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业革命于19世纪初期在欧洲各国先后爆发,改变了人类延续几千年的生产方式,促使人类生产力产生巨大变革,其结果是大批工业产品投放到市场,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产品的设计却非常粗糙和拙劣。1851年,"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的产品,招致了以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为首的英国艺术家的极度反感,他们批判机械化大生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倾向于回归对中世纪古典传统手工艺的眷顾,提出产品满足“美观与实用”的口号,打破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界线。
关键词:工艺美术运动;现代设计;历史影响
一、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英国19世纪最主要的艺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产生受到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等人影响,从1859年持续到1910年,其名称源于1888年成立的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由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试图通过自觉的设计改良运动来改变。当时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方兴未艾,工艺美术运动意在抵抗这一趋势而重建手工艺的价值,要求塑造出“艺术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艺术家”。
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运动的主要成员是威廉·莫里斯、察尔斯·马金托什、C·F·A·沃塞和拉菲尔前派(Pre-Raphaelite)等。威廉.莫里斯反复强调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我们从中看出威廉.莫里斯所提倡的设计目的是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在之后的现代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威廉.莫里斯推崇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在装饰上反对矫揉做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二、现代设计
18世纪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时代,工业革命的爆发促使人类设计从传统的手工艺设计向现代设计的转变,预示着一个新的设计时代的到来—现代设计。设计水平的提高,总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理性的成长。工业革命促使设计师和工匠的分离;新技术的诞生,给设计带来新发展空间;设计的思维方式出现重大变革。设计师和生产者的分离是现代设计出现的标志,设计者为了适应人们传统的审美习惯和需求,把手工业设计产品上的某些装饰用到机械产品上,反映出“装饰与设计等同的思想”从而为早期的现代设计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和机械化大生产,与各国传统手工业进行决裂和抗争,而形成新的设计理论。
工业革命后出现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商有意识的把设计作为迎合消费者进而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但是对产品设计的理解似乎与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产生背离:把装饰与设计等同起来,而不是将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进而形成有机的整体。在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设计师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视。工业革命前,艺术的美感可以有游离功能和机构之外;工业革命后,机器以它巨大的能量冲击着人们的视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虽然工业革命初期的产品设计很粗劣,但经过几代艺术家和设计师身体力行的努力之后,机器的形象有了巨大的改观。机器变得生命体一样,似乎有了灵魂,设计由此进入了现代阶段。机器和工业产品在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不断推动下,自身发展的越来越成熟,与人和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和谐,18至19世纪的工业化革命,使设计得到发展并最确立了正确的设计理念。
三、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19世纪下半叶,“工艺美术运动”,标志着现代设计时代的到来。英国的工业革命走在最前列,在平面印刷和设计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伊始,英国出现了重要的促进因素——1888年在伦敦成立的工艺美术展览协会,连续的一系列设计展览,提供了解优良设计和高雅设计品的机会,包括平面设计,也有室内设计、纺织品设计等等。从伦敦开始,工艺美术运动迅速传播到维也纳、布达佩斯、赫尔辛基等欧洲的新兴工业城市。由于各国工业发展的水平,历史传统的沿袭和社会构成的千差万别,工艺美术运动迅速本土化。挪威、芬兰和俄罗斯追求工艺技术的革新和对传统美学因素的挖掘,德国倾力探索一种工艺、艺术和工业之间的平衡。
工艺美术运动理想缘起思源和风情,迅速地传播到了美国,具有新大陆视野的美国艺术家也毫不犹豫地在其中添加了社会和自然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926年到1945年,工艺美术运动在日本四岛收尾。一方面日本的工业化已经成型,为运动的落地发芽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日本人依然毫不犹豫地向西方靠拢,希望自己的中产阶级能够适应东西方结合的生活方式。日本第一个为工艺美术运动添加了东方的灵感和色彩。
工艺美术运动是世界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第一个有广泛影响的设计运动。对其历史功绩有一些辩证的评价,有人说工艺美术艺术家们走的是一条回到中世纪手工业时代的设计老路,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工业化之后设计和现代工业之间的矛盾,其设计尽管十分精美,但仍复杂繁琐,给印刷和装订造成了困难,人们还需要更合乎现代技术和人们思想情感的语言表达形式。另一些人则认为,工艺美术艺术家们从审美角度反对工业化时代生活用品的机械生产及其造型样式,号召人们把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其功能相结合,并身体力行。因此,实际上是在引导人们对产品设计与其功能的关系予以特别重视,指明了正确的设计方向,极大地推动了工业产品设计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
工艺美术运动对于设计改革的贡献是重要的,它最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但工艺美术运动也有其先天的局限,它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这无疑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由此使英国设计走了弯路。英国是最早工业化和最早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国家,但却未能最先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体系,其主要原因正在于此。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下,欧洲大陆又掀起了一个规模更为宏大、影响更为广泛、程度更为深刻的“新艺术运动”。
参考文献:
[1]《欧洲19世纪美术》吴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
[3]《秩序感》[英]贡布里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建羽,新乡学院艺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教学与理论研究。
关键词:工艺美术运动;现代设计;历史影响
一、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英国19世纪最主要的艺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产生受到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等人影响,从1859年持续到1910年,其名称源于1888年成立的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由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试图通过自觉的设计改良运动来改变。当时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方兴未艾,工艺美术运动意在抵抗这一趋势而重建手工艺的价值,要求塑造出“艺术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艺术家”。
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运动的主要成员是威廉·莫里斯、察尔斯·马金托什、C·F·A·沃塞和拉菲尔前派(Pre-Raphaelite)等。威廉.莫里斯反复强调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我们从中看出威廉.莫里斯所提倡的设计目的是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在之后的现代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威廉.莫里斯推崇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在装饰上反对矫揉做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二、现代设计
18世纪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时代,工业革命的爆发促使人类设计从传统的手工艺设计向现代设计的转变,预示着一个新的设计时代的到来—现代设计。设计水平的提高,总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理性的成长。工业革命促使设计师和工匠的分离;新技术的诞生,给设计带来新发展空间;设计的思维方式出现重大变革。设计师和生产者的分离是现代设计出现的标志,设计者为了适应人们传统的审美习惯和需求,把手工业设计产品上的某些装饰用到机械产品上,反映出“装饰与设计等同的思想”从而为早期的现代设计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和机械化大生产,与各国传统手工业进行决裂和抗争,而形成新的设计理论。
工业革命后出现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商有意识的把设计作为迎合消费者进而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但是对产品设计的理解似乎与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产生背离:把装饰与设计等同起来,而不是将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进而形成有机的整体。在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设计师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视。工业革命前,艺术的美感可以有游离功能和机构之外;工业革命后,机器以它巨大的能量冲击着人们的视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虽然工业革命初期的产品设计很粗劣,但经过几代艺术家和设计师身体力行的努力之后,机器的形象有了巨大的改观。机器变得生命体一样,似乎有了灵魂,设计由此进入了现代阶段。机器和工业产品在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不断推动下,自身发展的越来越成熟,与人和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和谐,18至19世纪的工业化革命,使设计得到发展并最确立了正确的设计理念。
三、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19世纪下半叶,“工艺美术运动”,标志着现代设计时代的到来。英国的工业革命走在最前列,在平面印刷和设计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伊始,英国出现了重要的促进因素——1888年在伦敦成立的工艺美术展览协会,连续的一系列设计展览,提供了解优良设计和高雅设计品的机会,包括平面设计,也有室内设计、纺织品设计等等。从伦敦开始,工艺美术运动迅速传播到维也纳、布达佩斯、赫尔辛基等欧洲的新兴工业城市。由于各国工业发展的水平,历史传统的沿袭和社会构成的千差万别,工艺美术运动迅速本土化。挪威、芬兰和俄罗斯追求工艺技术的革新和对传统美学因素的挖掘,德国倾力探索一种工艺、艺术和工业之间的平衡。
工艺美术运动理想缘起思源和风情,迅速地传播到了美国,具有新大陆视野的美国艺术家也毫不犹豫地在其中添加了社会和自然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926年到1945年,工艺美术运动在日本四岛收尾。一方面日本的工业化已经成型,为运动的落地发芽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日本人依然毫不犹豫地向西方靠拢,希望自己的中产阶级能够适应东西方结合的生活方式。日本第一个为工艺美术运动添加了东方的灵感和色彩。
工艺美术运动是世界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第一个有广泛影响的设计运动。对其历史功绩有一些辩证的评价,有人说工艺美术艺术家们走的是一条回到中世纪手工业时代的设计老路,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工业化之后设计和现代工业之间的矛盾,其设计尽管十分精美,但仍复杂繁琐,给印刷和装订造成了困难,人们还需要更合乎现代技术和人们思想情感的语言表达形式。另一些人则认为,工艺美术艺术家们从审美角度反对工业化时代生活用品的机械生产及其造型样式,号召人们把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其功能相结合,并身体力行。因此,实际上是在引导人们对产品设计与其功能的关系予以特别重视,指明了正确的设计方向,极大地推动了工业产品设计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
工艺美术运动对于设计改革的贡献是重要的,它最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但工艺美术运动也有其先天的局限,它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这无疑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由此使英国设计走了弯路。英国是最早工业化和最早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国家,但却未能最先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体系,其主要原因正在于此。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下,欧洲大陆又掀起了一个规模更为宏大、影响更为广泛、程度更为深刻的“新艺术运动”。
参考文献:
[1]《欧洲19世纪美术》吴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
[3]《秩序感》[英]贡布里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建羽,新乡学院艺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教学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