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音乐史——缺失的部分维度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djz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四个部分出发,一是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轨迹。二是中国人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与观念的变迁。三是我对西方音乐史17世纪中前古典主义时期的华丽风格、洛可可和情感风格相同及不同点的一些个人见解。四是西方音乐研究是否也有民族化的问题。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民族化
  一、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轨迹
  尽管从希腊的神话与传说,或者古典话剧及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中,都可以发现有关古代音乐实践方面的记载,但可以称作为音乐历史的著作并没有。在鲁塔赫的论文中也知识提供了有关希腊音乐历史的多方面信息,也只能了解到希腊古典时代晚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中世纪学者对音乐的描述与思考,同样也暗含着历史发展的意识。有波伊修斯,是以古代权威的论点作为自己数学与音乐理论的核心,其主要著作有《音樂原理》。意大利音乐理论家归多除去在记谱法与实用方面进行了重要的改革之外,他还代表了中世纪学习和对待传统的态度,其论著有《小逻辑》。约翰尼斯的《有量音乐》第一给予音乐的节奏及记谱以系统完整的衡量尺度,节奏问题首次成为被关注的重要音乐因素。德·科隆的弗科《有量旋律艺术》论述有关节奏模式及节奏记谱法。哲罗姆收集、概括、总结前人的著作史料,概述整理其不同观点及应用实践,为后世的音乐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领域里的学者,一方面对波伊修斯岁代表的中世纪权威理论继续提出职业修正,一方面对希腊古代艺术充满兴趣和热情。代表人物有丁克托里斯,他对中世纪抱有很大的偏见,热情赞颂自己时代的新音乐。他选编作品有《音乐术语解说》。同时期还有许多学者,如:瑞士音乐理论家格拉雷安著《十二调式》说明新的音乐已成趋势。意大利韦森蒂诺《适用于现代实践中的古代音乐体系》论证了当时复调音乐中对为手法的革新。文森佐·伽利莱著作《关于古代和新音乐的对话录》,企图复兴古代音乐。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试图将人类知识的划分,促使了音乐领域的学者们,意识到音乐历史也是人的历史的一个部分,逐渐致力于音乐史料的研究。由著名学者普利托里乌斯,著作《音乐大全》给当时作曲家的创作实践以重要的教益和影响。卡尔维西乌斯《音乐的技术训练》被一些史家成为第一部音乐史。普林茨《高雅的歌唱艺术与音响艺术的叙述》,论述了宗教信仰与崇高的音乐之间的关系。
  18世纪的西方音乐史受启蒙运动影响,理性史观逐渐占居主导地位。这一时期音乐史学形成一种趋势:着力收集史料,并对其理智的和准确的历史描述和解释,进一步尝试建立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合理关系。德国马泰松著作《完美的教堂音乐师》中,已经对历史的重要性及写作原则——“信息必须准备”。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在法国,受启蒙运动影响,人们热烈讨论意大利与法国音乐优劣的问题。拉奎拉特著作《关注法国音乐和歌剧中的意大利语与法语的比较》及勒·瑟夫《意大利音乐与法国音乐的比较》,前者赞美意大利音乐,后者为法国吕利的传统作辩护。还有拉波德《古今音乐论述》中18世纪的论述为后世提供了基友价值的材料。意大利马蒂尼古代部分《音乐的故事》,德国吉尔伯特《教会音乐论》、《教会音乐文献》提供了中世纪的音乐及理论的丰富史料。霍金斯《音乐的科学与实践的历史》是第一部以文、图、谱并茂的方式撰写的音乐史。伯尼与霍金斯相反。《音乐通史》吧音乐现象按时代乐派和观点分别进行考察,加以综合进行文化总体的探讨。18世纪的一些音乐家在乐器演奏技巧的书籍中也会涉及音乐历史的简略历识。如K.P.E巴赫的《古钢琴教程》。
  19世纪是西方音乐史学的形成期。它体现在本世纪的传记、通史等著作写作,以及对音乐历史文献的苦心收集、考证与整理上。19世纪音乐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将一切结论基建与坚实的文献史料考订之上。有福克尔的《音乐史通论》体现了新的历史观念。他也是近代音乐史料学的开山鼻祖。拜尼《回忆历史——评论》是第一次尝试对帕勒斯特里那的生平和作品进行汇编,还有温特菲尔德撰写的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作曲家乔万尼·加布里埃利的传记等著作都是19世纪传记学派重要代表作。他们的强项就是占有丰富的材料,提供大料的史料,描述历史社会背景,缺点就是不重视关于莫扎特音乐风格的来源。克吕桑德尔《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重视材料准确而细致的考证。斯皮塔《巴赫》等。19世纪最重要的音乐史学成果是综合概述性大型著作。如吉塞维特《欧洲和西方音乐的历史》、拉法热《音乐舞蹈通史》等,“有机”、“进化”的观点,吧音乐历史看作是朝着既定目标进化的整体发展过程。这个世纪的历史研究也集中于一些特殊的领域。有吉塞维特《阿拉伯的音乐》。与此同时更多的专门研究领域开始形成,涉及到不同国家、流派、类型、形成及乐器或具体技术等。
  20世纪是史学领域针对传统史学的局限与狭隘,进行总结反思与批判的世纪。这个时期的历史观念直接影响音乐学领域,在学者的著作中反映出来,如:吉利特是里曼的学生,他提出把作为风格批评的历史描述与根据思想得到的解释结合起来。一些专题性的书籍与音乐史学者对风格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联系,如:布鲁姆《音乐历史与现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浪漫主义音乐的和声历史。由多位专家共同撰写的音乐历史著作成为综合性大型著作。如:英国哈多《牛津音乐史》、法国拉维格纳克《音乐百科全书》大料的飞欧洲音乐的音高记谱,是极其重要的资料。还有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有关西方音乐通史线索的著作,如:卡尔·聂夫、沃尔夫、塞尔莫等。有关音乐原始原材料的深入调查和解释的学术成果,还有各种专题的大量内容以杂志、期刊、纪念文集或历史文献的方式出版,有:卡拉佩蒂安《音乐研究与文献全集》、艾特娜《史料百科全书》等。
  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以从人类学、语言学、文化学到结构主义、阐释学的研究,以及对历史学相关学科的重视,体现出内在变化。而西方音乐史面临的问题是对传统音乐学范围及其价值的诘问,对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反驳以及对单线进行论的再度批判等等。东西方尽管观点、角度不同,但在代表著作中所强调的问题或结论,都很相似。如:G科涅普勒《法国大革命至今的音乐历史》,重视社会环境与音乐历史的关系和影响,同时对音乐作品的详实分析去证明自己的观点等。综上所述,西方音乐史在20世纪已经成熟,在不断被考证与挖掘中娱其他学科在一起,从而使自身的学术范围与认识人类的存在、意义与价值紧密相连。   二、中国人对西方音乐历史的研究与观念的变迁
  1949年以前简略的历史回顾:这个时期的中国人“洋为中用、以西洋为师”,主要代表人物是王光祈《西洋音乐的历史纲要》,虽只是概述从初始渊源到19世纪浪漫主义的西方音乐主干线,但是与同时期零散著作相比,有特殊价值。而他的《欧洲音乐史进化论》的历史观念被许多同时期中国先进思想家所接受。
  中国人民建国初期50年代:由于中国身陷战争的特殊环境,在王光祈之后直至50年代,很少有人再进行有关西方音乐历史的整体性著作。而且在50年代的中国面对的几乎是翻译过来的书籍。讲述的都是别国的历史与文化,奉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50年代末苏联学派是音乐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对象。
  向“革命高潮”过度的60年代“是所谓“最革命”的时期,当时外国音乐历史只有中国人自己抒写。有中国第一本综述,是由张洪岛主编的《外国音乐史·欧洲部分》反映此时主导的历史观念与方法。但在对宗教的观念上也过于偏颇,也面临整个社会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我们仍坚持我们队古往今来的音乐遗产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文革”后期撰写而后夭折的音乐史:当时主观的希望写出与西方及苏联都不一样的音乐史。而历史观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其指导历史事实的阐述和分析。《外国音乐简史》反映出西方音乐历史的本体阐述已被当时中国的政治所左右。
  改革开放时期:如何打破禁区,引进西方现代音乐,如何更切近地把握、理解和阐述西方音乐文化本体特征,成为“文革”后,学者们急切关注的首要课题。首先引进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实践。这个课题的成果有廖乃雄的《西方现代音乐初探》,钟子林的《西方现代音乐》等。这些在中国的研究视角具有特殊意义,并且在观念上有巨大变化和历史性进步。将西方音乐史著作介绍给国人,供我们教学与研究参考。如:将保尔朗格《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译为《19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等。在80—90年代将其进行撰写,无论哪种类型,作者对西方音乐历史的阐述,都趋向可逛。有钱仁康的《欧洲音乐简史》。为了西方音乐史,全国学术会议会召开多次,对西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虽然与中国文化界相比,西方音乐领域相对缓慢。但是前景并不暗淡。
  三、前古典主义时期的华丽风格、洛可可和情感风格相同及不同点
  华丽风格、洛可可和情感风格三者都具有自然美且有市民气息。其中都有中产阶级出现都具有趣味性与易懂性。还有三者的音乐准则相近,其中相近的音乐准则分别为:旋律流畅,和声简洁明了,曲式规整,节奏均衡,装饰具有多样性,有主调风格,平谐和音灵活处置运用。
  其三者的不同点是,华丽风格是前古典主义时期,他波及的范围是全欧性的。音乐风格具有时尚性、易懂性和趣味性,切合当时时代脉络,迎合大众潮流审美且中产阶级和平民是他的听众。他的音乐特点,音乐结构很清晰,使用阿尔贝蒂低音,也跟巴洛克时期的节奏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古典风格基本初成。也将协奏曲、交响曲与歌剧风格相融合。它的代表人物有柏林乐派的C.P.E巴赫、格劳恩、J·C巴赫、D斯卡拉蒂等。他存在的缺点就是因为公开性表演,表达情感深度有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洛可可是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精致、轻巧且以装饰性风格著称。不同于巴洛克时期主流史诗性、宏大性的叙事性风格,是区域化特点。它的音乐装饰性强,有同质性节奏,审美情趣与大众审美有一定的差距。在法国宫廷代表人物有库普兰,而且受众范围也只是在法国宫廷。
  情感风格是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只是在北德地区。情感风格是对事物有一种特别的感悟,有多愁善感的气质。在性质上是华丽风格区域性的变体。在当时注重趣味性的同时加大了情感的张力,扩大了音乐表现的范围,具有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代表人物有北德乐派、C.P.E巴赫与格劳恩。受狂飙突击运动的影响,延伸到浪漫主义的音乐有影响。它的音乐特点是力度多样性的对比,有多愁善感的风格,半音阶下行,叹息式的音型且具有狂想性的音乐气质,具有言语化的旋律,主要是倚音的自主运用,少用颤音。他的特点也是他的缺点,其小众化,只有懂音乐的精英阶层(有作曲家、参与者、音乐鉴赏家、评论家三者私下互动也有精神交流)能听,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四、西方音乐文化也存在民族化问题
  事实上后人有关过去的音乐历史的知识,主要来自于前人的记述。尽管乐谱和其他文献的挖掘整理仍在继续,20世纪里不断完善的录音设备,可以记录下音乐作品与演奏的音响,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还是通过各个时代的各类音乐史著述才能了解到的。音乐史学主要关心的不是音乐历史的“故事”,而是由“谁”来讲述这个故事?他是以何种方式来讲述的?进而又会提出一个为什么会这样叙述及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的问题。这里既包括了解对历史知识的性质、对历史史料的看法,对历史长河中的过去与现在的关系的理解;也包括对历史学者本身在研究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这一连串的诘问使音乐史学的研究与人類思想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把理解音乐史撰写者思想,作为理解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音乐史学上升到了理论和哲学的高度。
  西方音乐文化,不论是中国人研究还是外国人研究,都是具有民族化,地域化的差异的。因为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少数民族。并且音乐文化人就都是由任务撰写而来,是经过历史的涤荡而存在于书本著作之中的。从中我们就应该想到这是涉及到作者的生世、生活背景的。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有这样那样的思想忖度。这样的差异源之于作者本身,也就引申到作者所在的民族或者区域的特点。比如:在生活中,湖南人,江西人普遍都是喜欢吃辣的,而到了广西地带人们就是吃酸辣。这是地域性的差异致使人们生活喜好的不同。当然,在中国和外国人编写的音乐历史文化也会有相当不同的差异。中国有56个民族,有上亿的人。莎士比亚说:"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中文翻译为: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同民族人都是会有不同的思想境界,不同的写作风格,不同的视角眼界。所以当我们在审视历史的同时,也要同时兼顾作者的生平简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等一些辅助性,但也是不容忽视的细节问题。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我们在阅读或者研究历史文化的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细微的知识点和多有思考的思想才行。
其他文献
【摘要】:科勒是瑞士的语言学家,本文根据其德语著作整理其翻译等值思想。翻译等值是翻译标准的核心之一。等值概念的引入,推动了翻译学研究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译者翻译实践。  【关键词】:翻译标准;翻译等值;科勒  科勒认为等值基于三个基本原则:  一.等值表示两种文本存在翻译关系,进一步说是存在等值关系。等值涉及翻译的要求:“这种关系必须进行额外的阐述”。就原文而言,翻译
期刊
【摘要】:色彩在美术绘画领域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是广泛的,是美术绘画的重要元素,又是美术作品的灵魂。好的色彩静物画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能快速、生动和正确的传达出色彩的信息,成为美术绘画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色彩;属性;色相;明度;纯度;造型  在美术基础教学中,素描和色彩是最基础的教学,只有这两门基础学科通过了才能进行更进一层的学习,如何把色彩学好,特别是色彩静物学好,在学习色彩静物中会遇到
期刊
【摘要】:沃尔特.惠特曼是第一个走向世界文坛的美国民主主义诗人,他有着独辟蹊径的勇气和远见,被称为“美国经典的核心”。惠特曼创作的《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时代精神的全面体现,而其中的《自我之歌》则是主干和中心。文章将从诗人对“肉体与灵魂”、“生存与死亡”和“上帝与自我”等同一与对立有机结合的关系出发,结合文本,深入探讨惠特曼对美国精神的探索。  【关键词】:沃尔特.惠特曼;《自我之歌》;对应;对立
期刊
【摘要】: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三种类型的市民:老派市民、正派市民和新派市民,而《离婚》就为我们提供了这三类市民形象,以此揭示北平特有的市民性格特征和市民文化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离婚》;市民形象  《离婚》是老舍自己较为钟爱的一部作品,在西南联大讲课时,他曾多次表示:自己最好的小说是《离婚》。同时,老舍在其《我怎样写〈离婚〉》一文,如此描写当时畅快的写作状态:“……原定于8月15日
期刊
毋庸讳言,三峡人文绘画在当代艺术创作的现状中越来越呈现出独特的新现实主义精神价值取向。问题是透过不少的艺术家、画家其艺术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对揭示三峡人文绘画题材中的新现实主义精神,但却似乎没有将其完整意义表现出来。这样看来,要想让三峡人文绘画的新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全部表现出来,必然要与三峡这块土地以及它几千年人文历史的精神性相联系起来考量,特别是要与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三峡百万移民的历史语境
期刊
【摘要】:现阶段的文物保护与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人缺乏保护文物的意识,一些文物保护机构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了文物的流失和损坏,尤其是随着城乡基本建设的蓬勃发展,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日益凸显,文化遗产及其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加强基层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将主要针对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加强文物保护的对策的具体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文物保
期刊
【摘要】:对一所高校尤其是一说具有较长历史的知名高校来说, 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沉淀、文化底蕴和办学传统,已经成为学校精神层面上的宝贵财富,在社会上已构成了相当的影响力。同时,校园文化纪念品就像大学的一张名片,透过这张名片,我们可以读到大学的历史和传承,也正是这张名片作为承载着校园浓厚历史底蕴的向导,纪念品设计就担负着向外界传播文化的使命。  【关键词】:毕业纪念品;纪念品设计;校园文化  引言  
期刊
【摘要】:摘要:歌曲与伴奏的关系就像是红花与绿叶,钢琴伴奏对作品性格的把握、音乐氛围的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其中和声选配的恰当与否则是伴奏创作的关键所在,占据着“灵魂”的地位。将《我爱这土地》、《昭君出塞》、《断桥遗梦》三首女高音作品作为范本,对其钢琴伴奏中的和声进行分析,了解到五声调式与西方的和声体系之间虽有所交融,但五声调式仍是区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的根基所在,是中国民族歌曲的韵味之魂
期刊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必然要求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文化逐渐趋于大同,已经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衰落、乃至于消失;彝文信息处理是传承、弘扬彝民族文化和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服务信息化工作建设的重要工具,本文试着探讨彝文信息处理技术在彝语言现实应用中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彝语言文字;彝语言应用;信息化;彝文信
期刊
【摘要】:党史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现实需要,也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步骤。目前,中国党史文化研究工作还不够成熟,进一步探讨党史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实践价值,对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促进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建设,不仅有利于创造的整个党的精神和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也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