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拜旦曾加以“阻挠”
“女人的荣耀来自她生孩子的数量和质量。在体育方面.她们最大的贡献是鼓励儿子创造好成绩,而不是自己去破纪录。”奥运会初期,连“现代奥运会之父”顾拜旦也曾态度坚决地反对女性参加奥运会。
当奥运会从首届清一色的男子汉到开始有少数女性参加时,顾拜旦又说:“女子被批准参加的项目日益增多,这是有违我复活奥运会本意的。”正因为看法难以统一,奥运会女项设置甚至出现过“走回头路”现象。
1928年第9届奥运会前夕,国际奥委会通过了奥运会增设女子田径项目的决议。在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设有女子100米、800米、跳高、铁饼和4 x 100米接力共5个单项。女子800米决赛中,由于个别队员摔倒在地,有人便提出“800米跑是女性体力所无法适应的”。国际田联以此为由.做出了在奥运会上取消女子800米的决定。直到32年后的1960年第17届奥运会上,女子800米才重新出现在田径比赛中。

奥运会的前八十年,女子项目的增加始终比较缓慢。从1948年的第14届奥运会到1968年第19届奥运会,整整20年,女子比赛的大项只增加了两项.小项也不过增加20项。
1964年,女子排球进入第18届奥运会.共6支队伍参加,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子集体项目。1976年的第21届奥运会,女子篮球成为比赛项目。
而作为三大球中最受关注的足球.又过了20年,才有女选手的身影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绿茵场上出现。该届女足的决赛在东道主美国队和中国队之间进行,到场观战的球迷达7.6万人,竟然高于两年前美国女足世界杯赛决赛的观众数目。此规模和影响力.又一次证明了女子比赛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纯“男子军团”逐届减少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奥运会女子项目的增幅明显加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被为是挑战人类极限的马拉松比赛增加了女子项目。27岁的美国女将贝诺娃以2小时24分52秒夺金,此成绩竟然超过了1956年第16届奥运会男子马拉松冠军的水平。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较之上届,净增14个小项,其中女子占11项。四年后的悉尼奥运会,在新增的2日个小项中,女子达到23个。
为了加快女子进军奥运会的步伐.国际奥委会不惜减少男子项目。悉尼奥运会,男子举重从原来的10个级别减为8个,与之相对应地增加了女子举重的7个单项。男子古典式、自由式摔跤也各减少了两个级别,为雅典奥运会增设女子摔跤项目铺平了道路。
截至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所设的28个大项中,只剩下拳击和棒球为男子独有。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参赛的小项为108个雅典奥运会在摔跤.击剑、水上等项目都相应增加了女子单项.女子小项的总数达到135个。
与此同时.女性奥运会的参赛比例也逐届提升。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女性选手占所有参赛者的21%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10332名参赛者中,女性为3626人.占35.1%;悉尼奥运会女选手占38.2%雅典奥运会上升到40.6%。
较之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仍为28个大项.小项却从302个减为301个。其中击剑项目取消男子花剑团体和女子重剑团体,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女子单项:女子花剑、佩剑团体;田径增加女子3000米障碍项目。女子单项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加上女子足球、曲棍球、手球参赛队伍的增加,女选手的参赛规模又进一步扩大。
女性运动员参赛总数的增加,除得益于项目和参赛队的调整,还因为每个参赛代表团旗下运动员结构的变化。千年前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有26个代表团完全由清一色的男选手组成;此数字在悉尼奥运会时就已经下降到了只有9个。北京奥运会上,单纯的“男子军团”将寥寥无几。
科恩比肩欧文斯
女性进军奥运会始于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一百多年来女性参赛的历史证明,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鼓舞下,女子运动员在奥运会赛场上完全能够和男子一样优秀。
田径是奥运会第一大项。提及田径比赛的英雄,首先就会想到美国巨星杰西·欧文斯,因为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此君席卷男子100米、200米、跳远和4x 100米接力共4枚金牌,创造了田径场上的奇迹。
其实.女子田径选手中同样有这样一位名叫科恩的英雄。1936年,她代表荷兰也参加了柏林奥运会,并目睹了欧文斯夺取4金的全过程。当时,年仅18岁的科恩只获得跳高第6、4x 100接力第5,但她已经在脑海中深深烙下了欧文斯的影子。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1940、1944年的两届奥运会都未能举行。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科恩已经30岁,可她雄心未泯。本来,科恩的跳高、跳远也具备很强实力.为了确保夺金,该届奥运会她还是只选择了100米、200米、80米栏和4 x 100米接力四个参赛项目,结果连夺4金,轰动了奥运会整个赛场。多家媒体立即为她冠以“女欧文斯”的美名。
回国内后,科恩乘着四匹白马拉的皇家专用马车.受到了数万群众的夹道欢迎,荷兰全国放假一天。荷兰女王还向这位女英雄颁发了象征本国最高荣誉的骑士勋章。
据粗略统计,奥运会史上摘得金牌的女选手人数有两千出头。她们不光胸挂奥运会金牌,而且如同科恩般,在某一领域改写奥运会历史的更不乏其人。像德国女子皮划艇选手费舍尔,在长达24年的时段内先后参加过7届奥运会,累计夺得8枚金牌,不仅成为德国夺取奥运会金牌最多的运动员,而且创造了一名皮划艇选手在奥运会上最辉煌的战绩。
1980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22届奥运会上,代表东德参赛的费舍尔获单人皮艇金牌,当时只有18岁零158天,是奥运会史上最年轻的女子皮划艇冠军得主。
后来,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她与队友联手,连拿双人皮艇、四人皮艇两项冠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又分别带回了双人、四人皮艇金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再获两枚金牌之后,已经38岁的费舍尔宣布退役。
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难耐寂寞的费舍尔重新回到赛场。在雅典,她又一次站在了奥运会四人皮艇项目最高一级领奖台上。
张山让须眉“俯首称臣”
在奥运会诸多项目中,除了大多数男女分别参赛的领地.还有少部分男女混合项目,如奥运会马术比赛历来是男女“不分家”,射击也一度允许女选手与男选手一起争夺金牌,帆船比赛部分项目至今还是男女“混战”。这些为数不多的领地.为女将们提供了与男选手面对面“掰手腕”的难得机会。
射击作为奥运会最早设立的项目之一,至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才开始有女选手参加。但没有另设女项,只能男女同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设立了三个女子射击项目.但飞碟项目依然如故。不过.历届奥运会飞碟比赛中.金牌一直是“须眉不让巾帼”。
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当时的双向飞碟比赛共60名运动员参加.其中有包括中国选手张山在内的7位女选手。最终,张山以总成绩223中获得金牌,成为奥运会飞碟比赛史上中第一位战胜男性的女选手。
因为奥运会马术比赛的每一个单项都是男、女一起比赛.女选手战胜男选手的例子更多。1956年.在墨尔本举行的第16届奥运会,前联邦德国女选手林森霍夫获马术比赛盛装舞步个人项目铜牌,并和两名男队友一起,获得该项团体亚军。这位29岁的女中豪杰.荣幸地成为奥运会史上首位战胜诸多须眉的女子马术奖牌得主。
12年之后,林森霍夫先是在墨西哥奥运会领到盛装舞步团体金牌,四年后又在慕尼黑奥运会夺得个人金牌.相继开奥运会马术赛女将夺团体、个人冠军之先河。
之后的奥运会马术比赛,女胜男之风已经让人“见怪不怪”。雅典奥运会,马术比赛三日赛个人项目前三名中,女性占其二。盛装舞步个人前四名清一色的全是“娘子军”。
荷兰女骑手范赫林斯芬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夺得盛装舞步个人银牌;悉尼奥运会夺得冠军;雅典奥运会,36岁的她卫冕成功。
德国女选手扎尔茨格贝尔也是一位经常让男对手汗颜的老将。悉尼奥运会.她除与队友协力夺得盛装舞步团体冠军,还获个人铜牌。雅典奥运会.46岁的她与队友蝉联团体桂冠;个人项目,她仅落后范格伦斯芬0.455分.获一枚银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仍然设有10个男女混合单项。除了羽毛球的男女混合双打属固定的配对比赛外.马术的6个项目、帆船的3个项目还将是男女在同一“平台”相互抗衡。届时,不甘落后的女选手们,肯定还会演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好戏。
责编/柏强