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侨乡闽南和彼岸的台湾,习称冬至为冬节,是一个充满乡土味、海峡情的节日。故有民谚:“冬节大如年”、“年夜没返没某(妻),冬节没返没祖”,意思是出外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争取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冬节前,家家户户便忙着磨米浆。到了冬节前夜,家庭主妇把一个大簸箕摆放厅堂,把滤干的米浆揉成团,全家大小围坐一起,有说有笑地搓起冬节圆(即汤圆)。冬节圆有大有小,有红有白,十分耀眼,老辈人习惯说:“冬节圆搓得参差不齐不要紧,这是父子公孙圆,是全家大大小小,团团圆圆的象征呢!”小孩子则喜欢捏造鸡、狗、猪等家禽家畜,尽情玩个痛快。农家人为图个“六畜兴旺”,做家长的也不会对小孩横加干涉,此情此景比除夕守岁还热闹。
冬节这天,做主妇的起大早用红糖、姜母熬熟冬节圆,然后盛碗祭拜列祖列宗。全家大小在祖先牌位前,由长辈述说自己的“根”在何处,以使子孙世代不忘其根,永世牢记祖先。除了祭拜祖先外,还供奉井头、灶头、地头,人们俗信这几个地方都有“神”,给“神”几碗冬节圆吃,能够保佑家庭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说来有趣,我国大多数地区民间计岁都以春节为准,而闽南和台湾民间却以吃冬节圆为准,故有民谚“吃了冬节圆添一岁”。所以,就连婴儿也要象征性地給他们舔舔甜汤圆,喂喂圆仔汤,似乎人间甜味如何便由此可知。
祖家在闽南的台湾同胞,一俟冬节便祭拜祖先,之后就在祖祠中大摆筵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称之“食祖”。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这种敦亲睦邻的联亲活动有其积极的一面。因此,说冬节是思亲节、团圆节、联谊节是十分贴切的。
这天,还要在家宅的显眼处和主要家具上黏附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书中描述台湾冬节之日“家家户户清晨要以冬至圆仔致祭祖先……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椅、井、厕、牛舍、猪舍都得以冬至圆一二粒粘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在买大米、食糖都要凭票定量供应的贫穷年代,脸呈菜色的饥民们每见汤圆有如见珍珠可贵。乡间偶有人家办喜事,分送一碗甜汤圆,家长总会推来让去,让小孩享受这难得一见的吉祥物。记得有个饥寒交迫的冬至,我家乡有个刚过门的媳妇挡不住冬节圆的诱惑,暗自在厨房里偷尝,正巧被婆婆撞见。她又害羞又慌张,欲吞不得,想吐又不好意思,竟被噎得断了气。这是贫穷年代酿成的悲剧啊!
改革开放前的冬节,大多数人家过节是象征性的。记得我8岁那年冬节,晨起见餐桌上摆放一碗热乎乎、滑溜溜的冬节圆,不禁萌生“偶尔得之喜若狂”的兴奋,囫囵吞枣吃个净光。祖母知道了,轻轻掴了我一记耳光,嗔怪说:“还有你两个妹妹没吃呢!”以后,我渐渐明白这碗冬节圆来得多么不容易。
如今,我家乡人的生活与昔年相比,日日如过年过节。街市乡间,米圆飘香,有汤的、有炸的、包馅的、冷冻的……形形色色做工考究,馅料可口的汤圆成为人们消闲的甜点和早点夜宵。在家乡的小吃摊上,我常听到食客在说:“现在不到冬至也吃汤圆了!”
(责任编辑/亚 闻)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冬节前,家家户户便忙着磨米浆。到了冬节前夜,家庭主妇把一个大簸箕摆放厅堂,把滤干的米浆揉成团,全家大小围坐一起,有说有笑地搓起冬节圆(即汤圆)。冬节圆有大有小,有红有白,十分耀眼,老辈人习惯说:“冬节圆搓得参差不齐不要紧,这是父子公孙圆,是全家大大小小,团团圆圆的象征呢!”小孩子则喜欢捏造鸡、狗、猪等家禽家畜,尽情玩个痛快。农家人为图个“六畜兴旺”,做家长的也不会对小孩横加干涉,此情此景比除夕守岁还热闹。
冬节这天,做主妇的起大早用红糖、姜母熬熟冬节圆,然后盛碗祭拜列祖列宗。全家大小在祖先牌位前,由长辈述说自己的“根”在何处,以使子孙世代不忘其根,永世牢记祖先。除了祭拜祖先外,还供奉井头、灶头、地头,人们俗信这几个地方都有“神”,给“神”几碗冬节圆吃,能够保佑家庭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说来有趣,我国大多数地区民间计岁都以春节为准,而闽南和台湾民间却以吃冬节圆为准,故有民谚“吃了冬节圆添一岁”。所以,就连婴儿也要象征性地給他们舔舔甜汤圆,喂喂圆仔汤,似乎人间甜味如何便由此可知。
祖家在闽南的台湾同胞,一俟冬节便祭拜祖先,之后就在祖祠中大摆筵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称之“食祖”。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这种敦亲睦邻的联亲活动有其积极的一面。因此,说冬节是思亲节、团圆节、联谊节是十分贴切的。
这天,还要在家宅的显眼处和主要家具上黏附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书中描述台湾冬节之日“家家户户清晨要以冬至圆仔致祭祖先……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椅、井、厕、牛舍、猪舍都得以冬至圆一二粒粘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在买大米、食糖都要凭票定量供应的贫穷年代,脸呈菜色的饥民们每见汤圆有如见珍珠可贵。乡间偶有人家办喜事,分送一碗甜汤圆,家长总会推来让去,让小孩享受这难得一见的吉祥物。记得有个饥寒交迫的冬至,我家乡有个刚过门的媳妇挡不住冬节圆的诱惑,暗自在厨房里偷尝,正巧被婆婆撞见。她又害羞又慌张,欲吞不得,想吐又不好意思,竟被噎得断了气。这是贫穷年代酿成的悲剧啊!
改革开放前的冬节,大多数人家过节是象征性的。记得我8岁那年冬节,晨起见餐桌上摆放一碗热乎乎、滑溜溜的冬节圆,不禁萌生“偶尔得之喜若狂”的兴奋,囫囵吞枣吃个净光。祖母知道了,轻轻掴了我一记耳光,嗔怪说:“还有你两个妹妹没吃呢!”以后,我渐渐明白这碗冬节圆来得多么不容易。
如今,我家乡人的生活与昔年相比,日日如过年过节。街市乡间,米圆飘香,有汤的、有炸的、包馅的、冷冻的……形形色色做工考究,馅料可口的汤圆成为人们消闲的甜点和早点夜宵。在家乡的小吃摊上,我常听到食客在说:“现在不到冬至也吃汤圆了!”
(责任编辑/亚 闻)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