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在世界的粮食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玉米年产量位于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全身都是宝,其在国外加工业中已达数千个品种,加工回收率高达98%。经过深加工之后,玉米产品的附加值比卖玉米原粮增加效益3~100倍以上。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以及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作为健康食品概念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我国玉米深加工工业比较落后,80%以上的玉米以原粮状态直接上市或者经过初级加工进入消费。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增值程度相比,我国的差距很大,这昭示着我国玉米深加工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属于朝阳行业。
随着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世界第二大玉米出产国,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深加工总量每年达到1100万吨,深加工产品也从初级的淀粉、味精等逐步向附加值较高的山梨醇和变性淀粉等转变,同时带动了食品、医药、造纸、纺织等行业的发展。
美国的玉米年产量在2.53亿吨左右,同时也是玉米深加工最发达的国家,每年深加工消耗玉米量约5000万吨左右。其淀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深加工量占玉米总量的18%左右,玉米深加工产品达3000多种。
在产品结构上,消费市场不同,主导产品也各不相同,如:美国以淀粉糖和发酵酒精为主导产品,占深加工消耗玉米总产量的75%,而淀粉糖中又以果葡糖为主,占淀粉糖总量的70%;发酵酒精中以燃料酒精为主,占总酒精量的80%,目前美国规定汽车燃料中必须加入10%的工业酒精。
在欧洲,玉米深加工主导产品为淀粉糖及变性淀粉。 欧洲淀粉产量目前已达 820万吨,70%为玉米淀粉,30%为小麦淀粉。
在玉米深加工技术方面,现代生物技术和电子智能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已广泛应用在该行业中,使美国、欧洲等国家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种不断增加,收益率不断提高,成本日趋下降。从玉米深加工综合利用看,国外目前主要以饲料工业为主,占综合利用消耗玉米量的60%左右。 在发展饲料工业的同时,促进畜牧业、饲养业的发展,以饲养业的发展带动肉、蛋、乳等食品工业的发展。
我国玉米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20%以上。90年代初,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逐步得到重视,玉米大省开始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加快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步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国内首批建设了4个10万吨级以上淀粉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能力均在20万吨左右,部分企业年加工能力已达到120万吨。
目前,我国玉米产量为1.2亿吨,大体消费领域为:饲料9000万吨、口粮1500万吨、工业消耗1100万吨、贮运消耗500万吨、种子120万吨。 作为玉米深加工初级产品的淀粉产量增长迅猛,1978年仅28万吨,2001年已达500万吨以上,其中玉米淀粉占淀粉总量的90%。我国淀粉应用大户是发酵行业,消耗量占淀粉消耗总量的35%,主要产品为味精、酶制剂;其次为淀粉糖工业,占淀粉消耗总量的20%;变性淀粉消耗占9%;医药产品消耗(包括抗菌素、口服及注射用葡萄糖)占20%,其他占16%。
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有以下特点:一是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建厂较早、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技术设备相对落后、效率较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多数处于停产、转产或半停产状态;而规模较大,投资成本控制较好的企业,在产品收益率和能耗指标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二是淀粉加工企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上世纪90年代初,玉米深加工企业几乎都以初级产品--商品淀粉为主,在玉米主产区的吉林省,1994年1吨玉米价格为1200元左右,而生产出淀粉每吨最高售价则达到3200元,利润率可达30%以上。近两年,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技术、 设备的进步,原料价格下降,市场竞争,使淀粉产品价格下滑,淀粉生产企业效益优势已不再突出。淀粉加工企业已开始开拓新的领域,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由初加工转向深加工,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效益的同时,推进了我国淀粉糖行业、发酵行业、变性淀粉行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世界第二大玉米出产国,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深加工总量每年达到1100万吨,深加工产品也从初级的淀粉、味精等逐步向附加值较高的山梨醇和变性淀粉等转变,同时带动了食品、医药、造纸、纺织等行业的发展。
美国的玉米年产量在2.53亿吨左右,同时也是玉米深加工最发达的国家,每年深加工消耗玉米量约5000万吨左右。其淀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深加工量占玉米总量的18%左右,玉米深加工产品达3000多种。
在产品结构上,消费市场不同,主导产品也各不相同,如:美国以淀粉糖和发酵酒精为主导产品,占深加工消耗玉米总产量的75%,而淀粉糖中又以果葡糖为主,占淀粉糖总量的70%;发酵酒精中以燃料酒精为主,占总酒精量的80%,目前美国规定汽车燃料中必须加入10%的工业酒精。
在欧洲,玉米深加工主导产品为淀粉糖及变性淀粉。 欧洲淀粉产量目前已达 820万吨,70%为玉米淀粉,30%为小麦淀粉。
在玉米深加工技术方面,现代生物技术和电子智能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已广泛应用在该行业中,使美国、欧洲等国家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种不断增加,收益率不断提高,成本日趋下降。从玉米深加工综合利用看,国外目前主要以饲料工业为主,占综合利用消耗玉米量的60%左右。 在发展饲料工业的同时,促进畜牧业、饲养业的发展,以饲养业的发展带动肉、蛋、乳等食品工业的发展。
我国玉米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20%以上。90年代初,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逐步得到重视,玉米大省开始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加快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步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国内首批建设了4个10万吨级以上淀粉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能力均在20万吨左右,部分企业年加工能力已达到120万吨。
目前,我国玉米产量为1.2亿吨,大体消费领域为:饲料9000万吨、口粮1500万吨、工业消耗1100万吨、贮运消耗500万吨、种子120万吨。 作为玉米深加工初级产品的淀粉产量增长迅猛,1978年仅28万吨,2001年已达500万吨以上,其中玉米淀粉占淀粉总量的90%。我国淀粉应用大户是发酵行业,消耗量占淀粉消耗总量的35%,主要产品为味精、酶制剂;其次为淀粉糖工业,占淀粉消耗总量的20%;变性淀粉消耗占9%;医药产品消耗(包括抗菌素、口服及注射用葡萄糖)占20%,其他占16%。
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有以下特点:一是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建厂较早、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技术设备相对落后、效率较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多数处于停产、转产或半停产状态;而规模较大,投资成本控制较好的企业,在产品收益率和能耗指标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二是淀粉加工企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上世纪90年代初,玉米深加工企业几乎都以初级产品--商品淀粉为主,在玉米主产区的吉林省,1994年1吨玉米价格为1200元左右,而生产出淀粉每吨最高售价则达到3200元,利润率可达30%以上。近两年,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技术、 设备的进步,原料价格下降,市场竞争,使淀粉产品价格下滑,淀粉生产企业效益优势已不再突出。淀粉加工企业已开始开拓新的领域,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由初加工转向深加工,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效益的同时,推进了我国淀粉糖行业、发酵行业、变性淀粉行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