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情况。结果:慢性组胆囊长径、胆囊后径高于急性组,胆囊壁厚度低于急性组(P<0.05);慢性组脾静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速度均低于急性组(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有效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鉴别,在此基础上开展治疗,可更好地保证治疗方案的准确性。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超声表现;临床诊断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根据发病情况可以分为急性以及慢性两种类型。在临床治疗中,对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进行区分和诊断,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意义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每组40例。入选患者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26~82岁,平均年龄(53.7±8.4)岁。纳入标准:(1)满足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血清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阳性;(3)了解本研究内容并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类型慢性肝炎;(2)存在精神疾病或者认知障碍;(3)存在代偿性肝硬化。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患者检查前禁食禁饮8~12 h。检查仪器选择飞利浦EPIQ 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型号选择C5-2。在开展检查时,检查人员需要将探头频率设定在3.0 MHz。检查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依次对肝脏、胆囊以及脾脏进行扫描检查,细致地测量以及记录胆囊壁变化以及脾脏厚度,指导患者屏住呼吸在肋间测量并记录脾静脉、门静脉以及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流速度以及内径。
1.3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以(±s)及%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胆囊大小以及胆囊壁厚度对比
慢性组胆囊长径、胆囊后径高于急性组,胆囊壁厚度低于急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脾静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慢性组脾静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速度均低于急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社會的发展,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不断提升。发病后,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食欲下降以及肝肿大等症状,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操作简单、重复性强以及诊断准确等优势[1],是病毒性肝炎常用的诊断方法。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性肝炎分别进行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胆囊大小与胆囊壁厚度均存在明显改变。但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急性期超声表现为实质回声,慢性期则表现为实质回声增粗,纤维化[2~3]。除了胆囊大小改变之外,病毒性肝炎患者超声检查还可见胆囊壁肿胀且出现布满密集光点的虚样变化。这是由于胆囊在炎症的影响下,自身免疫性作用而导致胆囊壁变厚。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组胆囊长径、胆囊后径高于急性组,胆囊壁厚度低于急性组(P<0.05);慢性组脾静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速度均低于急性组(P<0.05)。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能够有效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鉴别,在此基础上开展治疗,可更好地保证治疗方案的准确性,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斌霞.慢性乙型肝炎的超声表现与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8):30-31.
[2]常梅红.超声影像在诊断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中的作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0):183,186.
[3]曹芬,陈竹,曾义岚,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超声改变与肝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6,8(3):48-52.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超声表现;临床诊断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根据发病情况可以分为急性以及慢性两种类型。在临床治疗中,对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进行区分和诊断,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意义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每组40例。入选患者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26~82岁,平均年龄(53.7±8.4)岁。纳入标准:(1)满足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血清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阳性;(3)了解本研究内容并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类型慢性肝炎;(2)存在精神疾病或者认知障碍;(3)存在代偿性肝硬化。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患者检查前禁食禁饮8~12 h。检查仪器选择飞利浦EPIQ 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型号选择C5-2。在开展检查时,检查人员需要将探头频率设定在3.0 MHz。检查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依次对肝脏、胆囊以及脾脏进行扫描检查,细致地测量以及记录胆囊壁变化以及脾脏厚度,指导患者屏住呼吸在肋间测量并记录脾静脉、门静脉以及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流速度以及内径。
1.3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以(±s)及%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胆囊大小以及胆囊壁厚度对比
慢性组胆囊长径、胆囊后径高于急性组,胆囊壁厚度低于急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脾静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慢性组脾静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速度均低于急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社會的发展,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不断提升。发病后,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食欲下降以及肝肿大等症状,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操作简单、重复性强以及诊断准确等优势[1],是病毒性肝炎常用的诊断方法。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性肝炎分别进行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胆囊大小与胆囊壁厚度均存在明显改变。但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急性期超声表现为实质回声,慢性期则表现为实质回声增粗,纤维化[2~3]。除了胆囊大小改变之外,病毒性肝炎患者超声检查还可见胆囊壁肿胀且出现布满密集光点的虚样变化。这是由于胆囊在炎症的影响下,自身免疫性作用而导致胆囊壁变厚。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组胆囊长径、胆囊后径高于急性组,胆囊壁厚度低于急性组(P<0.05);慢性组脾静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速度均低于急性组(P<0.05)。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能够有效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鉴别,在此基础上开展治疗,可更好地保证治疗方案的准确性,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斌霞.慢性乙型肝炎的超声表现与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8):30-31.
[2]常梅红.超声影像在诊断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中的作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0):183,186.
[3]曹芬,陈竹,曾义岚,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超声改变与肝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6,8(3):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