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子:不仅仅是女画家这么简单

来源 :艺术生活快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angliu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形高大的兰子在她的画中却是别有一番小女人情态,细腻婉约,低吟浅唱,这也像极了她说话的调调。内心世界情感丰富的兰子自小迷恋画画,当其他同龄孩童还在四处戏耍时,兰子已经开始用画笔描绘她眼中的别样世界了。
  从山西的美术专业学校毕业之后的兰子并没有走上纯粹艺术家的道路,而是进了“太原日报”做美术编辑,与画有关,却不是纯粹的绘画了。这里有行政和人际的复杂,有工作和媒体的特殊,除了按要求画之外,还要写文章,拍新闻照片。对于这种生存所需的方式,她并没有太多抱怨,能做的就是,利用职务之便,和尽量多的艺术家接触,其中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她先后采写了五十多位画家,正是在这个过程,她对绘画的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体会和理解,并开始了艺术上的第一次蜕变,绘画从写实转向写意。笔墨载体由生活中具体的人,而转向意向之中的人,这期间她画了许多戏曲人物。她觉得,夸张的脸谱形象、浓烈的服饰色彩,优美的一招一式能让她的笔墨率性而为,淋漓尽致,可以跨越具体事物对灵性知觉的捆绑约束。
  尽管兰子一直寻求一种安宁稳定的生活,可以让她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潜心作画。但是命运总是和她开了很多玩笑。现实中,她必须独自照顾小女儿,必须采访写稿应付生存的问题。为此,兰子总是呈现一副来匆匆、去匆匆甚至眨眼无踪影的状态。她希望挣多一点钱给家人;虽然,对一个走得很深的艺术家而言,这又是极不公平的现实,她要不断地被各种旁的人旁的事打扰,所以她的眼中总是写着疲惫和憔悴。
  看看兰子的经历,你会感慨她身上所背负的沉重,两次进京求学、4次个人画展、无数次联展、孕育孩子、婚姻破灭、由于电脑的普及,从美术编辑转向并不喜欢的摄影记者,用她自己的话说,常常“像疯子一样跑回家哺育幼女”。后来的几年里,为了孩子上学到处租房,搬了6、7次家,为此她丢了不少东西,包括自己的画。这些只有在电视剧中的曲折情节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她的身上,每每想起这些,兰子都很感慨和无奈,“我向往衣食无忧的生活,也不想操心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我不喜欢逛街,唯一的念想就是能心无旁骛地生活、画画。”兰子把生活中的很多不顺归咎于自己:“我不是贤妻良母,不能全身心照顾家庭,我希望能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孩子跟着我挺受委屈,我不能无微不至的关照她,没有给她一个幸福而完整的家,感觉心里很愧疚。”
  1996年,兰子来到北京画院进修。这是她人生的一次转折点,首先,她选择去北京画院意味着放弃同时的一个研究生学习机会,这也让她后来在单位评职称的过程中障碍重重。不过,对她而言,更重要的是她再次获得了艺术上的长足进步,
  “之前我画画也虽然挺放的,但是有点盲目,来了北京之后思路打开了,眼界上更是拓宽了很多,那一年我在艺术理解上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有“懒猫”称谓的兰子性格特质就不是太较真的人,不过在北京的时间里,她却是付出了前所未有的认真勤奋。“这也有在这里每一天都是用‘钱’来支撑着的原因,心疼钱也就心疼了时间。另外,学习、工作了多年,是该把想法用手去实现的时候了。”兰子笑说。
  兰子受教于不少名师,她吸收融汇了不少技法精粹,但是也没丢失自己的意识主线,
  “每个老师都教了我很多,我把它化为自己的艺术元素。我觉得没办法去和他们画的一样,一方面不可能超越,一方面每个人只能坚守自己的,我在我的田里耕我的地。站在自己的山头欣赏别人的风景。”她自谦自己是“很笨的画法”,而这种“笨拙”让她在当年在中国美术馆个展时好评如潮。尽管前途一片大好,但是考虑到孩子,她咬咬牙回到了山西,放弃了北京这片天地。
  她喜欢画人物,尤其是女性题材,“我认为女人温和似水的性情及柔润的肤色、美丽的服装和四季不同的造型,就足够我在宣纸上肆弄了。女人身上有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存在于她的眸、唇、服饰、姿态、以及手脚的微小动作。作为女人,再也没有比画女人是我更熟悉的题材了,女人是美的,我描绘这种美,沉浸于这种美。”兰子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而不同于历来诸多有所大成的男性视角,她着重表现的是女性独有的柔美、微妙的诗性,不过要是一味地精微,也许就会流于细碎小气,而兰子恰巧有的是大气,她在美丽的同时也大大咧咧,疏疏懒懒,宽宽松松,并具备内在的刚强与能力。兰子率性的绘画风格让人一度怀疑她的写实能力,后来在国家画院她创作了一些主题性写实作品,大家都惊讶地说:“原来你也是可以画这些画的。”
  现在的兰子仍在山西,对她来说这一片土地是生她养她的地方,有她的亲人和朋友。“山西有许多历史沉淀下来的原汁原味的东西,我很喜欢。虽然我更喜欢北京的艺术氛围,但现在去北京也很方便,我随时可以去看展览。”
  但是对于艺术家来说,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就是艺术和市场的矛盾。兰子仍然希望自己的画可以给自己带来经济效应,这样她可以少分散一些精力。“恩师杨刚曾问我希望画卖掉吗?我说是的,我希望自己的劳动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样会非常开心,如果没有,我也还是会埋头面对的,因为对艺术的追求已经是自己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艺报对话
  在变化中求本真
  艺报:你的绘画中似乎有不少西方油画的影响。
  兰子:我对西方的东西很感兴趣,但是我也很喜欢传统,我希望能把二者融合起来,西方和东方是相互影响的,除了绘画方式不一样,精神境界都是相通的。我觉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希望将来能把自己对这三种的想法更完整、更优秀的表达出来。
  艺报:很多画家很多风格和兴趣,但是无法沉下来。我看你现在近期的作品,倒是沿着一条清晰的脉络。
  兰子:别人给过我不少意见,要我画这画那的,但是我最后仍然觉得走自己道路比较好。有的人特别聪明,能画很现实的画,我开始看人家还蛮羡慕的,后来就不着急了。虽然目前得到了一些,但是也会失去很多,尤其是自我。
  艺报:吴冠中也是,他尽管走过的路是非常曲折的,但是一直没有妥协。
  兰子:历史沉淀下来的都是那些执着地、真诚追求艺术的人。
  艺报:你会继续你现在的风格吗?
  兰子:我觉得我也在变,因为时代会变,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的理解也是会变的。但是根本的、代表自己的特点的东西不会变。
  艺报:那你绘画的主题是怎么选择的?
  兰子:我估计女性题材仍然是我绘画的主线,这是我的一个窗口,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作品告诉大家我所理解的世界。人们也能在我的绘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和快乐。
其他文献
一种体制的败坏一定是由于其没有坚持模仿其应该模仿的高贵原型。艺术作品不好你不能说要杀光艺术家,同样,策展人策不出好展览,一出场就令人乏味,去取消这种制度也起不到什么根本效果。  近代以来,无论中西,最有活力的体制批判力量都是来自保守主义。  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源头公认是卢梭,而贯穿卢梭一生的是对启蒙运动的系统批判。他的成名作《论科学与艺术》我们中学课本上都见过书名,岂不知这其实是缩写,论文全名是《论
期刊
他佬圃环追求那种气势夺人的阳刚之美,他也不欣赏那种孤寂悲愁的苍凉之境,既无故作文人高雅之态,又无矜持造作媚俗之感,他的画如其人,崇尚简淡中和之道。正像唐人司空图在著名的《诗品》中所指出的“冲淡”、“典雅”、“自然”、“清奇”诸品其意旨都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如果我们用平常心、细致心、静默心去看,是不难进入老圃菜园子里的平淡清逸、柔雅玄思的审美境界的,也体会到他的“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和“素处以墨,妙机
期刊
展览时间  2014年4月26日—6月3日  展览地点  站台中国(北京)  王兴伟、王音、张恩利、赵刚、周铁海这一代艺术家的早期绘画作品,是绘画的必要性最受观念、装置、行为、新媒体等等其他艺术形式沖击质疑时期的产物。在这样一个“早期”,对刚刚从事艺术创作且视野开阔的青年来说,坚持本色的选择殊为不易。唯大英雄能本色,早期不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时间过程,早期是绝对的,是个人和群体的初衷、冲动、冲突的混合
期刊
这些年,我们经常听到“体制”、“反体制”一类的词,尤其一说起当代艺术,总免不了要提及它的反体制、反权威本质。其实,关于艺术体制一词的说法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初的前卫艺术就将反体制作为其艺术的重要使命,不过,一直到20世纪中后期,体制批评(也就是对艺术体制的批评)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方法,而受到普遍的关注。今天我们重新来认识它,会发现,它对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和展览依然有着重大的启示价值。  严格
期刊
在笔者编著的《当代中国艺术颠覆策略》(Subversive Strategi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收入了丹托的文章《艺术过去的形态:东方与西方》,文中指出,中国艺术家与西方艺术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因处于迥异的”有效的传承体系"之中而拥有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意味。中西艺术家对"临摹"和"传承"等理念独特的理解,不仅造就了中西各具特色的艺术家世界以及艺术传统,更使
期刊
1962年出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四川美协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昆仑风景油画研究会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职业画家,居住成都  获奖: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优秀奖  “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  “第九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银奖  “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  “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四川省美展”金
期刊
展览时间  2014年4月19日—6月22日  展览地点  长征空间(北京)  从空地到广场,张慧举轻若重,勇猛精进,他的绘画研究继续处于旁若无人的孤往境地。广场并不适合自由自在的散步,广場是主动表达政治态度的空地。表态的功能性诉求使得张慧的绘画可以直接西方文艺复兴和中国唐宋绘画的古典法脉,摆脱了现代主义“纯绘画”的附体和文人式学者式“纯学术”的沉沦。诚然,纯粹是腐败的甚至是反动的。但承载的思想太
期刊
LZH: What kind of research subjects h a s “M u s e u m o f U n k n o w n”focused on? The topic of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has been discussed a million times in the past 5 years. You mentioned
期刊
对于有一定造型能力的人来说,画画不是很难的事。可是,如若画出自己的风格面貌来,实不容易。这不但需要对现实生活独特的体察领悟,还要对东方哲学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的独特理解和审美。  我从小非常喜欢艺术,可谓五花八门。对绘画、戏曲、电影、表演、音乐等无其不爱。俗话说“艺多不养人”。我不管养人不养人,作为一种文化素养,还是多一点儿好!我崇尚盛唐文化之美,雍容华贵、色彩艳丽、器宇轩昂。我喜欢唐诗、宋词说具有
期刊
Li Zhenhua: Please tell us more about yourself and your project dealing with economy.  Gerald Nestler: As an artist (trained as a painter at the Academy of fine arts Vienna) I engaged with media and 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