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耳蜗植入患者残余听神经接收电刺激后的不应期特征,以了解患者应用连续间隔采样(continuous interleaved sampling,CIS)等基于时间机理的言语编码方案时所能接受的最高刺激速率.
方法38例患者按病因、病程不同分为4组,应用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技术,测试患者残余听神经纤维的不应期恢复函数.采用单极刺激模式,刺激强度为患者最大可接受刺激强度(loudest acceptable presentation level, LAPL),脉宽为25 μs,刺激速率为80 Hz.以指数函数A= C + K e-t/τ拟合不应期恢复函数,其中时间常数τ用以描述神经纤维从不应期中恢复的快慢.统计学分析时间常数τ与病因、与不同电极位置的关系.
结果先天聋组患者的时间常数短于后天药物中毒组和大前庭导水管组,t检验显示P值分别为0.0056和0.0349;先天聋组与长病程组的时间常数,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第5、10、15号电极的时间常数(n=25)的方差分析显示P>0.05.
结论恢复时间常数与病因有相关性:在单极刺激模式下,先天聋、病程长的患者的时间常数短于后天聋、病程短的患者.恢复时间常数总体上不因电极位置的不同而改变.每导电极恢复时间常数的倒数似乎可以用来确定CIS策略中的最高刺激速率,并且作为Nucleus 24型患者应用CIS策略时从22道电极中选用部分电极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