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多读多悟,还要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适时地诱导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质疑问难,开启创新的大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对学生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教学中我们要提倡“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新的问题”。
教学课文《称象》这课时,在学习了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质疑,有一个学生:“曹冲这样称象称出的重量是否会准?”我没急于给予肯定的回答,而是布置学生们亲自做实验来验证。让他们动手折纸船,并找来装着水的脸盆,然后按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称一称所带物品的重量。结果证实曹冲所想的方法称出的重量是准确的。通过实验,学生们不仅打消了疑虑,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角色表演,搭建创新的舞台
低年级的课文大部分都是图文并茂,而且富有童趣,当中的主人公都很受小朋友的欢迎,学生都非常喜欢模仿。针对课文及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把读与演相结合,让学生在已熟悉教材、感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而且让学生有了表演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舞台。
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我在已指导完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表演,并鼓励学生加进自己的一些想法及语言,把它们融入到表演中去。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每组学生都有自己创新的部分。有的在道具上创新,如把文具盒当作垃圾车,把橡皮擦挖一个小洞当作畚斗,而把铅笔模拟成各种动物,自己则进行配音;有的在语言上创新,加长了对话内容;有的在动作和表情上有了创新。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时,班级中响起了一阵阵的掌声和欢笑声。
三、启发说话,进行创新的体验
每篇课文的结束其实并不代表着真正的结束,我们可以结合教材提出一个有争议性、有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由此想开去,进行思维的拓展、说话的训练及创新的体验。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中的乌鸦非常聪明,学生们都很喜欢它。上完课文内容后,我便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乌鸦很聪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终于让自己喝到了水,那么现在要看看哪位小朋友比乌鸦还聪明,能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学生们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醒学生要说完整话)有的说:“乌鸦找来一根吸管,它把吸管插进瓶子里,乌鸦就喝着水了。”有的说:“乌鸦用自己的身子用力地把瓶子撞倒,瓶子里的水流出来了,乌鸦就喝着水了。”还有的说:“乌鸦找来一块大石头,使劲砸瓶子,瓶子被砸了一个洞,乌鸦把脖子伸进去,就能喝到水了。”……学生发言后,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验,结合乌鸦本身的能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表扬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
四、读写结合,培养创新的思维
学生不仅要学语文,还要用语文;不仅要学习说话,还要学习写话。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样要借助各种时机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借写话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假如》这一课,学完整首诗歌后,我让学生们也当当小诗人,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为开头,模仿课文格式,写一两节诗。学生兴致很高,写得非常好。有的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穷苦的人画许多钱,让他们和我们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有的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小朋友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能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别人的关爱。这样的写话,不仅让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而且还表达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想法,体现出了他们思维的“异”。
五、学科联系,拓展创新的途径
每个学科都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在语文这个学科中,偶尔加进美术的成分,作为课文的拓展,不仅是升华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一条途径。
在教学完《画家乡》一课后,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图画本,和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画一画自己的家乡。不过,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画现在自己所看到的家乡,也可以画自己想象中的家乡,或者说是未来的家乡。学生们画得很起劲。有的画了家乡的山、禾苗和小溪;有的画了家乡的公园和民俗文化广场;有的画了铺上花花绿绿的鹅卵石的小路和红白相间的房子;有的学生甚至还画上了京京家乡中的科技馆,因为他希望未来的家乡也能像城市一样。……一样的地方,在学生的画纸上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迈入新世纪,知识经济呼唤着人们的创新能力,把创新教育融入课堂中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们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不应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吸收上,知识的拓展也相当重要,教师应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拓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自我。 (上接第355页) 导游的。这样,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自主地从活动中总结出了学习方法。4、让学生自己选择课文训练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己选擇,以便扬长避短,更好的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老师在布置抄写词语的作业时,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决定抄写的遍数,如果都抄的一样,有些学生就会感到为了抄写而抄写,完成任务罢了,收效甚微。因此,现在的新教材课后的“读读写写”题已改成“把你喜欢的词语或优美的句子抄下来”了。这就避免了训练的随意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把自己的好词佳句摘录了下来,熟读后,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5、重视评价,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有着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做到老师评和学生评相结合。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自主,体现了共同参与学习。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要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其求知兴趣,让其得到学习的方法,促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真正、实在的体现。
一、质疑问难,开启创新的大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对学生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教学中我们要提倡“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新的问题”。
教学课文《称象》这课时,在学习了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质疑,有一个学生:“曹冲这样称象称出的重量是否会准?”我没急于给予肯定的回答,而是布置学生们亲自做实验来验证。让他们动手折纸船,并找来装着水的脸盆,然后按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称一称所带物品的重量。结果证实曹冲所想的方法称出的重量是准确的。通过实验,学生们不仅打消了疑虑,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角色表演,搭建创新的舞台
低年级的课文大部分都是图文并茂,而且富有童趣,当中的主人公都很受小朋友的欢迎,学生都非常喜欢模仿。针对课文及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把读与演相结合,让学生在已熟悉教材、感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而且让学生有了表演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舞台。
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我在已指导完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表演,并鼓励学生加进自己的一些想法及语言,把它们融入到表演中去。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每组学生都有自己创新的部分。有的在道具上创新,如把文具盒当作垃圾车,把橡皮擦挖一个小洞当作畚斗,而把铅笔模拟成各种动物,自己则进行配音;有的在语言上创新,加长了对话内容;有的在动作和表情上有了创新。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时,班级中响起了一阵阵的掌声和欢笑声。
三、启发说话,进行创新的体验
每篇课文的结束其实并不代表着真正的结束,我们可以结合教材提出一个有争议性、有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由此想开去,进行思维的拓展、说话的训练及创新的体验。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中的乌鸦非常聪明,学生们都很喜欢它。上完课文内容后,我便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乌鸦很聪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终于让自己喝到了水,那么现在要看看哪位小朋友比乌鸦还聪明,能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学生们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醒学生要说完整话)有的说:“乌鸦找来一根吸管,它把吸管插进瓶子里,乌鸦就喝着水了。”有的说:“乌鸦用自己的身子用力地把瓶子撞倒,瓶子里的水流出来了,乌鸦就喝着水了。”还有的说:“乌鸦找来一块大石头,使劲砸瓶子,瓶子被砸了一个洞,乌鸦把脖子伸进去,就能喝到水了。”……学生发言后,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验,结合乌鸦本身的能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表扬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
四、读写结合,培养创新的思维
学生不仅要学语文,还要用语文;不仅要学习说话,还要学习写话。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样要借助各种时机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借写话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假如》这一课,学完整首诗歌后,我让学生们也当当小诗人,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为开头,模仿课文格式,写一两节诗。学生兴致很高,写得非常好。有的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穷苦的人画许多钱,让他们和我们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有的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小朋友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能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别人的关爱。这样的写话,不仅让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而且还表达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想法,体现出了他们思维的“异”。
五、学科联系,拓展创新的途径
每个学科都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在语文这个学科中,偶尔加进美术的成分,作为课文的拓展,不仅是升华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一条途径。
在教学完《画家乡》一课后,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图画本,和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画一画自己的家乡。不过,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画现在自己所看到的家乡,也可以画自己想象中的家乡,或者说是未来的家乡。学生们画得很起劲。有的画了家乡的山、禾苗和小溪;有的画了家乡的公园和民俗文化广场;有的画了铺上花花绿绿的鹅卵石的小路和红白相间的房子;有的学生甚至还画上了京京家乡中的科技馆,因为他希望未来的家乡也能像城市一样。……一样的地方,在学生的画纸上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迈入新世纪,知识经济呼唤着人们的创新能力,把创新教育融入课堂中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们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不应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吸收上,知识的拓展也相当重要,教师应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拓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自我。 (上接第355页) 导游的。这样,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自主地从活动中总结出了学习方法。4、让学生自己选择课文训练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己选擇,以便扬长避短,更好的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老师在布置抄写词语的作业时,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决定抄写的遍数,如果都抄的一样,有些学生就会感到为了抄写而抄写,完成任务罢了,收效甚微。因此,现在的新教材课后的“读读写写”题已改成“把你喜欢的词语或优美的句子抄下来”了。这就避免了训练的随意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把自己的好词佳句摘录了下来,熟读后,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5、重视评价,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有着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做到老师评和学生评相结合。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自主,体现了共同参与学习。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要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其求知兴趣,让其得到学习的方法,促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真正、实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