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两幅流传至今的旷世杰作,一幅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而另一幅就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两幅画其中之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全盛时期的真实描绘,另一幅则是中国文人理想世界的表达。《千里江山图》便是中国古代文人们理想梦境中的永恒青绿色的完美呈现,王希孟更是凭借《千里江山圖》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绝无仅有的因一幅巨作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关键词:王希孟;青绿山水;神韵
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提起《千里江山图》,大家都知道是一幅在中国绘画史上“国宝级”的传世巨作,然而关于这幅画的作者王希孟,几乎除了名字外,便再没有其他更有价值的资料可供参详了。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寥寥无几,生卒年不祥却年寿不永,曾未满十岁就通过重重考核进入了宋徽宗建立的为皇家培养绘画学生的学校,简称“画学”。后来有幸得到宋徽宗的青睐,并亲自教授他绘画,在宋徽宗的指点下,画艺精进,随后便用了半年的时间绘成了不朽鸿篇《千里江山图》献给宋徽宗,宋徽宗看后大喜,并将这幅画赐给了当时颇受器重的大臣蔡京。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在画上看到的题跋,让后世能够通过寥寥数语对《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了解一二。
宋徽宗,名赵佶,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众所周知,宋徽宗是有名的不爱江山爱书画的帝王,也因此丢了江山,擅长书画,自创了“瘦金体”,对花鸟画也有非常深厚的造诣,并留有传世名作《瑞鹤图》,正是由于对书画的热爱,宋徽宗在位时创立了专门培养绘画人才的“画学”,恰恰是这样的缘分,使得王希孟这样的天才少年得到了宋徽宗的慧眼识珠,才有了我们今天流传于世的千古名画。
二、青绿山水的绝唱
青绿山水画早在我国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并有许多画家擅长青绿山水画。“青绿”是指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着色方法,通常以青、绿色的矿物质宝石为原材料细细研磨变成着色颜料,色彩亮丽,颜色经久不衰,画中的青与绿,至今看来依然艳丽如初。因此,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千里江山图》被称为山水画的巅峰之作,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整幅画长11.915米,宽0.515米,是《清明上河图》的两倍。虽近在咫尺,却仿佛天下尽收眼底,画中山峦起伏、烟波浩渺。无论单独看哪一段局部,都能看到画中的细节仿佛独立成为一幅小景,令人不禁流连其中无法自拔。
仔细观察《千里江山图》我们便能了解到画家将中国画中的“三远”构图充分利用,让画面中的山峦河水达到了跌宕起伏的景致,富有极强的韵律感。画中的四叠瀑布气势磅礴,在崇山峻岭中点缀着形态各异的亭台楼阁和茅屋村舍,疏密有致,小桥流水中穿插着渔船和客船,景物虽然纷繁多样,却丝毫不显杂乱,反而将理想中的天下千里江山尽收笔下,画中的每一座山峰、河流、长桥及庙宇都各不相同,别具一格。画中的青绿色源自真实的自然山川,雨后的山峦,近处的部分是绿色的,远处的部分是青色的,因为空气笼罩的缘故,故而越远处的山颜色越青,近处则是翠绿的山色,两种颜色交织重叠,展现出了“江山千里望无垠”的绝美意境,充分抒发了我国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也由此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三、结语
正所谓天妒英才,一个天才少年却仅仅拥有极其短暂的一生,尽管如此,其十八岁时所绘的一幅长卷巨作在如今看来依旧气势恢宏,通过这样一幅艳丽而脆弱的画卷,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的青春澎湃,看到了画家心中埋藏的灵秀江山,更看到了人们对于天下富足、百姓安定、山河稳固而壮美的一种美好期盼。尽管结局国破凋零,这幅传世千年而色不衰的经典画卷,不仅象征着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过程,更代表了北宋以来青绿山水画的极大成就。虽是写意之作,但不乏真实之美,表达了画家内心丰富的情感,更体现了宋代院画的艺术风格及审美情趣,在后世对青绿山水画的研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书城著.宋代绘画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关键词:王希孟;青绿山水;神韵
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提起《千里江山图》,大家都知道是一幅在中国绘画史上“国宝级”的传世巨作,然而关于这幅画的作者王希孟,几乎除了名字外,便再没有其他更有价值的资料可供参详了。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寥寥无几,生卒年不祥却年寿不永,曾未满十岁就通过重重考核进入了宋徽宗建立的为皇家培养绘画学生的学校,简称“画学”。后来有幸得到宋徽宗的青睐,并亲自教授他绘画,在宋徽宗的指点下,画艺精进,随后便用了半年的时间绘成了不朽鸿篇《千里江山图》献给宋徽宗,宋徽宗看后大喜,并将这幅画赐给了当时颇受器重的大臣蔡京。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在画上看到的题跋,让后世能够通过寥寥数语对《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了解一二。
宋徽宗,名赵佶,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众所周知,宋徽宗是有名的不爱江山爱书画的帝王,也因此丢了江山,擅长书画,自创了“瘦金体”,对花鸟画也有非常深厚的造诣,并留有传世名作《瑞鹤图》,正是由于对书画的热爱,宋徽宗在位时创立了专门培养绘画人才的“画学”,恰恰是这样的缘分,使得王希孟这样的天才少年得到了宋徽宗的慧眼识珠,才有了我们今天流传于世的千古名画。
二、青绿山水的绝唱
青绿山水画早在我国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并有许多画家擅长青绿山水画。“青绿”是指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着色方法,通常以青、绿色的矿物质宝石为原材料细细研磨变成着色颜料,色彩亮丽,颜色经久不衰,画中的青与绿,至今看来依然艳丽如初。因此,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千里江山图》被称为山水画的巅峰之作,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整幅画长11.915米,宽0.515米,是《清明上河图》的两倍。虽近在咫尺,却仿佛天下尽收眼底,画中山峦起伏、烟波浩渺。无论单独看哪一段局部,都能看到画中的细节仿佛独立成为一幅小景,令人不禁流连其中无法自拔。
仔细观察《千里江山图》我们便能了解到画家将中国画中的“三远”构图充分利用,让画面中的山峦河水达到了跌宕起伏的景致,富有极强的韵律感。画中的四叠瀑布气势磅礴,在崇山峻岭中点缀着形态各异的亭台楼阁和茅屋村舍,疏密有致,小桥流水中穿插着渔船和客船,景物虽然纷繁多样,却丝毫不显杂乱,反而将理想中的天下千里江山尽收笔下,画中的每一座山峰、河流、长桥及庙宇都各不相同,别具一格。画中的青绿色源自真实的自然山川,雨后的山峦,近处的部分是绿色的,远处的部分是青色的,因为空气笼罩的缘故,故而越远处的山颜色越青,近处则是翠绿的山色,两种颜色交织重叠,展现出了“江山千里望无垠”的绝美意境,充分抒发了我国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也由此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三、结语
正所谓天妒英才,一个天才少年却仅仅拥有极其短暂的一生,尽管如此,其十八岁时所绘的一幅长卷巨作在如今看来依旧气势恢宏,通过这样一幅艳丽而脆弱的画卷,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的青春澎湃,看到了画家心中埋藏的灵秀江山,更看到了人们对于天下富足、百姓安定、山河稳固而壮美的一种美好期盼。尽管结局国破凋零,这幅传世千年而色不衰的经典画卷,不仅象征着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过程,更代表了北宋以来青绿山水画的极大成就。虽是写意之作,但不乏真实之美,表达了画家内心丰富的情感,更体现了宋代院画的艺术风格及审美情趣,在后世对青绿山水画的研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书城著.宋代绘画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