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时珍于采药、品药、研究药理药性的同时,还特别看重食疗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力主从百姓日常的膳食果蔬当中,合理调配,平衡阴阳,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
发现“小人参”
据明《蕲春县志》载,为了研究中草药的药理和药性,李时珍常常只身一人,身背药篓到深山去采药。一日,天近中午时分,李时珍来到一处悬崖绝壁旁,远见对面山崖上有位银发老翁正攀悬于绝壁上采药。但见老翁鹤发童颜,气色红润,手脚利落,令李时珍十分惊叹。
李时珍赶紧趋前攀谈,得知这位老翁是隐居在这深山里的老隐士,虽已年过百岁,却眼不花,耳不聋,身板硬朗,思维敏捷,且非常健谈。问及老翁有何养身延寿之道时,老翁淡淡一笑道:山野之人,淡食为道……随手指了指背篓里同草药夹杂在一起的胡萝卜说:“喏,就是常常吃这个。”
老翁的一席话给了李时珍很大的启示,回到家中后他反复琢磨,品味胡萝卜的药理和药效。他认为:胡萝卜属中性食物,于阳虚者,可扶阳;于阴虚者,可滋阴,实为菜蔬之王、养生佳品……经常食用胡萝卜对于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对调理人的心脏疾病尤为有效。于是,李时珍就把这一食疗方法介绍给更多的人。时至今日,在湖北蕲春一带民间仍然盛行长年食用胡萝卜的食俗。当地人视胡萝卜为食中补品,誉称为“小人参”,成为每餐必食的养生佳蔬。
据调查考证,在蕲春一带,百岁以上的老寿星在万人中的占有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中老年人群中体内血中的胆固醇含量以及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病率,亦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胡萝卜功不可没。
槟榔传情
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湘潭生活了5个月。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都是中药。李时珍的夫人采用了连缀写法,把中药的名字串联起来,表达了自己对夫君的思念之情。
李时珍看了夫人的情书,感慨万千,心中也油然生起对夫人的思念之情,他立刻回信写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李时珍的情书中写的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从容(肉苁蓉)、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也是中药。李时珍的回信写得文辞纤巧,语意缠绵,倾吐了夫妻间纯真深切的相思之情。
李时珍和夫人的两封情书巧用了24味中药名串联成篇,毫不牵强,妙趣天成,读来情趣无限。有趣的是,夫人信中以槟榔代指宾郎、郎君,李时珍以“红娘子”这种中药喻指“妻子”,信手拈来,都非常别致。李时珍对槟榔的医疗功能概括为“醒能使之醉,醉能使之醒,饥能使之饱”。据《本草纲目》记载,槟榔性温,味苦,可解油、驱虫、除胀,还可治水肿脚气等症。适当嚼食,有利于面部神经的运动,可起到美容的功效。槟榔既是药物又是一种果品,特别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湘潭人在待客时可以不用烟,不用茶,只要奉上一口槟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热情和诚意了。
山楂治水肿
《山楂·发明》中讲述了李时珍研究中药羊朹(音球)子治水肿病的故事。
李时珍的邻居,有个七八岁的小孩,平时面色黄肿,挺着一个大肚子,但能吃、能玩,大人也没把孩子的病当回事。
一年秋天,李时珍发现孩子的气色比原来好多了,大肚子也消失了,整天蹦蹦跳跳,活泼可爱。他很奇怪,便向孩子的母亲询问原因。孩子母亲告诉他,前些时,孩子到他小姑家去玩,见后山有棵树上长满果子,就爬上去吃了个够,回来后吐了好多痰水。从此以后,孩子的病就慢慢好了。
那是一棵什么树,结的什么果?李时珍寻思着。第二天,他就找孩子带他去看看。
孩子带着李时珍来到他小姑家的后山,在山坡上有一棵一丈多高的树。李时珍定睛一看:这不是山里人称为茅楂或猴楂的山楂树吗?
他向山里打柴的樵夫打听,才知道这种树和矮小的茅楂,都是山楂的一种。茅楂结的果实,山里人叫棠朹子,酸甜可口,药店里收购。而这种树结的果实叫羊朹子,果实稍大,味道也差不多,而药店里不收购。孩子在误食大量羊朹子后,把食积水肿病治好了,这证明不被药店收购的羊朹子与棠朹子有同样的疗效。
李时珍对这一发现非常高兴。在《本草纲目》里,他对两种山楂作了详细的比较和解释,得到结论说:“羊朹乃山楂同类,其功应相同矣。”
甘蔗方
中医认为,甘蔗味甘性寒,入肺、胃经,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解毒透疹之功,适用于阴虚肺燥所致的咳嗽,胃阴不足所致的呕吐,热病伤阴所致的口渴、发热,酒后烦渴及痘疹疹出不畅等。《本草纲目》言:“蔗,脾之果,其浆甘寒,能泻火热,消渴解酒。”
李时珍发现甘蔗的妙用,是从一部《野史》中看到的故事而悟出的。说古时有卢绛中其人,“病痁疾”,“忽梦白衣妇人云:食蔗可愈。及旦,买蔗数挺食之,翌日疾愈。”李时珍根据这一情节,从药物学上加以研究,断定:“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
李时珍没有被这个故事的神秘外衣所迷惑,也没有因其荒诞而一笑了之,忽视其合理内容。他用自己的药物学知识和医疗实践经验,对其包含的合理内容予以了准确解释。
发现“小人参”
据明《蕲春县志》载,为了研究中草药的药理和药性,李时珍常常只身一人,身背药篓到深山去采药。一日,天近中午时分,李时珍来到一处悬崖绝壁旁,远见对面山崖上有位银发老翁正攀悬于绝壁上采药。但见老翁鹤发童颜,气色红润,手脚利落,令李时珍十分惊叹。
李时珍赶紧趋前攀谈,得知这位老翁是隐居在这深山里的老隐士,虽已年过百岁,却眼不花,耳不聋,身板硬朗,思维敏捷,且非常健谈。问及老翁有何养身延寿之道时,老翁淡淡一笑道:山野之人,淡食为道……随手指了指背篓里同草药夹杂在一起的胡萝卜说:“喏,就是常常吃这个。”
老翁的一席话给了李时珍很大的启示,回到家中后他反复琢磨,品味胡萝卜的药理和药效。他认为:胡萝卜属中性食物,于阳虚者,可扶阳;于阴虚者,可滋阴,实为菜蔬之王、养生佳品……经常食用胡萝卜对于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对调理人的心脏疾病尤为有效。于是,李时珍就把这一食疗方法介绍给更多的人。时至今日,在湖北蕲春一带民间仍然盛行长年食用胡萝卜的食俗。当地人视胡萝卜为食中补品,誉称为“小人参”,成为每餐必食的养生佳蔬。
据调查考证,在蕲春一带,百岁以上的老寿星在万人中的占有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中老年人群中体内血中的胆固醇含量以及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病率,亦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胡萝卜功不可没。
槟榔传情
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湘潭生活了5个月。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都是中药。李时珍的夫人采用了连缀写法,把中药的名字串联起来,表达了自己对夫君的思念之情。
李时珍看了夫人的情书,感慨万千,心中也油然生起对夫人的思念之情,他立刻回信写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李时珍的情书中写的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从容(肉苁蓉)、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也是中药。李时珍的回信写得文辞纤巧,语意缠绵,倾吐了夫妻间纯真深切的相思之情。
李时珍和夫人的两封情书巧用了24味中药名串联成篇,毫不牵强,妙趣天成,读来情趣无限。有趣的是,夫人信中以槟榔代指宾郎、郎君,李时珍以“红娘子”这种中药喻指“妻子”,信手拈来,都非常别致。李时珍对槟榔的医疗功能概括为“醒能使之醉,醉能使之醒,饥能使之饱”。据《本草纲目》记载,槟榔性温,味苦,可解油、驱虫、除胀,还可治水肿脚气等症。适当嚼食,有利于面部神经的运动,可起到美容的功效。槟榔既是药物又是一种果品,特别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湘潭人在待客时可以不用烟,不用茶,只要奉上一口槟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热情和诚意了。
山楂治水肿
《山楂·发明》中讲述了李时珍研究中药羊朹(音球)子治水肿病的故事。
李时珍的邻居,有个七八岁的小孩,平时面色黄肿,挺着一个大肚子,但能吃、能玩,大人也没把孩子的病当回事。
一年秋天,李时珍发现孩子的气色比原来好多了,大肚子也消失了,整天蹦蹦跳跳,活泼可爱。他很奇怪,便向孩子的母亲询问原因。孩子母亲告诉他,前些时,孩子到他小姑家去玩,见后山有棵树上长满果子,就爬上去吃了个够,回来后吐了好多痰水。从此以后,孩子的病就慢慢好了。
那是一棵什么树,结的什么果?李时珍寻思着。第二天,他就找孩子带他去看看。
孩子带着李时珍来到他小姑家的后山,在山坡上有一棵一丈多高的树。李时珍定睛一看:这不是山里人称为茅楂或猴楂的山楂树吗?
他向山里打柴的樵夫打听,才知道这种树和矮小的茅楂,都是山楂的一种。茅楂结的果实,山里人叫棠朹子,酸甜可口,药店里收购。而这种树结的果实叫羊朹子,果实稍大,味道也差不多,而药店里不收购。孩子在误食大量羊朹子后,把食积水肿病治好了,这证明不被药店收购的羊朹子与棠朹子有同样的疗效。
李时珍对这一发现非常高兴。在《本草纲目》里,他对两种山楂作了详细的比较和解释,得到结论说:“羊朹乃山楂同类,其功应相同矣。”
甘蔗方
中医认为,甘蔗味甘性寒,入肺、胃经,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解毒透疹之功,适用于阴虚肺燥所致的咳嗽,胃阴不足所致的呕吐,热病伤阴所致的口渴、发热,酒后烦渴及痘疹疹出不畅等。《本草纲目》言:“蔗,脾之果,其浆甘寒,能泻火热,消渴解酒。”
李时珍发现甘蔗的妙用,是从一部《野史》中看到的故事而悟出的。说古时有卢绛中其人,“病痁疾”,“忽梦白衣妇人云:食蔗可愈。及旦,买蔗数挺食之,翌日疾愈。”李时珍根据这一情节,从药物学上加以研究,断定:“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
李时珍没有被这个故事的神秘外衣所迷惑,也没有因其荒诞而一笑了之,忽视其合理内容。他用自己的药物学知识和医疗实践经验,对其包含的合理内容予以了准确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