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同事筱芸带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萌萌来单位玩儿,我逗萌萌说,让她跟我回家。原以为萌萌会一口拒绝,但她却欣然应允,反倒弄得我很尴尬。后来,还是筱芸为我解围,说她晚上有个同学聚会,大家说好了都不带娃参加,正想委托我带萌萌去她聚会的饭店附近吃必胜客,等她饭局散了,再带萌萌回去。
我跟萌萌吃比萨的时候,一个跟她年龄相仿的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进来,坐在我们邻桌。她妈妈把替女孩背着的小提琴放到座位上的时候,我开玩笑地对萌萌说,还是你妈妈心疼你,让你学画画,背着画板总比背着小提琴轻多了。萌萌本来吃得很开心,听了我的话,突然眉头一皱说:“我才不喜欢画画呢!”我对萌萌说,“听你妈妈念叨过,是你自己想去学,才给你报名的。”
萌萌对我说,起初妈妈问她想不想学点儿什么特长,是她自己选学画画,但没想到,画画从此成了她生活里的“附加条件”。她周末想去海洋馆玩,妈妈说,去可以,回家后要画3幅反映海洋馆动物的画;她暑假想去电影院看电影,妈妈说,要先画画,然后再带她去;萌萌想换个速度快点儿的笔记本电脑,妈妈说,只要这次画画比赛在市里拿到名次,就给她换……
我劝解道,这也许是妈妈激励萌萌的一种手段,因为有了目标,你才能更好地前进。萌萌却说,她不要什么目标,她只是觉得,以前画画是开心的、自由的,现在画画的背后却像是隐藏着陷阱,或者阴谋,让她再也开心不起来了,甚至一看到画板就想吐。
萌萌的话音未落,只听邻座的小女孩嚷道:“我练琴跟考级有什么关系?考级成功又和去北京旅游有什么关系?你和爸爸一开始不是这么跟我说的,我就不愿意去考级!”小女孩这么一嚷嚷,整个餐厅的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她们身上。大概是觉得丢人,女孩的妈妈赶紧结账,带着女孩逃之夭夭了。
萌萌对我诉的苦,以及邻座小女孩跟她妈妈说的话,让我生出一番感慨:培养孩子兴趣和特长,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演变成拿孩子的爱好当威逼利诱的手段,去迫使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或者当成一种交换条件,逼孩子就范,孩子又怎么能从爱好中获得快乐和享受呢?如果孩子从此把爱好当成累赘和负担,家长又何苦付出时间和精力带孩子去学呢?
想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情节,我想皮克斯的这部电影,之所以备受瞩目、获得殊荣,肯定与它富含的现实意义密不可分。
影片里,出生在墨西哥小城的男孩米格从小热爱音乐,但不幸的是,当年曾曾祖父为了音乐抛妻弃子,太奶奶為此付出很多艰辛才支撑起家。因此,除了米格之外,所有家庭成员都视音乐为洪水猛兽。家人们只盼着米格能快快长大,继承家族传承了数代的制鞋产业。而米格为了追逐梦想,经常在晚上偷偷地弹吉他,希望能创造出像自己的偶像德拉库斯那样打动人心的歌曲。为了反抗家人的阻挠,米格决定通过即将举行的音乐比赛,踏上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
孰料,在一场意外中,米格穿越到了幽灵国度,而在太阳升起之前,必须以万寿菊为媒介,而且必须得到自己的一位逝去亲人的祝福,否则米格将永远回不去了。
米格当然想要尽快回家,并获得真诚的祝福。但当他面对因为曾曾祖父的离弃而对音乐异常厌恶的曾曾祖母时,曾曾祖母虽然也盼望米格早日回家,但在祝福的同时,附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米格永远不能再碰音乐。
可是,米格回到家后,依然选择拿起吉他,那一刻,祝福失效,他又回到了幽灵世界。为了找到支持和理解自己的亲人,让自己不再因为亲情的阻挠而失去美好的追求,米格千方百计要找到歌神德拉库斯,他觉得歌神就是自己的曾曾祖父。
在这个过程中,米格寻找到了真相,揭穿了歌神德拉库斯的真面目,也找到了自己的曾曾祖父——吉他的主人和那些歌曲的真正创作者埃克托。最终,米格得到了亲人们的祝福,他们不再极端地抵抗音乐,也不再对送给米格的祝福有任何附加条件。
这部电影通过精彩纷呈的情节映射了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不要对孩子提附加条件,这样,孩子才会懂得珍惜和感恩。
试想一下,如果家长总是对孩子提出一些附加条件,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也许还能勉强忍耐和照做,可是一旦孩子长大后有了自我意识,因为从小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教育,当家长再对孩子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地对家长提出附加条件,到那个时候,家长再想纠正孩子,孩子肯定有一大堆说辞等着家长呢。弄不好,还会升级,引发家庭大战,一发而不可收拾。
家长如果真爱孩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就别再拿“为了孩子好”为借口,对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加上任何的附加条件。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能力,用兴趣爱好本身激励孩子。比如,根据孩子学习的程度,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给其报更高级别的兴趣班。当然,不给孩子提附加条件,并非是没有原则,一味满足孩子的需要,这当中的分寸和尺度,还需要家长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处理。
坚持以孩子的幸福作为培养目标,才能让孩子快乐学习,真正收获一份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特长,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得到提高!
(责编 刘国栋)
我跟萌萌吃比萨的时候,一个跟她年龄相仿的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进来,坐在我们邻桌。她妈妈把替女孩背着的小提琴放到座位上的时候,我开玩笑地对萌萌说,还是你妈妈心疼你,让你学画画,背着画板总比背着小提琴轻多了。萌萌本来吃得很开心,听了我的话,突然眉头一皱说:“我才不喜欢画画呢!”我对萌萌说,“听你妈妈念叨过,是你自己想去学,才给你报名的。”
萌萌对我说,起初妈妈问她想不想学点儿什么特长,是她自己选学画画,但没想到,画画从此成了她生活里的“附加条件”。她周末想去海洋馆玩,妈妈说,去可以,回家后要画3幅反映海洋馆动物的画;她暑假想去电影院看电影,妈妈说,要先画画,然后再带她去;萌萌想换个速度快点儿的笔记本电脑,妈妈说,只要这次画画比赛在市里拿到名次,就给她换……
我劝解道,这也许是妈妈激励萌萌的一种手段,因为有了目标,你才能更好地前进。萌萌却说,她不要什么目标,她只是觉得,以前画画是开心的、自由的,现在画画的背后却像是隐藏着陷阱,或者阴谋,让她再也开心不起来了,甚至一看到画板就想吐。
萌萌的话音未落,只听邻座的小女孩嚷道:“我练琴跟考级有什么关系?考级成功又和去北京旅游有什么关系?你和爸爸一开始不是这么跟我说的,我就不愿意去考级!”小女孩这么一嚷嚷,整个餐厅的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她们身上。大概是觉得丢人,女孩的妈妈赶紧结账,带着女孩逃之夭夭了。
萌萌对我诉的苦,以及邻座小女孩跟她妈妈说的话,让我生出一番感慨:培养孩子兴趣和特长,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演变成拿孩子的爱好当威逼利诱的手段,去迫使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或者当成一种交换条件,逼孩子就范,孩子又怎么能从爱好中获得快乐和享受呢?如果孩子从此把爱好当成累赘和负担,家长又何苦付出时间和精力带孩子去学呢?
想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情节,我想皮克斯的这部电影,之所以备受瞩目、获得殊荣,肯定与它富含的现实意义密不可分。
影片里,出生在墨西哥小城的男孩米格从小热爱音乐,但不幸的是,当年曾曾祖父为了音乐抛妻弃子,太奶奶為此付出很多艰辛才支撑起家。因此,除了米格之外,所有家庭成员都视音乐为洪水猛兽。家人们只盼着米格能快快长大,继承家族传承了数代的制鞋产业。而米格为了追逐梦想,经常在晚上偷偷地弹吉他,希望能创造出像自己的偶像德拉库斯那样打动人心的歌曲。为了反抗家人的阻挠,米格决定通过即将举行的音乐比赛,踏上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
孰料,在一场意外中,米格穿越到了幽灵国度,而在太阳升起之前,必须以万寿菊为媒介,而且必须得到自己的一位逝去亲人的祝福,否则米格将永远回不去了。
米格当然想要尽快回家,并获得真诚的祝福。但当他面对因为曾曾祖父的离弃而对音乐异常厌恶的曾曾祖母时,曾曾祖母虽然也盼望米格早日回家,但在祝福的同时,附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米格永远不能再碰音乐。
可是,米格回到家后,依然选择拿起吉他,那一刻,祝福失效,他又回到了幽灵世界。为了找到支持和理解自己的亲人,让自己不再因为亲情的阻挠而失去美好的追求,米格千方百计要找到歌神德拉库斯,他觉得歌神就是自己的曾曾祖父。
在这个过程中,米格寻找到了真相,揭穿了歌神德拉库斯的真面目,也找到了自己的曾曾祖父——吉他的主人和那些歌曲的真正创作者埃克托。最终,米格得到了亲人们的祝福,他们不再极端地抵抗音乐,也不再对送给米格的祝福有任何附加条件。
这部电影通过精彩纷呈的情节映射了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不要对孩子提附加条件,这样,孩子才会懂得珍惜和感恩。
试想一下,如果家长总是对孩子提出一些附加条件,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也许还能勉强忍耐和照做,可是一旦孩子长大后有了自我意识,因为从小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教育,当家长再对孩子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地对家长提出附加条件,到那个时候,家长再想纠正孩子,孩子肯定有一大堆说辞等着家长呢。弄不好,还会升级,引发家庭大战,一发而不可收拾。
家长如果真爱孩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就别再拿“为了孩子好”为借口,对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加上任何的附加条件。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能力,用兴趣爱好本身激励孩子。比如,根据孩子学习的程度,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给其报更高级别的兴趣班。当然,不给孩子提附加条件,并非是没有原则,一味满足孩子的需要,这当中的分寸和尺度,还需要家长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处理。
坚持以孩子的幸福作为培养目标,才能让孩子快乐学习,真正收获一份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特长,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得到提高!
(责编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