急停车,在家休息的干部员工纷纷自发赶到公司参加生产会战,长丝一车间一共36名休息的纺丝工来了34人,整整奋战了一天一夜;锅炉车间干部员工群策群力,连续工作4天4夜抢修电站机组;各级干部身先士卒,24小时跟踪在现场不离开。通过上千名员工的共同努力,生产线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运转,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从创新到市场
经过宋德武的一系列操盘运作,吉林化纤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经过存量的升级和增量的调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把过去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为了让吉林化纤能够持续发展,宋德武将创新当做核心竞争力,宋德武将创新总结为“众筹工作”,他说“筹的是智,要结合生产实践,全员参与、全范围进行,不仅要有生产和研发创新,还要有模式创新、方式创新和制度创新。”
今年5月19日,吉林化纤集团召开了第二届创新大会,对2015-2016年度创新成果及在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重奖,奖励金额达180万元,是上届的2.7倍;获奖课题数量118项,超过上届57%。
在表彰的创新项目中,最引人關注的莫过于大丝饼的研发。在人造丝行业,丝饼一般都在540克,宋德武提出设想为什么不能解决丝饼单重问题。颠覆老的传统就是创新所在,吉林化纤集团开始尝试生产大丝饼,重量逐渐增加到800克、再到920克,长丝八车间魏海英对此深有体会,“丝饼大了,下道工序的接头少了,工人工作强度小了,收入增加了。”她算了一笔账,由于丝饼大小的变化,使员工工作效率提高了,产量也随之提高了,与过去相比,一个工人一个月下来,每月至少多赚800元钱。
也是在宋德武的能源循环利用倡导下,公司通过引入一种先进的设备装置热泵机组,经过热泵吸收腈纶生产中释放的蒸汽热能,通过能量转换后,直接输送到人造丝生产中,这样就实现了不增加锅炉开台,也可以满足新增人造丝产能对热能的需求了。据介绍,热泵满负荷运行后,一年下来就可以节约2800多万元。
在宋德武看来,创新必须和市场结合,否则就会不接地气,“创新只有市场化才能发展,创新能否体现价值,就看与市场结合的紧密程度。”
本着“市场缺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宋德武说:“不只要补自己的短板,更要补市场的短板。”
基于此,3年多来,吉林化纤围绕结构调整、聚焦优势产品、谋划产业布局,实现了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个个达效盈利。目前已有18个新项目陆续投产,每个新项目都实现了对自主升级技术的充分运用,产品直接补充了市场的短板。
宋德武经过市场调研,发现每年东北地区对醋酐需求量大约在14000吨左右,产品生产却几近空白。看准了这一时机,2万吨醋酐项目立即成为企业新班子组建后决策上马的第一个项目。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40天,企业迈出了从纺织版块向化工版块成功跨越的第一步。
如今,醋酐产品正逐步成为吉林化纤升级转型的新动能!
当创新大会上宋德武出现在主席台时,台下爆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就是职工的心声,这掌声诠释了对一个年轻企业家的爱戴和期望。五月的鲜花仍然绽放,化纤基地不灭的灯光照耀在人们的心田,他点燃信仰之光,使更多人为化纤事业努力、奉献。
与吉林化纤结缘还是在2010年的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颁奖大会上,时任吉林化纤集团副总经理的宋德武因为主导天竹纤维的成功开发与应用而光荣当选。2013年9月,宋德武接掌吉林化纤帅印,当时的吉林化纤已经连续5年亏损运行。然而短短的三年多时间,吉林化纤却创造了如此高速增长的神话,记者迫不及待地赶往吉林化纤寻找答案,听听神话的书写者宋德武的讲述。
从傅万才到“傅二代”
从机场到吉林化纤的路上,前来接机的司机说,吉林化纤能有今天都是因为“傅二代”来了。这让记者有点疑惑,吉林化纤的董事长宋德武是“富二代”吗?司机笑着解释道,是“傅二代”不是“富二代”。在此后的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职工称呼董事长宋德武为“傅二代”。
提起吉林化纤,提到“傅二代”,无论如何都绕不过老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傅万才。采访中吉林化纤的职工干部都说,宋德武太像当年的傅老板了。
傅万才自1985年至2002年任吉林化纤董事长期间,集团利税从1985年的641万元到2002的17420万元,吉林化纤因此被誉为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也正是在这期间,宋德武来到吉林化纤工作。
正如电视剧《亮剑》中主角李云龙所说,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传统。当这种传统与性格注入给这支部队后,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这就是军魂。企业也是如此,傅万才的管理理念和道德精神也早已深深烙印在吉林化纤。
宋德武将傅万才视为开拓者与领路人,对这位王牌当家人的管理才华与道德精神内化于心,既有传承,也有续写。
宋德武的作息时间就是以傅万才为榜样,每天早上6点到公司,先到车间和项目建设工地巡视了解生产、建设情况;晚上7、8点钟离开公司;每天至少要深入车间现场两三次,且不分节假日;只要不出差,全年没有一个休息日;他出差回来的第一时间一定要去车间抽查岗位,这些都已经成为了习惯。
职工闫冬冬说宋总一直在我们身边,他每天巡查车间喜欢和工人谈心,习惯了解第一手资料,不唯虚不唯上只唯实。宋德武规定,节假日必须有领导值班,以便处理突发事故。
宋德武非常看重从严治厂理念,这是在老董事长傅万才身上所学的重要治厂理念和方略,也是吉林化纤走向辉煌的杀手锏。
当年傅万才抓纪律,从干部子弟抓起,解决“严下不严上,严疏不严亲,严人不严己”问题。当宋德武掌印后,同样对违反纪律的不论职位高低都严格处理。有一次,门卫打来电话,问他一位副总迟到,门卫不让进就开车撞杆怎么办?他果断的说:“你告诉他,我叫他回去,算迟到处理”。在班子会上,他点名批评了这个副总,宋德武说,纪律是高压线,老董事长傅万才说的,现在仍然管用。
一天,當宋德武巡视车间时,发现车间领导不在,第二天宋德武发现那个领导仍不在岗,便在大门口的公示栏上贴出一张处罚通知:脱岗罚款一千元。
“傅二代”也可以说是“富二代”,宋德武所继承的正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
吉林化纤厂内很多地方都贴着“奉献、敬业、负责、创新、自律”,这五种精神也正是傅万才的作风,如今宋德武将这种企业精神和作风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两人工作一人干,抽出一人搞基建”“钱算分、时算秒,志坚精准保达标”,这些豪言壮语形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吉林化纤大规模扩张时期,对激励吉林化纤人艰苦创业、共创辉煌的斗志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今天,它在吉林化纤实施5000吨竹长丝连续纺、2万吨醋酐、1万吨人造长丝细旦化、2万吨扁平腈纶等项目建设中,仍然发挥作用。它所激发出的人的那种无形动力,使吉林化纤在极度困难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
吉林化纤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切实有效的管理体系。20年前,管理上的“严爱相济”,使吉林化纤成为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吉林化纤集团董事长宋德武很看重吉林化纤经年累月形成的这笔无形的财富。但他认为,企业文化是发展的文化。发展的文化自身也必须要不断地发展。所以,他及他的管理团队,不仅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以适应升级转型的需要,把吉林化纤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境界,还必须努力把管理上升到了文化,把制度约束变成员工的行为自觉。
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无论是新兴企业还是转型企业,要走到这种境界十分不易。但是,吉林化纤却能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前瞻性极强的文化战略以及逆境中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看到许多有关奉献与责任这一主题的“文化”风景。
从吉藁到吉化
“傅二代”崭露头角还得从2005年河北吉藁公司担任总经理时说起,当时宋德武还不满34岁。
宋德武刚到吉藁时公司正处在困难时期,背负债务、连续亏损运行。
2005年11月,由吉藁牵头的天竹纤维产业联盟在杭州正式成立,32家企业入盟。那时,距离宋德武到吉藁履职才短短几个月;那一年,他34岁。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有的是实干。“那时候我们就那么二三十人参会,会议没有什么形式,就是讨论怎么把天竹做好。”他说。联盟企业的负责人大多数年岁高于他,可他赢得了尊重与信任。“宋总就是联盟的核心人物,联盟或者企业之间有什么事,宋总出面,大家就会觉得放心。”深圳贝利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马浩然说:“宋总深具平衡能力。”对于联盟这样的产业链同盟,能平衡利益各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信任度的建立。能够平衡,源于信任。他用理想的愿景召集了志同道合者,用坦诚真实经营联盟事业。天竹联盟在他的运筹帷幄下,版图迅速扩展,目前已有78家成员企业,涵盖原料、织造、终端产品等产业链各个环节。“有志者,事竟成”,能够将理想照进现实,他不断在理想指引下创造新的现实。 经过宋德武6年的苦心经营,吉藁公司的形势发生逆转,效益连年攀升,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10504万元,增长了148.7%,累计实现利润10602万元,增长了375.6%。
当2013年9月,宋德武在吉藁创造的奇迹再次在吉化上演。他在吉林化纤发展陷入瓶颈期临危受命,执掌帅印,出任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5年4月,企业结束了45个月连续亏损的历史,逐月开始盈利。上任三年多来,吉林化纤净资产年均增长23%,销售收入年均增长 8%,产品产销率达 100%,员工收入翻了一番。一连串傲人的数字,标志着沉寂已久的吉林化纤走出冰河纪,强势回归到业内视野之中。
是什么能让宋德武无论是在吉藁还是在吉林化纤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呢?在与宋德武几次接触中,他给人感受最深的就是爱思考和爱学习。记得有一次参加天竹联盟的会议,在吃早餐时和宋德武坐在一起,边吃边聊之中,他一直在和我探讨行业形势和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可以说宋德武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自已也说自己的优点之一就是爱思考。他常说,“领导干部要动脑经。天下凡人以惰字致败、天下才人以傲字致败。”
他说,思考不受时空限制,是“成本较低的劳动”,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在旁人看来宋德武几乎没有思考的间隙。但是,他坚持思考,因为“思考往往成为行动的指南”;因为思考所以也爱看书,在他的家里、办公室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书籍。对管理、技术、经济等各个领域进行钻研,他不但善于学习思考,更善于把学到的观点与工作中的现实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学习思考带来的智慧升级着行动的效果,行动的经验又激发了学习的动力、提升了智慧的空间,让他在工作中的每一步都发挥良好。
“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宋德武说。出差的路上,别人在聊天、打牌,而他都是在看书。“看到一些观点,我会把它和工作中的现实结合起来,认真思考一下,这样重要的观点就能在我脑子里留下来;在遇到现实情况时,我又会加以巩固;这样,别人的观点经过多次巩固,就能成为我的知识,能够指导行动、纠偏价值。”宋德武就是这样边看书边思考,将知识累计成自己的宝库,应用到实干中。
从输血到造血
“书中自有黄金屋”,宋德武平时的读书积累在工作中不断得到应用。当他接过吉林化纤的帅印时,数十亿元贷款让企业在泥淖中越陷越深。每年利息两三亿元,超过企业年纳税总额,超过员工工资支出。高昂的财务成本让吉林化纤不堪重负。宋德武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展现了资本智慧。
作为吉林化纤的掌门人,宋德武很愿意用“三资”视角看企业。在他的眼中,最理想的企业是“资产最大限度利用、资金最快速度周转、资本最大力度整合”的企业。他希望吉林化纤也能成为这样的企业。
在扭亏脱困上,吉林化纤最具标志意义的资本运作是A股增发。宋德武接过吉林化纤帅印的时候,实际上也接过了这项“一把手”工程。在他看来,要以最低的成本拿到资金,只有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所以,他要亲自运作这件常常需要“一把手”当场拍板的大事,以加快推进A股增发。
此轮增发工作从2013年12月正式启动。宋德武亲自带队,与中国证监会、深交所反复沟通协调。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积极运作,2014年11月18日,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证监会核准吉林化纤非公开发行33834.5865万股新股,企业成功募集资金9亿元。
有媒体称,这次增发是吉林化纤新常态下的一次急救式的输血,是企业由扭亏脱困阶段步入升级转型阶段的大转折。但从资本角度看,这是吉林化纤在资本市场更从容、更自信地让资产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表征。
A股增发后,吉林化纤资产负债率下降了20%,每年降低财务费用3000万元,当年实现了A股公司盈利。利用募集到的充足资金,吉林化纤在短短10个月内建成了5000吨竹长丝连续纺项目,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竹纤维的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优势,大大加快了企业全面扭亏的进程。
宋德武同时又下了另一手好棋,通过调整产权关系,促成了吉林化纤旗下的河北吉藁、湖南拓普公司的产权剥离及金马公司、赢科公司、建安公司等企业的改制,也使企业扭亏脱困的脚步轻快了许多。
在那一段最艰难的岁月里,多少汗水多少辛酸,只有他晓得。在知道增发成功的消息瞬间,宋德武潸然泪下,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泪水凝结的是他和团队一路走来的酸楚。当大家备好庆功酒时,却找不到宋德武。夜幕降臨,他乘北京至长春最晚的航班回到吉林。
2016年1月8日,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再次获得证监会核准。此次增发募集到的资金将注入1万吨人造丝细旦化改造项目,扩大产品差别化优势。
在股份增发输血的同时,宋德武提出并行的观点,造血和换血。宋德武在谈及资本及资金时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吉林化纤要想在快车道跑起来,一要加大输血,做好资本运作;二要加快造血,生产有利润的产品;三要加速换血,加快资金的周转和小贷的调整。在此之上,宋德武还特别提到要严控失血,也就是要小心翼翼地防范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吉林化纤鲜有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从尊严到幸福
无论是输血还是造血,换血,在宋德武的主持下,企业打开了上升通道,也让职工看见了希望。
“只要我们心里装着员工,员工的心里就会永远装着企业、装着工作”,这是宋德武经常挂在嘴上的话。
宋德武在刚刚上任后一天下班,走在职工人流当中,前面两个女职工的谈话飘入耳中,其中一个40多岁的女工说:“商场有一件红色羽绒服,我看了三次,款式、颜色都看中了,就是不降价,要一千多块”。之后又有职工和他聊天时说,厂里有工人说好久没有吃牛肉了,太贵了。宋德武这个当家人听到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沉甸甸的压力从天而降。
曾几何时,吉林化纤职工以月平均工资2000元的钱袋子稳居吉林市职工收入前茅。那时职工下班后也喜欢穿着吉化的工作服,走在路上常常引来羡慕的目光,而后来工资就停顿在了2000元,职工再也没有了穿着工作服逛街的意气风发。
这些事情都深深的刺激了宋德武,他在职工大会任职演说时深深的给全体职工鞠了一躬,他动情的说,“对不起大家,我们的女同志连买一件羽绒服都看了三次还买不起,有些工人舍不得吃太贵的牛肉,这个责任在我。”他话锋一转,“放心,我一定尽快让职工买得起一千元的羽绒服,吃的起牛肉,要让我们工人活的有尊严。”
宋德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通过资本市场运作输血成功后,形势逐渐好转,宋德武通过上调一线工资,增加满勤奖、夜班费、通勤费、发放一次性奖金等方式增加职工收入,从2013年至今,员工人均收入累计增长52.76%,现在职工收入比原先翻了一番。
但是增加收入并不是大锅饭,宋德武实行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同时也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平台,将员工素质提升作为衡量班组管理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一岗多能”培训、新员工素质提升、大学生专项培养、课题攻关锻炼等方式,提高员工综合能力水平。通过开展劳动竞赛,累计奖励一线员工507万元;实施机器代人技术改造,想方设法减轻员工劳动强度;组织开展创新成果奖励,投入66.9万元重奖专业技术骨干及优秀创新项目;推动通勤方式一步制改革和职工之家环境改善等,使员工有了更多的收获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汇聚成强大的合力,转化为吉林化纤前行的永续动力。20000吨/年醋酐项目,140天一次开车成功;5000吨/年竹长丝连续纺项目,3个月达产达效;2870吨/年长丝技改项目、20000吨/年扁平纤维项目,7个半月建成投产??吉纤人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另同行业刮目相看。2014年8月,因雷击造成生产线紧急停车,在家休息的干部员工纷纷自发赶到公司参加生产会战,长丝一车间一共36名休息的纺丝工来了34人,整整奋战了一天一夜;锅炉车间干部员工群策群力,连续工作4天4夜抢修电站机组;各级干部身先士卒,24小时跟踪在现场不离开。通过上千名员工的共同努力,生产线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运转,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从创新到市场
经过宋德武的一系列操盘运作,吉林化纤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经过存量的升级和增量的调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把过去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为了让吉林化纤能够持续发展,宋德武将创新当做核心竞争力,宋德武将创新总结为“众筹工作”,他说“筹的是智,要结合生产实践,全员参与、全范围进行,不仅要有生产和研发创新,还要有模式创新、方式创新和制度创新。”
今年5月19日,吉林化纤集团召开了第二届创新大会,对2015-2016年度创新成果及在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重奖,奖励金额达180万元,是上届的2.7倍;获奖课题数量118项,超过上届57%。
在表彰的创新项目中,最引人關注的莫过于大丝饼的研发。在人造丝行业,丝饼一般都在540克,宋德武提出设想为什么不能解决丝饼单重问题。颠覆老的传统就是创新所在,吉林化纤集团开始尝试生产大丝饼,重量逐渐增加到800克、再到920克,长丝八车间魏海英对此深有体会,“丝饼大了,下道工序的接头少了,工人工作强度小了,收入增加了。”她算了一笔账,由于丝饼大小的变化,使员工工作效率提高了,产量也随之提高了,与过去相比,一个工人一个月下来,每月至少多赚800元钱。
也是在宋德武的能源循环利用倡导下,公司通过引入一种先进的设备装置热泵机组,经过热泵吸收腈纶生产中释放的蒸汽热能,通过能量转换后,直接输送到人造丝生产中,这样就实现了不增加锅炉开台,也可以满足新增人造丝产能对热能的需求了。据介绍,热泵满负荷运行后,一年下来就可以节约2800多万元。
在宋德武看来,创新必须和市场结合,否则就会不接地气,“创新只有市场化才能发展,创新能否体现价值,就看与市场结合的紧密程度。”
本着“市场缺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宋德武说:“不只要补自己的短板,更要补市场的短板。”
基于此,3年多来,吉林化纤围绕结构调整、聚焦优势产品、谋划产业布局,实现了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个个达效盈利。目前已有18个新项目陆续投产,每个新项目都实现了对自主升级技术的充分运用,产品直接补充了市场的短板。
宋德武经过市场调研,发现每年东北地区对醋酐需求量大约在14000吨左右,产品生产却几近空白。看准了这一时机,2万吨醋酐项目立即成为企业新班子组建后决策上马的第一个项目。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40天,企业迈出了从纺织版块向化工版块成功跨越的第一步。
如今,醋酐产品正逐步成为吉林化纤升级转型的新动能!
当创新大会上宋德武出现在主席台时,台下爆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就是职工的心声,这掌声诠释了对一个年轻企业家的爱戴和期望。五月的鲜花仍然绽放,化纤基地不灭的灯光照耀在人们的心田,他点燃信仰之光,使更多人为化纤事业努力、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