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原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
1938年10月25日,武汉保卫战结束,国民革命军奉命撤退。日寇占领武汉,抗日战争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9年1月,李先念奉中共中央中原局指示,从河南竹沟来到随县均川镇,以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支队司令的名义与国民党军第五战区全权代表石毓灵谈判,取得进入鄂中抗日游击合法地位。同年12月18日,李先念率部进驻九口堰地区。
1941年4月5日,挺进纵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在九口堰通电就职。4月10日,部队一律使用新番号,并在九口堰河滩召开了新四军第五师建军誓师大会。当时部队已发展到15300余人,成为一支重要的敌后抗日武装力量。
1942年7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调动两个师、一个游击纵队向鄂豫边区和随南白兆山根据地进攻。 边区党委和五师司令部为了保存实力,决定将主力暂时撤出鄂东,留鄂中各县地方部队就地坚持游击斗争。
1945年4月李先念率13旅重新占领洛阳店,司令部又进驻九口堰至当年9月,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在九口堰长达3个年头。
1939年至1942年,正是新四军第五师创立、组建、发展、壮大的时期。李先念领导这支部队在九口堰地区召开过10余次重要会议,组织指挥战斗20多次,有力地击退了日军的攻击,粉碎了敌、伪、顽军的三次反共高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新五师司令部、政治部设在九口堰孙家大院,以孙家大院为中心,师直机关、抗大十分校、挺进报社、边区建设银行、战地医院、兵工厂等分布在九口堰村多处。
新四军第五师在九口堰生活、战斗过的主要将领有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刘少卿、王翰、周志坚、罗厚福、方正平、张体学等。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1941年秋天,刚刚组建的第五师由于队伍迅速壮大,急需一批物资装备部队。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供给十分困难。怎么办?李先念指示部队:我们可以向日本兵要嘛!
史料详细记录了当年第五师袭击日寇运输队的战斗经过。
冯仁恩当时任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八团团长,一次,他正奉命到大悟开辟根据地途中,在应山(今广水)熊家湾休息。据侦察员了解的情报,日军第三师团一支运输队每天拂晓从广水镇向驻守在应山县城的日军运送物资,运输队共有100多辆马车,40多名日本兵武装护送。
官兵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最后任务落在三十八团肩上,伏击地点选在应山县城与广水镇之间的九眼桥。
那天天还没亮,三十八团参谋长朱坊带领两个连在九眼桥设了埋伏,当太阳升起,敌人运输队进入伏击圈内,早已等候在公路两旁的官兵一起开火。日军猝不及防,死的死,伤的伤,余下的在抵抗一阵后夺路而逃。这一仗打得相当漂亮,运输队日军大部被消灭,100多辆马车的枪支弹药、药品、被服、马匹全部被缴获。当日军增援部队赶到时,公路上只剩下日本兵的尸体。
段段佳话追忆军民鱼水情
如今,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所在地孙家大院依然保持旧时的模样,青砖黛瓦、飞檐曲水、雕梁画栋。李先念在九口堰的生活片断至今成为人们常谈起的佳话。
孙家的老房东孙绍南早已去世,1984年,他曾接受过记者的采访,回忆过当时的情况:“1939年冬天,一支军队向我们九口堰孙家大院开来,我正在后山坡罗山寺砍柴,也不知这支部队的情况,害怕地丢下镰刀斧子就往亲戚家跑。几天后,我父亲在舅父家找到我,说这支部队对老百姓很好,还帮群众挑水、扫地。回到家后才知这支部队是李先念带领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二年的6月份,纵队司令部、政治部搬到我们村里来了。”
孙绍南回忆说:“这一年麦收后,我六伯孙季唯请村民方中高帮忙平耖水田,不料方中高的脚趾被一块瓷片划破了,流血不止,孙六伯急得团团转。正在这时,一位30岁左右的军人走了过来,忙叫来两个战士扶着方中高到医疗所包扎。随后,这个军人毫不犹豫地脱下鞋袜,卷起裤腿下到水田里,操着方中高使的耖子,吆喝那满身泥泞的水牛平起田来。他那熟练的操作,完全是一个种田的老把式。事后,大家才得知,这个帮忙耖田的军人就是李先念。李先念满面笑容地同乡亲們打招呼,并同大家拉起了家常,大伙那热乎乎的高兴劲真没法说!”
这段往事成为孙绍南一生最珍贵的回忆,他说当时他挤到李先念跟前,调皮地问:“李司令,您怎么会种田平耖?”李先念笑着说:“我不但会种田,还会干木匠活呢!你愿不愿意跟我学啊!”说得乡亲们都笑了起来。孙绍南完全忘了自己是在同一个新四军的司令谈话。
孙绍南回忆:1941年除夕,李先念在司令部住处设宴招待当地群众百余人,军民同席欢度佳节,李先念亲自到每席给大家敬酒,并说:“感谢老乡们对部队的支持。”
五师将士的九口堰情结
九口堰不仅在当地群众心中留下了珍贵回忆,更是在新四军第五师将士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情结。
1978年1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的李先念考察宜昌葛洲坝后乘火车返回武汉,途经随县时作短暂停留,在火车站接见了随县县委常委领导成员,在询问了九口堰的情况后,深情地说:“要把九口堰地区建设好,把根据地人民生活水平尽快地提高起来!”
1984年10月,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在办公室两次接见了随州市文物局和洛阳区的代表,听取了随南革命老区建设情况和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的修缮情况汇报,表达了他对老区人民的怀念和关切,并题写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
2009年4月5日,李先念夫人林佳楣再次来随州,随行的还有女儿李紫阳。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新四军第五师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任质斌的夫人胡志学和长子任全胜、女儿任在晋也一同前来。
五师将领们对九口堰的情感也深深感染着他们的子女们,不少五师将领的后代到九口堰来体验父辈们的战斗岁月。最为突出的是李先念的女婿、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上将刘亚洲两次访问九口堰,追思亲人。他还将20万元稿费赠给纪念馆,希望把纪念馆建得更好。 任质斌也于1986年、1991年两次访问九口堰。1995年第三次访问没能如愿,这次他到随州时已重病缠身,就在第二天要去九口堰的当晚,突然感到呼吸困难,经输氧后才稍好转。次日他仍要去九口堰,在大家的劝阻下才打消了念头,只得驱车返回武汉。临行前,他拜托党史办的同志代他向九口堰的人民问好。
2014年4月9日,任质斌的夫人、94岁高龄的老红军胡志学和子女任全胜(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任在晋重访九口堰,看望了九口堰的乡亲们。
红色基因激励代代随州人
九口堰纪念馆成立于1982年,是以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为基础而建的。旧址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
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馆进行改扩建,并征集到一批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实物,现展出照片、图表、油画共230多幅。同时,修建了广场,广场前树立了李先念铜像,重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整理新五师革命旧址文史资料,使陈列展览具有全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如今,曾都区已形成新四军五师旧址群,其中包括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抗大十分校,兵工厂,被服厂,医院,边区建设银行,挺进报社编辑部,报社印刷厂,十三旅部,随南縣委等革命旧址。九堰口纪念馆复原陈列了李先念、陈少敏、刘少卿、任质斌等领导人的办公、住地,供人们参观瞻仰。馆内,第五师官兵当年使用过的盒子枪、地图、宣传册历历在目,机要科、作战室、师长李先念的卧室依然如故。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部委发文,将九口堰增补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目录。
2016年,省文物局再次拨专款对九口堰纪念馆进行维修。纪念馆收集各类革命时期的军用品和民间旧家具、用具、农具等达1368件,将民俗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不仅让人们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也让人们了解当地的民情民俗,既是革命纪念馆,又是民俗民情展览馆,不仅养眼,也养心。
九口堰还有一大优势是离千年古银杏群落风景区不足6 公里,每年金秋时节有数十万人来这里旅游,九口堰也成为到随游人青睐的景点。
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将九口堰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将其列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作为重要的宣传教育场所,来此的参观者络绎不绝,红色基因在随州代代相传,红色精神激励着随州乃至全省干部群众建功新时代。
1938年10月25日,武汉保卫战结束,国民革命军奉命撤退。日寇占领武汉,抗日战争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9年1月,李先念奉中共中央中原局指示,从河南竹沟来到随县均川镇,以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支队司令的名义与国民党军第五战区全权代表石毓灵谈判,取得进入鄂中抗日游击合法地位。同年12月18日,李先念率部进驻九口堰地区。
1941年4月5日,挺进纵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在九口堰通电就职。4月10日,部队一律使用新番号,并在九口堰河滩召开了新四军第五师建军誓师大会。当时部队已发展到15300余人,成为一支重要的敌后抗日武装力量。
1942年7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调动两个师、一个游击纵队向鄂豫边区和随南白兆山根据地进攻。 边区党委和五师司令部为了保存实力,决定将主力暂时撤出鄂东,留鄂中各县地方部队就地坚持游击斗争。
1945年4月李先念率13旅重新占领洛阳店,司令部又进驻九口堰至当年9月,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在九口堰长达3个年头。
1939年至1942年,正是新四军第五师创立、组建、发展、壮大的时期。李先念领导这支部队在九口堰地区召开过10余次重要会议,组织指挥战斗20多次,有力地击退了日军的攻击,粉碎了敌、伪、顽军的三次反共高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新五师司令部、政治部设在九口堰孙家大院,以孙家大院为中心,师直机关、抗大十分校、挺进报社、边区建设银行、战地医院、兵工厂等分布在九口堰村多处。
新四军第五师在九口堰生活、战斗过的主要将领有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刘少卿、王翰、周志坚、罗厚福、方正平、张体学等。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1941年秋天,刚刚组建的第五师由于队伍迅速壮大,急需一批物资装备部队。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供给十分困难。怎么办?李先念指示部队:我们可以向日本兵要嘛!
史料详细记录了当年第五师袭击日寇运输队的战斗经过。
冯仁恩当时任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八团团长,一次,他正奉命到大悟开辟根据地途中,在应山(今广水)熊家湾休息。据侦察员了解的情报,日军第三师团一支运输队每天拂晓从广水镇向驻守在应山县城的日军运送物资,运输队共有100多辆马车,40多名日本兵武装护送。
官兵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最后任务落在三十八团肩上,伏击地点选在应山县城与广水镇之间的九眼桥。
那天天还没亮,三十八团参谋长朱坊带领两个连在九眼桥设了埋伏,当太阳升起,敌人运输队进入伏击圈内,早已等候在公路两旁的官兵一起开火。日军猝不及防,死的死,伤的伤,余下的在抵抗一阵后夺路而逃。这一仗打得相当漂亮,运输队日军大部被消灭,100多辆马车的枪支弹药、药品、被服、马匹全部被缴获。当日军增援部队赶到时,公路上只剩下日本兵的尸体。
段段佳话追忆军民鱼水情
如今,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所在地孙家大院依然保持旧时的模样,青砖黛瓦、飞檐曲水、雕梁画栋。李先念在九口堰的生活片断至今成为人们常谈起的佳话。
孙家的老房东孙绍南早已去世,1984年,他曾接受过记者的采访,回忆过当时的情况:“1939年冬天,一支军队向我们九口堰孙家大院开来,我正在后山坡罗山寺砍柴,也不知这支部队的情况,害怕地丢下镰刀斧子就往亲戚家跑。几天后,我父亲在舅父家找到我,说这支部队对老百姓很好,还帮群众挑水、扫地。回到家后才知这支部队是李先念带领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二年的6月份,纵队司令部、政治部搬到我们村里来了。”
孙绍南回忆说:“这一年麦收后,我六伯孙季唯请村民方中高帮忙平耖水田,不料方中高的脚趾被一块瓷片划破了,流血不止,孙六伯急得团团转。正在这时,一位30岁左右的军人走了过来,忙叫来两个战士扶着方中高到医疗所包扎。随后,这个军人毫不犹豫地脱下鞋袜,卷起裤腿下到水田里,操着方中高使的耖子,吆喝那满身泥泞的水牛平起田来。他那熟练的操作,完全是一个种田的老把式。事后,大家才得知,这个帮忙耖田的军人就是李先念。李先念满面笑容地同乡亲們打招呼,并同大家拉起了家常,大伙那热乎乎的高兴劲真没法说!”
这段往事成为孙绍南一生最珍贵的回忆,他说当时他挤到李先念跟前,调皮地问:“李司令,您怎么会种田平耖?”李先念笑着说:“我不但会种田,还会干木匠活呢!你愿不愿意跟我学啊!”说得乡亲们都笑了起来。孙绍南完全忘了自己是在同一个新四军的司令谈话。
孙绍南回忆:1941年除夕,李先念在司令部住处设宴招待当地群众百余人,军民同席欢度佳节,李先念亲自到每席给大家敬酒,并说:“感谢老乡们对部队的支持。”
五师将士的九口堰情结
九口堰不仅在当地群众心中留下了珍贵回忆,更是在新四军第五师将士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情结。
1978年1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的李先念考察宜昌葛洲坝后乘火车返回武汉,途经随县时作短暂停留,在火车站接见了随县县委常委领导成员,在询问了九口堰的情况后,深情地说:“要把九口堰地区建设好,把根据地人民生活水平尽快地提高起来!”
1984年10月,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在办公室两次接见了随州市文物局和洛阳区的代表,听取了随南革命老区建设情况和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的修缮情况汇报,表达了他对老区人民的怀念和关切,并题写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
2009年4月5日,李先念夫人林佳楣再次来随州,随行的还有女儿李紫阳。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新四军第五师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任质斌的夫人胡志学和长子任全胜、女儿任在晋也一同前来。
五师将领们对九口堰的情感也深深感染着他们的子女们,不少五师将领的后代到九口堰来体验父辈们的战斗岁月。最为突出的是李先念的女婿、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上将刘亚洲两次访问九口堰,追思亲人。他还将20万元稿费赠给纪念馆,希望把纪念馆建得更好。 任质斌也于1986年、1991年两次访问九口堰。1995年第三次访问没能如愿,这次他到随州时已重病缠身,就在第二天要去九口堰的当晚,突然感到呼吸困难,经输氧后才稍好转。次日他仍要去九口堰,在大家的劝阻下才打消了念头,只得驱车返回武汉。临行前,他拜托党史办的同志代他向九口堰的人民问好。
2014年4月9日,任质斌的夫人、94岁高龄的老红军胡志学和子女任全胜(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任在晋重访九口堰,看望了九口堰的乡亲们。
红色基因激励代代随州人
九口堰纪念馆成立于1982年,是以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为基础而建的。旧址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
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馆进行改扩建,并征集到一批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实物,现展出照片、图表、油画共230多幅。同时,修建了广场,广场前树立了李先念铜像,重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整理新五师革命旧址文史资料,使陈列展览具有全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如今,曾都区已形成新四军五师旧址群,其中包括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抗大十分校,兵工厂,被服厂,医院,边区建设银行,挺进报社编辑部,报社印刷厂,十三旅部,随南縣委等革命旧址。九堰口纪念馆复原陈列了李先念、陈少敏、刘少卿、任质斌等领导人的办公、住地,供人们参观瞻仰。馆内,第五师官兵当年使用过的盒子枪、地图、宣传册历历在目,机要科、作战室、师长李先念的卧室依然如故。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部委发文,将九口堰增补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目录。
2016年,省文物局再次拨专款对九口堰纪念馆进行维修。纪念馆收集各类革命时期的军用品和民间旧家具、用具、农具等达1368件,将民俗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不仅让人们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也让人们了解当地的民情民俗,既是革命纪念馆,又是民俗民情展览馆,不仅养眼,也养心。
九口堰还有一大优势是离千年古银杏群落风景区不足6 公里,每年金秋时节有数十万人来这里旅游,九口堰也成为到随游人青睐的景点。
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将九口堰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将其列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作为重要的宣传教育场所,来此的参观者络绎不绝,红色基因在随州代代相传,红色精神激励着随州乃至全省干部群众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