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鉴赏课的目的是陶情操,丰富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新课程标准将音乐教学中的欣赏变成鉴赏,是对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化,体现一种全新的音乐教学理念,给学生能力培养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音乐课要通过多样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音乐紧密联系起来,为终身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当前,农村高中音乐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学校缺乏音乐教学设备,开课时间严重不足,音乐课教学任务根本无法完成,很多教学内容只能一带而过。大多学校师资力量缺乏,師资配备单一。高中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大部分音乐教师业务技能水平单一,很难驾驭除了自己专业之外其他专业的教学任务,导致选修模块教学任务难以顺利完成。
由于音乐课不纳入考试,有些学校对音乐教学放任自流。学生不喜欢课本内容,有些老师迁就学生放些流行歌曲,让学生跟唱,这种落后、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音乐老师对学生进行检测不规范、统一。此外,大部分学校几乎从不组织课外音乐活动。
导致音乐课如此尴尬的因素,教育体制、学校、音乐教师甚至家长都负有责任。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要营造良好音乐环境,完善教学设施。教师要提高对音乐鉴赏课的认识,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不断拓宽知识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评价要多元化。
一、完善教学设施,营造良好音乐环境
首先要完善教学设施,良好的教学设施是学校顺利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要配备专用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学设施、配套音响资料及常用乐器,还要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潜能开发,学校可以利用广播站播放一些经典曲目,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师要上好音乐鉴赏课,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用音乐美化、丰富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自身魅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做法如下:
1.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因素。流行音乐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深受高中生喜爱,并广为传唱。因此,对于流行音乐,教师不能“一刀切”,可以适当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作品与高雅音乐、民族音乐的比较鉴赏,激发学生对高雅音乐、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将流行音乐融入教学中,严格控制数量,只能作为音乐鉴赏的扩展和补充,不能一味迎合学生喜好,大量引入。
2.有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音乐欣赏是创造性思维活动,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设境悟情、融声汇色,拓宽审美视野,深化思想教育。如每节课前播放优美的音乐,能活跃气氛,使学生产生上音乐课的强烈愿望。使用多媒体手段能丰富课堂容量,从而,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其合理应用,不得强加附和。
3.模块整合。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六个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进行整合,如将《音乐鉴赏》与《歌唱》相结合,培训学生基础歌唱技能,通过唱歌实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音乐与舞蹈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可尝试将《音乐鉴赏》与《音乐与舞蹈》相融合,将鉴赏课中相应的课程内容与舞蹈相结合,欣赏《保卫黄河》时,可让学生观看古典大型组舞《黄河》,舞蹈演员大幅度的跳跃和急速旋转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冲击,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作品,这种效果是单靠音乐欣赏难以实现的。再如赏析民族音乐时可以将民族舞蹈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舞蹈实践活动中体验民歌的舞蹈性特征,培养学生表现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此外,还可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让学生从文化视角体验和把握音乐情感。很多音乐作品的创作题材来源于文学作品,如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舞剧《天鹅湖》、管弦乐曲《卡门序曲》等。将音乐与文学融合,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如高中语文课就有《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歌,如果配上民族管弦乐,学生可更深刻地体味诗歌及音乐作品表达出来的艺术意境。当然,与其他学科综合要讲求一个“度”,掌握合适时机、曲目,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4.将本土音乐融入教学内容。我国幅员辽阔,每一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将这些宝贵的艺术资源融入高中音乐鉴赏中,让学生感受本土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要结合音乐鉴赏的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音乐,提高鉴赏能力。对比教学是音乐课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面对种类繁多的音乐鉴赏作品,教师要合理分类,通过音乐作品风格、体裁、人文背景、表现手法等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教师让学生对不同寓意、不同创造目的、不同演奏形式、不同感情色彩、不同题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丰富学生对各种音乐的感受,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如欣赏《独特的民族风》,教师可以先后播放藏族民歌《宗巴朗松》、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感受西藏民歌的嘹亮高亢、蒙古民歌的舒展悠长、新疆民歌的热情奔放,从而对不同民族的音乐有一个大致了解。
新课标提倡对话教学。对话教学首先要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提倡在平等对话中获取知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了更好地实施对话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甚至鼓励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后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完音乐作品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鼓励学生说出不同想法和见解,学生可以大胆评论作品特点、歌手、演奏家的演唱演奏风格,各抒己见,不强调答案的一致性。教师给予总结,之后复听,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育评价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审视目前教学状况,改进不足。同时使学生及时认清自己的音乐潜能、知识水平及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及审美素质提高。教学评价要坚持科学性、导向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由于音乐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学生参与和体验,相比结果,过程更为重要。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要综合学习过程,关注形成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使自身思维、能力、品质、情感不断完善。
要增强农村中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果,教师是最重要因素之一,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教师只有投入情感,才能感染学生热爱音乐、感受音乐,在音乐体验中感受美好情感,获取知识和技能,提升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在音乐教育事业中投入情感,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现代高中音乐教育需要。
当前,农村高中音乐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学校缺乏音乐教学设备,开课时间严重不足,音乐课教学任务根本无法完成,很多教学内容只能一带而过。大多学校师资力量缺乏,師资配备单一。高中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大部分音乐教师业务技能水平单一,很难驾驭除了自己专业之外其他专业的教学任务,导致选修模块教学任务难以顺利完成。
由于音乐课不纳入考试,有些学校对音乐教学放任自流。学生不喜欢课本内容,有些老师迁就学生放些流行歌曲,让学生跟唱,这种落后、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音乐老师对学生进行检测不规范、统一。此外,大部分学校几乎从不组织课外音乐活动。
导致音乐课如此尴尬的因素,教育体制、学校、音乐教师甚至家长都负有责任。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要营造良好音乐环境,完善教学设施。教师要提高对音乐鉴赏课的认识,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不断拓宽知识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评价要多元化。
一、完善教学设施,营造良好音乐环境
首先要完善教学设施,良好的教学设施是学校顺利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要配备专用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学设施、配套音响资料及常用乐器,还要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潜能开发,学校可以利用广播站播放一些经典曲目,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师要上好音乐鉴赏课,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用音乐美化、丰富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自身魅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做法如下:
1.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因素。流行音乐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深受高中生喜爱,并广为传唱。因此,对于流行音乐,教师不能“一刀切”,可以适当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作品与高雅音乐、民族音乐的比较鉴赏,激发学生对高雅音乐、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将流行音乐融入教学中,严格控制数量,只能作为音乐鉴赏的扩展和补充,不能一味迎合学生喜好,大量引入。
2.有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音乐欣赏是创造性思维活动,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设境悟情、融声汇色,拓宽审美视野,深化思想教育。如每节课前播放优美的音乐,能活跃气氛,使学生产生上音乐课的强烈愿望。使用多媒体手段能丰富课堂容量,从而,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其合理应用,不得强加附和。
3.模块整合。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六个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进行整合,如将《音乐鉴赏》与《歌唱》相结合,培训学生基础歌唱技能,通过唱歌实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音乐与舞蹈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可尝试将《音乐鉴赏》与《音乐与舞蹈》相融合,将鉴赏课中相应的课程内容与舞蹈相结合,欣赏《保卫黄河》时,可让学生观看古典大型组舞《黄河》,舞蹈演员大幅度的跳跃和急速旋转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冲击,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作品,这种效果是单靠音乐欣赏难以实现的。再如赏析民族音乐时可以将民族舞蹈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舞蹈实践活动中体验民歌的舞蹈性特征,培养学生表现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此外,还可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让学生从文化视角体验和把握音乐情感。很多音乐作品的创作题材来源于文学作品,如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舞剧《天鹅湖》、管弦乐曲《卡门序曲》等。将音乐与文学融合,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如高中语文课就有《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歌,如果配上民族管弦乐,学生可更深刻地体味诗歌及音乐作品表达出来的艺术意境。当然,与其他学科综合要讲求一个“度”,掌握合适时机、曲目,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4.将本土音乐融入教学内容。我国幅员辽阔,每一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将这些宝贵的艺术资源融入高中音乐鉴赏中,让学生感受本土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要结合音乐鉴赏的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音乐,提高鉴赏能力。对比教学是音乐课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面对种类繁多的音乐鉴赏作品,教师要合理分类,通过音乐作品风格、体裁、人文背景、表现手法等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教师让学生对不同寓意、不同创造目的、不同演奏形式、不同感情色彩、不同题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丰富学生对各种音乐的感受,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如欣赏《独特的民族风》,教师可以先后播放藏族民歌《宗巴朗松》、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感受西藏民歌的嘹亮高亢、蒙古民歌的舒展悠长、新疆民歌的热情奔放,从而对不同民族的音乐有一个大致了解。
新课标提倡对话教学。对话教学首先要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提倡在平等对话中获取知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了更好地实施对话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甚至鼓励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后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完音乐作品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鼓励学生说出不同想法和见解,学生可以大胆评论作品特点、歌手、演奏家的演唱演奏风格,各抒己见,不强调答案的一致性。教师给予总结,之后复听,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育评价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审视目前教学状况,改进不足。同时使学生及时认清自己的音乐潜能、知识水平及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及审美素质提高。教学评价要坚持科学性、导向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由于音乐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学生参与和体验,相比结果,过程更为重要。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要综合学习过程,关注形成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使自身思维、能力、品质、情感不断完善。
要增强农村中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果,教师是最重要因素之一,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教师只有投入情感,才能感染学生热爱音乐、感受音乐,在音乐体验中感受美好情感,获取知识和技能,提升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在音乐教育事业中投入情感,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现代高中音乐教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