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阿米替林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已证明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由于多项初步研究表明外用阿米替林可能有助于治疗神经性疼痛,因此本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这种治疗的有效性。这项研究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由于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患者和进行伤害性戒断试验的小鼠。将1克10%的阿米替林乳膏涂抹在CIPN患者神经性疼痛的病变区域,每天两次。使用Douleur Neuropathique en 4(DN4)评估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神经性疼痛。在动物研究中,通过逐渐增加机械应力直至小鼠将爪子从设备上收回来测试小鼠的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米替林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已证明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由于多项初步研究表明外用阿米替林可能有助于治疗神经性疼痛,因此本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这种治疗的有效性。这项研究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由于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患者和进行伤害性戒断试验的小鼠。将1克10%的阿米替林乳膏涂抹在CIPN患者神经性疼痛的病变区域,每天两次。使用Douleur Neuropathique en 4(DN4)评估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神经性疼痛。在动物研究中,通过逐渐增加机械应力直至小鼠将爪子从设备上收回来测试小鼠的伤
其他文献
主要针对220 kV线路保护双重化配置中,若线路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两套保护装置间重合闸的配合以及若单相跳闸失败时,两套保护装置单相跳闸重合闸失败,保护三跳的配合,及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时保护单相接地重合闸后加速动作的配合,为继电保护人员事故后的动作分析提供相关的帮助。
新工科建设的规划对传统工科专业指引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等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必修课,而实验环节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根据新工科对高校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实验教学的创新方式及教学模式,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毕业生。
针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际,分析了现有教学模式与人才需求间的差距,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出教师“学—思—建”、学生“学—用—创”双效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进入工业4.0时代后,制造业正在向“智造业”方向转型发展。现阶段的实践经验表明,新材料的出现、新技术的研发、新功能的添加,均有助于机械制造业在转型过程中,提升其节能性、环保性、经济性、智能性。以此为出发点,选取新型金属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作为研究题目,介绍了新型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讨论。
金课是近两年针对高等本科教育提出的建设标准,是针对本科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点。深度分析金课建设标准和内涵,剖析金课建设的培养目标,梳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知识体系,依托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平台,建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过程学习考核体系,从多维度、多层面、多层次提升学生创新及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转变学习思维,提升教学质量,发挥高校育人实效。
对彩钢板建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基于彩钢板建筑火灾调查的技术方法,剖析了彩钢板建筑火灾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范彩钢板建筑火灾的创新技术方案,可为彩钢板建筑火灾的消防调查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杜雪岩,男,1971年3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导。2000年6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2年6月从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出站,同年9月到日本山口东京理科大学从事JSPS客座研究员。2005年10月进入兰州理工大学工作,曾任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等职。美国化学学会会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有色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联盟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机械协会理事,西北四省电子显微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大数据是新时代做好党的群众工作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大数据技术能促进党的群众工作智能化发展、实效提升、动态发展,也对党的群众工作的思维模式和工作理念、主体结构和工作方式、政治意识和工作能力构成新的风险挑战。大数据时代开展好党的群众工作必须要遵循科学的建构路径,树立大数据理念,推动党的群众工作创新;利用大数据优势,提升党的群众工作实效;运用大数据技术,完善群众工作制度机制,不断推动党的群众工作向纵深发展。
目前已发现血流限制(BFR)可增强轻负荷抗阻训练的治疗效果。本实验旨在研究血流限制(BFR)联合肌肉电刺激(EMS)对肢体制动期间肌肉萎缩的影响。受试者为30名平均年龄为22岁的健康成年人,随机分配到对照组、BFR组或BFR+EMS组。所有人均通过膝关节支具和拐杖进行了为期14天的单腿肌肉制动。对照组不接受干预,而其他两组均接受治疗,每天2次,每周5天,共20个疗程。BFR组治疗时,每次持续5分钟,每个疗程进行3次,间隔5分钟再灌注。
缺血性脑卒中后,能有效促进上肢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很少。其中一个提及的策略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VNS)实现运动皮层神经元的胆碱能和单胺能调节。本研究评估了VNS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这项三盲、假对照试验纳入了22~80岁且患缺血性脑卒中至少9个月的成年人。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每周三次,持续六周的康复治疗。每次康复治疗完成六项任务,每项任务重复30~50次(每次治疗重复300次以上)。这些随机分配到VNS组的患者接受0.8mA、100μs、30Hz的脉冲刺激,持续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